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杏鲍菇栽培技术

2024-03-2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72 次
杏鲍菇栽培技术

  此篇农资文章会给广大农资人说明一下“杏鲍菇栽培技术”的内容进行介绍,期待对各位有点帮助,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杏鲍菇可在12月底至2月初种植。营养配方为杂木屑、石灰、石膏、麸皮等。

  培养材料按要求放入菌袋中,密封后放入灭菌锅中灭菌,接种后放入培养室培养菌袋,室温控制在20-25℃之间,菌丝可以装满菌袋,然后移到蘑菇室出蘑菇。杏鲍菇出蘑菇后,温度控制在15-17℃当子实体菌盖直径为4-6cm时,采收。

  1、一般来说,冬春秋冬的温度更适合杏鲍菇的生长。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就很难形成原始基础,也不适合子实体的生长。12月底至2月初是蘑菇生长的最佳时机。

  2、营养成分的配方是杂木屑、石灰、石膏、麸皮等。

  培养成分按要求放入菌袋中,密封后放入灭菌锅中灭菌。当材料袋冷却到室温时,将其放入消毒接种箱(室)进行接种。

  接种量为5%-10%。将接种后的菌袋送至消毒培养室进行培保持在20-25℃之间。

  菌丝可以在30天左右长满菌袋,然后移到蘑菇菇。培养室要求黑暗、通风、不潮湿。

  3、杏鲍菇出蘑菇后,对温度非常敏感,一般为15-17℃它们之间是最合适的。

  子实体生长正常。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蘑菇室的湿度低于早期蘑菇催收过程中的湿度,应保持在85%左右。

  保湿时,主要浇水面浇水,避免在实体和袋口**。蘑菇房必须保持通风,每天通风约2次,保持30分钟,更有利于杏鲍菇的栽培。

  4、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4cm-6cm时,收获。

  收获后,在袋口盖上纸密封,停止**。大约5天后,**以提高湿度,诱导第二茬蘑菇生长。

  1、接入菌种后,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

  它应该处于黑暗的环境中,但需要新鲜空气。为了增强通风效果,如果菌丝生长缓慢,原基分化延迟,很容易使蘑菇芽萎缩。

  蘑菇生长期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但光照不宜过强,可人工散射光照,加强通风,光照不足不利于蘑菇生长,容易引起死蘑菇。

  如果蘑菇温度低于8℃如果高于20,原基就不会出现。℃畸形蘑菇容易引起死蘑菇和烂蘑菇。


好文探索:杏鲍菇栽培技术


  一、栽培原料适宜杏鲍菇生长的基质原料很多,如杂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甘蔗渣、豆秸秆等均可作主料,为防止扎破栽培袋和便于拌料装袋(瓶),木屑必须过筛,秸秆类必须粉碎。辅料可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棉籽饼粉、碳酸钙、白糖、石膏粉等。

  二、栽培季节在自然条件下栽培,根据杏鲍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以秋冬和冬春栽培为宜,但在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安排在12-2月出菇更好,因温度太高或太低都难以形成原基,不利子实体生长发育。 无论南、北方都应根据出菇的适宜温度来安排恰当的出菇期,一般是以气温降至18℃时提前50天制栽培菌袋为宜。

  如果有条件,夏季也可利用冷库降温进行错季栽培,经济效益较高。

  三、栽培方式杏鲍菇的栽培因所用的培养容器不同,有瓶栽、箱栽和袋栽等方式。

  其中最方便和最实用的是袋式栽培。1、

  平架竖袋式这种方式以利用冷库原有架床为目的,以降低投资成本。冷库的床架一般为6层,床架层距6O厘米,床宽120厘米。

  实用栽培面积计算为:。

  菇房面积x60%x床架层数,如菇房平面面积100m2x60%x6层架=360m2,采用宽20厘米,长32厘米的单头出菇菌袋,每袋装湿料1.2千克,每lm2床架可排放80袋,该菇房约可栽培袋,平均每1m2菇房可排放280袋。冷库菇房必须进行三项改造:。

  ⑴要增开近地面排风窗,装设带百叶窗的双向风扇,以便及时排除较重的CO2气体。

  ⑵适宜光照是杏鲍菇正常出菇的必要条件,因而每层菇床要增设日光灯,强度以最暗处达到300-500Lx为度。

  ⑶菇房内要增设高压水管,以便安装喷雾装置,提高空气湿度。

   最好有排水地漏,以便排除污水,清洁环境。

  竖架横袋式适用于大棚,采用竖架横袋的优点如下:。

  ⑴便于设置灯光,用角钢材料即可,不用架板,省投资。

  ⑵便于通行,摆袋、开袋、采菇等操作管理直观方便。

  ⑶平均每1m2菇房可码放178袋。数据如下:。

  菇房长15m,宽9m,平面面积135m2、

  设置高2.5mx长12m=30m2的角钢架8排,摆袋总平面约240m2、

  架宽0.2m,每0.7m高设横钢粱,每1m宽设竖钢1根,架间距0.9m。

  采用双头出菇菌袋,宽17厘米,长34厘米的,每袋装湿料1.2千克,每lm2床架排放100袋,该菇房约可栽培袋,平均每1m2菇房码放178袋。

  四、原种制备培养基配方:木屑73%,麸皮25%,糖1%,碳酸钙1%。

  也可用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等谷粒作培养基。按常规法配料、处理、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用第一种培养基一般需30-35天菌丝长满瓶(袋),用后几种谷粒培养基,菌丝长满袋(瓶)更快,约20天。

  五、栽培配方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料配制,现列举五个配方供选用:。

  1、杂木屑36%,棉子壳38%,麸皮24%,白糖1%,碳酸钙l%。

  2、杂木屑23%,棉子壳23%,麸皮19%,玉米粉5%,豆秆粉28%,碳酸钙1%,白糖1%。

  3、杂木屑23%,棉子壳38%,豆秆粉15%,麸皮17%,玉米粉5%,碳酸钙1%,白糖1%。

  4、杂木屑37%,棉子壳37%,麸皮l8%,玉米粉5%,碳酸钙1%,白糖1%,石灰粉0.5%。

  5、甘蔗渣70%,米糠20%,玉米粉7%,白糖1%,石膏粉1%,石灰粉1%。

  六、制做栽培袋杏鲍菇的栽培袋制作与金针菇的栽培袋制作相似。早秋栽培可选用聚丙烯袋,此袋的优点是透明度好,料袋经高温灭菌后紧缩,膜料之间无空隙,不易产生夹层菇。

  缺点是冬季低温易碎裂,宜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

  培养料按配方比例称好后拌匀,调含水量为68%左右装料,如果采用单头出菇菌袋,每袋装湿料1.2千克,最好是套环加棉塞,透气好发菌快。

  于l。5kg/cm2的压力下蒸汽灭菌2小时,或常压蒸汽灭菌l00℃维持16小时。

  接棉子壳菌种,l瓶菌种可接种30袋。接种后直立排放于发菌室的床架上,避光培养,温度保持在25℃左右。

  如果采用双头出菇菌袋,每袋装湿料1.2千克。折袋口、扎绳均可。

  待料温隆至室温后,按无菌操作规程在接种箱(室)中接种。接棉子壳菌种,l袋菌种接种15-20袋。

  因菌袋扎口无棉塞,待菌丝生长达料的1/2以上时,要适度解松袋口,增加氧气促进菌丝生长。

  七、出菇管理 菌丝满袋后即进行出菇管理,单头出菇菌袋可直立排放在床架上,双头出菇菌袋可横码在床架上,技术要点如下:。

  开袋在菌丝尚未扭结时开袋,难以形成原基或原基形成很慢,出菇不整齐,菇体经济性状差。在原基形成或出现小菇蕾时开袋,原基分化和小菇发育正常,出菇整齐,菇体的经济性状好。如果在子实体已长大时开袋,在袋内会出现畸形菇,严重时长出的菇会萎缩、腐烂。因此袋栽杏鲍菇的开袋时间,应掌握在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并已出现小菇蕾时开袋,解开袋口,将袋膜向外翻卷下折至高于料面2cm为宜。

  2、控温菇房温度直接影响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气温低于8℃时,原基难以形成,即是已经长的菇体也会停止生长、萎缩、变黄直至死亡。

  气温持续在l8℃以上时,己分化的子实体突然迅速生长,品质会下降。

  温度20℃以上时,菌丝又转向营养生长,低温**的效应也就消失,原基停止发育,菇蕾中的营养倒流而萎蔫,已形成的幼菇也会萎缩死亡。 出菇期菇房气温应控制在13-15℃,这样出菇快,菇蕾多,出菇整齐,15天左右可采收。

  3、保湿菇房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5%,湿度太低,子实体。

  会萎缩,原基干裂不能分化,为了提高空气湿度,最好用喷雾器喷头朝上喷雾水,切勿将水喷到菇体上,否则子实体会变黄影响品质,严重时会造成腐烂。

  4、通风现原基期则需要充足的氧气,CO2浓度应降低到0.5%左右。

  否则原基不分化而膨大成球状。菇体生长发育期,也需要空气新鲜,CO2浓度以不高于0.4%为宜。

  出菇期如果通风不良,由于CO2浓度过高,会出现畸形菇,若再碰上高温、高湿天气,还会导致子实体腐烂。 出菇期菇房内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特别是当菇蕾大量发生时,及时拉直菌袋口薄膜,以避免菇蕾因缺氧而畸形。

  5、光照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00-500Lx。

  注意每层或每排床架都应有适宜的光照,不能有死角。

  八、采收与产率一般在现蕾后15天左右可采收。

  在菇体呈保龄球形,菇盖未展开、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标准应根据市场需要而定:外贸出口菇要求菇盖直径4-6cm,柄长6-8cm。内贸市场对菇体要求不甚严格。


精选问答:


  1、杏鲍菇是谁发明的?

  杏鲍菇是一种食用菌,它的发明者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事实上,杏鲍菇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当时,人们已经开始培育和食用各种食用菌,包括杏鲍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改进培育技术,使得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在,杏鲍菇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广泛食用的一种食用菌,而其发明者则是古代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劳动成果。

  2、窑洞里适合种植什么蘑菇,鸡腿股和杏鲍菇可以吗,需要注意什么?

  窑洞里适合种植金针菇,鸡腿菇,双孢菇,姬菇等等菇类。

不适合种植杏鲍菇。需要注意一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