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名茶有几种-
本篇知识汇总会给朋友们介绍“湖南名茶有几种-”的内容进行讲授,期望对各位有少许帮助,赶紧收藏吧!
湖南名茶有很多,以下列出其中较为有名的:君山银针、高桥银峰、古丈毛尖、南岳云雾茶、安化黑茶。
君山银针:是中国名茶之一。
产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属于黄茶。
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
高桥银峰:产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玉皇峰下,一种特种炒青绿茶,具有形美、香鲜、汤清、味醇的特色,“雪芽如银现异香,巧妙美味舌甘永”。
高桥银峰产于湖南长沙市东郊玉皇峰下,这里山丘叠翠,河湖掩映,云雾弥漫,景色秀丽。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显毫,内质香气高悦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嫩纯干,叶底嫩匀明亮。
古丈毛尖:属绿茶类,古今名茶,因地得名,产于湖南武陵山区古丈县,选用适制的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制作而成,具有紧直多毫、色泽翠绿、嫩香高悦、滋味醇爽回甘、耐冲泡等特点,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芳香,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
南岳云雾茶:产于湖南省中部的南岳衡山。
南岳云雾茶造型优美,香味浓郁甘醇,久享盛名,早在唐代,已被列为贡品。南岳云雾茶形状独特,其叶尖且长,状似剑,以开水泡之,尖子朝上,叶瓣斜展如旗,颜色鲜绿,沉于水底,恰似玉花璀璨、风姿多彩。
尤其是那股浓郁的清香,沁人心脾、甜润醉人﹔甜、辛、酸、苦皆有之,又令人回味良久。
安化黑茶属黑茶类,因产自中国湖南安化县而得名。
安化黑茶采用安化境内山区种植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黑毛茶,并以其为原料精制(包括人工后发酵和自然陈化)成安化黑茶系列产品成品干茶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橙黄,香气纯正,有的略带独特的松烟香。滋味甘醇或微涩。耐冲泡。
1、黑茶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可以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
2、主要品种有湖南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散茶,云南普洱茶等。
3、湖南黑茶主要集中在安化生产,益阳、桃江、宁乡、汉寿、沅江等县也生产一定数量。
湖南黑茶是采割下来的鲜叶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五道工序制作而成。湖南黑茶条索卷折成泥鳅状,色泽油黑,汤色橙黄,叶底黄褐,香味醇厚,具有松烟香。
黑毛茶经蒸压装篓后称天尖,蒸压成砖形的是黑砖、花砖或茯砖等。
4、湖北老青茶老青茶产于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采割的茶叶较粗老,含有较多的茶梗,经杀青、揉捻、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而制成。
以老青茶为原料,蒸压成砖形的成品称“老青砖”,主销内蒙古自治区。
5、四川边茶四川边茶分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两类,四川雅安、天全、荣经等地生产的南路边茶,压制成紧压茶——康砖、金尖后,主销**,也销青海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四川灌县、崇庆、大邑等地生产的西路边茶,蒸后压装入篾包制成方包茶或圆包茶,主销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及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南路边茶制法是用割刀采割来的枝叶杀青后,经过多次的“扎堆”、“蒸、馏”后晒干。
西路边茶制法简单,将采割来的枝叶直接晒干即可。
6、滇桂黑茶云南黑茶是用滇晒青毛茶经潮水沤堆发酵后干燥而制成,统称普洱茶。
这种普洱散茶条索肥壮,汤色橙黄,香味醇浓,带有特殊的陈香,可直接饮用。以这种普洱散茶为原料,可蒸压成不同形状的紧压茶——饼茶、紧茶、圆茶(即七子饼茶)。
7、广西黑茶最著名的是六堡茶,因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
现在除苍梧外,贺县、横县、岑溪、玉林、昭平、临桂、兴安等县也有一定数量的生产。六堡茶制造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制成毛茶后再加工时仍需潮水沤堆,蒸压装篓,堆放陈化,最后使六堡茶汤味形成红、浓、醇、陈的特点。
湖南产茶有文字最早记载,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尚书禹贡》,该书有荆地(今湖南及湖北之大部分地域)产“三帮底贡蕨茗”、“贡蕨茗”即贡茶,贡茶自然是优质名茶了。这就是说2500年前湖南就产优质茶叶了。
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文献中有“槚一笥”的披露,“槚”即茶,此表明西汉时代,即2000年前湖南就已用茶叶作随葬物,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必定是好茶了。
西晋时(公元265~317年)湖南名茶大露头角,据此时的《荆州出土记》记载,武陵七(十)县通出茶,最好。
西晋的武陵即今之龙山、常德、汉寿、沅江(西)、桃源、溆浦、古丈、黔阳、绥宁、通道、靖县、新晃、凤凰、花垣等所围绕的25~26个县(市),几乎包括湘西全境。
南北朝《茶陵图经》中载:“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茗焉”,茶陵的这一“茶”字,在我国各县县名中是唯一的。
唐代(618~906年)湖南茶叶产区已分布到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产茶地相当于现今的40余个县(市),每年的贡茶就有125万kg。当时的名优茶品种有衡山团饼、石廪方茶(衡山)、邕湖含膏(岳阳)、零陵竹间茶、渠江薄片(安化与新化)、益阳团茶、麓山茶(长沙)、西山寺炒青(常德)、灵溪芽茶(永顺、保靖等县)、碣滩茶(沅陵)等,其中如常德的“西山寺”青绿茶,唐代大诗人刘锡禹的《西山兰若试茶歌》中有“新芽连春播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木兰坠露香微似,瑶草监波色不如”。
千年后的今天,读了此诗,也为西山寺炒青绿茶的“花貌、清冷”所吸引。
宋代,湖南茶出潭、岳、辰、澧、鼎等五州,茶分26茶,其中名优茶品有独行灵茶(潭州,今长沙)、潭州茶末、岳麓茶(长沙)、绿片、片金、金茗(以上三种均产于长沙)、邕湖含膏(岳阳)、黄翎毛(岳阳君山)、大巴陵、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卷生(以上五种均产岳阳)、双方、绿芽、大方茶、小方芽(以上四种产岳、辰、澧州)、鼎州芽茶、衡山茶、云山茶等。
元代(1279~1368年)湖南的岳阳、常德、潭州等处均设有榷茶提举司,行茶叶专卖政事。
明代(1364~1644年)湖南茶叶据《本草纲目》记述:“楚之茶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岳州之巴陵、辰州之溆浦、湖南之宝庆和茶陵”。
清代继承之前的名茶,同时对形成名茶的环境条件有所考察,乾隆28年《宝庆府志》认为“茶以生于崇山峻岭者为贵”,又记载“茶,五属俱产,新化为多,其乐安村山出者,叶细而味甜,较诸茶颇佳”。并认为茶叶品质随风土而异,据康熙二十七年《临武县志》记述:“茶产西山味颇苦,性凉,食之解毒”。陶澍认为安化茶之优于新化茶是“斯由地气殊,匪因人工巧”。光绪十四年的《湖南全省掌故备考》说“常德府茶惟南乡安化界产者颇佳”。
到了20世纪10~40年代的**期间,主要继承前代名茶,有《湖南茶产概况调查书》(1935)和《湖南之茶》(1942)两书记载。
质优而量多当推六岗茶(资水南岸)、大庸之毛坪茶、桃源沙坪茶、古丈茶、五盖山茶(郴县)、岭东茶(江华)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茶叶事业,中间尽管走过一段不平坦的道路,但在茶园面积的扩大、产量的增长、品质的提高取得了很大成绩。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