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何首乌锈病由什么引起 何首乌的病虫害防治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675 次
何首乌锈病由什么引起 何首乌的病虫害防治

何首乌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补血、润肠通便等功效。在种植何首乌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锈病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质量下降。那么,何首乌锈病究竟由什么引起呢?

一、何首乌锈病的症状

在探讨何首乌锈病的病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锈病的症状。何首乌锈病的症状主要包括:

1、叶片上出现***小点,逐渐扩大形成黄斑;

2、黄斑向四周扩散,形成不规则形状;

3、叶片上出现棕色锈斑,锈斑大小不一;

4、锈斑逐渐扩大,叶片变形、卷曲、枯黄。

二、何首乌锈病的病因

何首乌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是由黑粉菌和黄粉菌引起。这两种真菌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径传播,进入何首乌叶片内部,繁殖生长并分泌毒素,导致叶片变黄、变褐、变形、枯死。

另外,何首乌的生长环境也是引起锈病的重要因素。何首乌生长的温度适宜范围为15℃-2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同时,土壤湿度、通风情况等也会影响何首乌的生长和防治。

三、何首乌锈病的防治

为了防治何首乌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透气性和排水性;

3、合理施肥,保证植株的营养需求;

4、及时发现病害,采取化学或生物防治措施;

5、注意采收后的处理,及时清理残余物,防止病菌滋生。

四、何首乌锈病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何首乌锈病怎么防治?

答案: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化学或生物防治措施,注意采收后的处理。

问题二:何首乌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答案:何首乌锈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叶片上出现***小点,逐渐扩大形成黄斑,黄斑向四周扩散,形成不规则形状,叶片上出现棕色锈斑,锈斑逐渐扩大,叶片变形、卷曲、枯黄。

问题三:何首乌锈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答案:何首乌锈病是由黑粉菌和黄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径传播,进入何首乌叶片内部,繁殖生长并分泌毒素,导致叶片变黄、变褐、变形、枯死。

问题四:何首乌生长的温度适宜范围是多少?

答案:何首乌生长的温度适宜范围为15℃-25℃。

问题五:何首乌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案: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化学或生物防治措施,注意采收后的处理。

问答拓展:何首乌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何首乌是大家都很了解的,了解它是日常生活普遍的中药材,可是你有没有试着过把何首乌栽种成翠绿色观赏行春树木?实际上,何首乌能够做成盆栽,在家里栽种。它简易雅致,叶片翠绿色,具备非常高的观赏性。可是何首乌应当怎样养殖呢?

何首乌在一般的土壤当中就能生长得非常好。光照:它喜爱光照充裕的生长自然环境,平常应尽可能让它多晒晒太阳。可是夏季的情况下必须挡住太阳,防止曝晒。温度:它喜爱在温暖潮湿的气候当中日常生活,在20-22℃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得比较好。水分:它必须的水分比较多,平常浇灌应当一天一浇。

一、养护方式

1、土壤:它在一般的土壤当中都能生长得非常好。它合适生长在浓厚富饶的带有腐殖的砂类土壤当中,配置土壤的情况下,能够应用木渣和炭灰也有小量烂掉的叶片配置的方式。那样的土壤有不错的透气性能,很合适它的生长。

2、光照:光照抗压强度太强的话那样便会危害它的生长。在夏季的情况下,应当要临时把它迁移到清凉一点的地区,防止被烈日曝晒到。别的时节让它接纳一切正常的日照就可以了。

3、温度:它喜爱日常生活在比较温暖潮湿的气候当中,在20-22℃的自然环境中它会生长得更强,温度最好是不要小于18℃。

4、水分:它必须的水分是比较多的,因此要确保它的土壤的环境湿度,每日浇一次就可以了。浇灌不要太多要留意排水,防止积水造成烂根。

二、养殖方法

1、繁育:它在三月份和四月份就可以开展栽种了,要将种籽匀称放到土壤当中,在这个期内里要维持土壤的环境湿度,那样能够确保种子有充足的环境湿度出芽。

2、剪修握带友:如果是家里的盆栽植物为了更好地维持它的花草树木样子的唯美,我们要立即的切除顶部的幼苗来推动侧边的枝干和花蕾的萌芽期,与此同时还要留意锄草,那样盆栽植物也会更为丰腴更具有观赏价值。

三、问题诊治

1、锈病:叶子上发生像锈色一样的色斑发生那样的缘故是由于大家对盆栽植物没有好好地的管理方法因此要加强管理,放到自然通风的地区,把病的一部分剪去就可以,可以用甲基托布津开展喷撒。

2、褐斑病:夏季的情况下,会伤害到的根处,因此要加强管理不要让水积在里面,并把把感柒的一部分剪去,能够应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灌入它的根处。

四、养殖何首乌的常见问题

1.繁殖何首乌时,务必当心为其给予优良的拓宽空。她能够买一个独特的阳台花架或是自己做一个阳台花架使他往上爬。除此之外,在生长全过程中务必留意立即剪修。务必留意维持绿色植物的透气性能并使其生长优良空,那样何首乌才可以迅速生长。

2.种植何首乌时要留意盆栽花盆的挑选。尝试挑选更高的盆栽花盆,维持何首乌的根毛详细。仅有那样才可以栽种得更加深入,根毛才可以当然拓宽段槐,才可以合理提升何首乌的存活率。

五、别的问题

1、能不能家里养:能够在家里养,提议要加强管理和勤加自然通风。

2、能不能雨淋:最好是不要雨淋,由于何首乌怕涝因此要留意排水,防止积水造成烂根。

问答拓展:何首乌好养吗

何首乌好养,可将原土、腐叶土、河沙混合配制,尽量不要用粘重和容易板结的土壤,平时适量浇水就可以了,夏季可及时的***,生长期间间隔半月施加一次稀薄的肥水,这样的话不易伤害它的根系,而且还能够有助于增肥,平时放在有散光的地方种植就可以。
何首乌好不好养
只要掌握了何首乌生长的环境条件,养护好它并不太难,何首乌的生命力旺盛,适应能力非常强,能够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生长,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能够在阴冷的环境生长,这一点非常适合室内种植。
何首乌怕冻吗
何首乌不怕冻,其主藤也不怕冻,只是细梢会死,明年又从未死地方长出新枝,且越繁越多,北方可以种植何首乌,但是冬天的话要注意做好防护工作。
何首乌长的快不快
野生何首乌第一年一般只能长3g左右,植株长大后,生长速度会加快,但第5年后会慢慢减慢,野生何首乌一般生长10年,可以达到400g重。
何首乌喜欢阳光吗
何首乌喜欢阳光,适合在光照条件好的环境中生长,最好是放在向阳处养护,不能放在阴暗的环境中,对它的生长不利。
何首乌养殖方法
1、花盆:何首乌需要选择稍大一点的花盆,它袜孝信的生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只有给它提供大的空间,它才能快速的生长,花盆太小的话,会抑制生长速度,在种下了之后,不要给它频繁的换盆。
2、土壤:何首乌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可将原土、腐叶土、河沙混合配制,尽量不要用粘重和容易板结的土壤,对根系的生长是不利的,很难吸收养分以及水分。
3、浇水:何首乌对水分的需求较小,平时适量浇水就可以了,夏季可及时的***,这样也能起到为其根系输送水分的作用。另外它是比较耐阴的,平时放在有散光的地方种植就可以。
4、施肥:何首乌具有食用价值,所以尽量不要用化肥来施肥,家里有自制腐熟肥的,可以少量施加些,生长期间间隔半月施加一次稀薄的肥水,这样的话不易伤害它的根系,而且还能够有助于增肥。
何首乌养护注意事项告轮
1、锈病:何首乌叶片上呈现像锈色一样的雀斑,由是因为我们对盆栽没有好好的治理,因此要增强治理,放在透风的中央,把病的局部剪掉便可,能够用甲基托布津持续喷洒。
2、褐斑病:夏季浇水过多,会危害根部的生长,因此要增强治理,不要让水积在外面慎液,并把把传染的局部剪掉,能够运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灌到它的根部。

问答拓展:药用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是什么?

(一)药用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原

药用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原是指不适宜的环境因素。药用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要的理想条件很难齐备,当生长条件的不适宜或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了它的适应范围时,正常的生理活动就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而发生病态。这类病害通常称作生理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是连续的,病态表现的程度不同,生长的正常和不正常也是相对的,因此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有时很困难。一般来说,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应着重于现场的调查和观察。许多非侵染性病害在田间多呈大面积同时发生,病部表现症状的部位有一定的规律,如叶片的日灼症状始终表现在叶尖或叶缘。许多非侵染性病害,特别像缺素症,常常需要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诱发出同样的病害,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虚世方面。

1.温度

任何植物的生长和发差段肢育都有它们最低、最适宜和最高温度,超出了它们的适应范围,就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温度是药用植物引种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子。例如,喜高寒凉爽气候的当归,在海拔2000m以上生长发育正常,而在低山区种植时抽薹率明显增加,在平原地区引种时常因不能忍受夏季的高温而死亡。相反,一般的南药品种因温度太低而不能在北方正常的生长繁殖。这是温度影响的两个极端例子。在一般情况下,高温往往与强光照相结合造成对植物的灼伤。如在遮荫不当的参棚下生长的人参,夏季常发生叶面灼伤。北京地区引种的穿心莲常因秋季温度偏低,叶片叶绿素的破坏而发黄,或形成花青素而发红。有些药用植物常因早春低温发生冻害或诱发其它侵染性病害。

2.湿度

土壤湿度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土壤水分不足,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如枸杞在结果期遇干旱,果实明显瘦小,产量和质量下降。土壤连续干旱,常导致植物凋萎和死亡。土壤湿度过大会引起涝害。这主要是由于在淹水的情况下,土壤中氧气供应不足,根部得不到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气而容易烂根。同时,由于根部的半渗透选择性受到破坏,使一些有害物质被吸收到根内,导致对植物的损害。由于土壤缺氧促进了厌气性微生物的生长,产生一些对植物根部有害的物质。所以,在淹水情况下植物常因烂根而死亡。

3.光照

光照的影响包括光照的强度和光照时间两个因素。光照过弱常引起植物黄化,由于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植物生长过分柔嫩软弱,极易遭受病原物的侵染,这种情况常发生在颠茄、洋地黄等多种药用植物的温室或冷床育苗时。光照过强与高温结合导致植物灼伤,如人参对光照要求严格,参畦中以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入的阳光最为适宜,而中午强光直射则造成参叶焦枯。光照时间长短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光照不适宜可推迟或提早植物的开花和结实,如在华北地区引种的穿心莲,因北方长日照而不能正常结实。

4.土壤和空气的成分

土壤中的营养条件不适宜或存在其它有害物质,可使药用植物表现各种病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中吸取多种营养元素,其中包括需要量较大的氮、磷、钾、钙、镁、硫等,以及需要量较小的铁、硼、锰、锌、铜、钼等。植物缺氮的症状是生长不良,叶色浅绿,下部叶发黄或呈浅褐色。植物缺磷的症状是生长不良,叶色蓝绿并稍带紫色,下部叶呈浅赤褐色,叶面有紫色或褐色小斑点。植物缺钾的症状是枝条细弱,严重时枯死,老叶浅绿色,叶尖褐色,叶缘枯黄,并有褐色斑点。植物缺镁时,首先从老叶开始,随后新叶表现褪绿或形成斑驳,最后叶呈红色。植物缺铁时,新叶褪绿,但主脉仍为正常绿色。植物缺锌时细胞生长分化受影响,导致花叶和小叶簇生。植物缺硼引起幼芽枯死或造成器官矮化或畸形。植物的缺素症很多,不同植物对同一种元素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土壤中某些元素或有害物质的含量过多也能引起病害。一般情况下,主要元素比较安全,微量元素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为害植物,尤其是硼、锰、铜对植物有毒。土壤中的氯燃好化钠、硫酸钠和碳酸钠的量过大,则引起碱害。施肥不当,如过量施用硫酸铵或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常使土壤中累积过量的硫化氢,导致植物的根中毒。

空气中的有害成分也常造成对药用植物的危害。这些有害成分主要是工厂和内燃机排出的氟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等。氟化氢中毒的症状是叶缘(双子叶植物)或叶尖(单子叶植物)呈水渍状、变黑褐色或黄褐色,最后枯死脱落。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中毒的症状是生长受抑制,叶片褪色早落,甚至整株死亡。豆科药用植物对二氧化硫最为敏感。臭氧主要是二氧化氮在日光的紫外线照射下形成的,它对植物为害最大。臭氧中毒症状是叶正面形成斑驳或褪绿斑点,有时叶片早落,植株矮化。

5.药害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素等施用不当,常引起植物的各种药害。这些药害的表现有的是叶面出现斑点或灼伤,有的外表看不到明显症状,而是植物的生理活动,以及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

(二)药用植物的侵染性病原

药用植物的侵染性病原是指病原生物。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病原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寄生性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1.病原真菌

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病害中,绝大部分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的种类繁多,其分类目前仍处于过渡阶段。这是由于多年来对真菌的鉴定主要依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形态特征,这就逐渐形成了许多以形态为依据的分类单元和相应的分类系统,而这些分类单元的划分并不一定表示出系统发育的关系。近些年来,随着电子显微镜的运用以及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真菌的分类采用两个系统,一个是50年代提出的三纲一类分类系统,另一个是70年代提出的五个亚门的分类系统。

三纲一类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营养体的形态和有性阶段形成的孢子类型,把真菌分为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藻状菌纲(Phycomycetes):菌丝体无隔膜,或不形成真正的菌丝体。子囊菌纲(Ascomycetes):菌丝体有隔膜,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孢子。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菌丝体有隔膜,有性阶段形成担孢子。半知菌类(Deuteromycetes,Fungiimperfecti):菌丝体有隔膜,未发现有性阶段。

五个亚门分类系统的出发点是认为真菌并不是低等的植物,而是属于单独成立的菌物界。界以下分为粘菌和真菌两个门。真菌门下进一步分为五个亚门。

(1)鞭毛菌亚门

(Mastigomycotina)

营养体单细胞或为无隔丝状体。孢子或配子或其中一种是可以游动的。该亚门共有真菌1100种以上,分为四个纲,它们是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和卵菌纲(Qomycetes)。其中根肿菌纲和壶菌纲中有少数是药用植物病原菌。例如,壶菌纲中的集壶菌〔Synchytrium〕dolichi为害华南地区的扁豆,S.endobioticum为害龙葵,S.fulgens为害月见草,S.matrubii为害夏至草,S.plantagineum为害披针叶车前等。根肿菌纲中主要是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为害白芥子等芸薹属药用植物。本亚门中与药用植物病害关系最大的是卵菌纲,该纲中有许多重要的药用植物病原菌。尤其是霜霉目,该目腐霉科中几个属的真菌能引起人参、三七、颠茄等多种药用植物的猝倒病或疫病等。霜霉科中的几种霜霉属真菌能分别引起元胡、板兰、枸杞、大黄、当归等多种药用植物的霜霉病。该目白锈菌科的白锈菌属(Albugo)引起牛膝、反枝苋、板兰、白芥子等药用植物的白锈病。

(2)接合菌亚门

(Zygomycotina)

营养体为菌丝体,多数无隔膜。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无游动孢子。该亚门有真菌600种,分为接合菌纲(Zygomycetes)和毛菌纲(Trichomycetes)。其中接合菌纲中毛霉目的真菌常引起药用植物产品贮藏期的腐烂。例如根霉(Rhizopus)的几个种分别引起人参、百合、香木瓜、芍药等腐烂。

(3)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营养体多为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该亚门有真菌近种,分为6个纲,其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有5个纲,它们是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核菌纲(Pyrenomycetes)、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和盘菌纲(Discomycetes)。另一个是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多为昆虫寄生菌。半子囊菌纲的外囊菌目寄生于药用植物引起各种缩叶病、丛枝病及果实病害等。例如外囊菌属(Taphrina)引起桃缩叶病、桤木叶肿病、李丛枝病及李囊果病等。不整囊菌纲中的散囊菌目多为腐生菌,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引起许多贮藏药材腐烂。该纲白粉菌目是药用植物的专性寄生菌。该目真菌能引起许多药用植物的白粉病。例如,白粉菌属(Erysiphe)引起牛蒡、菊花、土木香、黄芩、枸杞、黄芪、防风、川芎、甘草、大黄和黄连等的白粉病。单丝壳属(Sphaerotheca)引起红花、牛蒡、车前等的白粉病。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引起山楂等白粉病。叉丝壳属(Microsphaera)引起黄芪、接骨木、木防己、一叶秋等白粉病。钩丝壳属(Uncinula)引起黄连木、盐肤木、桑等木本药材白粉病。球针壳属(Phyllactinia)引起桑、猕猴桃等白粉病。核菌纲中包括球壳目和肉座菌目两个目。该纲中多数为腐生或木本植物寄主上的弱寄生菌。有些也能引起药用植物病害。盘菌纲包括柔膜菌目、星裂盘菌目、盘菌目和块菌目等。其中与药用植物病害关系最大的是核盘菌属(Sclerotinia),引起细辛、番红花、人参、补骨脂、红花、三七、元胡等菌核病。腔菌纲包括煤炱目、座囊菌目、缝裂菌目、十盾壳目、多腔菌目和格孢腔菌目等。其中引起药用植物病害的主要有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寄生于川芎、夏至草和***等药用植物。格孢腔菌属寄生于夏枯草、荨麻等。

(4)担子菌亚门

(Basidiomycotina)

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该亚门为最高等的真菌,下分3个纲,它们是冬孢菌纲(Teliomycetes)、层菌纲(Hymenomycetes)和腹菌纲(Gasteromycetes)。其中冬孢菌纲真菌多数为植物病原菌,它们分别属于黑粉菌目和锈菌目。黑粉菌目真菌通称黑粉菌,主要引起莎草科和禾本科等药用植物的黑粉病。如黑粉菌属(Ustilago)寄生薏苡、瞿麦等,腥黑粉属(Tilletia)寄生于大黄、薏苡等。轴黑粉属(Sphacelotheca)寄生于拳参、白芷等。围黑粉属(Urocystis)寄生银莲花、薯蓣等。叶黑粉属寄生毛茛、千里光等。锈菌目真菌引起多种药用植物的锈病。如无柄锈菌属(Melampsora)引起大戟、连翘等锈病。小无柄锈菌属(Melampsorella)引起太子参、寄奴花属、繁缕属等锈病。膨痴锈菌属(Pucciniastrum)引起龙芽草、委陵菜等锈病。柱锈菌属(Cronartium)引起芍药、牡丹、白薇等锈病。多层锈菌属(Phakopsora)引起鸭跖草、酸枣、蒿属、紫菀属、菊属和泽兰属锈病。鞘锈菌属(Coleosporium)引起紫菀、白芨、沙参属、桔梗属、泽兰、吴茱萸、党参、紫苏和白苏等锈病。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引起梨属、苹果属、木瓜属等药用植物锈病。单孢锈菌属(Uromyces)引起乌头、黄芪、甘草、连翘、平贝母、何首乌等锈病。柄锈菌属(Puccinia)引起石防风、当归、苍术、蛔蒿、细辛、白术、牛蒡、元胡、柴胡、党参、红花、山药、秦艽、甘草、薄荷、白芷、前胡、北沙参、大黄、冬花、何首乌等锈病。夏孢锈菌属(Ur***o)引起三七、桑等锈病。春孢锈属(Aecidium)引起五加、菊、芍药、车前、虎杖、黄芩等锈病。

(5)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营养体为有隔菌丝体或单细胞,无有性阶段,但有可能进行准性生殖。该亚门有真菌近种。半知菌的分类比较复杂,因为它目前包括的是一群没有一定系统发育关系的真菌,为一式样亚门。该亚门以下的分类也有不同的系统。例如英国学者J.韦伯斯特的真菌分类大纲将该亚门以下分为3个纲,它们是无孢纲(Agonomycetes)、丝孢纲(Hyphomycetes)和腔孢纲(Coelomycetes)。美国学者C.J.阿历索保罗等将该亚门的所有真菌归入一个大的形式纲即半知菌纲中,其下分为3个亚纲,它们是丝孢亚纲(Hyphomycetidae)、腔孢亚纲(Coelomycetidae)和芽孢亚纲(Blastomycetidae)。近年来,一些分类著作中将这3个亚纲上升为纲。这些分类将J.韦伯斯特的无孢纲归入丝孢纲中的无孢目。而芽孢纲包括一类酵母菌,与植物病害关系不大。半知菌亚门中含有大量的药用植物病原菌,很难一一列举,仅列出一些主要属。例如腔孢菌纲包括球壳孢目和黑盘孢目。球壳孢目中的主要病原菌有叶点菌属(Phyllosticta)、茎点菌属(Phoma)、大茎点菌属(Macrophoma)、拟茎点菌属(Phomopsis)等。这些真菌为害多种药用植物,造成叶、茎部褐斑,病部常有小黑点。壳单隔孢属(Ascochyta)引起五加、乌头、泽泻、玄参、地黄等多种药用植物的斑枯病或褐斑病。壳针孢属(Septoria)引起沙参、柴胡、人参、白术、红花、党参、黄连、白芷、地黄、龙胆、牛蒡、藿香、薄荷、牡丹、菊花、白苏、紫苏、前胡、桔梗等多种药用植物的斑枯病。黑盘孢目的主要病原真菌有盘长孢属(Gloeosporium)、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丛刺胶盘孢属(Vermicularia),这几属真菌引起玄参、三七、枸杞、大黄、牛蒡、木瓜、半夏等多种药用植物的炭疽病。丝孢纲包括丝孢目,异名丛梗孢目。该目中有大量药用植物病原菌。主要有粉孢霉属(Oidium),拟粉孢霉属(Oidiopsis),引起多种药用植物白粉病。葡萄孢属(Botrytis)引起贝母、牡丹、百合等灰霉病。长隔孢霉属(Ramularia)为害大黄、益母草、白芷、龙胆、薄荷、颠茄、接骨木等造成角斑、白斑、褐斑等症状。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引起人参、西洋参、三七、贝母、何首乌、红花等多种药用植物的褐斑病。尾孢属(Cercospora)引起牛膝、甘草、石刁柏、天南星、决明、颠茄、红花、枸杞、洋地黄等多种药用植物叶斑。镰孢霉属(Fusarium)引起人参、三七、地黄、党参、菊花、红花、巴戟天等多种药用植物茎基和根的腐烂。无孢菌纲中主要病原菌是丝核菌属(Rhizoctoria),它引起人参、颠茄、三七等多种药用植物苗期立枯病。小菌核菌属(Sclerotium)引起人参、白术、附子、丹参、黄芩等白绢病或叶枯病。

2.病原细菌

药用植物细菌病害的数量和为害性都不如真菌和病毒病害,但其中的人参细菌性烂根、浙贝软腐病等都是生产上的老大难问题。植物病原细菌不作为单独的分类单元,而是属于原核生物界的以下三类。

(1)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好气性杆菌和球菌。其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有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和野杆菌属(Agrobacterium)。

(2)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兼性厌气性杆菌。其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是欧氏杆菌属(Erwinia)。

(3)放线菌和类似的生物。其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是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以上5个属的主要性状及典型病例如下:

(1)假单胞杆菌属

菌体单生,杆状,0.5×1.5—4.0μm;根或几根极鞭;没有荚膜;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性,氧化酶反应多为阳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该属细菌多引起药用植物叶枯和腐烂,如Pseudomonasaraliae为害人参,引起细菌性烂根,P.solamacearum引起白术枯萎病,S.spp.为害番红花鳞茎。

(2)黄单胞杆菌属

菌体单生,杆状,0.4×1.0μm;有一根极鞭;无荚膜;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性,氧化酶反应弱或阴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该属大多与植物病害有关,主要引起叶斑和叶枯,少数引起萎蔫和腐烂。如Xanthomonascitri引起枸桔溃疡病等。

(3)野杆菌属

菌体杆状,0.8×1.5—3.0μm;有1—4根周鞭;无荚膜,但菌体外胶质较多;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性,氧化酶反应阴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该属细菌多为植物病原菌,引起瘤肿和根畸形。

(4)欧氏杆菌属

菌体单生,杆状,0.5—1.0×1.0—3.0μm;多根周鞭;无荚膜;革兰氏反应阴性;好气性或兼性厌气性,氧化酶反应阳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该属细菌引起植物蔫萎,软腐和叶片坏死等。如E.arotovora和E.aroideae引起浙贝、人参、天麻等软腐病。

(5)棒状杆菌属

菌体杆状,直或稍弯曲,有时呈棒状,0.5—0.8×1.0—1.5μm,菌体内有粒状体,故染色不均匀;一般无鞭毛,有些有单根极鞭;无荚膜;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严格好气性,过氧化氢酶反应阳性。主要引起植物蔫萎。

3.植物病原病毒、类菌原体

早期的植物病毒分类主要依据症状、寄主范围和侵染途径等性状,因此实质上是植物病毒病的分类。4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以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的进展,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理化性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有可能对病毒本身进行分类。但目前植物病毒的分类仍处于不断充实提高的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分类系统。

目前植物病毒的分类,是根据一些性状的比较分为若干组群。这些常用的比较性状有:核酸类型和核酸链的结构;粒体的形状、大小和成分;粒体中多肽的数目和大小;粒体的流体动力活动;粒体与抗血清交互作用;紫外线钝化粒体的光活化;寄主植物表现的症状类型;传染介体的分类地位和病毒与介体的关系等。在1979年国际植物病毒命名会议上,提出将部分病毒分为几个组,它们是烟草脆叶病毒组(Tobravirusgroup)、烟花叶病毒组(Tobmovirusgroup)、马铃薯x病毒组(Potexvirusgroup)、番石竹潜隐病毒组(Carlavirusgroup)、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group)、黄瓜花叶病毒组(Cucumovirusgroup)、芜菁黄化花叶病毒组(Tymovirusgroup)、豇豆花叶病毒组(Comovirusgroup)、线虫多面体病毒组(Nepovirusgroup)、雀麦花叶病毒组(Bromovirusgroup)、番茄丛矮病毒组(Tombusvirusgroup)、花椰菜花叶病毒组(Caulimovirusgroup)和短杆病毒组(Rhabdovirusgroup);目前,药用植物病毒病的发生相当普遍,例如人参、白术、牛膝、萝芙木、天南星、玉竹、北沙参、地黄、洋地黄、孩儿参、独角莲、曼陀罗、黄花败酱、欧白芷等等。但对于病毒种类的鉴定工作做得尚不多,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报道,病原属于烟草花叶病毒组的有白花曼陀罗花叶病、茉莉皱缩花叶病、黄花败酱皱缩花叶病、八角莲花叶病、仙客来卷叶病等。病原属马铃薯y病毒组的有欧白芷皱缩病、独角莲皱缩花叶病等。据南京农业大学报告,在太子参病株上鉴定到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据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报告,地黄黄斑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的一个株系。据浙江农业大学等单位报告,有11种药材感染了黄瓜花叶病毒,它们是丝瓜、术、桔梗、毛当归、百合、车前草、牛蒡、蒲公英、青葙、马齿苋、虎杖。

类菌原体:近年来发现许多过去认为是病毒引起的黄化、丛枝、皱缩等症状的病毒病,它们的病原体并不是病毒,而是类似菌原体的生物,目前已发现80多种植物有这类病害。

类菌原体有螺旋体状和非螺旋体状两种类型,有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圆形的类菌原体直径为100—1000nm之间,外面包有由两层类脂质层和中间为蛋白质层组成的厚约10nm的薄膜。细胞质内有直径约为13nm由RNA组成的核糖体,DNA组成的线粒体和其它细胞质内含体。

类菌原体侵染植物均为全株性,独特的症状是丛枝、花色变绿等,其它变色和畸形症状与病毒病很难区分。一般区别这两种病害除通过检查病原外,还可用四环素类药剂的治疗效果来区分,即这类抗菌素可治疗类菌原体病害,而对病毒病无效。类菌原体为害药用植物的报道还不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类菌原体引起的牛蒡矮化病。

4.植物寄生线虫

线虫为害植物所表现的症状与病害相似,故习惯上将线虫作为病原物对待。植物线虫病害在19世纪后半叶才被认识,而作为一门科学直到20世纪中叶才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报道的植物线虫已达2000种以上。药用植物普遍受到线虫的为害,其中某些药材的根结线虫病和胞囊线虫病已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分类方法将线虫列入线形动物门中的线虫纲。近年来有人主张单独成立线虫门,线虫纲以下根据侧尾腺口的有无分成侧尾腺口亚纲和无侧尾腺口亚纲。绝大多数植物寄生线虫属于侧尾腺口亚纲中的垫刃目。无侧尾腺口亚纲中嘴刺目中有几属外寄生线虫传播植物病毒,是为害植物的主要种类。目前在国内已发现为害药用植物的线虫有以下一些属:

(1)根结线虫属

(Meloidogyne)

为害根部,形成根结。如人参、川芎、草乌、丹参、罗汉果、牛膝、小蔓长春花等50多种药用植物有根结线虫病。

(2)胞囊线虫属

(Heterodern)

主要为害根部,形成丛根,地上部黄化危害严重的有地黄胞囊线虫病,其它如决明等也受胞囊线虫为害。

(3)茎线虫属

(Ditylenchus)

为害地下茎、鳞茎等。如发现浙贝、元胡等受茎线虫为害。

(4)矮化线虫属

(Tylenchorhynchus)

为害根部,地上部明显矮化。受该属线虫为害的有紫苏、蛔蒿、菊花、薄荷等药用植物。

(5)根腐线虫属

(Pratylenchus)

为害根部,引起根部损伤。如芍药、瓜蒌、益智、砂仁等发现有根腐线虫为害。

(6)针线虫属

(Paratylenchus)

为害根部,地上部生长不良。受害药用植物有芍药、紫苏、菊花、瓜蒌等。

(7)环线虫属

(Criconemoides)

为害根部,受害药材有知母、红花、川芎、贝母、厚朴等。

(8)螺旋线虫属

(Helicotylenchus)

为害根部。受害药材有地黄、麦冬、山茱萸、玄参等。

(9)盘旋线虫属

(Rotylenchus)

为害根部。受害药材有颠茄、决明、大黄、地黄、杜仲等。

(10)滑刃线虫属

(Aphelenchoides)

为害叶和芽。较常见的有菊花叶线虫病。

(11)剑线虫属

(Xiphinema)

根部外寄生。该属线虫可传播多种病毒,如番茄环斑病毒、烟草环斑病毒、葡萄扇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