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鱼养殖方法
这一篇经验阐述一下“稻花鱼养殖方法”的内容进行概括性诠释,希望对网友们有少许帮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水田:养殖稻花鱼要选择长势好、水位低的水田。2、选苗:水产市场应选择游性强、无病害的鱼苗。
3、食物:可以用鱼、虾和绿色植物喂稻花鱼。4、病害防治:在水面喷洒杀虫剂。
稻花鱼养殖前要选择抗倒伏性强、产量高的水田,以免投放鱼苗后水稻生长不良,水稻田水位不宜过高,否则米花鱼会死。
稻花鲤养殖前,要选择生长旺盛、游动能力强的鱼苗,有利于后期更好的生长。
如果鱼苗比较瘦,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感染**。
养殖稻花鱼时,可提供沼渣、绿色有机植物、鱼虾饵料,为鱼苗提供营养。
注意不要将未熟的农家肥倒入稻田,否则会影响稻花鱼的健康生长。
稻花鱼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感染**,需要经常在水中喷洒杀虫剂杀死鱼卵。
如果水中卵多,需要将米花鱼转移到健康水体中进行养殖。
精选问答:
1、荷花鱼生长环境?
禾花鱼养殖技术 一、稻田的条件和设施 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不受污染,有良好的排灌条件且田埂坚固的稻田做为养殖载体。一般来讲,稻田耕作层要深,面积越大越好,至少要1-5亩, 最好是50亩以上连片养殖。稻田土壤以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或粘土为好。要求保水力和保肥力较强、不受旱涝影响。田间水位能保持较长时间不降低,特别是鱼沟、鱼坑里的水能经常稳定在所需的水层。 已选择作为养殖禾花鱼的稻田,必须加宽加高夯实田埂达到0.5米左右,目的是能提高稻田养鱼后的蓄水量,防止漏水、垮埂、水翻田埂和跑鱼。鱼沟和鱼坑应在插秧前预先挖好。鱼沟要在环田距田埂80~100厘米的地方开挖,面积较小的稻田挖成“十”字形, 大而长的稻田挖成“田”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沟深30厘米、宽40厘米。鱼沟两旁用水泥砖堆砌,防止沟泥塌陷。鱼坑宜设在靠近进水口的田边或田角,也可以设在田中心,亩设一个深100~120厘米,面积5平方米以上(可根据养殖者对鱼产量的要求而定)。鱼沟要和鱼坑相连。稻田排灌口要开在相对两角的田埂上,排灌时须安置拦鱼栅,防止放水时逃鱼。 二、清田消毒及鱼种放养 1、稻田在放养鱼苗前半个月,每立方米水用200-250克生石灰进行清田消毒和杀灭敌害。待5-6天生石灰碱性消失后,灌水30厘米左右,以后再逐渐注入新水。灌水时要用40目的网袋过滤,以防野杂鱼进入稻田。 2、消毒后7天左右施足基肥,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此时可放入禾花鱼苗种。放养苗种要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伤无病。 3、鱼种放养。为尽量延长禾花鱼在稻田中的生长期,鱼苗可在稻田插秧后15天左右下田。这样还可以及时利用稻田中大量繁殖生长的生物饵料。①放养品种。以禾花鱼为主养鱼种,鲫鱼、鲢鱼、鲤鱼为混养鱼种。②放养数量。要根据鱼坑的大小、稻田的生态条件、是利用稻田天然饵料粗放养殖还是投饵精养、以及鱼种规格大小和产量要求来确定鱼种放养数量。主养禾花鱼苗种每亩投放800至1200尾左右。8-15厘米的大规格鱼种每亩稻田可放养200~800尾。粗放养殖放养密度可以小些。 4、放养鱼种时注意要点。一是要注意让鱼种适应稻田水的水温,温差过大时,要将鱼水袋连鱼带水(封口)搁置在稻田水中过渡,至水温接近一致时将苗种放入稻田水中;二是鱼种出现不适应时,及时注入新水;三是做好鱼体消毒,将鱼种放在3%~5%的食盐水中消毒5~10分钟再放入鱼沟或鱼坑;四是要检查出入水口的拦鱼设施,防止鱼种逃跑或野杂鱼进入。 三、稻田的灌水及晒田 1、养鱼稻田的排灌。水稻田可以按常规排灌,但必须注意一是分蘖末期晒田时不能晒鱼,并且晒田时间要短;二是灌浆结实期,要求田中无水层的沟中要灌满水;三是成熟期不能过早断水。 2、晒田清沟。晒田前要将鱼沟、鱼坑内的泥土清理一次,将清理出的淤泥堆放到田边或田外,以增加鱼沟和鱼坑的蓄水量,然后再将禾花鲤赶到鱼沟、鱼坑里去。晒田时要掌握好鱼沟和鱼坑内水的深度。保持沟内有30厘米、坑内有60-80 厘米深的水位。这样既能达到水稻晒田目的,又不影响禾花鱼的正常生长。 四、稻田的施肥和施药 1、施肥。合理的稻田施肥,不仅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对肥料的需要,而且能增加稻田水体中饵料生物量,为禾花鱼生长提供饵料保障。肥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要占70%~80%。追肥要控制每次用量,追肥一般都用化肥,主要有**素、硝酸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提倡施用生物肥料和复合肥,喷施根外肥。施肥时应避免高温天气,并尽可能地使用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切勿将化肥直接施入鱼沟、鱼坑内。有机肥料必须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这样对水稻和鱼的生长都很重要。不可使用氨水和碳酸氢氨。施用化肥时,每亩用量应控制在7.5-10千克,在施肥的同时还要适当加深田水。 2、用药。稻田养殖禾花鱼后,水稻的病虫害明显减轻。使用诱虫灯后,一般不需要用药防治。如确需用药,一定要使用对鱼危害很小的低毒药剂,且不能任意加大药物剂量。喷药前要加深田水(全田灌水6-10cm)或将鱼集中于鱼沟和鱼窝中。在农药的喷洒方法上要注意:水剂药物应在晴天稻叶无露水时喷洒;粉剂药物应在早晨稻叶露水未干时喷洒。这样能尽可能地使药物附着在叶面上,而不落入稻田水中。绝对不能将药物直接喷到鱼沟和鱼坑里。施药后, 如发现鱼类有中毒反应, 必须立即加注新水, 同时排去有毒田水, 稀释水中农药浓度, 避免鱼类中毒死亡。 五、日常管理 1、稻种选择。水稻品种必须是抗病、抗倒伏的优良品种。 2、稻田蓄水。除浅灌或晒田外,田里不能断水,要保持水深8厘米左右。 3、田间管理。经常检查田埂,防漏防垮。检查进排水口的拦鱼设施, 发现损坏及时维修, 并做好防病防偷工作, 确保稻田养鱼的安全生产。 4、鱼沟鱼坑清理。一般每10天左右清理一次鱼沟和鱼坑,使鱼沟的水保持通畅,使鱼坑能保持应有的蓄水高度。保证禾花鱼正常的生长环境。 5、投饵。稻田中有丰富的昆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天然饵料。一般肥度的稻田每亩每天可形成20公斤左右的天然鱼饵量可供鱼类摄食。但如果要使稻田养鱼达到每亩50公斤以上产量,则必须投喂饵料。投饵时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并注意观察鱼类摄食、活动情况,并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常用的饵料有嫩草、水草、浮萍、菜叶、糠麸和复合颗粒饲料等。上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确保禾花鱼食物的营养均衡。每天投量应在2小时内吃完为度。 六、鱼病防治 稻田养鱼水体小、密度高, **传播快,因此, 必须保证放养鱼种体质健壮。 鱼种放养前对稻田和鱼种进行严格的消毒。 1、鱼苗消毒。禾花鱼苗种下田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浸泡时间根据水温和鱼体状况而定,一般可浸泡10-15分钟。每半个月用生石灰20克/立方米、二氧化氯0.3克/立方米或养帮0.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一次,以预防鱼病。在用药时要选用无毒高效药物,如生石灰、强氯精、二氧化氯等。 2、水体消毒。**流行季节对养鱼水体进行定期消毒, 七、正确处理稻作与养鱼的关系 养鱼与晒田、夏收夏种, 历来是稻田养鱼中最突出的矛盾。在养殖过程中, 除加高田埂加深鱼沟外,还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晒田, 只在水稻分蘖期浅水晒田7-10天, 其他时间保持稻田水深在30cm 以上;二是早稻成熟时采取保水收割, 避免在高温季节放水后稻田水体缩小导致鱼类产生应激, 影响正常生长。
2、稻田鱼和鲤鱼有什么区别吗?
稻田鱼很出名啊,比人工养殖的能贵点,毕竟不喂饲料的无公害养殖
稻花鱼并不是特指的某一种鱼类,而是指养在稻田中的鱼,包括鲤鱼、鲫鱼、草鱼等;而鲤鱼是一种温带性的淡水鱼,兼具食用性和观赏性,肉质鲜美,营养价值较高。
稻花鱼主要养殖在稻田中,以田间的浮游生物和稻谷落下的花为食,而鱼的粪便又会变成稻田的肥料,这种共生的养殖方法最大程度的实现了良性的生物微循环系统,做到水稻在不打农药、不施肥的情况下正常生长,减少了农民的种植成本。
养殖稻花鱼时,多以鲤鱼和鲫鱼为主,这是因为这两种鱼均为杂食鱼,其生命力强悍,能够适应多种水生态环境,容易存活。而且这两种鱼不会对田埂造成损坏,反而能起到净化水质、消除害虫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在养殖稻花鱼的时候,需要控制鱼苗的质量和数量。**时尽量选择品种好的鱼苗,投放时也要做到鱼苗密度科学合理。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依然是需要打杀虫药、除草药和施化肥的,在操作中最好除草药使用五至七天后再投放鱼苗。如果使用的杀虫药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可分两次进行在稻田的一半先撒化肥或喷农药,过一周后在另一半撒化肥和喷农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