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很多动物都会选择冬眠来度过这个寒冷的时期。也有一些动物不会冬眠,它们通过各种方式来适应寒冷的冬季环境。
一些动物选择迁徙来避免冬季的寒冷。例如,北极燕鸥会在冬季飞往南方的温暖海域,而北极狐则会在冬季迁移到更适宜生存的地方。
一些动物会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冬季环境。例如,北极熊会在冬季寻找洞穴来避免寒冷的天气,而麋鹿则会寻找更多的食物来储存能量。
还有一些动物则依靠自身的生理特征来适应冬季环境。例如,企鹅的羽毛非常密集,可以保持身体温暖,而北极狼的毛皮也非常厚实,可以抵御寒冷和风雪。
动物在面对冬季环境时,会选择不同的适应方式来生存。从迁徙到改变行为和生理特征,每种动物都有它自己的方式来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
相关百科拓展北极熊(Běijíxióng):北极地区特有的大型食肉动物,体形庞大,毛皮白色,能够忍受极低的温度。
北极狐(Běijíhú):分布在北极地区的小型狐狸,毛皮厚实,能够忍受极低的温度,也是极地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北极燕鸥(Běijíyànhāi):北极地区特有的鸟类,在冬季会飞往南方的温暖海域,是迁徙距离最远的鸟类之一。
麋鹿(Mílù):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大型草食动物,冬季会寻找更多的食物来储存能量,也是北极地区的重要猎物之一。
企鹅(Qǐé):生活在南极地区的鸟类,羽毛密集,能够忍受严寒的天气,也是南极地区的标志性动物之一。
北极狼(Běijíláng):分布在北极地区的狼科动物,毛皮厚实,能够抵御寒冷和风雪,也是极地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相关问答拓展:
什么动物很懒不过冬?有很多,比如考拉,树懒,棕蝠,负鼠,睡鼠,猫头鹰猴。
什么动物怕冷而且不懒?松鼠怕冷而且不懒,天天备吃的过冬。松鼠在动物分类中属于啮齿目松鼠亚目松鼠科松鼠属。体形通常中等大小,是寒温带针叶林和混交林中的典型代表动物。四肢强健,趾有锐爪,爪端呈钩状,体重通常在350克左右,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稍重一些。松鼠体态修长而轻盈,体长大约为18-26厘米,尾长而粗大,尾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二以上,但不及体长。
冬眠的小动物有哪些?首先冬眠的小动物一般有这几类:蛇类,蜥蜴类,龟类,蛙类,贝类等冬眠的原因就是某些动物在冬季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但是这样的动物只是一小部分,而且这种的动物一般迁移能力较差,不像一些候鸟,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可以迁移到其他地方,那一般选择冬眠,在冬眠的时候,它的体温可以降到环境温度,全身处于麻痹状态。下面我给你列举一些常见的冬眠小动物吧。
例如常见的有:蝙蝠,大多数的蛇,乌龟,青蛙,蜗牛,刺猬,松鼠,蜥蜴‘
冬天不活动的动物有哪些?
冬眠
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
冬眠,是变温动物避开食物匮乏的寒冷冬天的一个“法宝”。
你看,冬天一到,刺猬就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不食不动,它几乎不怎么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钟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里,半个小时也死不了,可是当一只醒着的刺猬浸在水里2~3分钟后,就会被淹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冬眠时,动物的神经已经进入麻痹状态。
有人曾用蜜蜂进行试验,当气温在7~9℃时,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动,但轻轻触动它时,它的翅和足还能微微抖动;当气温下降到4~6℃时,再触动它却没有丝毫反应,显然它已进入了深沉的麻痹状态;当气温下降到0.5℃时,它则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由此可见,冬眠时神经的麻痹深度是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另外,冬眠时,动物体温显著下降。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中,共放出70卡热量,但冬眠过后的13.7个昼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热量。一般来说,动物在冬眠过程中,每昼夜只能放出0.5卡热量,但在它苏醒后,兴奋的时候,每昼夜则能放出42卡热量。由此可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仅仅能维持它的生命。
动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体温,更重要的是**冬眠时体内的消耗。一般动物在冬眠前的体重,都比平时增加1~2倍,冬眠之后,体重就逐渐减轻。如冬眠163天的土拨鼠体重减轻35%;冬眠162天的蝙蝠体重可以减少33.5%。
动物在冬眠时,血细胞还会大大减少。平时,1立方毫米土拨鼠**中,会有12180个白细胞,但冬眠时平均只有5950个, 让人奇怪的是,尽管体内“卫士”──白细胞大大减少,但冬眠动物却从来没有发现生病的。
那么,为什么每年到一定的时候,动物就会进入冬眠呢?
为此,科学家进行过长期的探索。
夏天,科学家从人工条件下进行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出**,注射到活蹦乱跳的黄鼠静脉里,结果,它像被麻醉一样,很快进入昏睡的冬眠状态。
看来,在冬眠动物的**中,可能含有一种能诱发冬眠的物质。实验还表明,冬眠时间越长的动物,其**诱发冬眠的作用越强烈。
那么,这种诱发冬眠物质是什么呢?
据研究,这是一种存在于血清中的颗粒状物质,有时这种物质也会粘附到红细胞,因而使红细胞也有了诱发冬眠的作用。
奇怪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对外来物质总是排斥的,但冬眠中的动物例外。科学家抽出冬眠旱獭的血清,注射到黄鼠的**中,黄鼠不但不产生排斥反应,反而呼呼入睡,进入冬眠了。
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又带来了新的信息,在动物的**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与冬眠物质相对抗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中达到一定量时,就使冬眠的动物苏醒过来。
这样看来,动物何时开始冬眠,不仅取决于诱发物质,而且也取决于诱发物质和抗诱发物质比例的变化。科学家判断冬眠的动物可能一年到头都在“制造”诱发物质。抗诱发物质可能是在进入冬眠后开始产生的,并且其产量是沿直线上升,直到春暖花开才逐渐减少。当抗诱发物质在**中的浓度足以控制诱发物质的时候,动物才能从冬眠中苏醒过来。
至今,人们仍然未完全揭开动物冬眠的奥秘,探索还在进行,科学家认识到,研究动物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在航天与医学上有重大实用价值。
野生的仓鼠、老鼠、松鼠、黄鼠和熊应该说都冬眠,但不是和冷血动物一样的深眠。
鼠类是在地下挖好几米深的洞,在粮仓中贮藏好丰富的粮食,等大雪封山的时候,就躲在洞里,吃喝拉撒睡。睡的时间比活动的时间长,就是所谓的冬眠了。
山里人有挖鼠窝子的传统。即秋收完,入冬前的农闲时节,到山里挖松鼠(山里人叫“花狸棒子”)窝。
多的时候能挖出几十公斤的玉米粒。离榛子林近的地方还可以挖到榛子,那才是最令人惊喜的收获(一公斤榛子30多元)。玉米粒一般用来喂猪,人不敢吃,怕有毒。
熊类的冬眠也是贮存**量的脂肪(熊掌部分)后,躲在树洞子里睡大觉。但不是绝对不出来活动。
所以我觉得仓鼠的冬眠不过是比夏天爱睡觉罢了,它们总得出来吃食、撒**,活动活动。因为我们不可能给它提供纯粹的自然的环境,它也就无法真正冬眠。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