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蔷薇怎么治理白粉病

2024-03-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414 次

1.喷洒药剂

喷洒药剂是治理白粉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一般可以使用杀菌剂、杀虫剂等药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喷洒。但是要注意,药剂使用过多会对蔷薇造成伤害,所以要掌握好药剂的使用量。

2.剪除病叶

如果蔷薇叶片上出现了白粉病,可以使用剪刀将病叶剪掉,避免病菌继续传播。同时,要将剪刀消毒,以免将病菌带到其他植物上。

3.喷洒醋水

醋水是一种天然的杀菌剂,可以用来治理蔷薇的白粉病。将白醋和水按照1:3的比例混合,装入喷壶中,喷洒在叶片上即可。但是要注意,醋水使用过多也会对蔷薇造成伤害,所以要掌握好使用量。

4.增强光照

白粉病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所以增强蔷薇的光照可以减少白粉病的发生。可以将蔷薇移动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或者在蔷薇上方搭建遮阳网,增加阳光的照射。

5.增加通风

通风可以减少蔷薇叶片上的湿气,从而减少白粉病的发生。可以将蔷薇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或者在蔷薇周围种植一些通风良好的植物,如紫罗兰、迷迭香等。

治理蔷薇的白粉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理。同时,要注意药剂使用量、剪刀消毒等细节问题,以免对蔷薇造成伤害。

相关拓展:

问:蔷薇白粉病怎么治

蔷薇因其香味浓郁,容易栽种,可以吸附有害气体,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受到大家的广泛喜爱。在养殖的过程中,蔷薇花难免会有病虫害,像炭疽病、黑斑病、叶斑病等都是常见病,其中也包括这里提到的白粉病。那么,白粉病如何防治呢。

蔷薇花染病后,成叶上生不规则白粉状霉斑,病叶从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变褐;嫩叶染病,叶片变为淡灰色或紫红色,皱缩扭曲,上覆一层白粉,严重时叶片枯萎;花朵小而少,甚至不能开花,病菌也可浸染花柄、茎等部位。

蔷薇花得白粉病是因为病菌在病花体内越冬,到了天气转暖的时候,气温达到17—25摄氏度时就到了发病时期,所以4—5月、9—10月为发病高峰期,也就是说蔷薇花的病害与气温息息相关。

在预防方面,大家就应该选择抗白粉病的蔷薇花品种进行种植,冬季要对其进行修剪,及时清除病枝,防止过冬危害花体。

在染病初期,要少施氮肥,增施伯示麦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应喷施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如果病害已经对这些杀菌剂产生抗体,就要改喷12.5%腈菌唑乳油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用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用2次,每次间隔12-15天。

而应对冬季病菌,则在早春抽芽前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这样就能够杀死越冬病菌。

注意事项

蔷薇要减少病害,应适当通风、透光,少施氮肥,多施伯示麦磷、钾肥。

使用药物时,要注意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不可任意加量和缩短间隔期。

问:怎样防治月季白粉病和褐斑病

季花褐斑病如何防治

褐斑病多发生在高温闷热的雨季,在叶片的正面出现紫褐色圆形病斑,边缘略带纤毛,中央着生许多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小黑点开裂后散出孢子而扩散,使病害漫延,也可随雨水漫延。

褐斑病是依靠分生孢子在植株或落叶上越冬的,因此入冬前应摘掉全部受病叶片烧毁,然后喷一次渡美5度石硫合剂,再移入地窖贮藏。发病以后切忌再向植株上***,否则漫延更快,常使全园的月季叶片黄枯脱落。发病初期应立即喷布多菌灵1000倍液,连喷两次可将病情控制住。多菌灵的价钱较贵,也可在生长期喷布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

月季花白粉病如何防治

月季白粉病不只为害月季,而且为害蔷薇和玫瑰,只有开白花而又不长刺的蔷薇——白玉堂的抗病力比较强。主要侵染叶片、嫩枝和花蕾,受病部位初期呈淡灰色,随后长出白粉并迅速漫延扩大,造成叶片扭曲干枯而死亡,受病后的花蕾均不能开花。

白粉病的病原菌适应能力很强,不论是干燥的春天还是雨季都可能发病,菌丝体在休眠芽中越冬,如果在入冬前不把它们消灭干净,就会连年发病。预防的办法首先应在10月中旬落叶之前将所有受病的叶片摘净,集中起来烧掉,同时剪掉受病枝条,不要用它们进行扦插。发病初期可向叶面喷洒凉水,凉水能阻止菌丝的生长,或喷布托布津1500-2000倍液,连续喷布3次,可将病情控制住。为了消灭冬芽内越冬的菌丝,应在早春腋芽葫动前先喷一次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3天后再喷一次3度的石硫台剂,基本上可避免白粉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