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东北大米是水稻还是旱稻

2024-02-2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94 次
东北大米是水稻还是旱稻

  此篇知识文章会给全国农资人分解一下“东北大米是水稻还是旱稻”的内容进行周密剖析,希望对广大农资人有所收获,别忘了收藏哦!

  绝大多数东北大米都是水稻,只有少数是干稻。东北大米主要种植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广大平原地区,一般在10月中旬左右成熟,种植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吸收足够的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确保东北大米独特的高品质,颗粒饱满,质地坚硬,颜色清洁透明。


好文探索:300多年前,连一株水稻都没有的东北,为何会变成我国的粮仓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东北大米,享誉天下。

  2023年,黑龙江省大米产量累计2913.70万吨,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占全国大米总产量的13.67%。

  富饶美丽的东三省,肥沃的黑土地上弥漫着稻花的香气。

  晶莹剔透的大米供往全国各地,供养亿万人民。 在300多年前,山海关以北,却连一株水稻的影子也难以寻觅到。

  水稻原先是一种热带、**带植物。野生的水稻,生长在中国南方、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地。

  中国古人是充满智慧的。

  距今3000多年前,先民居然奇迹般地将南方才产的稻米引种到了东北。在辽宁阜新县高台山遗种,就发现了公元前1500年前后的水稻田遗址。

  1988年,在大连湾大嘴子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2400年前的碳化粳米。

  到了隋唐时期,东北地区建立了渤海国**。

  渤海国内广泛种植水稻。渤海国所产的“卢州之稻”,是当时的名物。

  但是随着渤海国的灭亡,东北的农耕文明受到毁灭性的破坏。从10世纪到18世纪的800多年中,历经辽、金、元、明数代,东北大地上再也没有形成规模的稻米种植。

  到了清代,东北大米又在史籍上零星出现。康熙二次东巡,盛京官庄资料中可见“稻”的记录。

  乾隆时,奉天府道尹的奏书中提到一种叫“辽阳青”的大米。但是这些稻米种植量十分稀少,价值昂贵,属于权贵阶层才能消费的奢侈品。

  东北大米的大规模引种,还是要到清朝末年。

  自夺取天下之后,清**一直视关外祖宗之地为禁脔,将其封禁,关内百姓不得擅入。

  但到了清朝末年,东北被日俄帝国主义垂涎,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为了应对日益恶化的形势,清**不得不以“安置流民”“开荒济用”“以利饷源”等各种名目放松对东北边疆的封控。

  与此同时,东北的近邻朝鲜也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外部**虎视眈眈,内部饥荒灾祸连连。

  大批的朝鲜人为了躲避灾祸,趁着中国边禁渐弛的机会,来到中国东北谋求生计。

  朝鲜**东北开始于1845年,当年大约有十几名朝鲜人偷越国境,来到临江县。

  19世纪60—70年代,朝鲜咸镜北道等地连连灾荒,朝鲜**迎来一个小**。1872年鸭绿江北岸一带,就有朝鲜人470户、3139人。

  1880年后,清**在东北边境设局招垦,“划图们江北沿岸为韩民专垦之区,”**合法化。朝鲜人成批大规模涌入。

  朝鲜平安道监司闵丙奭的奏报中说“我民越之去者,不下十余万”。到光绪末年,仅延边一地,朝鲜**就有10.95万人。

  这些朝鲜**在中国落地生根,成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新的一员——“朝鲜族”。

  朝鲜半岛虽然位于东北亚,但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水稻。

  故而朝鲜族长期以来就有种植水稻的传统。朝鲜**进入东北以后,就将这传统带来了东北。

  据专家考证,位于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拐瘸子朝鲜族镇的上甸子、下甸子是近代东北最早的水田开发地。清同治年间,朝鲜**在此刨草甸,挖水渠,修池梗,引种水稻。

  经过三年的耕耘,清光绪六年(1875年),终于培育出了近代东北的第一块水稻田。从此以后,水稻种植在东北迅速铺开。

  到**初年,东北地区水田总面积已经超过11.7万公顷,就连北纬52°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呼玛县,都培育有水田。

  水稻种植对水的需求极高。

  发达的水利设施是形成大面水田的前提条件。朝鲜**兴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

  在延边,1906年,延吉县新乡大教洞的14名农民开掘水渠1308米,引河水灌溉33顷,而到了1924年,延边水利灌溉面积达4269.3公顷。

  在吉林,朝鲜**修筑的水利工程星罗棋布,仅舒望县细鳞河流域,现在仍使用的水利工程就有5处。

  在黑龙江,至今还残留着池埂子,1926年朝鲜**在木兰达河尖山子脚下建柳条坝,形成了著名的尖山子灌区。

  一项项水利工程,使得沉睡的荒地变成了水田。

  为大面积水稻播种打下了基础。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水稻本产南方,不耐严寒。

  朝鲜**原先从朝鲜半岛带来的稻种,在气候较暖的辽东地区可以生长,但在辽河以北,更冷的地方,水稻不是难以生产,就是产量很低,难以形成经济效益。直到清末,一名叫申友景的**,弄到了**北海道的稻种“赤毛”,在牡丹江地区试种,几年后试种成功,培育出了适应黑龙江地区的耐寒高产稻种。

  根据1912年的调查情况,东北地区“稻皆朝鲜种,耕耘方法为朝鲜式”,朝鲜**的稻种和耕作方式在东北地区发枝散叶。东北地区的农业资本家和地主,为了提高产量,提高利润,还积极从**引进高产稻种。

  1913年春,吉林省派出一个30人的农业代表团去**北海道考察,带回了优良稻种,在吉林省农业学校聘请**专家试种。“小田代”“北海”“陆羽”等**高产稻种也相继引入东北。

  晚清东北边禁全开,清**对**一改排斥驱逐的态度,开始设局招垦,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如1906年,辽宁新民府就设立新民蒲城水利局。

  挖掘了新开河,促进水稻生产。

  到了北洋**东北当局**对垦荒种稻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

  1913年,在辽宁塔西湾设立水稻试验基地,绘制通俗易懂的水稻种植图画分发给各县。同年奉天省水利局成立,开掘了“引浑入蒲”的水利灌溉工程。

  北洋**东北当局,还多次进行土地普查,将查出的可耕荒地,低价抛售给农民耕种。

  1915年,**提出了**的“二十一条”。

  当时的朝鲜是**的殖民地,东北当局害怕**人利用朝鲜**对东北实行侵略渗透,鼓励汉民种植水稻,汉民也开始大面积耕种水稻。

  1918年,北洋**内务部、农商部向奉天省发出通报“旅满朝鲜人会收买水田,严加防范”。

  东北当局颁布了《提倡华民耕种水稻办法》。责成各县**调查境内的水田面积,由县**督促农会劝导民众耕种水稻。

  如果资金不足,则有**联络乡绅商行,提供**。

  20年初,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奉天官牧场、新纪公司、溥丰农场、彰武农牧场等官办或商办的稻田公司。

  这些稻田公司招徕民众耕种土地,提供农资、粮食、住处,极大地促进了水稻增产。

  经过数十年的耕耘运作,原本不产稻米的东北三省,逐渐变成了北方稻米之乡,成为我国重要的大米生产基地。

  1931年,“9·18”事件爆发,**侵略者霸占了东北。**人在东北抢占了东北的大米资源。

  直到解放后,东北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富饶的黑土地,才真正成为人民的“北大仓”。


精选问答:


  1、东北旱江米亩产?

  600一800斤左右,东北旱江米亩产一般在600一800斤上下,

  东北旱田水稻一般每亩稻子600一800斤左右,研磨出的大米约有500一600斤。

  旱稻又被叫做陆稻,是水稻在无水层的旱地条件下经过长期驯化演变而成的一个生态型作物,主要分布在夏季雨水稳定但却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中,适合在旱地中栽培,也可以在水田或者洼地中栽培。.

  2、水稻的属性?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属谷类,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区别于旱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

  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还有其它分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懒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海水稻”(其实它主要使用淡水)。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大米饭是我国东北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

  我国科学家群体对水稻科研做出了全球罕见的贡献: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朱英国院士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农民胡代书发明越年再生稻等等。

  2023年8月24日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发现一种新型水稻种质“小薇”,可以像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一样,在实验室内大规模种植和筛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