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蛋鸭多少天可以下水

2024-01-2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70 次
蛋鸭多少天可以下水

  这篇知识总结会给网友们分享一下“蛋鸭多少天可以下水”的内容进行讲授,期待对农资人们有几分帮助,下面开始阅读吧!

  一般来说,雏鸭出壳后三天就可以下水了。你可以先下相对较浅的水。

  深度应该弄湿鸭脚。将鸭笼放入水中,弄湿鸭掌,每天两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

  你可以从第五天开始到池塘河流,每天3-4次。天气晴朗温暖时尽量下水。


好文探索:蛋鸭饲养管理技术手册大全


  一、蛋鸭育雏期(0~6周)饲养管理。

  雏鸭应来自检疫合格的种鸭场的健康雏鸭。应选按时出壳,眼突有神,喙爪光泽,绒毛蓬松,卵黄吸收良好,手握有力,活泼喜动的雏鸭。

  “开水”,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雏鸭干毛,打转,有三分之一小鸭伸长头颈,形似觅食状,即可“开水”。

  用雏健+黄芪多糖开水。

  “开食”应在开水后半小时内进行。

  开食应选用蛋雏鸭专用开食料,撒在塑料布或草席、竹席上,应一边轻撒料,一边温和**让鸭啄食。

  (1~7)日龄,每天喂6次,其中白天4次,晚上2次。

  (7~21)日龄,每天5次,以后可逐渐减少次数。

  饲喂时应分批分群,每群250只为宜。饲喂原则为“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

  温度:在鸭子休息时及夜间,鸭舍内鸭背高处的温度应达到:。

  (2~7)日龄31℃~28℃。

  (8~14)日龄28℃~25℃。

  15日龄以后保持在25℃~20℃。

  白天及鸭子活动时舍内温度可低2℃~3℃。

  应特别注意阴雨天及夜间的保温工作,注意空气流畅,干燥无贼风。 温度计上的温度仅供参考,雏鸭的表现才是最客观的。

  雏鸭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应该是很放松的均匀分散在床铺上,四肢伸展。如果雏鸭站立、聚堆,说明温度不合适或雏鸭有病。

  一般户认为,雏鸭在温度低的情况下会聚堆,看见雏鸭聚堆就给鸭舍加温。这样做有时是错误的,因为在温度过高的情况雏鸭也会聚堆,这时雏鸭会远离热源、向有风处、凉爽处、墙壁周围聚堆。而温度低时的聚堆是趋向热源。

  仔细观察,二者不难区别。雏鸭聚堆时,应及时分开,防止底部雏鸭“出汗”影响生长。

  湿度:(1~14)日龄相对湿度宜为65%~75%,14日龄后相对湿度60%~65%。育雏前期的湿度应该高一些为好,合适的湿度会平衡雏鸭的饮水量,不出现暴饮和脱水现象,对健康发育有利。

  合适的湿度也会很好地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的发病率。

  通风:育雏早期为了保暖,门窗均封得很严,随着个体生长,密度的增大,分泌物、排泄物的增多,羽毛、皮屑的脱落,舍内的空气极为污浊,应适时通风。

  (1~7)日龄25~30只/m2、

  (7~14)日龄20~25只/m2、

  (15~28)日龄15~20只/m2、

  4日龄以后每天减少0.5h,直至自然光照。

  5日龄后雏鸭可以**下水,分批分时将雏鸭慢慢赶入浅水中活动3min~5min,然后在无风的太阳下运动。

  每天1次~2次,一周后增加到3次~4次,每次5min~10min,以后逐渐延长时间。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

  下水时如果发现雏鸭发抖,应立即停止,并烘干羽毛。7日龄后在鸭舍内外温差低于5℃时,需运动20min左右。

  二、育成期(7~16周)饲养管理。

  1、育雏料过渡到育成料宜5d,替换比例一般每天为20%左右。喂料应遵循少喂勤添、定时定量、控制总量的原则。

  2、蛋鸭进入育成期后应及时淘汰病弱伤残鸭。

  3、蛋鸭育成期只利用自然光照,通宵以弱光照明。

  光照强度在7~15瓦之间。

  4、必须培育出体重达标并且体重均匀的鸭群。

  育成期间每周末应称重一次,称重鸭只的比例是该批蛋鸭的5%--10%。

  育成期是整个蛋鸭饲养过程中第二个重要时期,同时,又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阶段。因为进入育成期,鸭子不像育雏期那样娇嫩、体质比较强壮、不容易感染**,加之不承担生产任务,所以人们放松了这一阶段的工作。

  要想培育出高产蛋鸭群,必须重视育成期的培育。

  体重均匀度应该不低于85%,最好能达到88—90%,绝对不能低于标准体重。特别在炎热的夏季,开产前往往达不到标准体重。

  如果低于标准体重就不能加光、不能换料。

  鸭群体型必须均匀在获得良好体重均匀度的情况下,还需要群体体型均匀。

  不然,虽然体重达标了,但体型过小的鸭会出现难产、脱**、啄**和产小蛋现象。

  鸭群性成熟必须一致鸭群只有性成熟同步进行,产蛋高峰才上得快,才能有明显的产蛋高峰期,并且产蛋高峰维持时间长。

  否则,光照控制、调整都难以进行。在育成期达到了体重均匀、体型均匀和性成熟一致,鸭群才会有理想的生产成绩,产蛋高峰上升快,高峰期产蛋率高,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产蛋期死淘率低,下架体重大。

  5、育成期要做好高致病性、鸭瘟的免疫工作,按时监测的抗体水平,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接种,保持鸭群的良好免疫水平,增强其抵抗力。

  6、每天观察项目:鸭群活动、呼吸及粪便形态、分布情况,了解饮水、采食是否正常。

  发现病鸭后送检,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三、产蛋期(17~72周)饲养管理。

  1、根据蛋鸭品种的不同,适时掌握开产期。

  2、从产蛋初期(100~120日龄)开始,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增加营养,提高粗蛋白水平,并适当增加饲喂餐数。

  白天喂3次,夜间9~10点增喂1次。从产蛋率达到60%起应**蛋鸭高峰期配合。

  应掌握过度时间,一般以5d为宜,每天替换比例为20%。每只鸭日采食量控制在150g以下。

  采用自由饮水,并保证饮水清洁卫生。

  3、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

  室内相对湿度宜为60%~65%。根据蛋鸭品种和鸭舍面积合理确定饲养密度。

  一般情况下8~9只/m2、喂食、下水运动、照明等日常管理活动应保持稳定。

  4、改自然光照为人工补充光照。日平均光照时间应逐渐增加,不少于14h,增加人工光照时每次增加1h,每隔7d增加1次,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h~17h。

  光照时间稳定后,不得随意增减。通宵以弱光照明,弱光强度为7~15瓦。

  5、产蛋期按规定做好消毒防疫和免疫抗体监测工作,及时挑选出停产鸭、低产鸭、残次鸭。严格按规范要求使用和药物,严禁添加苏丹红等禁用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动物禁用的及其它化合物清单见表)。

  6、春秋季节各驱虫1次,包括蛔虫、鸭虱等。

  产蛋前期的管理产蛋初期产蛋率逐步上升,蛋重逐渐增大,鸭体还处在生长时期。

  此时要注意观察产蛋率、蛋重、体重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水平,防止难产,体重保持不变或稍有增加,促进产蛋率快速升到高峰,蛋重达到标准。

  产蛋中期的任务是保持长期高产稳产。

  此期要保证营养充足全面供应,体重要保持不变,决不能减少。否则,营养供应不足,体重下降,或者产蛋率、蛋重下降,将影响产蛋高峰持续时间。

  产蛋后期的任务是延缓产蛋率的下降速度,保证蛋壳质量。此期产蛋率下降,的能量和蛋白水平要根据蛋重、产蛋率、体重适当调整或减少。

  产蛋后期蛋壳质量下降,发现蛋型变长、蛋壳变薄、蛋白变稀或有沙点,要及时查明原因,调整钙磷比例。可补喂优质鱼肝油钙粉,黄芪维它和浩生源,增加优质贝壳的用量。

  夏季天气高温炎热,对鸭群的影响极其严重。蛋鸭在5-27℃可维持正常产蛋,适宜的产蛋温度是13-20℃。

  当鸭舍环境温度高于27℃时,鸭群常出现以下变化:。

  一是体温升高,代谢缓慢,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

  二是由于鸭群的饮水量增大,粪便变稀,不便于管理。

  三是机体内分泌减少,蛋鸭产蛋量下降,甚至停产,并且蛋的品质差,蛋重减少,软壳蛋、破壳蛋增多,蛋壳变薄、色泽变浅。

  四是鸭群感到不适,张口呼吸,如时间拖长,可诱发呼吸道**。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更好地发挥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现就高温季节缓解鸭群热应激的相关措施介绍如下:。

  ⑴改进鸭舍环境,加强通风降温 。

  加强室内通风根据舍内空间大小,均匀合理地设置一定数量的风扇。清除鸭舍前后杂草,便于前后通风。

  减少太阳的热辐射鸭舍屋顶涂白可使舍温降低8℃-9℃。用麦秸或茅草覆盖屋顶,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在鸭舍周围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空地栽植草皮,可有效地防止地面反射热进入鸭舍。在鸭舍的朝阳面搭凉棚、种植爬蔓植物遮荫,也可降低室内温度。

  调整饲喂方法饲喂时间要改在早晚凉爽时多给料,勤给料,要做好的调配,注意增强适口性,**鸭的食欲,让其多采食,但要注意避免料槽积存湿料,以免发霉变质。

  调整日粮营养水平高温会造鸭的采食减少,摄入营养不足,要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以弥补营养不足。

  ①提高日粮能量。可以在日粮中加1-2%左右的植物油脂。

  ②提高优质蛋白质或氨基酸水平。因采食量降低10%~15%,日粮蛋白质摄入减少,蛋重降低,产蛋减少,所以要补充优质蛋白质,保持日粮平衡。

  适当添加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和赖氨酸。

  夏秋季节,若中的维生素E超过100ppm,蛋鸭的抗病力将有很大提高。在室温30-34℃时,在每公斤中加入维生素C500毫克,既能缓解热应激,增加采食量,并提高产蛋率12%,也可在饮水中适量加入维生素C(200毫克/公斤)或0.1%的小苏打,以改善鸭只的**代谢,增强机体对高温的适应能力。添加电解质和适当补充钙、磷等矿物质,可增强蛋鸭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产蛋上高峰或延长产蛋高峰期,降低破蛋率和料蛋比。

  ⑶保证充足饮水,调控饮水温度,保证水上运动。

  夏季鸭群饮水量明显增加,一般为采食量的3~5倍。 要保证全天足量供应新鲜、清凉、卫生的饮水,并增加给水次数,水温以10~13℃为宜。

  养鸭户每日还要做好水槽或饮水器的清洗消毒,严防饮水变质。早放鸭,晚关鸭,水上活动场的水面要保持一定的深度,以利于鸭子戏水降温。

  冬季天气寒冷,可适当降低蛋白水平,增加能量水平。圈舍由于水气凝结,湿度增大,要注意通风除湿,保持圈舍干燥。

  有时凝结水滴在鸭子身上不能及时晾干,造成“湿毛”,鸭子不愿下水,严重的下水后“沉水”,鸭体湿冷,如能量供应不上将严重影响产蛋。

  9、定时集蛋,集蛋时将破蛋、砂皮蛋、软蛋、特大蛋、特小蛋单独存放。

  10、及时处理废弃物鸭舍清理出的垫料和粪便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肉尸应焚烧或深埋,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以防传播**。

  鸭场周围500m内无其它禽类场、屠宰加工场。应远离交通主干道,距离居民**区500m以上。有利于动物卫生防疫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鸭舍附近有一定的水面,水深1m以上,水体清洁、无污染。鸭舍应有运动场,一端连接舍门,一端连接鸭滩(鸭上下水的地方)。

  鸭滩面积与运动场相似,其坡度呈20度~30度。

  鸭场门口、禽舍入口设置消毒池。

  禽舍的门、窗等通风口或开口处及运动场、水池的四周应设防鸟、防虫和防鼠设施。饲养方式采用地面平养或网上平养。

  地面平养宜选择刨花、木屑、稻壳或秸秆作垫料。

  进鸭前必须对鸭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彻底消毒,并对料槽、水槽消毒后用清水清洗,在日光下晒干备用。

  每周至少对鸭舍消毒2次,鸭舍周围每2~3周消毒1次。勤换垫料,保持舍内通风良好。

  鸭场门口设消毒池或消毒间,进厂人员及车辆应严格进行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外来人员不应随意进入生产区。

  特定情况下,严格消毒穿戴隔离衣后方可进入。饲养人员进入鸭舍前应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

  舍内和水陆运动场至少每周消毒1次。

  重大动物疫病按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

  推荐免疫程序:1日龄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8~14日龄注射,以后每4个月免疫一次。20日龄注射鸭瘟。60~90日龄注射鸭瘟和禽霍乱。


精选问答:


  1、产蛋鸭下蛋吃什么产蛋率高?

  蚯蚓、青菜、小虾、鱼虾、小米、玉米面、小麦、稻谷、白菜、胡萝卜、等。

  拓展资料:

  产蛋鸭需注意:

  1.产蛋鸭胆大

  与青年鸭时期相比,开产以后,胆子逐渐大起来,敢接近陌生人。

  2.产蛋鸭食量大,食欲好

  无论是圈养或放牧饲养,产蛋鸭(尤其高产鸭)最勤于觅食,早晨醒得早,出舍后四外觅食,放牧时到处觅食,喂料时最先响应,踊跃抢食,下午收牧或入舍时,虽已吃得很饱了,但还想吃,总是走在 恋恋不舍地离开牧区。

  3.产蛋鸭性情温顺,喜欢离群

  开产以后的鸭子,性情变得温顺起来,进鸭舍后就独个儿伏下,安静地休息,不乱跑乱叫,放牧出去,喜欢单独活动。

  4.产蛋鸭代谢旺盛,对饲料要求高

  由于连续产蛋,消耗的营养物质特别多,如每天产一个蛋,蛋重按65g计算,则需要粗蛋白质8.75g(按全蛋含粗蛋白质13.5%计算)、粗脂肪9.43g(按粗脂肪含量占全蛋的14.5%计算)。 还需要大量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全面,或缺乏某几种元素,则产蛋量下降,如蛋数减少,产蛋时间推迟,蛋壳粗糙或鸭体重下降,羽毛松乱,食欲不振,反应迟钝,怕下水等。所以,产蛋鸭要求质量较高的饲料。

  5.产蛋鸭要求环境安静,生活有规律

  鸭子产蛋在正常情况下,都在深夜1~2时,此时夜深人静,没有任何吵扰,最适合鸭类繁殖后代的特殊要求。如在此时突然停止光照(停电或煤油灯被风吹灭)或有人走近,则要引起骚乱,出现惊群,影响产蛋。除产蛋时间以外的其它时间,操作规程和饲养环境也要尽量保持稳定,不许外人随便进出鸭舍,避免各种鸟兽动物在舍内窜进窜出。在管理制度上,何时放鸭,何时喂料,何时休息,都按一定次序严格执行,如改变喂料餐数,大幅度调整饲料品种,都会影起鸭子生理机能紊乱,造成减产或停产。

  环境要求:

  ①光照:对蛋鸭来说光照时间的长短与产蛋关系也很大。光照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滤泡的成熟排卵。所以在培育期内,控制光照时间,目的是防止青年鸭过于早熟;即将进入产蛋期时,要逐步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目的是促进卵巢的发育,达到适时开产,进入产蛋高峰期后,要稳定光照制度(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目的是保持连续高产。

  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以5~8勒克斯为宜如灯泡高度离地2米,一般每平方米鸭舍按1.3~1.5瓦特计算,大约18平方米的鸭舍装一盏25w的灯泡。实际使用时通常不用60w以上的灯泡,因为大灯泡光线分布不匀、费电。日光灯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也不使用。灯泡必须加罩,使光线照到鸭的身上,而不是照着天花板。鸭舍灰尘多,灯泡要经常擦拭,保持清洁,以免蒙上灰尘,影响亮度。

  光照效果,一般需要7~10天才能显示出来,故在产蛋期内,不能因为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突然增加光照时数或提高光照强度。一般每次增加量不超过1小时,增加后要稳定5~7天。

  进入产蛋期的光照原则是:只宜逐渐延长,直至达到每昼夜光照16~17小时,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光照强度不可时强时弱,只许渐强,否则将使产蛋鸭的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影响产蛋率。

  合理的光照制度,能使青年鸭适时开产,使产蛋鸭提高产蛋量;不合理的光照制度,会使青年鸭的性成熟提前或推迟,使产蛋鸭减产停产,甚至造成换羽。

  ②温度:产蛋鸭最适宜的温度是13~20℃,此时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都处在最佳状态。 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特别要做好冬季的防风保温工作,提供理想的产蛋环境温度,以获得最高的产蛋率。

  后备种鸭饲养到临近产蛋时,再经过挑选,符合要求的则转入成年种鸭阶段,进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不符合要求的作菜鸭处理。饲养产蛋鸭的目的是为了产蛋多,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鸭苗健壮。产蛋鸭的饲养管理可分为半牧半舍和舍饲为主两种方式。

  半牧半舍的饲养管理:

  产蛋鸭的放牧饲养主要是利用江河、湖泊、农田等动物性饲料和青饲料较丰富的天然牧地牧饲种鸭,并加强补料,尽量满足产蛋的营养需要,以充分发挥它的产蛋潜力。放牧饲养产蛋鸭白天大部分时间将种鸭放在野外让鸭群活动、觅食和**;以提高受精率。由于一年四季气候条件、天然饲料数量、鸭群的产蛋情况不同,各季的饲养管理也有所不同。

  (1)春季。南方各省气候温和,是母鸭的盛产期,产蛋率可达85%以上,每天放牧游走的活动量也大,而春季气候变暖,天然饲料逐渐增多, 可采用放牧加补饲的方法,适当补喂谷物、糠麦夫和动物蛋白质饲料,最好是补饲全价饲料,以提高产蛋量和保证蛋的品质。早上出牧前约喂七成饱,晚上则尽量喂饱。中午如不回舍,可在牧地补料。

  (2)夏季。初夏时鸭群的产蛋量仍较高,但体重有减轻趋势,为了延长产蛋时间,必须加强放牧,尽量利用天然饲料和延长放牧时间,每天早出晚归,中午注意防暑,不要让鸭群在高温浅水中浮游,应赶到阴晾处休息,以免影响产蛋,夏季暴风雨较多,要在雷雨之前将鸭群赶回鸭舍或到避风蔗风的地方休息。在夏收期间,上下午放在稻(麦)田中觅食余粒;中午赶至水深的江河或池塘浮游;傍晚收牧后,视饥饱程度适当补料,并留在运动场休息,至深夜天气凉爽后赶回舍内。夏季后期很多母鸭出现生理上的换羽停产,要有计划地进行人工强制换羽。

  (3)秋季 夏季经过人工强制换羽的鸭群已开始恢复产蛋,是全年中的第二个产蛋高峰。秋季又是晚稻收割季节,在秋收时节将鸭群放田觅食遗谷,可减少补料。但深秋以后,水草逐渐减少,动物性饲料缺乏,需适当增加补料,晚上补喂配合饲料或豆饼、鱼粉等,以提高产蛋率和延长产蛋期。

  (4)冬季 对正在产蛋的鸭群要增料,以使能多产些蛋,即使停止产蛋也要补充一些精料,使产蛋鸭过冬不致于过度瘦弱,为来年春季产蛋打好基础。入冬以后,气候转冷,放牧时间应减少。早上推迟放牧,下午是早收牧,晚上早入舍避寒。应尽量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段放牧鸭群。冬季鸭子不大活动,要注意勤赶,以增加运动,晚上在鸭舍内也要赶动鸭群,对减少种鸭肥度有利。冬季一般每天喂料3次,早上放牧前喂料1次,并让鸭吃饱。补料以谷物类为主,适当喂些动物性饲料和青饲料。

  舍饲为主的饲养管理:

  一般肉用型品种多采用以舍饲为主的饲养方式。种鸭舍应建在过河流、水塘的地方,或设置人工水池以供**、运动和**。舍饲时,应根据产蛋率高低来配合日粮。产蛋鸭过肥时,可增加青饲料量。青饲料缺乏时,每50千克配合饲料添加10克复合维生素。

  北京鸭一般每天喂3次,盛产期晚上加喂1次,停产期每天喂2次,每天每只鸭约需配合饲料200克。麻鸭一般每天喂2次,每天每只约需配合饲料120-130克。管理上要在冬季和早春做好防寒工作;春季多到舍外活动;夏季可在运动场搭棚遮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鸭舍要通风凉爽,盛夏的晚上可让鸭群在运动场露宿;霉雨季节要适当补充光照,要注意防潮防湿,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勤换垫草,保持鸭舍干燥。每天清洗饲料槽和饮水器;秋季日照渐短,可在早晨或晚上适当补充光照,补充光照与自然光照每昼夜应达到16小时。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要注意气温的突然变化;冬季要注意防寒,做好保温工作。有阳光的天气,可让鸭群在舍外活动,放出前,应先将舍内窗户逐步打开,待舍内外温度接近时,再放出舍外,以免感冒。

  舍内饲养时,放水要定时,有规律地进行,以免影响产蛋造成减产。人工水池要经常更换清水,以免水质腐臭,影响鸭的健康。

  避免着凉 应在背风向阳、高爽干燥的地方建鸭舍,并勤换垫干草或干炉灰,舍温控制在5摄氏度以上。

  补充光照 每天应保证光照时间15小时左右,以促进蛋卵成熟。每15平方米安装40瓦灯泡1个,灯头高度距鸭体2米,灯与灯距离3米。

  适宜密度 每平方米面积:地面平养6-8羽,网上平养8-10羽,笼养20羽,以利蛋鸭之间相互取暖。

  补喂精料 产蛋率在6成左右时,每天补喂3次;在8成以上时喂4次,饲料量也要相应增加,每只蛋鸭每天喂100-200克饲料,但不要更换饲料品种,更不能过多喂食谷粒料,相应增加一些青绿饲料和粗料。

  吆喝噪鸭 每天至少要进行4次“噪鸭”,就是在棚舍内轻轻吆喝鸭群全部起身,并缓缓驱赶鸭作圆圈运动,每次至少兜5圈,以增加运动量,健壮身躯。

  灵活放水 晴天宜在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左右下水洗澡,时间10分钟左右;多云、无风日,上午下水一次,下午可不下水。

  加喂夜食 冬季昼短夜长,夜间气温较低,可添喂一次温热饲料,不仅能增加鸭子的营养,也有利于鸭子御寒,提高产蛋率。

  防止应激 日常应保持圈舍安静。白天、晚上,特别是凌晨禁止受到狗、猫、鼠、鞭炮等袭击和**,以防蛋鸭受到应激而破坏排卵规律,甚至停产

  产蛋鸭--百度百科

  2、蛋鸭下午产软皮蛋和薄皮蛋,怎么回事?

  蛋鸭下午产软皮蛋和薄皮蛋,是因为在喂养的过程中缺少钙质了,饲料中增加钙质加点沙子,让鸭子多多活动、晒晒太阳就会改善的。   蛋鸭饲料要求,由于连续产蛋,消耗的营养物质特别多,如每天产一个蛋,蛋重按65g计算,则需要粗蛋白质8.75g(按全蛋含粗蛋白质13.5%计算)、粗脂肪9.43g(按粗脂肪含量占全蛋的14.5%计算)。 还需要大量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全面,或缺乏某几种元素,则产蛋量下降,如蛋数减少,产蛋时间推迟,蛋壳粗糙或鸭体重下降,羽毛松乱,食欲不振,反应迟钝,怕下水等。所以,产蛋鸭要求质量较高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