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这一篇经验总结会给农友们谈谈“南瓜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内容进行详尽诠释,期望对广大农资人有一些帮助,还不赶紧收藏吗!
南瓜从明代传入中国,现在广泛种植在南北各地。南瓜是一种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属于堇菜、葫芦科、南瓜族、南瓜族和南瓜。
它的茎经常在节部生根,伸长后可达2-5米左右,被白色短刚毛覆盖。
好文探索:南瓜怎样来到中国?与北瓜有何区别? 南瓜传入与早期分布考
元人贾铭《饮食须知》是后人托名之作,其中有关南瓜的内容主要应出于《本草纲目》,同时阴瓜、金瓜等所谓南瓜信息为疑似、误会之言,所谓新大陆发现前我国古籍中已有南瓜的信息均不可靠,我国南瓜应是外来物种。李时珍所说“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并非指南瓜进入我国大陆后的传播过程,而是说葡萄牙(佛郎机)殖民者由广东转闽、浙沿海寻求贸易,南瓜即由这批番人传来,时间应在明正德末年以来的20多年间。
明人有关文献信息充分表明,明朝南瓜分布中心不在华南、东南沿海的粤、闽、浙三省,而是明朝南、北两京间的苏、皖、鲁、冀、晋五省,南瓜首先是在这以南、北两京为中心,以运河为纽带,地缘关系较为紧密的区域内传播扩散而形成分布优势。综观当时中葡外交、商贸关系的具体过程和我国南瓜迅速传播发展的实际状况,南瓜更有可能是明正德十五、六年即公元1520-1521年间由葡萄牙使者分别带到南、北两京,由此形成以两京为中心、北略胜于南的分布格局。
南瓜、北瓜属于南瓜不同品种,最初即同时出现,应与这种两京为中心的分布格局有关,反映了南北不同的品种源头。
南瓜是世界重要的蔬菜作物,我国是南瓜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迄今关于我国南瓜起源的时间和情景仍十分模糊。
目前通行的认识是,南瓜原产于美洲大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始为西方所知,引入欧亚大陆。我国南瓜又称番瓜,就应是这一波新大陆作物世界传播的结果。
也就是说,我国南瓜是外来作物,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引入的。 我国是东亚大陆国家,地大物博,农耕文明极为发达,农作物和相关植物学的文献资料十分丰富,人们不仅在新大陆发现前的我国文献中发现一些疑似南瓜的生物信息,甚至还有明确的南瓜食用知识。
我国南瓜有可能超越新大陆作物传播的历史过程,有着独立或更早的源头。这对我国乃至全球南瓜种植史来说,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有必要认真对待。
我国已有的讨论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根据我国明中叶以前已有南瓜的记载或疑似信息,认为我国南瓜种植应发生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南瓜的起源应是多头的,我国有可能是南瓜的原产地之一。
另一派认为我国明中叶以前的记载并不可靠或另有所指,我国南瓜必是新大陆发现后辗转传入。两派各执一词,长期纠结难分。
有必要深入检讨考量,以求得合理答案。
我国明中叶以前的南瓜记载均不可信。
上述两种观点分歧的焦点是对明中叶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前有关南瓜记载的看法。
论者所说新大陆发现前我国已有南瓜,主要依据两种文献:一是元人贾铭《饮食须知》,二是明初兰茂《滇南本草》。以元人贾铭《饮食须知》更为重要,构成了我国本土原产南瓜说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成了对立论者无法逾越而难以自信的一大障碍。
该书抄录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迹象十分明显,诸食物条内容多取材《本草纲目》药物“气味”“主治”“发明”等项目中的宜忌之言。比如“粳米”条的内容与《本草纲目》基本一致,而李时珍按其著述体例一一标明辑录唐人孙思邈、孟诜、明人汪颖以及本人所说。
《饮食须知》没有这些出处信息,显然是抄缀李时珍的叙述,略加调整而成。《饮食须知》果蔬类的先后顺序也基本沿袭《本草纲目》,其中南瓜内容应主要抄录《本草纲目》。
传为云南嵩明人兰茂所著《滇南本草》的南瓜内容同样也应出于《本草纲目》。
所谓明中叶之前古籍中的“南瓜”内容,真实性都有问题,有抄述《本草纲目》的现象,不能作为美洲新大陆发现前我国已有南瓜的证据。
明中叶以前阴瓜、金瓜等疑似南瓜均不宜视作南瓜。
同时又有一些未蒙南瓜之名而被疑为南瓜的信息,被今人视作我国南瓜起源的证据,也值得商榷。
此说源于元王祯《农书》,李时珍引述其说,称“疑此即南瓜也”。王祯所述确实与南瓜相似,但有学者指出,王氏所述紧接甘肃一线甜瓜后,所指应是甜瓜之类。
又称阴地种之,与南瓜生长习性不合。另王祯称见于浙江,而明以来浙江各类方志未见任何后续对应的记载,王祯所说或为误记,性状也更似硬皮甜瓜,与南瓜的联系全本李时珍之疑,不足为据。
其次是所谓金瓜。金瓜作为瓜名,我国宋以来古籍陆续记载,有甜瓜、黄瓜等多种指涉,主要指甜瓜中的黄皮品种,南瓜之名流行前的金瓜不能视作南瓜。
明中叶以来我国文献中的南瓜信息持续增加。
我国本草、农书等文献中的南瓜信息主要有七例:(一)田艺蘅《留青日札》,隆庆六年(1572)。(二)李时珍《本草纲目》。
(三)王世懋《学圃杂疏》,万历十五年(1587)。(四)江瓘(1523-1562)《名医类案》,由其子江应宿历时19年补订完成,跋文作于万历十九年。
(五)周文华《汝南圃史》卷一,万历四十八年。(六)王象晋《群芳谱》,天启元年(1621)。
(七)王芷《稼圃辑》,作于明天启、崇祯间。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明代方志935种,包含南瓜记载的共118种。
出现最早的是嘉靖四十年(1561)的河北《宣府镇志》,最晚的在崇祯十五年(1642)。《本草纲目》出版前的31年共有29种,《本草纲目》出版后至万历末的28年为56种,天启、崇祯间的24年为33种。
两类文献出现的时间大致同时,从嘉靖后期以来,构成了一个时间紧密相连、数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与所谓元代、明初南瓜信息那样极度零星碎片化的情景明显不同,形成南瓜传入后持续发展、不断密集的历史信息链,充分显示了我国南瓜起步于明中叶并迅猛发展的客观事实。
我国南瓜应是明正德末年由葡萄牙使者传来。
关于我国南瓜的和途径,以李时珍所说最为明确:“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人们一般多认其意是说南瓜从东南亚国家传来,转入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再北上传到北京一带。
其实不然。李时珍生活的嘉靖、隆庆、万历初年,正是15世纪末期、16世纪前期美洲新大陆和沿非洲海岸至印度洋航线发现后,以葡萄牙为首的西方殖民势力大举东来,我国华南、东南沿海开始遭遇西方殖民渗入的时代。
李时珍所说不是南瓜进入我国大陆后的传播过程,而是当时随着海外势力辗转来犯而传入的情景。
李时珍身处内陆蕲春,没有到达广东、福建、浙江的任何经历,不可能了解此间葡萄牙人与我国交往的细节,更不可能掌握南瓜传播的具体进程,只是根据当时南番即葡萄牙商团辗转来犯的大致走向,视作南瓜传入我国的和途径。
明人称葡萄牙为佛郎机,不知其国所在,误以为在满剌加(马六甲)附近,因而也视为南番。
进一步考虑明嘉靖四十年(1561)以来的10多年间,从北方的河北、山西、山东到长江流域的江苏、安徽、江西,都有方志记载南瓜,南瓜实际进入我国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有必要上溯到嘉靖初年而不是嘉靖中叶。
就葡中早期关系的整个过程看,另一种情景更有可能,这就是葡人来华之初即正德十五、十六年间(1520-1521),葡萄牙使者皮莱资及其随从翻译火者亚三一行北上南京和北京,直接带到南、北两京。
明朝南瓜分布中心在南、北两京之间。
受李时珍所说南瓜出南番、转闽浙、至燕京的影响,今人论南瓜初传多以广东、福建、浙江三省为起点和中心,由南向北逐步传入内地的。
但将明朝记载南瓜的118种方志分省统计,得出的结果则完全不同。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收935种明代方志分省统计,数量排在前十位依次为江苏(含上海)、浙江、河南、河北(含北京、天津)、福建、安徽、山东、山西、广东(含海南)、江西。
而按记载南瓜的数量排列,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山东(19)、江苏(17)、河北(15)、山西(15)、安徽(13)、浙江(13)、江西(7)、河南(4)、福建(4)、陕西(3)。粤、闽、浙三省现存方志的数量并不少,但三省记载南瓜的方志数量并不突出,与存世方志数量的比例更是远居其后。
浙江、福建现存明代方志数量遥遥领先,但南瓜记载的数量却大大落后于河北、山东等省。广东现存明代方志数量与山西相当,而南瓜记载却遥居其后。
这充分说明,粤、闽、浙三省远不是南瓜传入我国的发祥之地或最初的分布中心。
数量排在前面的苏、皖、鲁、冀、晋五省才是明代南瓜种植分布的中心地带,它们由京杭运河南北贯通。
我国的南瓜首先是在这以南北两京为中心,地缘关系较为紧密的南北带状区域内迅速传播而形成分布优势,进一步传向全国的。
南、北瓜的称呼反映了南瓜传来之初不同的品种源头。
南瓜名称中最令人称奇的是,与南瓜同时出现了北瓜。
嘉靖四十年最早记载南瓜的河北《宣府镇志》即同时记载有北瓜,118种记载南瓜的方志中,南、北两瓜并载共有25种之多。
明人各类北瓜信息多与南瓜并举,所谓北瓜是南瓜之一种。
南、北瓜的差别有形状方面的,南瓜多是扁圆形,北瓜则多呈葫芦形。更重要的还是颜色方面的,成熟的南瓜或黄或红,而北瓜成熟时皮色多为深绿、青黑或像西瓜一样有条纹。
为什么以南、北而不以皮色分称,耐人寻味。清《(光绪)黄岩县志》一段说法,多少给我们一点启示:“南瓜俗名南京瓜,实大如钵。北瓜差小,俗名北岸瓜,以来自江北也。
”这一说法不知所据,或是当地民间口耳相传,保存了一丝南、北瓜名称由来之始的历史记忆。
南瓜在我国的传种决非一蹴而就、一瓜单传,应有不同的途径、或机缘。
最初所传至少应有两个主要品类,分属长江南、北两岸,更有可能是葡萄牙使者在南、北两京时以不同南瓜或瓜种分别授受,而形成南、北不同的品种体系。随着种植的不断扩展而会流并见,性状、质量明显不同,人们遂以南、北分别称之。
这也进一步说明,我国南瓜最初的分布中心在南、北两京之间,而不是华南、东南沿海。
总结我们的论述,元人贾铭《饮食须知》是托名之作,其中南瓜的说法是抄录《本草纲目》有关内容而成,所谓新大陆发现前我国古籍中已有南瓜的信息均不可靠,我国南瓜应是外来物种。
李时珍所说“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并非指南瓜进入我国大陆后的传播过程,而是说葡萄牙(佛郎机)殖民者由广东转闽、浙沿海寻求贸易,南瓜即由这批番人传来,时间应在明正德末年以来的20多年间。明人有关文献记载充分表明,明朝南瓜分布中心不在华南、东南沿海的粤、闽、浙三省,而是明朝南、北两京间的苏、皖、鲁、冀、晋五省,南瓜首先是在这以南、北两京为中心,以运河为纽带,地缘关系较为紧密的区域内传播扩散而形成分布优势。
南瓜更有可能是明正德十五、六年即公元1520-1521年间由葡萄牙使者分别带到明朝南、北两京,由此形成以两京为中心、北略胜于南的分布格局。南瓜、北瓜属于南瓜不同品种,最初即同时出现,应与这种两京为中心的分布格局有关,反映了南北不同的品种源头。
精选问答:
1、南瓜与北瓜的起源?
1.
明中叶以前所有的南瓜信息都不可靠。所谓元人贾铭《饮食须知》是伪书,其中所说南瓜不能用作明以前有南瓜的依据。
2.
通常都根据李时珍所说,认为南瓜是从广东、福建沿海进来的,首先在这些地方种植,由南向北再传入内地,进入北京地区。而实际不是,明人各类文献记载表明,最初的起源和分布中心在南京、北京之间,以大运河为纽带的地区,南瓜应是明正德十五、六年间(公元1520-1521)由葡萄牙使者带到南、北两京,首先在两京之间传播开来,再传向全国。
3.
与南瓜出现同时,还出现了北瓜之名,说的是南瓜中较小的一种,表明最初在南北两京传入我国了。
2、主要农作物传入中国时间?
1黄瓜,也称青瓜,原产于印度西北部,后传入中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称为胡瓜,东晋十六国时(317-420年)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但那时我国云南也有野生黄瓜分布。
2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原产地为墨西哥或中美洲,在16世纪中期明朝时(1531年)传入中国。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吉林、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
3小葱,亦称香葱、绵葱、火葱、四季葱、细米葱,原产于西伯利亚,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4蚕豆,又称胡豆、佛豆、胡豆、川豆、倭豆、罗汉豆,原产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相传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
5豌豆,又名寒豆、麦豆、雪豆、毕豆、麻累、国豆,原产于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和埃寒俄比亚、小亚细亚西部,汉朝时传入中国。但从元初才开始有吃豌豆嫩荚(也就是现在的食荚豌豆)的记载。
6扁豆,原产于印度,汉晋时传入中国。
7茄子,原产于印度,公元4-5世纪(五胡十六国)时传入中国,隋炀帝就对它特别偏爱,还钦命为“昆仑紫瓜”。
8菠菜,原产于波斯,唐贞观21年(647年)由尼泊尔国王那拉提波传入中国。
9香菜,最早叫胡荽,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五胡十六国时石勒讳“胡”字,故称其为香荽。
10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约在7世纪初(隋唐时)经西亚传入中国。
11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南部阿富汗及邻近国家,在13世纪(元代)时从波斯传入中国云南地区。
12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等,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林怀兰,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梅菉镇人,于明万历年间由**将番薯种带回中国。陈益,东莞北栅人,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广东。陈振龙,福建长乐人,于万历21年(1593年)五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
13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17世纪时(明末)传入中国。
14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于明末传入中国。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花椒调味。甜椒,原产地荷兰,18世纪才始有,19世纪传入中国。青椒由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的辣椒在北美演化而来,于100多年前引入中国。
15洋白菜,又叫包心菜、卷心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16世纪(明朝)传入中国。
16南瓜,俗名倭瓜、番瓜、北瓜,原产亚洲南部,另一说为中南美洲,很早以前就传入中国。
17四季豆,也叫菜豆、芸豆,原产中南美洲,16世纪(明朝)时传入中国。
18番茄,别名西红柿,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原产国为秘鲁和墨西哥,是西洋传教士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晚清光绪时,才作为食物食用。但1983年7月中旬前后,我国四川省考古队在成都北郊凤凰山发掘的西汉古墓里,发现了番茄等农作物种子,四川省农科院还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证明我国在2100多年前就有西红柿了。 那时一定不叫现在这个名字。
19西葫芦,别名茭瓜、白瓜、美洲南瓜,原产北美洲南部,19世纪中叶(清末)传入中国。
20生菜,又称叶用莴苣,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约于公元5世纪(东晋)传入中国。
21菜花,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约在19世纪初(清光绪年间)传入中国。
22洋葱,原产于亚洲西南部中亚西亚、小亚西亚的伊朗、阿富汗的高原地区,已有5000多年栽培历史,20世纪初(清末)传入中国。
23 西瓜,又叫水瓜、寒瓜、夏瓜,原产于非洲,在10世纪(五代)时从西域传入中国。
24核桃,又称胡桃、羌桃,原产于近东地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
25石榴,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
26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在隋唐时从波斯传入中国。
27葡萄,又称提子,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
28无花果,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和中亚地区,唐朝时传入中国。
29绿豆,原产于印度、**地区,北宋时传入中国。
30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
31大蒜,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中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后遍及全国。
32西芹,又名西洋芹菜、洋芹、美芹,是近年从欧洲引进的芹菜品种。
33番木瓜,原产于墨西哥南部以及邻近的美洲中部地区,17世纪明朝后期时传入中国。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