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
这篇农资经验会给朋友们说说“甘蔗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内容进行分享,希望对各位网友们稍微有点帮助,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种植甘蔗的土壤要肥沃,土质要透气、疏松,这样才能使甘蔗生长更好。整地的时候,一般是深耕30cm左右,并在深耕后开沟,深度大概在20-30cm之间。
若是种植甘蔗的土地杂草太多,就会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需及时将杂草清除。要注意,在挖沟的时候要注意足够平整,排水措施也要提前准备。
种植甘蔗要选择品种纯正、抗病性好的,且抗倒伏性要好。如果是新鲜的甘蔗梢头苗,它的含量水比较高,可直接进行下步处理,把梢头苗去除老叶鞘,把新叶鞘平铺到地面上进行晾晒。
之后进行砍段处理,按照二芽一段的方式,把甘蔗梢头苗平直的砍段,在砍断的时候,要保证伤口平整光滑。若是部分稍密的枝头,可以三芽一段、五芽一段的方式调整。
在切段后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病菌从切口侵入而出现烂种的情况。可以用多菌灵、高锰酸钾消毒,浸泡10-20分钟的时间。
浸种的时候可用清水浸种,或者是将石灰水、温汤混合浸泡,在浸种后取出并沥干水分。
春季多在3月下旬-4月中旬之间进行,此时温差差不多在10℃左右,这是比较适合种植甘蔗的。
种植的时候把甘蔗种按照品字形平放到沟中,可以成双排列的形式进行,行距在10-15cm之间,每段保留1-2cm的距离,并且要覆土3-4cm,使用除草剂喷洒后覆盖上地膜,不但可以保温,还能保湿。
在降雨之后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积水产生,最好是在降雨之前观察天气情况,提前做好防洪工作。
当甘蔗苗长到5-6片真叶的时候,要追肥培土,可施加蔓叶水溶肥,而且还要根据甘蔗苗的生长培土13-17cm。甘蔗生病虫害后,要及时采取适合的防治措施。
1、整理地块:种植甘蔗前将土地深耕,并拌入腐熟的有机肥。2、栽种方法:向土壤中浇透水键亏,将甘蔗苗轻轻压入其中。
3、后期管理:甘蔗生长期为其增施氮磷钾复合肥。4、注意事项:发现病虫害时及时拔除病株,并为甘蔗迅搜喷洒波尔多液和敌百虫液。
种植甘蔗前要将土地深耕,并向其中拌入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为植株提供舒适且肥沃的土壤条件,翻耕的深度为30厘米左右,然后按照15米的行距挖出种植沟。
选择芽点密集的甘蔗,将其砍成20厘米长一段,然后先在土壤中浇足水,稿昌神再将甘蔗苗的1/2轻轻压入泥浆中,注意芽眼要放在左右两侧,株距控制在20厘米左右。
甘蔗的生长期较长,株型高大,对于肥料的需求量高,通常每吨甘蔗要吸收20公斤氮肥、5公斤磷肥和钾肥,所以养护期间要严格把控各种肥料的用量,使其茁壮生长。
甘蔗在生长期间容易引发黑穗病、黄斑病和螟虫等病虫害,发现病害时要及时拔除病株,并为其喷洒波尔多液,发现虫害时则要消除虫源,然后为甘蔗喷施敌百虫液。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伏燃拿地有偿使用制度。
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
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带地区,但是甘蔗要怎么种植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甘蔗的种植技术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蔗苗和宿根:田间甘蔗种植不由种子开始,一般都直接种植蔗苗。
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后平植或斜植。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
早期人工充裕时,在将要采收的原料茎的梢头上,采取二支双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开工期,只能用于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还有分蘖切离苗及各种侧芽苗等。
另外还可以采用宿根方法,就是当原料甘蔗采收时,不挖蔗头,采收后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
植期:甘蔗生长期主要受气温和品种影响,在台湾大约14~18个月,不过宿根的可以缩短,只需要12个月。
生长期不足的甘蔗,不只产量低,而且糖度也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为种植适期,因为制糖开工期从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够生长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后采收来配合。
间作:幼蔗生长缓慢,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这时可以间作一期其它的短期作物,和蔗苗一起生长,赶在蔗苖长大之前收获完毕,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有个条件需要遵守,就是间作的作物不能对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响。
适宜的作物有甘薯、落花生、豆类、玉米、西红柿、大蒜、马铃薯、瓜子西瓜等。
糊仔甘蔗:在轮作制度中,通常是一期新植,接着二期或三期宿根,再一期或二期水稻,然后又回到新植。
而在末期水稻未收获前,把新植甘蔗种植在水稻株间糊状泥土中,称为糊仔甘蔗。它的优点是既不影响水稻生长,又可使后作甘蔗提早种植,还可节省整地筑畦等作业费用。
和第一期水稻间作的,称为第一期糊仔甘蔗,也叫做春植糊仔甘蔗。和第二期水稻间作的,称为第二期糊仔甘蔗,也叫做秋植糊仔甘蔗。
绿肥:预备秋新植的蔗田,可以利用前作收获后的休闲时间播植绿肥,而在种蔗前犁翻入土,以供应土壤中的有机肥。常用的绿肥作物有太阳麻、田菁和虎爪豆等。
病害:白叶病、崁纹病、叶枯病等。只要得了病,不管是什么病,一律无药可医,只能整株拔除,烧掉,再好好祷告,祈盼不会传染开来,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发现,迅速扑灭。
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种,不怕病毒来袭。
甘蔗都种植在地里,丛生。
茎似竹而内充实,长六七尺,粗数寸,根下节密,身上渐疏。它大概在3或是4月收茎。
它的味为甘、涩、性平,无毒。
甘蔗含糖量十分丰富,原产于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属草本植物,是热带和**带糖料作物。
甘蔗分紫皮甘蔗与青皮甘蔗两种,由于它有清热生津的功效,所以,古人称甘蔗汁为“天生复脉汤”。
主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肠,消痰止渴,除心胸烦热,解酒毒。还可治呕吐反胃,宽胸膈。
甘蔗与酒共食,生痰。多食,发虚热,引起鼻出血。
李时珍说:蔗,是脾之果。
蔗浆甘寒,能泻火热。如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
自古以来就知道蔗浆消渴解酒。前人只知酒与蔗共食可生痰,难道不知它还有解酒除热之功效吗又说沙糖能解酒醉,殊不知即已经煎炼,便能助酒为热,与生甘蔗浆的本性完全相反了。
据晃氏《客话》讲:甘草遇火则热,麻油遇火则冷,甘蔗煎糖则热,煮水成汤则冷。
烧灰存性,研末,小儿头疮白秃,频涂可愈。
注意烧的烟勿入人眼,否则能使人视力下降。
治反胃:用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和匀,**细咽。
治小儿**:用甘蔗皮烧研,擦患处。
英语名字:sugarcane['ugkein]。
甘蔗原产于热带、**带地区,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光饱和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甘蔗生物产量高,收益大。
新植甘蔗采用栽种甘蔗苗繁殖,栽种后不久即生根,长出许多嫩芽,形成丛状。收割时仅收割甘蔗茎,将根仍留在土壤内,即宿根,来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茎。甘蔗为多年生植物,它的收获多的可达7~8次,在中国一般为3次,即三年后挖去宿根,重新种植。
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
先秦时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汉代才出现“蔗”字,“柘”和“蔗”的读音可能来自梵文sakara。10到13世纪(宋代),江南各省普遍种植甘蔗。中南半岛和南洋各地如真腊、占城、三佛齐、苏吉丹也普遍种甘蔗制糖。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时,部下一位将领曾说印度出产一种不须蜜蜂就能产生蜜糖的草。公元6世纪伊朗萨珊王朝国王库思老一世(不朽的灵魂)(KhosrauIAnushirvan)将甘蔗引入伊朗种植。
8到10世纪甘蔗的种植遍及伊拉克、埃及、西西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后来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甘蔗带到了美洲。
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如以温度线为世界蔗区的分布是年平均气温17~18℃的等温线以上。
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达1500米。在中国云南的滇西南蔗区,海拔已达1500米~1600米。
中国地处北半球,甘蔗分布南从海南岛,北至北纬33°的陕西汉中地区,地跨纬度15°。东至台湾东部,西至**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跨越经度达30°,其分布范围广,为其它国家所少见。中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个省、自治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99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大陆的中原地区也有分散性大棚种植(如河南,山东,河北等地)。
甘蔗需要氮、磷、钾的比例约为:4:1:2、为保证甘蔗在整个生长期中有足够的营养,能持续地向植株提供养分,应重视基肥中有机肥的施入,一般宜亩施禽畜粪便约2000公斤。
为减少磷肥易被土壤固定影响肥效,应将过磷酸钙约30公斤与有机肥拌匀一起进行腐熟。由于钾肥施于土壤后,多为土壤胶体所吸收,成为代换性钾,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少,一般不易流失,故应施于靠近根际。
又因甘蔗吸收钾的规律主要是集中在前中期,占全期吸收钾总量的约80%。而且,前期吸收的钾素,在植物体内又可转移给后期生长之用,故钾肥也应早施,宜在基肥中占总量的50%,余下50%在分蘖盛期或伸长初期再施下。
一般整个生长期施氯化钾135公斤或硫酸钾15公斤,**素约35公斤。除施基肥外,宜在分蘖期(7-8片叶)、伸长期、伸长盛期结合培土分别将余下的肥料配合粪水进行追肥。
施肥量分配在伸长盛期中占的比列相对较大,约占余下的肥料的50%。甘蔗在整个生长期要进行多次通过叶面补充中微量元素,建议喷施植物易于吸收的氨基酸及含锌、硼、镁等元素的叶面肥,如植保佳、沃家福、金装绿兴等液肥。
如果在冬季或早春种植甘蔗,通过地膜覆盖,提高膜内及地表温度,增加蔗种内部酶的生物活性,加快蔗芽萌发和提高成活率及壮苗,使植株早生快发,延长了有效生长期,增加光能产物的积累,均能增加糖分和产量。
提高甘蔗的糖分,主要是需要合理的根际肥料元素搭配。通过多次进行叶面补充中微元素。采取先进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延长有效的生长期,增加糖分转化。
1甘蔗的种植方法及食用价值。
(1)先犁遍蔗地,然后再耙碎耙平。
(2)开蔗沟行距:坡地09~1米、水田11~12米,沟深5~7寸,沟宽6~8寸,沟底要平,留1寸左右的松细土。
砍种:要求砍成双芽段,砍种时注意不要砍坏蔗芽和砍破种苗两端切口。
浸种:用2%的石灰水浸12小时或清水浸种24~36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消毒:用2%多菌灵药液浸种,消毒5~10分钟,可防凤梨病的发生。
下种前,结合施放基肥,每亩施放3%呋南丹6~8斤或特丁磷6~8斤,防地下虫危害种苗,确保发芽率。
下种:用双行品字形或双行摆种,蔗芽向两侧平摆。亩用种苗约1400斤,每米下种芽数要保证达10~12个有效芽。
下种后用碎泥覆盖一寸左右。
开排水沟:水田种的在蔗田周围开通排水沟,田块较大的还要开十字沟,确保蔗田雨后不积水,防止蔗种浸坏变质影响萌芽率。
除草:甘蔗种植后1~2天,需进行地面封草处理,即亩用40%阿特拉津150~2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地面防杂草。
种后加强蔗田的管理,一要防蔗田积水,一要防人畜残踏。
甘蔗齐苗3~5叶后要及时进行除草施肥,亩施**素10~15市斤,以促进蔗苗健康生长。
甘蔗甘蔗属,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
根状茎粗壮发达。秆高3-5(-6)米。
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
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
地理分布: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甘蔗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带地区。
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国位居第三,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古巴、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等。
主要品种:甘蔗按用途可分为果蔗和糖蔗。
按外表形状也可以分为甘蔗“黑金刚”、甘蔗“黑青刚”和甘蔗“白玉蔗”。果蔗是专供鲜食的甘蔗,它具有较为易撕、纤维少、糖分适中、茎脆、汁多味美、口感好以及茎粗、节长、茎形美观等特点。
食疗作用:甘蔗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呕、滋阴润燥等功效。主治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结,消化不良,反胃呕吐,呃逆,高热烦渴等。
种植甘蔗时不打老叶会影响甘蔗的生长,最好去掉。
通透性强是保证甘蔗良好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种植时经常会为了增加收益而增加种植密度,这样导致甘蔗地里面的透光性不是很强,透光性不好就使得甘蔗的光合作用不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先处理掉甘蔗的叶子。
而且甘蔗后期的生长速度极快,基本上每周都会长出一片新的叶子。所以为了增强果园内的通透性,要适当的祛除一些叶子,将老叶和已经枯黄的叶子进行摘除。
还有利于甘蔗的光合作用,使甘蔗茎秆更加健壮,糖分的积累也会慢慢增多。
种植甘蔗时打老叶也是为了减少病虫害,很多时候病虫都是先从叶子开始,一步一步的啃食到核心,所以很多虫子都是潜伏在叶子里面,我们如果将叶子给清理掉的话,就可以将虫子从甘蔗植株上面弄下来,这样甘蔗才能够健康的生长。
种植甘蔗时打老叶也是防止倒伏了,如果叶子很多的话,在遇到大风的天气就会使得甘蔗的受力面积大大增加,要是风很大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倒伏的情况,为了避免倒伏出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叶子给弄掉,这样就可以降低受力面积了。
种植甘蔗时打老叶还为了管理和收割,在甘蔗收割的那一段时间里面,叶子被砍掉之后的一举一动都能够被发现,此外在收割的时候也会方便很多,毕竟叶子太多了在收割的时候也会非常的麻烦。
秋冬季节正值甘蔗的上市时期,甘蔗脆甜爽口、汁多充盈、口感清甜,而且还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市场上极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很多人都在种植甘蔗,目前主要集中在我国台湾、福建等南方热带地区。
那么甘蔗要怎么种一起来学习下它的种植技术吧。
种植地块需满足深厚、疏松、肥沃的壤条件,以充分满足其根系生长的需要。
整地则要先犁遍蔗地,然后再耙碎耙平。重点还要开蔗沟行距:坡地09-1米、水田11-12米,沟深5-7寸,沟宽6-8寸,沟底要平,留1寸左右的松细。
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甘蔗地需要2000公斤左右的厩肥,另外再施40公斤左右的复合肥。另外,还需做好种苗的处理工作,一般可用2%的石灰水浸12小时或清水浸种24-36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一般每亩甘蔗田种植5000株左右的甘蔗苗即可。在蔗沟种摆放好甘蔗种之后要进行杀虫剂的撒施,用双行品字形或双行摆种,蔗芽向两侧平摆。
注意盖后一周以内最后进行除草剂的喷施,减少杂草的危害。这一系列完成后可以给甘蔗地覆盖地膜,下种工作就完成了。
(1)查苗补苗:在蔗苗长出3-4片叶子时,发现缺株断行达30厘米以上时要及时补苗。
(2)中耕除草:在甘蔗生长期间还要及时地清理杂草,防止汲取田间的水分和养分,影响甘蔗生长。
一般结合中耕培,以手工操作进行为主。
(3)灌水施肥:两个月后长成齐苗,就要开始施水施肥。
水分只要避免大水浇灌,保持壤湿润即可。然后就是及时做好追肥工作,甘蔗生长期一般进行三次追肥工作,分别是分苗肥、分蘖肥、攻茎肥。
一般在当年的12月至第二年的3月期间收获,最好选择晴天。采收时注意斩蔗,最好选用较为锋利的工具,要快捷,切口平整,蔗头不破裂。
采收后注意清园,主要是为了防止蔗叶长期覆盖蔗头,造成蔗头被沤坏发酸,影响发株。
甘蔗的种植技术并不算复杂,但其中的知识要点一定要掌握好,这是高质高产的关键。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适当控制成本量,以促使产业长期发展。
1、浸种催芽:种植甘蔗时,要将长势良好的种苗放在清水或石灰水中浸泡,消灭表面的病菌。
2、移栽定植:将甘蔗种苗以12米的行距栽种在土壤中,浇灌一次透水。3、后期管理:每隔2月为甘蔗除草一次,并将环境温度保持在20-25度之间。
种植甘蔗时,可以采取浸种的方法提高种苗的催芽率,将生长健康的种苗,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时的时间,或者将其放入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就可以消灭种苗表面附着的病菌,促使其发芽。
浸种处理后,要将甘蔗种苗以12米的行距栽种在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中,栽种后要压实根部的土壤,避免植株倒伏,并且要为甘蔗浇灌一次透水,让植株更好的适应栽种环境。
等待甘蔗种苗恢复生长后,要每隔2月松土除草一次,避免杂草和种苗争夺养分,而且苗期温度要保持在20-25度之间,促进幼苗的生长,如果甘蔗进入了成熟期,要将温度降至13度,有利于糖分的累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