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吲哚乙酸与赤霉酸区别 吲哚乙酸与赤霉酸区别在哪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649 次
吲哚乙酸与赤霉酸区别 吲哚乙酸与赤霉酸区别在哪

一、吲哚乙酸与赤霉酸的作用机理不同

吲哚乙酸是一种天然植物生长素,它可以刺激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植物生长。吲哚乙酸还可以影响植物的开花、开花时间和花器官的发育。而赤霉酸则是一种合成的植物生长素,它也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但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植物基因表达来实现的。

二、吲哚乙酸与赤霉酸的使用方法不同

由于吲哚乙酸是天然的植物生长素,因此它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吲哚乙酸可以通过喷洒、浸泡、灌溉等方式施用到植物上。而赤霉酸的使用方法则比较复杂,因为它是一种合成的植物生长素,需要通过科学的配方和使用方法来保证其效果。

三、吲哚乙酸与赤霉酸的使用范围不同

吲哚乙酸主要用于果树、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生长调节,可以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而赤霉酸则主要用于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作物的生长调节,可以增加籽粒数量和重量。

四、吲哚乙酸与赤霉酸的使用注意事项不同

使用吲哚乙酸时需要注意,应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要来确定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同时,应该避免过量使用,否则会对植物造成伤害。而使用赤霉酸时需要注意,应该选择合适的配方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吲哚乙酸与赤霉酸的价格差异

由于吲哚乙酸是天然的植物生长素,因此它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而赤霉酸则是一种合成的植物生长素,因此它的价格相对比较高。

六、吲哚乙酸与赤霉酸的效果比较

吲哚乙酸和赤霉酸的效果都比较显著,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产量。由于它们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不同,因此在不同的作物和生长阶段中,使用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七、吲哚乙酸与赤霉酸的安全性比较

吲哚乙酸和赤霉酸都是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应该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拓展问题:

1、吲哚乙酸和赤霉酸可以同时使用吗?答:可以同时使用,但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和生长阶段来确定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

2、使用吲哚乙酸和赤霉酸需要注意哪些环境因素?答:使用吲哚乙酸和赤霉酸时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保证其效果。

3、吲哚乙酸和赤霉酸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答:吲哚乙酸可以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赤霉酸可以通过调节植物基因表达来实现促进植物生长。

4、如何判断使用吲哚乙酸和赤霉酸的效果?答: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产量和品质来判断使用效果。

5、吲哚乙酸和赤霉酸可以用于有机农业吗?答:可以使用,但需要选择符合有机农业要求的产品和使用方法。

相关拓展:

问:植物生长素和赤霉素有什么区别

它们本身就是不同的物质。IAA是吲哚乙酸,有两个碳环;而GA则有四个碳环,是二萜类酸。二者作用效果相似,仍有少量不同:IAA主要合成部位是具分生能力的组织,主要是的幼嫩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敏带,而且其具有两重性;GA则是诱导α—淀粉瞎吵酶形成、促进营养生长(对根的生长无促进作用,但显著促进茎叶的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打破休眠等,其最突出的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所以,二者是作用效果有相似性的(协同作用)的两种桥神芦不同的植物激素。

问:请问植物五大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的生理效应、合成途径、运输机理等的区别

1.生长素功能主要结构:吲哚乙酸IAA
-促进伸长生长-顶端优势-促进器官和组织分化-促进果实发育(单性结实: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番茄,黄瓜等;-影响性别分化-促进菠萝开花-促进喊岩插条生根-防止器官脱落
2赤霉素主要结构:赤霉烷GA
运输:不表现极性运输
作用机理:a促进生长,促进细胞扩大——增加细胞壁延展性:可能是消除细胞壁中Ca2+的作用,伸展性加大;或是提高木葡萄糖内转糖基酶活性,切开细胞壁的木葡聚糖。
b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诱导淀粉酶带渗耐的形成胚——GA——糊粉层——淀粉酶
GA主要是通过诱导一种DNA结合蛋白的产生,与淀粉酶基因上游区的一定核苷酸序列结合,最终促进基因表达,导致淀粉酶mRNA的生成。
赤霉素功能:-促进茎叶生长-促进麦芽糖化-打破休眠-促进抽苔和开花-性别分化:雄花的分化-防止脱落
3细胞分裂素类结构:腺嘌呤的衍生物CK
运输:主要在根尖合成,经木质部运到地上部分,是无极性的。
作用机理:受体——核糖体
a转录水平的控制:促进RNA聚合酶的合成,增加mRNA丰度
b翻译水平的控制
c蛋白质合成速度加快
主要功能:-促进细胞分裂,扩大细胞分裂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蠢春
打不动了,下次继续。

问:赤霉素生长素区别

赤霉素最突出的生理效应是促进茎的伸长和诱导长日植物在短日条件下抽薹开花。各种植物对赤霉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遗传上矮生的植物如矮生的玉米和豌豆对赤霉素最敏感,经赤霉素处理后株型与非矮生的相似;非矮生植物则只有轻微的反应。有些植物遗传上矮生性的原因就是缺乏内源赤霉素(另一些则不然)。赤霉素在种子发芽中起调节作用。许多禾谷类植物例如大麦的种子中的淀粉,在发芽时迅速水解;如果把胚去掉,淀粉就不水解。用赤霉素处理无胚的种子,淀粉就又能水解,证明了赤霉素可以代替胚引起淀粉水解。赤霉素能代替红光促进光敏感植物莴苣种子的发芽和代替胡萝卜开花所需要的春化作用。赤霉素还能引起某些植物单性果实的形成。对某些植物,特别是无籽葡萄品种,在开花时用赤霉素处理,可促进无籽果实的发育。但对某些生理现象有时有抑制作用。赤霉素应用于农业生产,在某些方面有较好效果。例如提高无籽葡萄产量,打破马铃薯休眠;在酿造啤酒时,用GA3来促进制备麦芽糖用的大麦种子的萌发;当晚稻遇阴雨低温而抽穗迟缓时,用赤霉素处理能促进抽穗;或在杂交水稻制种中调节花期以使父母本花期相遇。生长素在扩展的幼嫩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积累。根部也能生产生长素,自下而上运输。生长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这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生长素控制幼苗中胚轴伸长的可逆性红光抑制;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下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地性;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的背光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光性;吲哚乙酸造成顶端优势;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素抑制脱落,而施于离层近轴端的生长素促进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延迟果实成熟。

问:吲哚乙酸主要作用是什么?

吲哚乙酸(即生长素)是发现最早、研究最多的一类植物激素。其生理作用有:(1)促进伸长生长生长素对营养器官如胚芽鞘、下胚轴、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一般限于低浓度,中等浓度则抑制生长,高浓度对植物产生伤害,甚至死亡。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般来说,根对生长素最敏感,茎最不敏感,芽居于两者之间。(2)引起顶端优势在木本和草本植物中都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即正在生长的顶端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切去顶端,侧芽就开始萌发。生长素是造成顶端优势的主要因素。(3)促进器官与组织的分化生长素能刺激植物枝条切段基部根原细胞分裂,引起维管束发生,促进发根。(4)诱导单性结实授粉之前用生长素处理柱头,可以不经授粉而引起子房膨大,并发育成果实。例如用生长素处理番茄、葡萄、西瓜、草莓和茄子都可以引起单性结实。(5)影响性别分化生长素对瓜类作物的花器官分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促进雌花的分化。(6)促进菠萝开花菠萝定植两年的植株开花率为25%,其余的处于营养生长状态,此后开花参差不齐,可长达5年,不利于管理。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生长素类物质促进菠萝开花,控制其开花、结实、成熟等生育期基本一致,有利于管理。(7)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类物质既能延迟离层细胞的衰老,又能防止果实因营养失调或其他原因脱落。目前我国登记的吲哚乙酸均为混剂,没有单剂登记。其中属于生物农药的为0.136%芸薹吲乙赤霉酸可湿性粉剂,用于小麦、黄瓜(保护地)、苹果树、茶树,调节生长,并对小麦和黄瓜有增产作用。

问:赤霉酸可以和杀菌剂一起喷施吗?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分几类吧

1、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氟硅唑、氟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咪鲜胺、抑霉唑等咪唑类杀菌剂使用过量会抑制生长。

2、代森锰锌、铜制剂等含有金属离子的杀菌剂用多了会烧叶。

3、丙溴磷、毒死蜱等部分有机磷类杀虫剂用多了在高温下也会烧叶。

4、炔草酯用多了,小麦自身分解能力有限那么小麦也会受害,同类的还有二氯喹啉酸、烟嘧磺隆、甲基二磺隆、双草醚等选择性除草剂。

5、有些调节剂,比如噻苯隆低剂量下促进生长,但是高剂量是落叶剂。赤霉素、吲哚乙酸,多效唑等调节剂在高浓度下都会引起不良症状。

6、灭生性除草剂用多了主要就是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