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倒藻后如何调水
近年来,倒藻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倒藻不仅会对水质造成污染,还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如何预防和处理倒藻,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倒藻是一种水生植物,它们在水中繁殖生长,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中氧气不足,从而对水生生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倒藻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也就是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包括氮、磷等。这些营养物质来自于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
倒藻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处理,另一种是化学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机械或物理手段将倒藻捞出来,如抽水、机械捞等。化学处理主要是使用化学药剂来消灭倒藻,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倒藻后如何调水,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及时将倒藻捞出来,以减少对水质的影响。要调整水体的营养状况,减少营养物质的含量,以防止倒藻再次繁殖。可以通过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措施来达到这一目的。另外,可以通过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来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如增加水中植物的数量、增加水体的流动性等。
相关百科拓展:
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超过了一定的阈值,导致水生生物生长异常,并引发水体环境问题的现象。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生产、城市排污、工业废水等。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治理。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它具有杀菌、消毒、漂白等作用,常用于医疗、卫生、环保等领域。在处理倒藻的时候,过氧化氢可以有效消灭倒藻,但也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谨慎使用。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在处理倒藻的时候,高锰酸钾可以有效杀灭倒藻,但如果使用过量,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在使用高锰酸钾时,需要掌握好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相关问答拓展:
虾塘雨后首先做什么?1、改底
使用降亚清淤颗粒和脱硫化氢复合菌进行改底。
使用方法为:用降亚清淤改底颗粒50克/亩 +脱硫化氢复合菌50克/亩;先撒改底颗粒,后用脱硫化氢复合菌加水泡开后使用。
2、培菌
暴雨过后,藻类大量死亡并被氧化,由于虾塘一般较肥,容易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pH过高,影响脱壳,还容易存在倒藻的风险。此时应大量培菌,可使用芽孢杆菌,目的是使有益菌占主导优势,抑制藻类的过量繁殖,同时可达到压制弧菌生长的效果。
可用强微降氨靓水乳酸菌相稳定乳酸菌相,水质也清爽些,适当遮阳如腐植酸钠,然后如果有“发酵玉米液”可以泼洒,这个类似有机酸解毒,大雨后阳光强,菌藻竞争剧烈,上下水层对流加大,也可用一下“生物络合解毒剂”。
3、抗应激
暴雨过后虾容易出现红体和软壳,雨水硬度不足,此时应及时补充钙、镁、磷等微量元素。可拌料内服乳酸丁酸拌料宝和强微水产苷等。如果虾不够靓身,还可泼洒发酵玉米液哦!
使用方法:每公斤对虾饲料添加乳酸丁酸拌料宝5-10克+强微水产苷1克+红糖水200克,均匀地搅拌到饲料中投喂,或发酵几小时再投喂效果更好,连续喂5天,维护菌相用发酵玉米液1-5公斤/亩/天来维护。
以上三点应在雨后三天内操作完毕为宜,如果雨天持续时间较长,还应在雨中对虾塘进行及时处理。
生石灰清理池塘的方法是什么?养殖行业除了消毒石灰的其他作用:
1、杀野杂鱼 生石灰一亩50-100斤+茶麸一亩20-100斤,可增强茶麸(尤其是干茶麸)杀鱼效果。同时还有明显的继后肥水效果。
2、改底除臭 生石灰敲碎至指头大小,一亩一斤,3-5天一次,傍晚干撒。有明显改良底质,清毒除臭效果。
3、处理黑臭 大块生石灰傍晚或早上干撒与涡轮式氧机底即可。有辅助缓解底质黑臭引发的偷死,跳跳死,硫化物中毒,亚硝酸中毒等底质恶化问题。
4、杀灭害藻 一亩5斤,化水后趁热泼洒于蓝藻、**藻、甲藻、水蛛多处(水华处或风头风尾)。可直接杀灭有害藻类以及水蛛纤毛虫等。 5降低pH 一亩10斤,化水后趁热于半夜泼洒池塘中间区域。这个方法是通过杀藻抑制来达到降低浓绿水pH的效果,前提是藻类老化时半夜用。 6、调水净水 熟石灰一亩5-10斤。有稳定水质,提高pH,稳定pH,净化浊水,缓解倒藻中毒,缓解分层等效果。 7、通透水质 熟石灰一亩10斤,化水泼洒有消除油膜,清除死藻,降低水体表面张力效果,次日搭配培菌效果更佳。 8、补钙硬壳 风化石灰一亩10-20斤,泡水一夜后,早上泼洒。1-3天一次,有明显的提高总碱度,总硬度的效果。同时能辅助处理软壳,老壳,双壳,毛壳(纤毛虫),壳水肿,褐斑,畸形等甲壳病变。 9、解毒排毒 风化石灰一亩5斤+盐一亩5-10斤,化水浸泡一夜后池边泼洒。可缓解缺氧,硫化物、亚硝酸、菊酯农药等中毒,可缓解轻度藻毒素中毒,可缓解霉菌中毒。
大雨过后能进水入加州鲈鱼塘吗?可以,但水须符合鲈鱼生长要求,如不符合鲈鱼生长要求,水须要处理
1、池塘水体消毒。当天气逐渐稳定下来,可以用二氧化氯,碘制剂(如:聚维酮碘)、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减少有害病原菌的滋生。
2、及时调水。大雨过后生鱼池塘可能会变得清瘦,甚至严重的出现倒藻现象,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调水,使水体藻相变得正常。对雨后水质变清的池塘,可投放生物菌肥、复合肥料等,以平衡藻相和菌相,保持池塘水体足够肥。
3、调节pH值。用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以调节水体的pH值,用量按照当时水质的PH而定,多次少量投放。
4、精心管理。每天巡塘,及时将病鱼、死鱼捞出,并作无害化处理,防止其腐烂而污染水体。
养鱼最怕的五种东西?鱼几乎对所有农药都很敏感,鱼塘中严禁投放所有农药。下面这些农药产品对鱼致死率特别高。
2、鱼藤精,鱼藤精只损害鱼的神经系统,但是对人无毒。鱼藤精,又名鱼藤氰、鱼藤酮、毒鱼藤,是由鱼藤属和梭果豆属植物根部经细磨和提取而得的一种杀虫剂,其主要成分是鱼藤酮,杀虫力强,农业上用于防治棉花、果树、蔬菜、烟草、桑、茶树等的多种害虫。
3、含氯的消毒剂。可能很多人养鱼养蝎的时候,都会喜欢在里面放一些消毒剂,认为这样就会有利于江河里的一些细菌之类的杀死,但是如果这种消毒剂使用过量的话,就会造成河里的鱼虾死亡,而且在一些水质比较肥沃的地方,也就是营养物质比较多的,可能会因此造成缺氧,这样也容易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所以使用这种含氯的消毒剂,一定要注意把握量,千万不能过量。
4、杀虫药。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的池塘里面没到,春季的时候很多农户都喜欢用杀虫药来喷撒地里的庄稼,这样能够杀死虫子,像是一些菊酯类的杀虫药,但是这种毒药其实不光对宠物危害很大,对鱼类也是比较大的。
鲈鱼吃食不猛怎么办?一、寄生虫病
鲈鱼感染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使得鳃部被寄生虫大量附着,严重的导致发炎充血,影响氧气的吸收利用,鱼体出现生理性缺氧,影响摄食。
处理方案:适当杀虫,隔一天再连杀一次,之后消毒一次或内服拌喂抗生素1-2天,对鱼体创伤进行杀菌、消炎,防止鱼体继发感染病原菌,尤其是低温季节要防止水霉的侵袭,以免造成更大损失。
二、底质、水质恶化
尤其是氨氮过高。氨氮过高直接导致鱼鳃丝充血红肿,影响氧气的吸收利用,造成生理性缺氧,此时即使水体溶氧不低,也一样缺氧浮头甚至大量死亡。
预防方案:定期改底、芽孢杆菌类活菌调水,有条件多换水,尤其是抽底水。
治疗方案:首先开足增氧机,适当停料减料,大换水;解毒、改底、天气好时芽孢杆菌类活菌调水、夜间过氧化钙类增氧。一般根据不同情况,需要多次处理才能见效。
三、水体溶氧低
溶氧低的原因很多。如果是水体倒藻导致水体溶氧骤降,则要尽快通过换水、补肥、调水解决。如果是天气不好连续阴雨导致,则要注意减料,严防过量投喂,否则往往容易加重缺氧浮头损失。
四、鱼自身消化系统问题
肠道、肝脏等出现病变。如肠炎,肠道充血肿胀肠粘膜受损;脂肪肝,严重导致饲料消化利用出现问题等。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处理。肠炎则先检查饲料有无发霉变质,若不是则可尝试内服抗生素进行治疗。脂肪肝严重时,主要通过减量投喂,减轻肝胰脏和肠道的负担,适当拌喂利于肝胆的保肝护胆类中草药。
目前肝胆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饲料原材料高涨,不良厂家偷工减料,原材料质量把控不严格,导致易生霉菌毒素一类的原材料大量使用。另外酸败变质鱼油、植物油等油脂原料的使用也会导致严重的肝胆代谢问题,如黄颡鱼养殖中香蕉鱼的产生就与油脂的酸败有关系。
以上几种常见原因多数时候会并发出现。如:寄生虫暴发一般是由于底质恶化、水质恶化所引起,因为这种环境特别适合寄生虫的大量繁殖。而底质恶化、水质恶化也容易导致溶氧低,反过来也一样导致鱼减料甚至不吃料。
一旦发现鲈鱼不吃料时,首先要通过显微镜镜检判断是否是寄生虫引起,再考虑其它因素,如水质问题等。找到问题根本,处理起来才事半功倍。养殖过程中做好定期改底、调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会大大减少鲈鱼不吃料的概率,防患于未然。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