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关于杜鹃花的外貌介绍

2024-03-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31 次
关于杜鹃花的外貌介绍

  这篇经验汇总会给农资从业者们说明一下“关于杜鹃花的外貌介绍”的内容进行讲解,期待对各位农友们有些许帮助,欢迎大家收藏本站!

  1、花:杜鹃花簇生于枝顶。花蕾是卵形的,花冠是漏斗形的。

  2、叶子:杜鹃花的叶子革质,常簇生于枝顶,边缘有锯齿。3、枝条:杜鹃花的主干直立,多主干丛生,枝条密集而细长。

  4、根系:杜鹃有须根系,粗而长,分布浅。

  它们的颜色很丰富,有黄、红、白、紫等颜色。花蕾卵球形,花梗长约8毫米,密被亮棕色条纹,花萼三角形、椭圆形,花冠漏斗形。

  杜鹃花的叶子革质,常簇生于枝顶。它们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倒卵形,边缘呈锯齿状。

  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白色,叶脉羽状网状,叶柄长2-6、毫米。

  杜鹃树干直立,主干多,分枝多。枝条极其茂密细长,上面分布着一些绒毛。

  颜色呈棕色,表面薄而致密,比较光滑。小枝通常互生或轮生。

  杜鹃花的根系须根,分布较浅,可与土壤中的真菌共存。须根较粗,直径310厘米,根毛很长,1040厘米,以吸收水分和养分。


好文探索:花名、鸟名、人名,“杜鹃”这个名字为什么如此受青睐


  四月,说赏花总是绕不过杜鹃。听到杜鹃,或许会想到一种会“布谷布谷”叫的鸟,或是色彩艳丽、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又或者你身边有一些叫杜鹃的朋友。

  为什么这个名字这么受大家的青睐,横跨动物、植物、人类三界这还得从一只鸟说起。杜鹃花杜鹃鸟名的由来:子规鸣思望帝杜鹃最早被称作鸠。

  《夏小正·三月》记载了“摄桑、委扬……鸣鸠”,在夏代,人们注意到杜鹃在农历三月的鸣叫,并据此安排农事。鸠的鸣叫因像“布谷”二字的发音,又恰逢播种时节,在汉代,又名布谷。

  杜鹃在江南叫鶗鴂。屈原《离骚》中有“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这里的鹈鴃就是鶗鴃。

  诗人因鸟的凄苦哀鸣感慨,仿佛百草都失去了生机。杜鹃开始成为“怨鸟”。

  那么,杜鹃这个名称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得从它常出没的西蜀地——四川谈起。——扬雄《蜀王本纪》记载的****演变为望帝化身杜鹃的传说。

  蜀地的方志《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时值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因杜宇的离别,蜀人感到哀伤,听闻到杜鹃的鸣叫,就将望帝(杜宇)的离去与悲鸣的子鹃联系起来,这种鸟也因此被称为“杜宇”。

  后来,人们将这种杜宇变化而成的子鹃混称为“杜鹃”。望帝化鹃杨颜徽绘杜鹃这个名称在汉代后期已出现,起源与传说都与四川有关,那么杜鹃又是如何从鸟名而变成花名的呢杜鹃花名的由来:子规啼杜鹃开杜鹃最早被记载的种类,是从中原到岭南广泛分布的羊踯躅(Rhododendronmolle),也叫闹羊花。

  这是一个开黄花的有毒种,很早就被用于治疗关节炎等病症,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收录。羊踯躅图片于中国植物志东晋前后,因杜鹃的花与石榴花颜色相似,杜鹃被称为“山石榴”。

  唐代的学者注意到杜鹃花开花时,常伴随杜鹃鸟的鸣叫。 “山石榴”又逐渐被称作“杜鹃”,俗称杜鹃花。

  “杜鹃”这个名称的内涵也从“鸟名”向“花名”扩展。中国现存最早的园林花木名录——李德裕的《平泉山居草木记》就收录了“杜鹃”。

  杜鹃花可能也是源于四川。四川诗人李白有“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的诗句。

  被贬徙江西九江的白居易,记下这种山花开放时常伴随杜鹃啼叫,在《山石榴寄元九》中写道,“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后来这类记载不断增多。

  宋代《会稽志·木部》记载,“杜鹃花以二三月杜鹃鸣时开”。明代学者周文华指出,“杜鹃,……花极浪漫,以杜鹃啼时开得名”。

  富于浪漫联想的诗人根据杜鹃口有红斑,推想杜鹃啼血化成杜鹃花,同时“杜鹃啼血”的**流传至今。杜鹃悠久的栽培历史唐代从唐**始,杜鹃被众多学者欣赏和栽培。

  白居易对杜鹃花可谓情有独钟,特意从庐山挖花丛回来栽培。在《题山石榴花》中有吟诵,“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因为喜欢,他把杜鹃花寄给好友元稹。

  他的《山石榴寄元九》对杜鹃称颂到,“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劚得厅前栽。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在诗人眼里,杜鹃已经化去悲情,成为美艳的观赏花卉。杜鹃宋代宋代,杜鹃花在一些地方开始传播。

  浙江学者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在记述洛阳的“杂花”时提到,“映山红即红踯躅”。苏轼《菩提寺南漪堂杜鹃花》“南漪杜鹃天下无,披香殿上红氍毹。

  鹤林兵火真一梦,不归阆苑归西湖”,诗人认为鹤林寺被兵火损毁的杜鹃花不是回归天庭,而是迁到西湖。这时,杜鹃开始成为杭州一带的常见花卉。

  明代杜鹃的栽培更为广泛。江苏的栽培种从浙江传入。

  《长物志》记载“杜鹃,花极浪漫……花时移置几案间”。当时,杜鹃已经被当作盆栽。

  方以智的《物理小识》记载,“杜鹃花,即踯躅类。有大红、粉红、黄者,千叶可珍,喜阴,畏油烟。

  王世懋的《闽部疏》认为,“天下山踯躅莫盛于豫章、余干、安仁境内。红有浓、淡二色,闽中不逮也”,见此时已有人注意到所见的杜鹃的不同种类。

  明正德年间书画艺术家张志淳《永昌二芳记》中记载了杜鹃20种。清前期《浙江通志·物产》提到不同颜色的杜鹃4种,还提到“四季杜鹃”。

  《闽产录异》记载福建产紫杜鹃、白杜鹃、黄杜鹃。现在,我国的栽培种类有尖叶杜鹃、腺房杜鹃、似血杜鹃和露珠杜鹃等。

  19世纪中叶,英国人虎克(Hooker)在喜马拉雅山调查,发现常绿大叶高山杜鹃20余种。1899年威尔逊首次来华,在中国湖北西部和四川为英国采回50多种杜鹃和其他植物种子。

  1904-1932年间,英国爱丁堡植物园福雷斯特(ForrestG。)7次来华,深入我国云南、**、四川等地调查、采集标本和种苗,为爱丁堡植物园引种250种杜鹃花。

  20世纪末,英国先后引种栽培世界各国杜鹃花600余种,从我国引去的有350余种。英国成为世界杜鹃花栽培中心。

  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庐山、南京等地开始引种栽培杜鹃花。1982年始,庐山植物园系统地开展杜鹃花属植物的引种驯化研究工作,创建了国内第一个杜鹃花植物专类园区,引进杜鹃花500余种,是全国保存杜鹃种类最多的植物园,成为杜鹃属植物的重要保育研究中心和基因库。

  1986年中国杜鹃花协会成立,**冯国楣先生的《中国杜鹃花》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们已基本摸清了全国野生杜鹃花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对引导全国杜鹃花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中国科学院将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命名为“中国杜鹃园”,结束了我国作为杜鹃花资源大国却无相称的国家级杜鹃花资源保存中心的历史。

  复杂的生境,造就了杜鹃家族的千姿百态随着杜鹃的不断发展,“杜鹃”这个花卉名称的外延不断扩大,成为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的共名,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被认为是中国天然三大高山名花之一(另两类是龙胆和报春)。全世界约有960种,中国有540多种。

  占世界种类的59%,其中405种为特有种。杜鹃花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东亚和东南亚。

  我国除新疆和宁夏无自然分布外,其他各省区均有野生杜鹃花资源,而西南高山地区的云南、**、四川三省的横断山脉一带,是世界杜鹃花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真正的杜鹃王国。从杜鹃花属的垂直分布来看,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3800m的区域**带常绿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中,少数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下。

  复杂的生境,造就了生态类型多样的杜鹃,这些杜鹃花的形态千姿百态,完全超出了人们对杜鹃花的认知。带你认识几种多样生境下的杜鹃形态高山垫状灌木型: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区的石流滩地及岩石风化区大理杜鹃(Rhododendrontaliense),高1-3.5米产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及西北部。

  生于海拔3200-4100米的高山冷杉林下或杜鹃灌丛中。高山湿生灌丛型:主要分布于较为潮湿的高山沼泽地滇藏杜鹃(Rhododendrontemenium),高0.6-1m产云南西北部和**东南部。

  生于海拔3000-4350米的高山灌丛草甸或砾石山上。旱生灌木型:主要分布于各海拔高度的向阳缓坡和陡坡上大白杜鹃(Rhododendrondecorum),高1-3m产四川西部至西南部、贵州西部、云南西北部和**东南部。

  生于海拔1000-3300(-4000)米的灌丛中或森林下。**带山地常绿乔木型:主要分布于终年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地带马缨杜鹃(Rhododendrondelavayi),高1-7m产广西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贵州西部、云南全省和**南部。

  生于海拔12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或灌木丛中。**北部、泰国、**和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

  附生灌木型:主要分布于热带、**带雨林中,与**及附生植物一起依附于树干或枝杈上招展杜鹃(Rhododendronmegeratum)产云南西北部、**东南部。生于杜鹃灌丛中或附生于杂木林内树上及岩壁上,海拔2500-4200米。

  **东北部、印度东北部也有。与人的相遇,扩大了杜鹃的族群杜鹃不是为人绽放而生,但是与人类的相逢改变了它的命运。

  杜鹃借助人的力量,极大地扩大了自己的族群,登上了更大的舞台。人类被杜鹃的美丽所征服后,杜鹃繁杂丰富的基因,又激起了人类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欲。

  杜鹃的育种工作始于英国,但资源有限,只有12个野生杜鹃资源,到了19世纪,植物采集者将中国的杜鹃资源带到英国后,加快了杜鹃花的育种进程。早期中国的大树杜鹃(Rhododendronprotistum)、云锦杜鹃(Rhododendronfortunei)等进入到欧洲国家后,对杜鹃的新品种产生功不可没,使得杜鹃育种取得成功。

  目前国内的杜鹃园艺品种依形态、花期、亲本和可分为四类,毛鹃、东鹃、西鹃、夏鹃。毛鹃,是锦绣杜鹃(R。

  pulchrum)与白花杜鹃(R。mucronatum)杂交所得,植株高大、生长健壮,叶片大且多毛,花大、常3朵簇生于枝顶,花期4-5月。

  毛鹃“紫蝴蝶”东鹃,钝叶杜鹃(R。obtusum)的变种及各栽培类型,最初由**培育,植株矮小、分枝细密,叶小、少毛、有光泽,花小、口径2-4cm,开花繁茂,花期4-5月。

  东鹃“吐蕊玫瑰”西鹃,亲本为皋月杜鹃(R。indicum)、映山红(R。

  simsii)、毛白杜鹃(R。mucronalum),最初来自于欧美,株型矮小、分枝紧密,叶片形状变化大、少毛、有光泽,常聚生于枝顶,花朵大而艳丽、颜色丰富,花期4-5月。

  西鹃“绿色光辉”夏鹃,皋月杜鹃(R。indicum)、五月杜鹃(R。

  lateritum)杂交培育而成的栽培品种,最初来自于印度、**,体型矮小、分枝稠密、枝叶细小,叶狭小、深绿色、叶质厚且多毛,花朵中等大小,口径约5cm,花色多,花期5-7月。夏鹃“紫鹃”夏鹃“秋月”如今,我们能在花卉大观园中看到如此丰富的杜鹃品种,要感谢人与杜鹃的彼此成就。

  杜鹃花开夭艳然,邀您共赏四月天“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杜鹃花花大、色艳,漫山遍野开遍时,一片红艳,灿若云霞,风姿绝艳,蔚为壮观。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杜鹃专类园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收集栽培有高山杜鹃及其他杜鹃品种200余个。园中模拟野生杜鹃生境,依据坡地落差分类种植高山、亚高山类杜鹃。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野生杜鹃有落叶杜鹃羊踟躅以及常绿的鹿角杜鹃。鹿角杜鹃Rhododendronlatoucheae观赏地点:杜鹃园素有“野生杜鹃王”的鹿角杜鹃,于1981年引种于利川毛坝,现高约4m,因枝条分枝似鹿角得名。

  羊踯躅Rhododendronmolle观赏地点:杜鹃园、药园**的花朵,极具辨识度。“羊食其叶,踯躅而死”得名羊踯躅,又名闹羊花,有毒,也是天然的杀虫剂。

  满山红Rhododendronmariesii观赏地点:杜鹃园满山红本尊,落叶灌木,花淡紫色,先花后叶,叶3片集生于枝顶,比较容易辨别。马银花Rhododendronovatum观赏地点:针叶林路边、药园在武汉植物园已生长至3m左右,花淡淡粉色,生于枝顶叶腋。

  和武汉植物园的杜鹃园艺品种同时开放,万花赏尽,那抹至白的淡粉,给人素雅之感。溪畔杜鹃Rhododendronrivulare观赏地点:杜鹃园、科普楼前近年引种栽植于武汉植物园,花紫兰色,伞形花序顶生,有时多达十几朵花生于枝顶,聚成球状。

  枝条柔软,风中摇曳,似水边物。刺毛杜鹃Rhododendronchampioniae观赏地点:科普楼前在武汉植物园安家一年,花冠白色,8朵小花簇生于枝顶。

  武汉植物园杜鹃花主要按照一园多线的形式来布置。杜鹃园内林深景幽、小径蜿蜒、繁花似锦,漫步其中,怡然自得。

  杜鹃园与水云涧比邻而居,水云涧拥有人造雾喷和涌泉,飘忽不定的雾霭在草丛林隙间弥漫,营造出迷雾笼罩的林涧意境,映衬着周围红艳艳的杜鹃,宛如人间仙境。杜鹃园-药园-山茶园-猕猴桃园-三峡消涨带沿线的道路路缘还形成了姹紫嫣红的杜鹃花带,红艳艳的花带如霞似锦,在绿树幽林的衬托下,和清幽的环境相映成趣,光影生辉。


精选问答:


  1、原来叫杜鹃为何叫三角梅?

  三角梅好有很多别称,其中一个就叫“勒杜鹃”。

  勒杜鹃的枝条上其实长满了尖刺,每个生长节点处都会长出一根刺,在养护的过程中还容易被扎到手。它的形态有点类似于杜鹃。枝条上长满尖刺,所以人们才会把它叫成了杜鹃。

  其实勒杜鹃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包括“叶子花”,就是因为它枝条顶部的花朵其实是变色的苞片,也就是说**的叶子。真正的花朵就是隐藏在这些苞片地里,这些苞片通常都是三片的,和叶子很相似,形态是差不多的,只不过颜色不同而已,所以人们也会叫它“叶子花”。

  勒杜鹃的名称很多,它会那么受欢迎,其实也是因为,它的花期极长,观赏性非常好,而且有较强的攀爬能力,爬满花架或爬上屋顶的时候,观赏性是极其震撼的。

  勒杜鹃虽然是热带花卉,但在世界各地都能栽种,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能养勒杜鹃,只不过在常年没霜冻的地方,勒杜鹃可以常年露养在户外,种在院子里枝条会长得更健壮,也就能爬得更高。

  2、布谷鸟的外形,特点,叫声?

  布谷鸟即杜鹃,属鹃形目,杜鹃科,全球大约有60多种。杜鹃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特别是旧大陆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常栖息在森林和灌木丛中,颇为害羞。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我们常根据它们的叫声来给它们命名。

   普通杜鹃身长约16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90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

  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

  地栖杜鹃的腿比树栖杜鹃长。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