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虎纹蛙和黑斑蛙的区别

2024-01-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81 次
虎纹蛙和黑斑蛙的区别

  此篇文章内容会给农友们分析一下“虎纹蛙和黑斑蛙的区别”的内容进行分享,希望对广大农资人有几分帮助,关注下本站哈!

  一、科与属:虎蛙为虎蛙属动物,黑斑蛙为侧叶蛙属动物。2、体长:虎蛙体长可达10厘米以上,黑斑蛙体长7-8厘米。

  3、外观:虎纹蛙背部呈黄绿褐色,黑斑蛙体表呈灰绿色。4、褶皱:虎纹蛙没有背部和侧面的褶皱,但黑斑蛙的两个背部和侧面褶皱之间有4-6排短褶皱。

  虎蛙和黑斑蛙的区别体现在科和属上。其中,虎蛙是叉舌蛙科虎蛙属的两栖动物。

  常生活在海拔900米以下的稻田和池塘中,而黑斑蛙是蛙科的一种动物,主要栖息在500-100米的水域和附近的草丛中。

  虎蛙和黑斑蛙的体长不同。

  雄**蛙体长66-98毫米,雌**蛙体长87-121毫米,体重可达250克左右,而黑斑蛙体长66-98毫米。猫的体长一般为70-80毫米,体重为50-60克,最大的只有100克。

  虎蛙和黑斑蛙的外貌不同。虎纹蛙的背部呈黄绿色或灰褐色,体背和体侧有深色不规则条纹,四肢背面有深色条纹,而黑斑蛙的背部呈**-绿色、棕灰色或深绿色,有不规则的黑斑。

  虎蛙和黑斑蛙的褶皱是不同的。虎蛙的背部皮肤粗糙,没有背褶。

  浅色条纹,背侧两皱襞之间有4-6排不规则的短皮皱襞。


好文探索:听见了,你好蛙


  初夏的时候,因为画一本关于上海本土物种饰纹姬蛙的绘本,参与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蛙类调查,对上海的蛙终于有了一点点很粗浅的了解。

  5月的时候在儿童博物馆做了一次关于蛙的读书会,隔了两个多月,终于整理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根据文献记载,上海分布的蛙类曾经有14种。1997年—1999年调查显示,**林蛙等6种蛙类已消失不见,只剩8种蛙。

  最近几年,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只发现了7种蛙类,分别是中华蟾蜍(俗称癞蛤蟆)、无斑雨蛙、饰纹姬蛙、泽蛙、黑斑蛙、金线蛙和虎纹蛙,其中,虎纹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其余6种蛙则成了上海市重点保护动物。://news。

  而在2023年,时隔12年之后,饰纹姬蛙被再一次发现。

  2023年,萤火虫环境保育志愿者小组的姜龙老师在奉贤发现了北方狭口蛙。

  而在2023年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蛙类调查培训里,蛙类名录只剩下了7种----中华蟾蜍(俗称癞蛤蟆)、饰纹姬蛙、泽蛙、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北方狭口蛙、牛蛙(入侵物种)。

  2023年记录过的无斑雨蛙和虎纹蛙不知道是否还有分布,即使有也非常稀有了。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看到了7种中的大部分。

  中华蟾蜍俗称癞蛤蟆,应该是分布得最广的一种蛙类。

  这里的蛙类是无尾目的泛指,中华蟾蜍属于无尾目蟾蜍科,和其他6种蛙并不同科。

  成年的中华蟾蜍体长可以达到10cm以上。

  中华蟾蜍的栖息地比较丰富,你既可以在池塘里发现它浸泡在水里的身影,也会在离水源几十米开外的草地上发现它的踪迹。

  刚刚从蝌蚪**完成的时候,中华蟾蜍的体型还非常迷你。这张照片拍摄于浦江郊野的蛙类保育基地,图中的小蟾蜍只有一个指尖这么大。

  中华蟾蜍是上海蛙类里最早开始繁殖的,从2月开始,池塘里就会出现一条条的卵带,再接着一群群黑色的小蝌蚪就会纷纷诞生了。

  著名的国产水墨动画片《蝌蚪找妈妈》里画的实际上就是蟾蜍蝌蚪的**哦。

  中华蟾蜍的声音似乎听到的不多。

  可以看一下这个小视频,求偶的中华大蟾蜍的鸣叫。

  泽陆蛙又叫泽蛙,也是上海很常见的一种蛙。

  泽蛙体长5厘米左右,它的外型变化比较大。

  这两种都是泽蛙,图2背上正中有浅色线条,图1没有,图3拍摄于临港大堤,刚好两种色型。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上有纵向的线条突起,区别于中华蟾蜍布满全身的圆形瘰疣(圆形突起)。

  相比起中华蟾蜍,泽蛙在非繁殖期较少出现在水里,更多在陆地活动(个人观察)。

  分享一段泽蛙的鸣叫,来自吴金黛的专辑《森林狂想曲》,网易云音乐可以收听全集。

  是不是很熟悉的叫声,相信很多人都在自己家附近听见过。

  金线侧褶蛙,简称金线蛙是外表最符合一般人对青蛙认知的一种蛙。

  它的体长5-6厘米不等,多栖于海拔50-200米的池塘,在藕塘和稻田内也常能见到。

  它们平时多匍匐静栖于浮水植物的叶面上。有时可伸展四肢浮于水面,只将双眼及鼻孔露出水面。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浦江蛙类保育基地。

  夏夜去后滩散步,多留意一下荷叶,发现金线侧褶蛙的概率很高哦。

  金线侧褶蛙的鸣叫和泽蛙相比显得有点凌乱没有规律。

  多听几遍,可以提高寻蛙的成功率哦。

  所谓侧褶蛙,就是身体侧面有两条浅色的褶线。

  和金线侧褶蛙的通体光滑碧绿相比,黑斑侧褶蛙,简称黑斑蛙身体多了不少黑色斑点,体长和金线蛙差不多。

  它们会和金线蛙一样停在荷叶或睡莲的叶子上。

  5月末的一个晚上,在后滩小池塘看到的还未完全**成功的拖着大尾巴的黑斑蛙。

  来听一听黑斑蛙的声音吧,请忽略旁边的犬吠。

  过去,金线蛙和黑斑蛙常被人捕捉作为“田鸡”售卖,现在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已经很少有人再去食用野生蛙类了,它们也更自在地生活在稻田中,为我们防治虫害。

  饰纹姬蛙是魔都蛙界最袖珍的蛙。

  成年蛙的体长只有2厘米,相当于两个指甲盖大小。

  看看它有多小,这个体型的蛙如果不移动,你肯定很难发现它。

  饰纹姬蛙的外形特征是背部有一个倒过来的V形。

  V形图案加超迷你基本就可以锁定是它了。

  5月的时候,在浦江蛙类保育基地看到的抱对(**)的饰纹姬蛙。

  饰纹姬蛙在郊区比较容易发现,在市区的分布不算广,至少在后滩的几次夜观中都没有发现。

  饰纹姬蛙通常在草丛中、田边和水塘附近活动扑食。

  它们以昆虫为食,比如白蚁,小型鞘翅目昆虫等。

  来听听饰纹姬蛙的声音,还是来自吴金黛的专辑《森林狂想曲》,网易云音乐可以收听全集。

  在台湾,饰纹姬蛙被叫做小雨蛙。

  相对于它的小个子,音量还是真不小哦。

  北方狭口蛙是上海7种蛙类中唯一我未曾目睹芳容的。

  zhoudaosh。/files/ews/2023//78AF7C8AAEFF**46A2A3A2FFA56DD36AC5952A0A1676E53/1、

  去年在奉贤夜观的时候,听到过它独特的蛙鸣。

  北方狭口蛙体态**,眼睛和嘴巴较小,因而有狭口蛙之称。

  狭口蛙四肢短小,不擅长跳跃,移动较为缓慢。不过,它们却是遁地术的高手,狭口蛙会利用后腿倒退着挖洞,三两下就能把自己埋入土中,因此这种蛙虽然并不罕见,但却不容易观察到。

  北方狭口蛙目前在上海的分布十分有限,目前有记录的点大约只有这些:奉贤金汇港沿岸的林地、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内的一处苗圃林地、杨浦江湾城湿地、宝山炮台湾湿地公园、浦东滨江森林公园、崇明明珠湖等处。

  根据《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一书的记载,牛蛙原产于北美落基山脉以东地区。

  1959年,中国从古巴引进牛蛙,在全国多地驯养。“体大肉肥”“肉质细嫩、味美”的牛蛙,迅速征服了中国食客们的胃。

  很快,牛蛙养殖在中国大陆蔚然成风,也逐渐展现入侵物种的本色。牛蛙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

  在一些中国省市,养殖的牛蛙逃逸到野外,在当地生态系统中形成自然种群。牛蛙体长通常在7-17厘米,最大的可以长到20厘米以上。

  牛蛙会吞食当地的小型蛙类,从成年个体到蝌蚪一律不放过。

  iplant。/ias/news/96、

  为什么叫牛蛙呢,听一听它的声音就知道了。

  作为入侵物种,大家看到牛蛙可以尽管捕捉。

  从大到小依次是:牛蛙、中华蟾蜍、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北方狭口蛙、泽蛙、饰纹姬蛙。

  蛙类鸣叫的方式很简单,选定好一个地点之后,它们会吸一口气到肺部里,使得腹部看起来鼓鼓的。

  等到要鸣叫時,就会縮小腹部把肺里的空气往嘴巴挤,此时空气会经过并振动声带,然后再将声音及空气送到鳴囊,鳴囊因為充满空气,会鼓起來,而声音此时在鳴囊里产生共鸣,最后散发出去。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饰纹姬蛙鸣叫的小动画吧。

  所以其实蛙类是闭着嘴巴叫的。

  朋友们要不要试试看,闭着嘴巴能不能发出这么多种声音:D。

  蛙类大部分的时候都安安靜靜地躲在暗处,不发出声音,也不和同类接触。但到了繁殖期,就会成群迁入水域,并发出叫声,尤其下雨天的时候更是兴奋。

  这时候的蛙鸣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吸引异性,这里的异性指的是雌性蛙,对的,会鸣叫的绝大多数是雄性蛙,雌性蛙发声的概率很低(因为雌蛙没有鳴囊)。

  所以我们可以把春夏的蛙鸣当做它们唱的情歌,只不过每一种蛙的唱法各不相同。

  蛙类发出叫声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几只蛙挤在一起,如另一只蛙触到它的背或腹侧时,也同样要叫。

  当它受到敌害(如蛇)的袭击时,就会发出急促的叫声。

  如果我们用手指压迫它身体的背面或捏。

  住两侧时,它就要叫,压一次叫一声。

  以上4张图片均来自蛙蛙世界学习网://learning。

  froghome。/。

  蛙类的栖息的环境也非常多样,包括都市、稻田、平原、池塘、森林、溪流等。

  对于城市的小朋友来说,公园的池塘是最容易发现蛙类的地方。

  夏天的晚上去后滩公园散步的时候,可以听到很密集的蛙鸣,比较连绵的是黑斑蛙,不时窜出一两声的是金线蛙,成片的泽蛙叫声是在公园外。

  打开手电筒,反光点所在可能就是蛙蛙哦。

  蛙类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有着重要意义。

  它們大大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例如:。

  防止**传播:青蛙会吃掉传播瘧疾、登革热和許多**的蚊子、苍蝇等昆虫,防止病菌无限扩张。

  提供重要用药原料:青蛙皮肤上的抗菌胜肽能杀**类的免疫缺陷病毒(HIV),或做成防蚊液和止痛药,让我们不受**所苦。

  生物指标:青蛙的皮肤易吸收外界物质,因此当环境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它们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因此青蛙的存在是考核环境干净与否的重要指标。

  食物链的重要角色:青蛙也是鸟、蛇和猴子等许多动物的食物,少了青蛙,食物链会受到影响,让生物圈面临危机。

  清洁水体:青蛙的蝌蚪能吃掉藻类,让水体保持干净,如此一来,我们能降低对过滤系统的需求,也能減少水资源的消耗。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境丧失、外来物种入侵、捕捉**及真菌感染等原因,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的蛙类濒危或灭绝,不少种类的野外种群数量也在下降。

  除了牛蛙以外,其他的6种蛙都是上海市重点保护动物哦。

  保护蛙蛙,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不要**或捕捉青蛙、蟾蜍,不要食用野生蛙类,不要随意放生宠物蛙以及美洲牛蛙。

  其次监督公共绿地化肥农药的使用。


精选问答:


  1、林蛙和牛蛙的区别是什么?

  石蛙是生长在我国南方、山涧溪边的一种大型蛙类(体重可不低于牛蛙),是我国最优质的肉用蛙;林蛙是生长在林间陆地、分布在全国南北方16个省的蛙类,其中东北林蛙是著名的药用滋补型物种,属珍贵药材;通常所说的“青蛙”是由两种蛙组成的,一种是黑斑蛙,一种就是虎纹蛙。虎纹蛙分布于全国各地,是一种水栖性蛙类,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关于青蛙的种类外形习性?

  青蛙主要有雨蛙、黑斑蛙、金钱蛙、泽蛙、小棘蛙、虎纹蛙和牛蛙这6种,这些蛙的外形和生活习性都不同,以雨蛙为例,雄性的雨蛙体长约为3cm,而雌性的雨蛙体长约为4cm;雨蛙背面皮肤光滑并呈绿色,腹面淡**;它们白天会伏在树根附近的石缝或洞穴内,夜晚会栖息

  一、雨蛙

  1、外形

  (1)雄性的雨蛙体长约为3cm,而雌性的雨蛙体长约为4cm。它的背面皮肤光滑并呈绿色,腹面淡**,体侧及股前后具有黑斑。

  (2)雨蛙的指、趾末端具有明显吸盘,趾间有蹼,雄性雨蛙的咽下有单个外声囊,鸣叫时会膨胀并呈球状。

  2、生活习性

  (1)在白天的时候,雨蛙会伏在树根附近的石缝或洞穴内,到了晚上后,它会栖息在灌木上。通常情况下,它们能与环境很好的融为一体。

  (2)雨蛙主要以昆虫为食,会捕食蚁类、椿象、象鼻虫、金龟子等。

  二、黑斑蛙

  1、外形

  (1)一般情况下,黑斑蛙的体长为7-8cm,同龄的雌蛙的体积比雄蛙大。黑斑蛙的头部略呈三角形,长略大于宽,口阔,吻钝圆而略尖。

  (2)黑斑蛙的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并有不规则的黑斑。而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

  2、生活习性

  (1)黑斑蛙处于蝌蚪期时为杂食性,而成体期时主要以昆虫为食。

  (2)黑斑蛙常栖息于海拔500-1000米间的水域及附近的草丛中,喜欢群居生活,一般在黄昏后、夜间时便出来活动。

  三、金钱蛙

  1、外形

  (1)金钱蛙的体长为100mm,雄性金钱蛙会比雌性金钱蛙小一截,它的后肢具有3对角质脚爪。

  (2)金钱蛙是水族箱中的宠物,经注射染料后,体色容易变成各种颜色,而且维持的时间比较长。

  2、生活习性

  (1)金钱蛙多栖于淡水水域中,特别喜好静止水域的环境。

  (2)在白天的时候,金钱蛙多潜藏于水底深处,夜晚则会爬至浅滩。

  四、泽蛙

  1、外形

  (1)泽蛙的外形比较像虎斑蛙,但是体型却比较小,体长为50-55mm,吻部较尖,上下唇有6-8条黑纵纹,而且两眼间有V字形斑。

  (2)泽蛙的背面为灰橄榄色、深灰色或棕褐色,有的泽蛙的背面有赭红、深绿色斑,没有背侧褶。

  2、生活习性

  (1)泽蛙一般都生活在高纬度地区,从秋季开始冬眠,一般在4月出蜇后产卵。

  (2)通常情况下,泽蛙的卵大都产于水层较浅的静水域中。

  五、小棘蛙

  1、外形

  (1)雄性小棘蛙的体长为61mm,雌性小棘蛙的体长约为57mm,它的头部宽扁,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圆,略突出于下唇。

  (2)小棘蛙的皮肤粗糙,背上布有网疣或长疣。

  2、生活习性

  (1)小棘蛙经常生活于500-1400m的山区小溪沟、沼泽边石块下。

  (2)小棘蛙主要捕食金龟子、叩头虫、竹节虫、蝉、松毛虫及翅目其他昆虫的幼虫。

  六、虎纹蛙

  1、外形

  (1)雌**纹蛙的体长比雄**纹蛙的体长,要长一些,为87-121mm。虎纹蛙的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钝尖。

  (2)虎纹蛙背部的皮肤粗糙,有长短不一、分布不规律的纵行肤棱。而且背部颜色为黄绿色或者灰棕色,在咽喉、**有灰黑色或者棕色斑纹,少数虎纹蛙的斑纹可达腹部。

  2、生活习性

  (1)通常情况下,虎纹蛙生活于海拔900米以下稻田、沟渠、沼泽地等有水的地方。

  (2)虎纹蛙主要捕食蝗虫、蝶蛾、蜻蜓、甲虫等昆虫为主,是肉食性动物。

  七、牛蛙

  1、外形

  (1)牛蛙的体型很大,一般在70-170mm之间,部分牛蛙的体长可达200mm以上。

  (2)牛蛙的皮肤通常光滑,无背侧褶,吻部宽圆。它的背部颜色有绿色,也有棕色,但多为绿色,通常还会有棕色的斑点。牛蛙的腹面是白色,有时会灰色斑。而在成年牛蛙的喉部,常常有**条纹。

  2、生活习性

  (1)牛蛙的食量很大,可以捕食昆虫、小虾、小蟹等无脊椎动物,也能够捕食小鱼、小蛙、蝌蚪、蝾螈、幼龟、蛇、鼠类等小型脊椎动物。

  (2)牛蛙一般都栖息于小型湖泊,永久性池塘中。会在沼泽、湖塘、水坑、河沟、稻田及水草繁茂的静水水域中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