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鲢鱼的垂钓技巧简单讲解

2024-02-1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34 次
鲢鱼的垂钓技巧简单讲解

  这篇经验说明一下“鲢鱼的垂钓技巧简单讲解”的内容进行概括性讲解,期待对广大农资人有几分帮助,快快收藏起来吧!

  经常钓鱼可以为人带来平静心情,有利身心健康。鲢鱼大家都知道,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那么如何钓鲢鱼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鲢鱼的垂钓技巧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1、喜欢群游,但混合集群不多见,垂钓中发现鲢鱼在同一窝点插花上钩的很少。

  2、常游浮于中上层水域,鲢鱼怕缺氧,中上层氧气充足,而且浮游生物也较多。

  3、怕惊扰,喜雀跃,每当水面稍有响动,立刻引起鱼群骚动。

  1、鲢鱼摄食是靠咀的张合,将食物吸入口中的,但它并不急于吞咽,也不会象鲤、草、青鱼那样调头就走,而是原地不动边吸边吐。

  2、大多都在水的中上层觅食,也有时顺下风在水表层摄食浮游生物。

  3、有时它也在水底觅食,特别是在水底诱饵雾化较好且味道对口时。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施钓中应注意的几点:。

  饵料是垂钓的关键,各种资料多有介绍,可根据个人喜爱而定,但应注意香甜和酸嗅的浓度要适当,在这,我重点谈一下饵料雾化的关键,我的经验是,不管何种配方都应加白粉,另外千万不可太粘,一般好一点的油糠不要加面粉就可以了,合饵一定要合的干,用大力气使劲捏了又捏,不怕捏的紧,这饵入水后,由于饵料吸水澎涨,就会很快散落。

  如果你合的太浠,就会成为一个死圪嗒,久久不化。

  装饵有诀窍,海杆钓下层鱼通常将钩埋入饵中,但钓鲢鱼万万不可。

  只要把钩贴在鸡蛋大的饵料上就行了,这样可以保证钩、线在抛投中不缠绕,入水后,钩子又可以自然散布在饵的周围,这样才能在鱼吸食散饵时将钩吸入咀中。我为了防止白条闹钩,剪去了短钩,效果也不错。

  钓鲢选窝点也很重要,鲢鱼虽然喜浮游,但大多在深水区的中上层活动,在没有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应选较深处下钓。鲢鱼一般不靠边,应将钓饵尽可能抛的远些,水面不大的钓区,应尽量钓中间,但无人垂钓的陡峭山脚边,也是它经常出没的地方。

  窝点选好后,不要随便轻易离窝,对准窝点反复抛杆,造成雾化区,只要有鱼开始咬钩,就可能来了一群鱼。所以千万不要放弃窝点,有耐心才有收获。

  当你发现浮标小幅度的沉浮、左右摇摆或原地转圈,这就说明有鱼进窝了,这时就要十分注意,把杆握在手中,当浮标边抖动边移动、黑标、浮标忽然横卧水面,都应果断扬杆。

  (1)圈洒隔离法出钓前准备一袋新鲜石灰,到钓场确定水下钓点后,在岸上座位的两米左右,撒上一个石灰圈,不要留缺口,不要撒在浮草上。或者将食用生姜晒干碾成粉末儿,撒在岸上钓位四周,利用它们释放的异味,形成一个安全带,把蚊虫和蛇隔离在圈外。

  (2)熏香驱除法将市售的蚊香一至二盘,点燃后放在座位的上风口,或将花露水、风油精、清凉油的瓶(盒)盖打开,放在上风口。也可将风油精、清凉油直接喷洒涂抹在鞋、袜子上(两小时一次),还可将食用独蒜切片后,涂擦鞋、袜和裤子,防蚊虫叮咬也有效。前述几品联用,驱蚊防咬效果会更好。

  (3)中药防御法鱼腥草、白芷、半边莲、青木香、七叶一枝花(根)、苍术、雄黄(微量)等七味常用防毒蛇咬伤的中药各等份,碾为细末儿,装在小布袋里,形如儿童玩耍的沙包,将其缝在外裤裤退的下摆位置,出钓时穿用,人到之处,蛇会主动避让。经一采药老农指点,笔者还用棉布缝制了两只似护袖的腿护,其下掩脚踝,上在膝弯,将上述中药加水兑进适量米醋泡汁,再将腿护放在药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拿出勿暴晒,风凉干后,装入塑料袋中,出钓前隔裤套在腿上系紧,其药味浓烈,防护面积大,使用方便,驱蚊逐蛇效果独特,防范蜈蚣、蝎蜂螫伤效果也很明显。

  中药汁冷储起来,还可多次使用。

  应当注意的是,雄黄有毒,在调配过程中,不能大量使用,也不可食用。米醋,本身有杀虫、解毒、消毒作用,兑入上述药中,可调理诸药,更好地发挥药效。

  1水库夜钓,由于人少鱼稀,久无鱼汛,钓手可能很快放松警惕性,有的甚至进入梦乡。有了鱼汛,很可能就是“大个头”。

  如是大鱼咬钩,很可能将鱼竿拖走。为防不测,要将手绳挂上。宁可不要鱼,也要保竿。

  2刚中鱼的时候不要开灯,遛鱼要沉着,鱼的劲头大时我们要顺着鱼走,鱼的劲头不大时,我们才能打开灯照鱼,这时也是危险的,因为鱼一见强光便会来一个猛冲。

  3夜晚钓鱼要注意安静,禁止大声喧哗,高谈阔论。

  也要尽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声响。相反的是,我们有规律的打竿,提竿能够更好的引鱼。

  4如在垂钓过程中,发现不明物体的时候,一定要先将强光灯打开,并手持猎刀。

  5夜钓好归好,但是不要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6在往返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一斤左右的鲢鳙鱼都在50公分到13米的深度,鱼的逐渐大、所在的水层就深些,有时在中、大型水库垂钓,十几斤左右的大鲢鳙鱼都在17米左右的深度。

  钓鲢鳙鱼,关键是判断鱼进窝与否,而判断鱼是否进窝就是看鱼星,鲢鳙鱼是在离岸100米左右的水面上翻花,布窝以后,会逐渐靠拢过来,当真正进窝了,那就会发现一片片窝状的气泡往上泛,在密集的小气泡中,不时有一两个大气泡,这就是典型的鲢鳙鱼星。

  在垂钓时也需要有所注意,另外鲢鱼喜欢微热的环境,对水中的溶氧度改变特别敏感,也不会待在水特别深的地方,在垂钓白鲢和花鲢时要特别注意。

  鲢鱼和其他鱼类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趋温性,在水温达到22度到32度时鲢鱼的活跃度更高,而水温三十度时别的鱼早就躲到水底或者阴凉处避暑了,鲢鱼却正在食物丰盛的水域中上层疯狂觅食,这也就是鲢鱼生长快的原因,所以如果想钓鲢鳙,不要错过夏季中午的好时间。

  夏季中午如果水面温度过高,可以在水深一米半到两米半的地方下钩,直接抛竿底钓,在饵料香味的吸引下,鲢鱼也会沉到水底摄食。夏天时钓鲢鱼浮漂反应出来的状态和春天有所区别,春天时鱼刚开始恢复活力,力气还比较小,咬钩的动作也比较轻,浮漂的波动的幅度很小。


好文探索:垂钓鲢鳙鱼的最全技巧!


  目前,已经进入垂钓鲢鳙的季节。后台也有不少钓友咨询关于鲢鳙的钓法技巧。

  今天,就分享一篇来自辽鱼钓友的垂钓心得,供大家参考。

  鲢鳙,中国四大养殖鱼之一,一种叫白鲢,一种叫花鲢(鳙鱼),共同特点是有一张大嘴,淡水鱼类里按照比例来说最大的嘴,它们吃饭的方法叫“滤食”。

  这种傻了吧唧的低等动物太普通,普通的就像身边的行道树,每天都见,反而熟视无睹,真要问起每片叶子上叶脉的特点反而说不上来如果你真的问起鲢鳙到底是怎么吃饭的,我也说不清,那是生物学家研究的领域。

  鲢鳙不吃虾,据说吃水中的浮游藻类,鳙鱼还顺带吃点水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纲、鳃足纲枝角目、桡足纲的那些长度只有几毫米的小动物。

  鲢鳙生活在水的中上层,这句很好理解,为什么底钓也上鲢鳙因为那深度也算中上层,这个下面再说。

  据说鲢鳙只有在高温的时候才活跃,就是鲫鱼吃饭了,鲤鱼吃饭了,草鱼吃饭了,它才开始爱吃饭,但我的经验证明,每年的五一辽宁地区的鲢鳙就开始吃饭了。

  鲢鳙身上的粘液很多,粘得抄网上渔户上到处都是,味道很腥,很难清理,很烦人。

  普遍看法是用比较硬的竿子,因为鲢鳙滤食的特性,钩子仅能被鲢鳙吸到嘴唇边缘,很少见到像鲤鱼那样深吞入喉,硬竿子的提竿动作可以更快的传导到鱼钩,瞬时提竿刺鱼,相对来说提高中鱼率。

  硬竿子强力控鱼遛鱼的范围较小,短时间内可以抄鱼上岸,在左右两边都有人的时候,硬竿子可以最大的限度的不互相打扰。

  硬竿子的坏处是容易断竿,硬竿子相对于软竿子那是宁折不弯。

  在同样主线同样一条鱼的情况下,比较硬的竿子的弹性形变小,不能较好的化解鱼的冲力,虽然强力控制鱼的范围小,但整个线组包括竿子受力更大,所以容易折断。我的一位钓友曾经半天钓了上百斤鲢鳙,名牌硬竿子断了三把。

  硬竿子也容易跑鱼,有时候钩子仅仅挂了一点皮肉,因为硬竿子力量太大了,拉豁了,跑了,中鱼率高,跑鱼率也不低。

  那么,软竿子的好处是减少跑鱼率了,也就更容易操控大鱼。

  在水库钓鲢鳙的时候经常能碰见十斤以上的,二十斤的也不少见,某年夏天的早晨在某水库有幸目睹我旁边的钓友上了一条三十斤级的鳙鱼,那竿子软到弯成一轮满月,总是能诡异的化解每一次冲击,后来在吹牛时间里,听说那把竿子有十几年的历史,如果用现在所谓的硬调竿子,也许就跑鱼了。

  软竿子的短处就是刺鱼慢、遛鱼慢,一条二斤的鲢子也要折腾半天,赶上正上鱼的时候,着急。

  我个人喜欢用软竿子,因为钓过太多的小鲢鳙,总梦想着遇见一条大的,能跟孙子吹牛那么大的。

  因为钓鲢鳙需要较高的抛竿频率,抡一天下来要消耗很大的体力。兵法有云:一寸长一寸强。长竿钓大鱼是有优势的,8字遛鱼法9字遛鱼法都不如一把长竿更把握。

  尤其是几个人并排一起钓的时候。我就喜欢用一把6米3的竿子,当鲢鳙从远处游过来的时候,总是先碰到我的饵的几率大吧第二次哥几个再去钓鲢鳙,我可能发现他们都用7米2的竿子了,军备竞赛升级了。

  我推荐用一把较短较硬较轻的竿子开始练习钓鲢鳙,钓几年之后再用较长较软较重的竿子向大鲢鳙挑战。

  强调一下断竿的事,很多时候断竿发生在 鱼被遛到岸边了,伸手去抄了,咔嚓一声竿断了,因为竿子竖起来之后竿梢弯曲的太严重,你只顾很激动的抄鱼,忘了竿子的角度。

  这时候握竿的手尽量往身后平伸抄网尽量前探,能缓解这个问题。

  每把竿子都是有极限的,如果你的线组足够结实,竿子是可以拉断的,所以,我们就要让线组不足够结实,至少比竿子脆弱一点,宁可断线不可断竿,舍卒保帅,很合算的。

  配线还要看竿子的软硬,软竿子弹性大,同样一条鱼,线组受力就小一点,所以软竿子用线可以细一点,硬竿子用线需要粗一点。

   线越细越灵敏,如果目标鲢鳙是五六斤,无论软竿子硬竿子三四号的主线就足够用了,有很多水域的鲢鳙都是一拨的都那么大。

  子线当然柔软一点好,容易被鲢鳙吸入呗。

  我试过用编织线,足够软,但就是双子线比较容易缠绕,也没感觉到多上多少鱼。

  用钩的原则是结实,钩尖锋利,好像钓什么鱼都应该这样,那就算我白说。

  我比较爱用伊势尼钩型,特点是钩柄较短,整体比较紧凑,想象中比较容易被鲢鳙吸进嘴里。从5号钩到8号钩都用过,效果差不多,重来没有被拉直过,顶多断子线。

  12号钩的线组也有两套,大概可能也许将来有一回一条三十斤的胖头溜到半道跑了,我就发疯了,这两套线组就派上用场了。

  钩距的原则是保证下钩在上钩饵团散落的饵料区里。

  鲢鳙在饵团下面吸食,这个下面是多么下面。

  不好说,一般4到10厘米的上下钩距都行。我推荐不同钩距自己都实践一下,实践出真知。

  这个钩距还和水流的大小有关系,当水流较大的时候,饵团上散落的饵料在水中流动的速度大于钩组流动的速度,尤其是浮漂停止的时候,如果钩距很长,饵料飘落区和子线形成一个夹角,造成下面的空钩确实“空钩”了,而鲢鳙吸食的是饵料不是空钩,可能鲢鳙碰线浮漂经常颤动,您能刮上一条却不能正口钓一条。

  我还试过4个钩子钓鲢鳙,上钩装饵,下面钩距依次是4厘米。

  就是说最大的钩距是12厘米。效果咋样缠线,4条子线缠得我脑袋都大了。

  因为是浮钓,因为要承受一颗较大的饵团,所以浮漂要用长尾大浮力的浮漂。具体用什么样的浮漂,参照下面的描述。

  假定饵团的大小是中指第一关节那么大,或者说红枣那么大,那么带饵调漂剩三目,记住饵团化净后正好露出的漂目,以后每到这个漂目就是钩上没食了,可以换饵了。不要让漂肩承受饵团重量,那样很难判断出钩上是否还有饵。

  如果你手头只有一支浮力较大的浮漂,可以在调漂的时候直接调出全部漂目,然后再试验多大饵团可以平衡掉钓目外的漂目,你就可以用那么大的饵团开钓了。

  粗尾的漂浮力较大,但是反映饵团散落的状况不明显,细尾的浮漂灵敏,但是浮力较小不能承受很大的饵团,如何取舍看个人爱好。

  竿长风大,选用漂体粗壮的浮漂较好,因为铅坠也比较大,易于抛投。水比较深就可以用超长漂目的浮漂,比如我见过一支浮漂的漂目有40厘米长,不仅稳定性好,看着那么长的漂目一下子都黑漂了非常的**。

  个人及建议钓鲢鳙最好选用较便宜的浮漂,因为抽鲢子的动作实在太刚猛,有很多时候浮漂会打在竿子上打断了,如果不差钱那另当别论。但是重新调漂还是比较麻烦的。

  我常用的两支浮漂一支十块钱,另一支二十块钱,我也不刚猛也不差钱,就是习惯了,所谓读懂这两支浮漂的语言了。

  钓法、钓具说完了,还不能马上去水边实践,去之前还要准备两样东西——窝子料和饵料。

  钓鲢鳙要打窝子,要让垂钓水域持续的被食物化才能引来并留住一群群的鲢鳙。

  打窝子的材料首选**,便宜、状态好。

  鲢鳙窝料需要密度较轻,它的物理性状需要能悬浮于水中并缓缓下沉且随风远去,它的营养学要求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酸微甜像刚发酵的葡萄酒,它的工业化应用需要物美价廉并容易取得。**无疑是最适合的。

  渔具店里没有卖的,超市里也没有,需要到小区里的菜市场,跟卖豆腐的师傅说:“大哥,明天下午给带五十斤**,这是五块钱定钱”然后再密封发酵两天,那效果就更好了。

  窝料的总原则应该是鲢鳙喜欢吃的,并且要价格低廉的,否则就直接用商品饵打窝了。

  理论上说鲢子吃藻类等植物类,鳙鱼的食物组成是轮虫、甲壳动物的枝角类和藻类。藻类死亡发酵后也许是酸的,轮虫死亡发酵后也许是臭的,所以在窝料中加红糖陈醋臭豆腐也许有道理,但我的实践表明效果不是很明显。

  到了水边经常见到有人半袋子半袋子的往水里倒,要是水库小点,那就成一锅豆腐汤了,鲢鳙为啥非得大老远的跑你钩上来吃那一口饵料一般的饵料盆有个一两盆就够了。

  巨窝不可取,尤其是有水流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大水面的水都是流动的,在水流的作用下窝子也会长江东逝水为他人做嫁衣。

  到水边先找底,后调漂,顺道就知道水流的大小和方向,往上流方向扔两团就行,速效做法是加水调成粥状扬进去,但千万抓紧别把盆子扔出去。

  打窝不仅是技术活,也包括道德品质的反映。某次,我都钓了一个小时了,后来一位哥们离我五米远坐定,然后砰砰的打窝像抛铅球,早来为主晚来是客,要是给我也打两团我也就忍了,也算他初来贵宝地的礼节,但那哥们吝啬的很,很让人无语。

  如果手头有蚊香,可碾成粉末,加在窝料里,打在他的上流你的下流,效果呱呱叫。我当时是不是这么做忘记了。

  但千万要记得水库的水流方向上下午有可能改变。

  少打窝勤补窝,补窝也不用太剧烈,鲢鳙这玩意虽然没有猴子聪明,但是对于噗通噗通的行为还是要条件反射逃避的,要轻抛慢砸。

  上鱼之后补鸡蛋大小的两团即可。不上鱼的时候也可以补两团,闲着也是闲着,扔着玩呗。

  本着细水长流的水里持续有窝子的原则。

  浮漂颤动的时候说明鲢鳙已进窝,要集中精力等黑漂等下顿。

  也许可能是白鲦进窝了,那你就哭吧。

  最简单的说,钓鲢鳙跟浮钓鲫鱼一样。

  唯一区别是上钩上饵,下钩不上饵,上鱼的钩绝大多数时候是下钩。

  钓鲢鳙的饵料需要雾化好一点,所谓雾化就是饵料入水后纷纷扬扬不停崩落的样子。

  鲢鳙是滤食,不是吃你的饵团,是在饵团下面吸食散落下来的纷纷扬扬的“饵料汤”,吸着吸着,就把下钩吸进嘴里了。

  所以苞米面也行、**也行、麸子也行,雾化就行。

  前辈们就是这么干的,尤其是不会手竿钓鲢鳙只能海杆浮钓鲢鳙的年代。

  现在有很多专用的商品鲢鳙饵料,按照说明用,都行,都比苞米面好。

  可以胡乱每样来两袋,慢慢地找找感觉,最后固定一两种,摸透它的特性。

  加水的原则是宁少勿多,开饵的时候顺着一个方向打几下就行,这里的“打”不是击打,是搅合的意思,然后放几分钟,再搅合搅合就可以用了,千万别像鲫鱼饵那样团成一团,就松散的放着,感觉干了可以淋一点水。

  所有的商品鲢鳙饵都好使,也都不完美,雾化的太强烈。就像好多人追求的要在30秒之内全部雾化完,在理想状态下是可以的,那种水中持续有鱼不紧不慢的状态。

  如果水中的鱼很多或者很久也不来鱼,这样的雾化速度是很累人很浪费的。

  别急着钓,磨刀不误砍柴工,钩上挂饵放在脚下的水里,观察一下雾化状态,要不停的融散崩落纷纷扬扬包裹着下面那只空钩。

  然后你就有信心了,坐在岸上想象钓点下的状态,仿佛有一条大鲢鳙正游过来,吸食。


精选问答:


  1、钓鲢鱼技巧七大口诀?

  1、钓位的选择技巧

  钓鲢鳙一定要选择水深的地方,比如大坝和石砬子旁边,都是鲢鳙出没的好钓位。而有些地方我们则希望大家尽量不要选择,比如杂草太多的地方,一是夏季容易有蛇虫鼠蚁,二是鱼上钩时不方便溜鱼,容易钩线。还有太斗太险,或者太低洼的地方也不建议选择,夜晚情况比白天复杂,容易有危险。

  2、饵料的选择技巧

  想要钓到鱼,首先要能诱导鱼来,而能诱到成群的鲢鳙来,关键就在于饵料的雾化,我们可以选择两把面粉加两把豆渣做基础,再加点其它有些馊的面食混小药,一起放入容器内加水,编程浑汤即可,不论是打窝或者饵料,都要注意要雾化,这和鲢鳙的食性有关,鲢鳙喜酸,所以我们只要围绕“酸”“臭”“发酵”等特点却选择饵料,但无论是什么配方做的,都重点在于雾化,鸡蛋大小的饵团半个小时左右能化完,然后让鱼们慢慢集中到你的钓点上,再用饵料吸引,你的上鱼率不会低。

  3、渔具的选择技巧

  鲢鳙夜间都集中在距离岸边较远,且水深的地方休息觅食,所以我们选择的鱼竿最好是3.6米以上的硬调海竿远投。夜钓鲢鳙最好选择那种吸入式鲢鱼钩,这种钩是有利于夜间钓鱼不挂主线,方便简单,成本低,而且主要是钩少,不容易跑鱼。夜间水情复杂,能减少一些其它状况是最好的。建议大家少用头灯的夜钓灯等,少走动,尽量选择荧光棒或者电子夜光漂这种不惊鱼的照明工具。

  4、钓法的使用技巧

  因为鲢鳙在远岸活动且个体较大,所以我们主要选择浮钓,选择长度为5.4且腰力强劲的长杆,最好再多备几副线组,浮漂方面可以选择浮力大的长身长尾短脚漂。需要注意的是鲢鳙吃饵的情况比较特殊,它们在吸入饵团之前会有“吹”一下的假动作,这时我们一定不能提竿,否则空干几率极大。,要耐心等到浮漂有了确切的动作,开始明显的下顿,能确定饵已经被咬定的时候再提竿。

  2、野钓鲢鳙最佳方法?

  一、钓具搭配。如果是在大型自然水域钓鲢鳙,最好还是使用矶钓竿或者海竿,遇到几十斤的大鱼时更容易遛上岸。如果非要使用手竿的话,竿长至少要5.4米以上,还要配上失手绳,以防鱼竿脱手。钓鲢鳙的鱼漂和线组一般都是专用的,带有饵料笼,多个带倒刺的鱼钩从笼里伸出来。

  二、浮钓方法。鲢鳙属于滤食性鱼类,一般不下底觅食,只在水体的中上层以各种浮游生物为食。想要钓好鲢鳙,多钓鲢鳙,基本都是采用浮钓法。也就是让鱼钩和线组悬在水中,不触底,一般是钓1~1.5米的水深。

  三、饵料状态。凡是钓鲢鳙的线组,一般都配有一个饵料笼,把鲢鳙饵料装在饵料笼里,从笼子里缓慢流淌出来,可以吸引鱼群前来吸食,一不小心就把饵料笼下方的鱼钩吸入口中了。鲢鳙饵一定要有雾化效果,才能够诱鱼,所以钓鲢鳙饵料要开成散炮饵,并添加适量的轻麸,降低饵料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