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棚蔬菜常见害虫 大棚蔬菜常见害虫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280 次
大棚蔬菜常见害虫 大棚蔬菜常见害虫

蚜虫

蚜虫是大棚蔬菜中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会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变黄、萎缩,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蚜虫繁殖能力强,一只雌虫可以在一个月内繁殖出数百只后代。

白粉虱

白粉虱是大棚蔬菜中另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也会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变黄、萎缩。白粉虱还会分泌一种粉状物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和品质。

斑潜蝇

斑潜蝇是一种小型黑色昆虫,它们会在大棚蔬菜的叶片上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吃掉植物的叶片和嫩芽,导致植物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粉虱

粉虱是一种小型昆虫,它们会聚集在植物的叶片上,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变黄、萎缩。粉虱还会分泌一种粘液,促进黑色霉菌的生长,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和品质。

螟蛉

螟蛉是一种小型灰色昆虫,它们会在大棚蔬菜的叶片和果实上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吃掉植物的叶片和果实,导致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

大棚蔬菜遭受害虫侵袭后,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

  • 物理防治:利用***粘虫板、***粘虫球等物理方式捕捉害虫。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瓢虫、蚜茧蜂等)或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控制害虫。
  • 化学防治: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控制害虫。
  • 合理管理:加强大棚卫生管理,及时清除落叶杂草等废弃物,减少害虫栖息的环境。

大棚蔬菜常见的害虫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粉虱和螟蛉等。为了保证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减少害虫的危害。

相关拓展:

问:粉虱、蓟马、茶黄螨为温室蔬菜种植3大虫害,如何防治?

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温室大棚里的各种小虫子就都出来危害蔬菜,所谓的小虫子就是个头特别小,但危害却特别大。在温室大棚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小虫害主要有粉虱、蓟马、茶黄螨三种,它们都危害蔬菜植株的地上部,轻者蔬菜的生长缓慢,重则减产并对蔬菜的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会发生的越来越重。对这些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是保障温室大棚蔬菜栽培能否取得高产和好品质的关键所在。

一、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粉虱分为白粉虱和烟粉虱,春天以白粉虱模咐为主,秋天则以烟粉虱为主。粉虱对蔬菜的直接危害并不是很大,但对蔬菜的间接危害却比较严重。

1、粉虱对温室大棚蔬菜的危害

白粉虱是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里的汁液,一般对蔬菜的危害并不是很大,但最大的危害是病毒病的传播和引发煤污病。可以说当前这个季节,温室大棚里90%的病毒病都是通过粉虱来传播的,治不住粉虱就控制不住病毒病。粉虱的繁殖能力特别强,短时间就能迅速繁殖出庞大的种群,在危害时会分泌出大量的***,对果实和叶片造成污染,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蔬菜的品质,使其失去商品性。

2、粉虱为什么难治?

粉虱之所以难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第一个难防治的原因是粉虱有四个虫态:即卵、若虫、蛹和成虫。成虫会产卵,卵特别小,比针尖还小,一个粉虱一次产卵的数量可达到惊人的300~600粒,用肉眼几乎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卵发育而成的若虫,若虫虽然不会动,但也会通过刺吸式口器危害蔬菜植株。若虫会逐渐发育成为蛹,这个虫态不危害作物,蛹最终孵化为成虫。对蔬菜产生危害的是若虫和成虫。在防治时我们菜农朋友经常使用烟剂,但烟剂只对成虫有效,对其它虫态无效,而且用不好烟剂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对叶片危害大。打药也是一样,一般都是针对成虫,对其它虫态无效。

第二个难防治的原因是粉虱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我们常用的啶虫脒、噻虫嗪等药剂,现在不加大药量甚至是加大药量也收效甚微,不是药剂不行,其实是粉虱的抗药性太强。

第三个难防治的原因是助剂选择不当,针对这些小虫子,要想完全防住,最核心的是助剂的选择。因为虫子小,打药时不容易打到,而且粉虱的分泌液会形成蜡质层,助剂选择不当时药液遇到蜡质层就会滑落。

第四个难防治的原因是我们打药的方法不当所导致的。粉虱的四个虫态都是在叶片的背面活动,因此打药时背面必须打透,正面打药再多也没用。

3、白粉虱的有效防治措施

白粉虱发病较重的时间段主要有两个,4~5月和7~8月份,9月份是过渡期,到了10月份,温度降低就没有了,温度越高,繁殖的能力就越强。

在防治时要遵循的原则是:春天见虫治虫,秋天提前预防,因为秋天的虫口基数偏大,容易繁殖,等到见虫再打就晚了。

市面上防治粉虱的药剂种类繁多,因此在选用时一定要选好药剂。建议选用3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0%啶虫脒乳油+20%仲丁威乳油+天然植物精油助剂兑水喷施,在实际的防治中效果不错!打一遍药效持效期可延续12~15天。其中呋虫胺是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成虫防治效果表现优异。啶虫脒和仲丁威对若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次打药时要对两个虫态都要进行防治,这样药剂的持效期就长,如果只防治一个虫态,4~5天就会复发。

二、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蓟马的体态最好辨认,不管大小漏码清,都是两头发尖。其最明显的生活习性就是背光、不喜光,到了白天,就会隐匿在花朵里、叶片背面、土壤的缝隙里,等到光线暗的时候出来危害。菜农一般都认识***的蓟马,其实这只是蓟马的成虫,蓟马的幼虫还有***、白色、桔色。

1、蓟马对蔬菜作物的危害

蓟马由于不挑食的特性,因此危害的作物较多,我们能见到的作物蓟马几乎都会危害。

蓟马只危害蔬菜的幼嫩组织,如花朵、生长点、新叶叶片背面,一般老化的组织它不会去危害。嫩稍嫩叶被蓟马危害后,幼嫩组织变硬卷曲,生长缓慢且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受危害后,会形成僵果,严重时形成落果,对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严重威胁。

2、蓟马为什么难防治?

首先这和蓟马的习性有关,前面我们讲了,蓟马不喜光,容易将自己隐藏起来;另外蓟马不喜高温,最喜欢活动的温度是23℃~28℃,当温度达到32℃时,无论是白天或是晚上就会停止活动。在打药时容易打不着,现在的药剂大部分是触杀式,打不着就不管用。

对于蓟马的防治,没有专门的药剂。菜农朋友在防治蓟马时用的最多的就是乙基多杀菌素,可以说在前几年这是最好最有效的药剂,但随着近几年蓟马的变异,抗药性越来越强。刚发病打1~2次管用,再打效果就很差。

3、蓟马有效的防治措施

现在市场上较多的药剂是啶虫脒和噻虫嗪,由于抗药性效果不好。防治效果好点的甲维盐,如果单打防治效果也极差,主要是因为打不着。选择助剂对于蓟马的防治非常关键!

药剂建议选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天然植物精油助剂。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具有胃毒和触杀双重作用,而且对蔬菜无内吸性能,但能渗入蔬菜表皮组织,具有较长的药效持效期;精油中的特殊油水剂,能快速溶解蜡质层,促进药液高效渗透和吸收,同时能快速干燥叶片表面,降低田间湿度,防止引发其它病害。

三、茶黄螨的发生与防治

茶黄螨之所以难防,是因为茶黄螨是这些虫害里个头最小的,用肉眼几乎看不到,其个体大小仅有0.1~0.2毫米,而且幼虫是半透明体,更难看到。

1、茶黄螨对蔬菜作物的危害

茶黄螨对蔬菜的危害,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不会危害叶片正面,只危害叶片的背面,受害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受害部位发褐发光,叶片背面发僵、变厚,像涂抹了一层油一样。虫害发生严重时,生长点停止生长。一般在辣椒和茄子上的危害最为严重。

茶黄螨虫害发生的一个核心要求是湿度,蓟马湿度大反而不利于繁殖,而茶黄螨恰恰相反。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时,最有利于茶黄螨的繁殖。另外,茶黄螨不喜高温,一般在16℃~27℃时危害最重。茶黄螨基本是在温室里越冬,到来年春季温湿度合适时,靠风传播。

2、茶黄螨的有效防治措施

另外,如果虫害已经发生了,只进行治疗还不行,因为对植株的生长已经产生了危害。在治虫的同时,还要刺激蔬菜生长,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在刺激作物生长的时候,不建议用芸苔素、赤霉素等激素类药剂,建议用植物源生物刺激素来刺激作物生长。

粉虱、蓟马、茶黄螨是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的常见虫害,虽然个头小,但是防治不当,危害却很大,尤其是随着春季气温的逐渐升高,这些虫害的发生就会越来越严重。对于这类小虫子的防治,核心是防控它们对蔬菜造成的间接危害,只要控制住了间接危害,对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就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问:大棚白粉虱用什么药物防治

大棚白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蔬菜的生长和品质有很大的危害。为了防治白粉虱,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药物进行防治:
1、毒死蜱类药物:毒死蜱类药物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可以有效防治白粉虱。常用的毒死蜱类药物有乐果、敌敌畏等。
2、神经递质类药物:神经递质类药物是一种能够干扰害虫神经系统的杀虫剂,能够有效防治白粉虱。常用的神经递质类药物有百菌清、氟虫腈等。
3、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利用天然界中的微生物、植物等郑物余生物体制造的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无害,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嗜热链球菌等。
需要注意的是,防治白粉虱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并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方法和用药量进行喷洒,同时蚂好注意安喊滚全使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为了防止害虫对药物产生抗性,建议轮换使用不同的药物,并在药物使用后适当调整环境和管理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问:大棚蔬菜害虫主要有哪些种类?

(1)蚜虫类
俗称蜜虫、腻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危害蔬菜叶片、茎、花、果等组织,除了引起蔬菜生长不良外,还可以传播病毒,引起蔬菜病毒病。
(2)潜叶蝇类
这类害虫的成虫多属于小型蝇类,成虫1~3毫米,用产卵器刺破叶片,产卵于叶片中,或者吸食伤口流出来的汁液。幼虫蛆形,长3毫米左右。以幼虫危害为主,潜入叶片上、下表皮之间,取食叶肉,使上、下表皮分离,形成“鬼画符”的症状。
(3)粉虱类
主要包括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其寄主种类多,可以危害多种蔬菜。成虫体长1毫米左右,白色,有翅可以飞翔。可以像蚜虫那样刺破叶片,吸食汁液,也可以传播病毒。
(4)蓟马类
体纤细,长1毫米左右,体色有***、黑色等。成虫和若虫以口器锉伤蔬菜幼嫩组织,吸食汁液,可引起叶片变小、嫩梢变短等症状,因其体形小,危害较为隐蔽,生产上容易被菜农忽略。
(5)螨类
体色一般为红色,俗称“红蜘蛛”。成螨椭圆形。长0.5毫米左右,肉眼不容易看清其形态特征。螨类的危害特点也与蚜虫相似,即刺破蔬菜组织,吸食汁液。生产上一般要到发生量比较大时才会引起注意。
(6)鳞翅目类
如小菜蛾、斜纹夜蛾、菜青虫等。鳞翅目类害虫以幼虫直接取食蔬菜叶片、花和果实等,危害症状直观、明显。

问: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假如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答题卡

?汕头市2024年初中学业统一样卷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问:秋冬季节,江浙一带用大棚种植什么瓜果蔬菜,经济效益会比较高?

一、平整土地、平衡施肥大棚蔬菜种植要求相对较高,不管是土壤的质量程度,还是施肥管理都有高要求,需从科学角度出发。选择种植的蔬菜土地要平整、精细,在种植前对土地要翻新、施肥、除草等。由于大棚内的温度与外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施肥需适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变质。适当增加施磷钾肥,减少氮肥使用。二、选择合理的棚型结构在一般情况下,选择棚型跨度在8-12m,大棚长度在60-120m,三面土墙、三排立柱,在立柱上最好使用竹或钢立架。在棚面使用覆盖无滴膜,从而增加大棚内的温度。三、品种选择最好选择的品种可以耐低温、光照要求低、抵抗力强、耐高湿、产量高、种植时间短的品种。种植的大棚蔬菜产量高、品质好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如种植黄瓜、番茄、青椒等。四、合理利用“棚气”,调控温湿度大棚蔬菜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大棚内密闭,易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损害了蔬菜的生长速度。要正确控制棚气,并合理运用棚气。在早上大棚内的蔬菜较为缺乏二氧化碳,应适当补充CO气肥,促进蔬菜的生长。在午间气温较高的时候,适当打开通(2)风口,进行换气,避免有害气体伤害蔬菜。选择种植的大棚蔬菜以喜温型为主,最佳温度25℃-33℃,生存上最高温度不能超过44°,最低不能在0°以下。当温度超过33℃时,要给予降温处理,可以采用定期开棚通风、换气孔、喷雾等。当低于0℃时,给予加温处理,如热风加温等。注意控制棚内湿度,避免湿度过大影响蔬菜的生长。需经常通风换气,改善大棚内的湿度。五、膜下滴灌浇水在大棚内水分蒸发和扩散相对比较慢,多部分大棚蔬菜的蒸发速度比外面种植的蒸发量低一半,尤其在晚上、阴天、冬季的时候,空气的湿度早已在饱和状态。大棚内湿度过高,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大棚蔬菜可以采用膜下滴灌浇水法进行灌溉,这种方式,不仅能大大改善棚内环境,而且把湿度控制正常范围内,保持棚内温度,降低了病害的发生率,蔬菜的产量也得到提升。膜下滴灌浇水是一个经济实惠、方便、有效的灌溉方法。六、科学打药治病由于蔬菜在生长过程中,易产生害虫,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打药除虫、综合防治。常见的害虫有地老虎、蚜虫等。除虫要选择科学打药,必须是正确的时间,选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