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土贝母别名 土贝母别名山慈菇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813 次
土贝母别名 土贝母别名山慈菇

土贝母,又称白花贝母、半夏贝母、土贝、土鳖,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祛痰等功效。本文将从土贝母别名、土贝母的来源、土贝母的药用价值、土贝母的种植、土贝母的消费市场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土贝母的别名

土贝母又称白花贝母、半夏贝母、土贝、土鳖,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种材料。其别名的形成与土贝母的产地、形态、药性等因素有关。

二、土贝母的来源

土贝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其主要的产地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土贝母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或草地,是典型的寒地植物,对于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三、土贝母的药用价值

土贝母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祛痰等功效,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皂甙类、黄酮类、挥发油等。在中医临床中,土贝母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痰黄等症状。

四、土贝母的种植

土贝母的种植需要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并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种植土贝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土地,避免在连续种植土贝母的地方种植;

2.选用优质的种苗,保证种植质量;

3.合理施肥,保证土质的肥沃度;

4.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土贝母的健康生长。

五、土贝母的消费市场

土贝母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消费市场非常广泛。目前,土贝母主要被应用于医药、保健、化妆品等领域,其中医药市场是其主要的消费市场。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认识不断提高,土贝母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参考资料来源:

1.中国中药材标准汇编;

2.《中草药栽培与加工》;

3.《中药材种植》。

相关拓展:

土贝母释义:

土贝母,中药名。别名:土贝、大贝母(《本草纲目拾遗》)、地苦胆、草贝。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其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苦,微寒。能够解毒,散结,消肿。用于乳痈,瘰疬,痰核。

问:土贝母,见过吗?散结消肿。主治淋巴结结核,骨结核,乳腺炎

土贝母

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鳞茎。

秋、冬两季采挖,悔搏把鳞茎洗净,在蒸笼上蒸透,晒干备用,用的打碎。

常生长于阴山坡,但现已广泛栽培。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别名土贝、大贝母、地苦胆、草贝、藤贝母、垒贝、猪屡贝。

攀援性蔓性草本。

鳞茎肥厚,肉质,白色,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径达3cm。茎纤细,**,具棱沟。叶柄纤细,长1.5-3.5cm;叶片卵状近圆形,长4-11cm,宽3-10cm,掌状5深裂,每裂片角3-5浅裂;侧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中间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渐尖,基部小裂片先端各有1个显着突出的腺体,叶片两面**或仅大脉上有短柔毛。卷须丝状,单一或2歧。

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疏散的圆谨前猜锥状,极稀花单生,花祥型梗纤细,花黄绿以;

花萼花冠相似,裂片均为卵状披针形,先端具长丝状尾;雄蕊5,离生,花丝分离或双双成对;子房近球形,疏散生不显着的状态凸起,花柱3,柱头2裂。

果实圆柱状,长1.5-3cm,径1-1.2cm,成熟后由果先端形裂,果盖圆锥形,具6颗种子,种子卵状菱形,暗褐色,表面有雕纹状突起,边缘的膜质的翅,翅长8-10mm,宽约5mm,厚1.5mm,先端有膜质的翅,翅长8-10mm。花期6-8月,果期8-9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凉。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治:淋巴结结核,骨结核,乳腺炎,疮痈肿毒;外用治蛇、虫咬伤,外伤出血。

《中国药典》

苦,微寒。

归肺、脾经。

散结,消肿,解毒。用于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肥厚性鼻炎。

《中药大辞典》

"味苦,性平微寒,无毒。"

归肺、脾经。

散结毒,消痈肿。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及蛇虫毒。

《中华本草》

味苦;性凉

归肺;脾经

清热化痰;散结拔毒。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蛇虫啼伤。

内服:煎汤,9-30g;或和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敷膏贴敷。

问:土贝母是什么

土贝母:中药名称土贝母(《本草从新》)别名山唤土贝(《百草镜》),大贝母(《纲目拾遗》),地苦胆、草贝(《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迅誉葫芦科逗昌凯植物假贝母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
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链接进去看看:

问:中药土母的别名是什么

土贝母:中药名称土贝母(《本草从新》)别名土贝(《百草镜》),大贝母(《纲目拾遗》),地苦胆、草贝(《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

问:很多人不认识土贝母,它的作用和功效是什么?


说起生活中常用的中药贝母,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川贝母和浙贝母,这两种贝母都是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功效的药物,它们都属于百合科,与贝母同名的还有一种叫做土贝母,土贝母是来源于葫芦科的干燥茎块,在功效和治疗方面,它与经常用到的贝母有很大的不同。

土贝母也叫大贝母、地苦胆或是假贝母等等,它质地坚硬,不容易被折断性,其性微寒、吃起来有点苦并带咸,可内服和外用,它多产于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方。祖国医学认为土贝母具有解毒消肿,止血,收敛、修复伤口的功效,在应用上人们常用它来治疗一些蛇、虫叮咬,不明肿毒溃烂、外伤伤口出血等方面的**,尤其在缓解治疗蛇虫毒、不同肿毒、乳痈引起了疼痛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内服时,它可以直接加清水煎煮,也常与一些其他药物配伍,发挥更强的功效。在外用方面可以将土贝姆研磨成粉,然后用醋或是清水调成糊状外敷,这样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在西医药理方面,土贝母含有麦芽糖、蔗糖以及还原糖,其功效同样被验证,它具有消炎杀菌、防癌抗癌、加速人体毒素分解和代谢,缓解中毒症状的功效,一般可用于伤口出血、乳腺炎淋巴结核、淋巴炎、肥厚性鼻炎等方面的治疗。

在民间,有一些人为了清热解毒,会直接用土贝母来泡水喝,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合理错误的。土贝母虽然功效很好,但需要按照医嘱使用,否则它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主要是因为土贝母中的部分成分会杀灭男性的**,影响男男性的生殖生育能力,所以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擅自服用或过量服用。

问:土贝母和黄芪能混吃吗?

你好!土贝母与黄芪可以混吃握拦颤。但有些苦!
土贝母又叫土段败贝或者是大贝母,还有地苦胆和草贝的叫法,属于葫芦科土贝母,入药部位与另外两种贝母的也不同,不是鳞茎而是块茎。土贝母的味道是苦的,性寒凉,归肺经和脾经。土贝母不仅可以内服,还能外用,比如治疗乳痈衡稿初期的病症,取白芷梢、天花粉、乳香、土贝母,炒过以后研磨成末,用酒调以后,外用。(纯个人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