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银耳栽培耳树与栽培场所的选择

2024-03-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968 次
银耳栽培耳树与栽培场所的选择

银耳栽培耳树与栽培场所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耳树品种

银耳的耳树是指银耳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成菌丝体后,移植到树木上的幼嫩枝条上,通过寄生或共生形成的菌根。银耳的耳树品种需要选择生长迅速、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目前,国内较为常见的耳树品种有杨树、柳树、槐树、榆树、桦树、松树等。其中,杨树是最为适宜的耳树品种之一,因为它生长快,树皮容易剥落,菌丝容易穿透树皮形成菌根,而且不会影响树木的生长。

选择适宜的栽培场所

银耳的栽培场所需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气候适宜的地方。一般来说,银耳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适宜生长湿度为80%-90%。同时,银耳对光照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我们可以选择在山地或者丘陵地区进行银耳的栽培。还需要注意避免栽培场所受到污染和病虫害的侵袭。

银耳栽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一:如何进行银耳的接种和培养?

答案:银耳的接种需要选用健康的菌丝体,将其移植到耳树上生长,形成菌根。接种后,需要进行培养和管理,包括适时浇水、施肥、除草、松土、修剪等。在银耳的生长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问题二:如何防治银耳的病虫害?

答案:银耳的病虫害主要包括银耳菌核病、银耳菌丝虫、银耳蚜虫等。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包括选择健康的菌丝体、保持栽培场所的清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等。在防治病虫害时,需要避免使用过量或者不合格的农药,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问题三:如何进行银耳的收获和加工?

答案:银耳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当银耳菌丝体完全长满耳树的枝条时,即可进行收获。收获后,需要将银耳进行清洗、晾晒、清除杂质等处理,以获得高品质的银耳。银耳还可以进行加工,如干燥、磨粉、制成银耳糕等。

银耳的营养价值

银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银耳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脂等保健功效。银耳还可以滋润肺、润肤美容、清热解毒等。

参考文献

1.银耳菜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4年。

2.银耳的栽培技术。农业出版社,2024年。

3.银耳的营养与保健。科学出版社,2024年。

银耳

银耳,即云芝,是一种木耳科真菌,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银耳的主要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银耳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脂等保健功效。银耳还可以滋润肺、润肤美容、清热解毒等。银耳的栽培需要选择适宜的栽培场所和耳树品种,同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以获得高产和高品质的银耳。

杨树

杨树,为杨柳科植物,是一种落叶乔木。杨树生长迅速,树皮容易剥落,菌丝容易穿透树皮形成菌根,而且不会影响树木的生长。杨树是最为适宜的银耳耳树品种之一。

问答拓展:银耳生长环境条件及特点

银耳生长环境条件与要求
银耳又叫做白木耳、雪耳,是由许多透明的菌丝组成的,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多寄生在各种树木的原木上,野生银耳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银耳生长温度
银耳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左右,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植株的生长,耐寒性差,当温度低于20℃的时候菌丝就会生长得十分缓慢。
银耳生长湿度
银耳喜欢潮湿的环绝帆指境,要求养料的含水量在70%-80%的%左右的时候才能萌发成菌丝,然后再分化产生子实体,如果空气湿度超过并配90%,就不易萌发成新的菌丝。
银耳生长土壤
银耳的栽培基质并不是土壤,轿搏而是木材,大部分的阔叶树种均可以作为栽培的木材,要求有较高的含水量即可。
银耳生长周期与过程
银耳是一种菌类,生产周期在100-120天左右,种植菌丝体的木头要求有较高的含水量,并且给予其充足的光照,大部分地区的银耳都在4-9月间采收,5-8月份是其盛产期。

问答拓展:怎么种植黑木耳室内如何种植

1、场地的选择
  栽培黑木耳的场地,应选择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背风向阳,光照时扮薯租间长,遮阴较少,比较温暖,昼夜温差小,湿度大,而且耳树资源丰厅兆富,靠近水源的地方为好。
  场地选好后要进行清理,首先把杂草、枯枝烂叶清除干净,开好排水沟,并在地面上撒石灰和喷敌敌畏等进行灭菌杀虫。
  2、耳树的选择和处理
  栽培黑木耳的耳树,种类很多,凡能栽培香菇的树种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主要的是选用壳斗科、桦木科等的树种,如麻栎、栓皮栎、槲栎、白栎、米槠、华氏栎等;枫杨、枫香、榆树、槐树、柳树、桑树、悬铃木、榕树等也是产区常用的树种。砍树时期是从树木进入休眠之后到新芽萌发之前。树龄以8~10年生为宜。树径在10~14厘米为好。砍树后经去梢。剃枝,据截成1~1.2米的段木。把锯好的段木,架晒在地势高、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使它尽快发酵。每隔10天左右翻动一次,促使段木干燥均匀。一般架晒30~40天,段木有七、八成干,即可进行接种。如段木有感染杂菌、害虫,可在接种前用茅草或树枝熏烧,至表皮手好变黑为度,既可清除病虫,又可增强树皮吸热、吸水性能,有利黑木耳菌丝的生长。
  3、人工接种
  人工接种是栽培黑木耳成败的关键工序,也是新法栽培最大的特点。接种时间,一般以气温稳定在15℃以上,有利于黑木耳菌丝生长的时候。具体时间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南方各省约在3~4月间。适当提早接种,有利早发菌,早出耳,同时早期接种气温低,可减少杂菌,害虫的感染。接种前,先将段木表面清洗,再放阳光下晒2~3小时后备用。人工接种常用的菌种有木屑菌种、树枝菌种和楔形木块菌种。接木屑和树枝菌种的,要用电钻或直径11~12毫米的皮带冲打孔,穴探15~2厘米。一般纵向种穴间距离10~12厘米,横向种穴间距离为4~6厘米。如适当密植,把纵向种穴间距离缩短至6~7厘米,有利于发菌和提高产量。行与行的穴交错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木屑菌种要塞满穴,外加比接种穴直径大2毫米的树皮盖,盖平、盖紧,以防菌种干燥。接树枝菌种的,种木要与耳木平贴。打穴、接种、盖盖等要连续作业,以保持接种穴、菌种和树皮盖原有的湿度,才有利于菌种的成活。采用楔形木块菌种的,要用接种斧或木工凿,在段木上砍凿成45°角2厘米深的接种口,然后用小铁锤将楔形木块菌种打入接种口,锤紧、锤平。
  4、上堆发菌
  接种后,为保持较高的温、湿度和足够的空气,以促使菌种在耳木中早发菌、早定植,提高成活率,必须将耳木上堆。其方法是将接种好的耳木,排成“井”字形的架,分层堆叠成一米高的小堆,堆内悬挂干、湿温度计,四周用薄膜覆盖严密,堆温控制在22~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耳木之间要留5~6厘米的空隙以利良好通气。上堆后每隔6~7天翻堆一次,调换耳木上下左右内外的位置,使温湿度一致,发白均匀。如果耳木干燥,可适当***调节,待树皮稍干后,再覆盖塑料薄膜。遇气温高时,每隔3~5天在中午揭膜通风换气一次,并结合***降温。一般经3~4星期的堆叠,黑木耳的菌丝已长入耳木,即可散堆排场。
  5、散堆排场
  散难排场是上堆的继续,目的是使菌丝向耳木深处蔓延,并使其从生长阶段迅速转入发育阶段。排场的场地要求向阳潮湿,并有适当遮蔽,排场时将耳木一根根平铺在有短草的地面上。如为泥土地,应先横放一根小木杆,然后将耳木一根根头着地排放于横杆上,每根耳木相距6~8厘米。这样既有利吸收地面潮气,接受阳光雨露和新鲜空气,促进耳芽生长,又可避免耳木全部贴地,造成过湿,闷坏菌种和泥土溅污耳木。排场阶段,每10天左右要将耳木翻动一次,井***调节湿度,经过一个多月时间,耳芽大量发生便可起架。
  6、起架管理
  起架应选择雨后初晴的天气,将排场的耳木进行逐根检查,凡有一半耳芽长出的耳木即可检出上架,用四根1.5米长的木杆,交叉绑成“X”字形,上面架一根横木,然后把检出的耳木交错斜靠在横木上,构成“人”字形的耳棚,角度为30~45,每根月木留4~7厘米间距。管理上主要抓耳场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的协调,特别要抓好水分管理,段木含水量保持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之间。水分管理要有促有控,促控结合。***的时间、次数和水量应根据气候,耳木于湿和幼耳生长情况而灵活掌握,一般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气温高时每日早、晚喷。采用干干湿湿交替的方法进行***,有利子实体的形成和长大。每次采耳后停止***2~3天,让耳木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使其稍加干燥,菌丝恢复生长后,再行***以刺激下批耳芽的形成。
  7、防治病虫害
  黑木耳在生育过程中,如果管理粗放或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往往病虫害发生严重。在栽培中必须加强管理和认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为害黑木耳的杂菌,较常见有黑疔、革菌、多孔菌、青霉、木霉等。常见的害虫有蜗牛、菌蛆、蓟马、蛞蝓、伪步行虫、四斑丽胛等。防治上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般应抓好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在砍树、剃枝、截段、翻堆等过程中,尽量不要损伤树皮,截口和伤口要用石灰水消毒,以防杂菌侵入。
  选用优良菌种,适当提早接种季节,把好接种质量关,使黑木耳菌丝在耳木中首先占优势,以抑制杂菌为害。
  认真清理耳场,并撒施石灰粉进行地面消毒和喷200倍的敌敌畏药液消灭越冬害虫,以切断病源和虫源。
  耳木上出现杂菌,应及时刮除,以防孢子扩散,并用石灰水洗刷耳木,放于烈日下曝晒2~3天,然后再用来苏尔喷雾杀灭。
  害虫应根据不同的种类采用不同的药物防治。对蜗牛、蛞蝓等可用300~500倍的五氯酚钠喷洒地面驱除,或于清晨傍晚进行人工捕捉。也可用1:50:50的砷酸钙加麦皮加水制成毒饵诱杀。蓟马可用~3000倍的乐果喷杀。伪步行虫,可用1000~1500倍的敌敌畏或0.1%~0.2%的敌百虫喷雾杀灭。四斑丽呷可用鱼藤精喷杀,也可用300~500倍的敌敌畏喷洒地面驱赶成虫。
  8、采收及加工
  成熟的黑木耳,颜色由深转浅;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子实体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时,应立即采收。
  采收的时间,最好在雨后初晴或晴天早晨露水未干,耳片柔软的进行。采收时用手指齐耳基部摘下,并把耳根处理干净,以免溃烂。如遇阴雨天,成熟的耳片也要采摘,以免造成烂耳。
  采下的黑木耳,摊薄在晒席上趁热晒干。未干前不得翻动,防止耳片内卷失去美观。阴雨天可把湿耳在室内摊开晾干,等晴天再晒或用炭火烘干。干制的黑木耳,随即装入塑料袋,藏放干燥通风处,以防吸潮变质。

问答拓展:银耳栽培技术

银耳的种植栽培技术有很多,具体的你都知道有哪些,怎样去栽培才是更适合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银耳的种植栽培,希望对你有帮助。

银耳的种植栽培技术
叶树如杨、柳及各种果树的木屑均可用。也可将这些树的枝条切成薄片,晒干,再粉碎成粉状的木屑。棉籽壳是种植银耳的好原料,单产比木屑可提高20—30%,此外玉米芯、甘蔗渣、花生壳、葵花籽等,晒干后粉碎成细屑均可用于种植。

配方1:木屑100千克,麸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硫酸镁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配方2:棉籽壳100千克,麸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水100—200千克。

配方3:甘蔗渣40千克,棉籽壳20千克,木屑40千克,麸皮30千克,石膏粉3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尿素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选定配方后,把主要原料同麦皮、石膏粉等干料倒在水泥地上,把蔗糖、化肥、硫酸镁等放入水中溶化后,倒进干料中,经三次反复搅拌,过筛,打散团块,拌匀,含水量掌握55—65%。配料要选择晴天或阴天上午进行,雨天不宜。

二装袋拌好的培养料必须抓紧时间装入种植袋。银耳种植袋,应选择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筒膜,直径扁宽12厘米,薄膜厚度3.5—4丝米,长50厘米,每千克筒料可裁制成220—240个种植袋。也可用罐头瓶作种植容器。一般农户采用手工装料。装一半时抖一抖,压实后再装。大面积生产应采用食药用菌专用装袋机,每小时可装400袋。装袋要求装紧装实,袋口用塑料绳绑扎。在料袋璧上打4—5个接种穴,穴口直径1.2厘米,深1.5厘米,然后擦去袋面沾的木屑后,用3.3×3.3厘米的方块纸胶带贴封穴口,即成种植银耳的培养基。从拌料到装袋结束最好不超过5小时,以防培养基发酸变质。

三灭菌在大锅灶上放蒸笼,把袋子叠于蒸笼内,胶带一面要朝上。大面积生产建造砖砌的专用灭菌灶,一灶装1000袋为适。灭菌要注意三个关键:一是袋子进灶后,必须旺火猛攻,并防止漏气,使其在4小时内上到100℃;二是在100℃保持14-16小时,使袋内杂菌杀死;三是达到灭菌温度和时间后,要趁热取出,防止胶布受湿。

四接种经过灭菌的料袋,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方可进行接种。接种前先做好接种室消蚂毕毒,并把菌种表层薄薄挖去一层老化菌丝,然后往下挖将菌丝搅拌均匀。接种时先打开袋子穴口上的胶布,用接种器提取蚕豆大小的菌种,集中迅速地通过酒精灯火焰接入穴内,并顺手贴封好胶布,防止杂菌侵入。菌种处要比胶布凹1—2毫米,有利于原基形成。每瓶种植种可接种植袋25—30袋。

五发菌银耳的发菌与出耳可同用一室,利用民房即可。有条件的专业户可以建造专用的发菌室与种植室。要求地势稍高,靠近水源,便于清洗场地,门窗通风,光线良好。也可以在庭院内搭简易耳棚。不论是住房或是简易耳棚,内部均要设置排放种植袋的架子。架层可用竹木做骨架,架高2.5米左右,宽一般为50厘米,架子分为8层,层距30厘米。每层架子用竹木铺平,便于排放菌袋。室内四周可用塑料薄膜围罩,使保温肢拦保湿性能好。种植室要用来苏尔和敌敌畏药液喷洒消毒。

接种后的菌袋,头4天室内保持温度28℃,不超过30℃为好,5天起室温25℃较适。经过5天培育,菌丝向穴口扩展,此时应进行一次翻堆检查,发现杂菌污染种穴时,用福尔马林注射杀灭。菌袋在室内的闷饥芹排列,开头按每4—5袋井字形重叠成堆,使其增加袋温,加快菌丝发育。第5天起应把袋子逐袋地排放于架床上,以卧式顺排,袋与袋间距1厘米左右。冬季温度不足,可用煤炭火增温,但要注意排除二氧化碳,以免损害银耳菌丝。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以下,在保持室温的前提下,每天通风1—2次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若气温已达上述要求时,可长时间开窗使气流新鲜。

揭布通风:通过10左右的培养,袋内菌丝已向接种口的四周蔓延,形成圆状状。待菌丝长到直径10厘米,即穴与穴的菌圈形成连接时,要把胶带掀起黄豆粒大小圆形孔隙,让氧气透进料内,加快菌丝生长发育,但在揭口之前,应先用敌敌畏农药轻度喷雾袋面及空间。胶带揭后12小时,要以清水喷雾,每天3—4次,但不要直接喷到穴内,并结合通风。经过4天后,穴中逐渐出现突起的白色绒毛状菌丝团,俗称“白毛团”,此时室内温度20—23℃为宜,相对湿度为80—85%。随着菌丝生理成熟,白毛团上出现浅***水珠(菌丝新陈代谢的分泌物),此时可把袋子朝穴口倾斜,让黄水流出穴外,室温调到25℃,使黄水收缩。一般接种后15~16天,穴内逐渐出现白色碎米状的幼耳时,就要把胶带全部撕开去掉,并在各个菌袋上面覆盖整张报纸,并***于纸上,保持湿润。

六出耳管理银耳由原基分化为子实体,一般在18天左右。出耳期管理的具体办法是:

扩穴增氧:用刀片沿着出耳穴口边缘割去薄膜大约1厘米左右,扩大穴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