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控制育成鸡的性成熟?
这一篇农资总结会给广大网友说明一下“怎样控制育成鸡的性成熟?”的内容进行细致解释,期待对大家有几许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控制性成熟的方法主要是控制光照,育成阶段最好在密闭鸡舍饲养,这样可以严格控制光照,根据体重情况调整光照,调控鸡只性成熟。营养条件也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营养不良会使鸡只性成熟推迟。
蛋鸡育成期怎样限饲,限制饲养应注意哪些。
育成鸡关键饲养管理技术有三点:①促进育成鸡体成熟的进程,使育成鸡有一个健壮的体质。②控制性成熟的速度,避免出现性早熟。③防止脂肪过早沉积,使鸡过肥。
通常育成鸡的饲养管理分为7~14周龄和15~18同龄两个阶段。
7~14周龄这个阶段需要较高的能量、粗蛋白质和维生素。在日粮配制时饲料代谢能应达到1172兆焦/千克,粗蛋白质仍要达到16%~165%,粗纤维含量要控制在5%以内。
雏鸡料到育成料过渡期为1周左右,这一个过渡期可减轻由转群造成的应激反应。15~18周龄阶段的营养浓度可以降低一些,饲料代谢能在110~119兆焦/千克,粗蛋白质含量14%~15%,粗纤维含量可以达到7%~8%,即饲料可以“粗”一些。
做到既保证了育成鸡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促进消化道容积充分的扩大和消化系统机能的增强。
限制饲养是指对育成鸡限制其营养采食量,合理降低营养物质,主要是调控能量和粗蛋白质摄入的饲养方法。
其目的是控制青年鸡的体重,减少脂肪的沉积,保持青年鸡良好的体况。是通过人为控制鸡的采食量来控制鸡的体重和性成熟的一种方法。
除夏季外,鸡在自然状态下都有过食的情况,不仅浪费饲料,还易造成鸡体过肥,影响成年后的产蛋性能。限饲可使小母鸡性成熟适时化和同期化,同时可节约饲料10%~15%。限饲培育出的青年母鸡体质瘦而强健,母鸡的开产期可能稍微延迟,而产蛋高峰的持续期延长,因而获得的经济效益更大。
近年来限制饲养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育成鸡,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限饲的方法包括**和限质两种。
①**即限制进食量,可采用定量限饲、停喂结合,限制采食时间,停喂一定时间等多种方法。注意**饲喂不能降低日粮的营养水平,**程度应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10%~30%,具体应根据鸡群情况而定。
②限质即限制日粮的营养水平,也即降低日粮中粗蛋白和代谢能的含量和比例,但要保证日粮中其他微量元素的量,这样才不会影响育成鸡骨骼、肌肉的发育。目前生产上常用的限饲方法是**法。
限饲时间一般从6~8周龄开始,到18周龄结束。限饲应与控制光照相结合,切不可一边限饲,一边延长光照。
对体重达不到要求而光照时间正常的鸡群,要加强营养,增加每天的饲喂量,改善饲料的营养水平,使鸡适时开产,避免体重过小而**。
限饲注意事项:限饲前,挑出病鸡和弱鸡,避免增加限饲时的死亡数。备有充足的水槽、食槽,撒料要均匀,使每只鸡都有一个槽位,使鸡吃料同步化。每1~2周(一般隔周称重一次),在固定的时间,随机抽出鸡群的2%~5%进行空腹称重,如体重超过标准重的1%,则在最近3周内总共减去实际数1%的饲料量。如体重低于标准重1%,则应在最近3周内总计增加1%的饲料量。如遇鸡群发病或处于应激状态,应停止限饲改为自由采食。在限饲过程中,饲料营养水平和喂料量应根据体重、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限饲条件:母鸡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合理控制光照时数和光照强度的是控制鸡性成熟的主要手段。
配合营养管理等其他措施,就能够很好地防止性腺过早发育和脂肪沉积过多的问题发生,保持青年鸡有良好的体况。育成鸡光照管理的两项重要原则是:光照时数应由长变短,或者是保持恒定。光照强度应由强变弱。
光照时间最好控制在8~9小时/天,光照强度不能增加,以5勒(能看见采食)为宜。光照应相对稳定,不可忽长忽短,忽明忽暗。
具体光照方案因鸡舍类型、育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对密闭式鸡舍(全部采用人工光照),2~18周龄8~9小时/天。
而对开放式鸡舍(自然和人工光照相结合),若是4月15日至9月1日孵出的雏鸡,因生长后期基本处在光照时间逐渐缩短的时期,可全部用自然光照。其他时间孵出的雏鸡,光照方法是先查出该群鸡到达20同龄时的日照时间,再加5小时,作为该批鸡第一周的光照时间,以后每周减少15分钟,到20周龄正好减5小时,这样给鸡一个渐减的光照程序,可控制母鸡适时开产。
育成鸡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大小、强弱不均的现象。
强壮的鸡采食的时候抢在前面,吃的快,吃的多,休息时占据舒适的场所。弱小的鸡则恰恰相反。
长此下去,大小、强弱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所以,要经常检查鸡群,及时将弱小的鸡挑出来,组成强弱相似的小群体,采取更精心细致的饲养管理措施。
对弱小鸡群使用适口性更好的饲料,适当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添加助消化的酶制剂等措施,使其多摄入营养物质,促进生长,尽快赶上大群鸡的体重。
卫生防疫对育成蛋鸡养殖具有重要的作用,应根据当地的疫病状况有针对性地按时、按质进行疫苗接种。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日常的卫生工作,严格执行综合防疫措施,不但要防止**的发生和传播,而且还要增强鸡的体质。
转群是鸡群饲养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第一次是从雏鸡舍转到育成鸡舍,第二次是从育成鸡舍转到产蛋鸡舍。
转群过程及新的环境,特别是平养育成鸡转到蛋鸡笼上,鸡的活动、采食都受到了限制,生活环境发生了突然变化,这些都将对鸡群产生应激,转群应做好:①按时转群,育成鸡饲养到17~18周龄及时转到产蛋鸡舍。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转群的,最迟不能超过20周。
转群最好是在清晨或晚上进行。②转群前6小时应停料,转群前3天和入舍后6天,在饮水中添加正常量1~2倍的维生素,并加饮电解质溶液,以减轻转群带来的应激反应。
转群当天连续24小时光照,保证采食和饮水。③减少其他方面的应激,减小两舍的温差。
并且不同时进行断喙、预防注射等。采用过渡性换料,同时**充足的饲料和饮水。
④转群同时可以选择并淘汰病鸡、弱鸡,防止体重过轻、发育不良的鸡转入产蛋鸡舍。
蛋鸡一般从第九周开始限制饲养,其方法有限时、**、限质等多种。
(1)限时饲喂一种是每天限时饲喂,就是在限定时间内喂料,其他时间取走或盖上、吊起料槽。另一种是隔日限饲,就是在喂料日把两天的料在一天中喂给,而停料日只**清洁饮水。
还可每周停喂一天或两天,一般在周三或周四及周六、日两天不喂料。
(2)**饲喂就是不限定时间,但每天每只鸡的平均喂料量只控制在正常采食量的90%。
采用此法,必须先掌握鸡的正常采食量,而且每天的喂料总量应该正确估计或称量,较为麻烦。所喂日粮的质量必须良好。否则,因质差量少而使鸡群生长受阻。
(3)限质饲喂就是降低日粮中某种营养素的水平,达到限制目的。例如喂低能日粮,每千克含代谢能920兆焦左右(正常为1109~1150兆焦)。喂低蛋白日粮,粗蛋白质为9%~11%(正常为12%~15%)。饲喂低赖氨酸日粮,赖氨酸为039%(正常为045%~060%)。
生产中可根据鸡群状况、技术力量、鸡舍条件、季节、饲料供应等具体条件确定采用哪种限饲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限制饲养时都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定期称测体重,掌握好饲料的给量。
限饲开始时都必须从鸡群中随机抽出30~50只鸡称重并编号,其后每周或每两周称重一次。与标准体重对照,差异不超过±10%为正常。如不在此范围内,应酌情增减喂料量。
第二,一定要有足够的食槽、水槽和合理的鸡舍面积,使每只鸡都有机会均等地采食、饮水与活动,防止饥饱不均,发育不齐。
第三,限饲前应断喙,以防啄伤。
第四,遇到不利因素,如接种疫苗、**、高温、转群等干扰时,均应暂时停止限饲,待消除影响后再行限饲。
第五,应结合控制光照和少许限制饮水,才能收效更大。
第六,限制饲养应以提高总体经济效益为宗旨,切忌因盲目限饲而加大产品成本,造成过多死亡或降低产品品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