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麂子和狍子的区别,麂子属于什么科动物

2024-03-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19 次

麂子和狍子是两种常见的野生动物,它们在外形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多不同之处。麂子和狍子都属于偶蹄目动物,但属于不同的科。

麂子是小型的偶蹄动物,属于鹿科,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山区和丘陵地带。麂子的体形小巧,身高仅有30厘米左右,体重仅有2-3千克。麂子是典型的草食性动物,主要以青草、嫩叶和根茎为食,喜欢在林缘、草丛和岩石上活动。麂子的繁殖力很强,一年可以繁殖1-2次,每胎1-2只。

相比之下,狍子体形较大,属于牛科,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山区和草原地带。狍子身高可达1米左右,体重在20-30千克之间。狍子也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喜欢在草原、灌丛和森林中活动。狍子的繁殖力也很强,一年可以繁殖1-2次,每胎1-3只。

相关百科拓展:

偶蹄目动物:属于哺乳纲,四肢末端有奇数个蹄,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

鹿科:偶蹄目动物的一种,分布于全球各地,是一类优美而又神秘的动物。

牛科:偶蹄目动物的一种,分布于全球各地,包括牛、羊、狗、鹿等动物。

麂子和狍子虽然都属于偶蹄目动物,但在外形、体形和生活习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了解这些动物的区别,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问答拓展:

麂子狍子獐鹿区别?狍子、鹿、獐子的区别是什么

1、狍子

食草动物。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无獠牙,后肢略长于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狍无角,雄性长角只分三个叉。狍身草**,尾根下有白毛,尾巴仅2-3厘米,狍爱成对活动,过冬雄狍与二、三只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脱落,新角最迟3月开始升长,6、7月长成,此时进入**期。雄狍用角剥开树皮并留下前额臭腺的分泌物做为自己地盘的标志。狍通常是双胞胎。

2、鹿

草食性动物,吃草、树皮、嫩枝和幼树苗。善游泳。眼窝凹陷,有颜面腺;有足腺;无胆囊。体长0.75-2.90米,体重9-800千克。胃4室,反刍。牙齿32-34枚。腿细长,善奔跑。多数种类具角,无角种类则具獠牙状上犬齿。热带鹿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一年**多次,角不脱落;温带鹿晚秋至冬季**,多数一雄多雌,每胎产1-2仔,多达3-4仔。栖息于苔原、林区、荒漠、灌丛和沼泽。

3、獐子

食性很广,取食种类中有豆科、菊科、毛莨科、十字花科、胡桃科等高等植物,亦有真菌类、地衣类、**类和蕨类等低等植物。全身暗褐色,背部、腹部及臀部有排列成4-5纵行肉桂色的斑点,背部斑点不明显,腰、臀两侧斑点较明显,且密集而不分行。每年10月至翌年1月**,11月和12月为高峰期,此期间雄兽争雌斗争激烈,互以犬齿厮打。妊娠期5-6个月,6-7月份产子,每胎1-2头,多为2头,哺乳期2个月左右。麂鹿獐狍有什么区别?

1、狍子:狍子体长100-140厘米,尾长仅2-3厘米,体重50-80千克,雄性略大,身草**,尾根下有白毛,雄狍有角,雌狍无角,吻部棕色,鼻端黑色,两颊黄棕色,耳基黄棕色,耳背灰棕色,耳内淡黄而近于白色,耳尖黑色,额、颈和体背为暗棕而稍带棕**,下颌淡黄,喉灰棕,腹部淡**,四肢外侧沙**。

2、麂子:麂子成体体重16-25千克,体长75-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仅雄麂具短角,角干向后伸展,角尖内弯,不分杈或仅分1小杈,角基部在脸上形成纵棱脊,被毛短而细,四肢细长,蹄狭尖,有大的上犬齿弯曲呈獠牙状,但较麝、獐的獠牙小,头骨略呈三角形,泪窝显著。

东北的狍子是南方的黄猄吗?

东北的狍子不是南方的黄猄,狍子的栖息地主要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和内蒙古等地的小三坡稀疏的树林中,食草动物。属于中小型鹿类。

狍子体长约1.2米,重约30千克,有着细长脖子及大眼睛,大耳朵,无獠牙,后肢长于前肢,尾巴短,雄性有角,雌性无角。

狍子性情胆小,东北管它叫傻狍子。日间多栖于密林中,早晚时分才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喜欢吃灌木的嫩枝、叶、芽和各种青草,浆果,蘑菇等,一般由雌性及其后代构成家族群,通常3-5只。

鹿和狍子可以杂交吗?

鹿和狍子不可以杂交。

狍子的繁殖方式是一雄一雌,通常在每年的7-8月进行**,雄狍往往会追着雌狍转圈跑以求**,雌狍的妊娠期为8个月,幼狍通常在3-6月出生,每胎产1-2仔。

狍子的**时间一般在七月,而在胚胎发育至12月底,因为东北地区寒冷气候的影响,食物短缺,这时候母狍子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养分来维持胚胎的生长发育, 母狍子就会采取控制胚胎发育停滞的方式来储备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