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后期条锈病发生情况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24 次
小麦后期条锈病发生情况

小麦后期条锈病的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病害,其中后期条锈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这种病害不仅会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一、合理施肥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如果缺乏某些元素就容易引发病害。我们需要根据土壤质量和小麦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一般来说,小麦需要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其中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化肥可以提供小麦所需的营养元素。

二、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防治小麦后期条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进行病虫害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还需要注意田间排水,保持田间通风,避免小麦叶片湿度过高,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科学选种

科学选种是防治小麦后期条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应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同时注意品种的抗性。一般来说,抗病性强的品种能够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四、合理轮作

小麦轮作是防治小麦后期条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可以将小麦和其他作物进行轮作,以减少病害的发生。一般来说,轮作作物应该与小麦不同,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降低病害的发生。

五、合理使用农药

农药是防治小麦后期条锈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使用农药时,我们应该根据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同时,还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六、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科学研究是防治小麦后期条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应该加强对病害的研究,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小麦品种的研究,培育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七、

小麦后期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治病害,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科学选种、合理轮作、合理使用农药和加强科学研究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拓展问题:

Q1:小麦后期条锈病为什么容易发生?

A1:小麦后期条锈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气候、土壤、品种、肥料等因素有关。例如,气温湿度、土壤酸碱度、肥料种类和施用量等都会影响病害的发生。

Q2:小麦后期条锈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多大?

A2:小麦后期条锈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较大,严重的病害会导致小麦叶片凋萎、茎秆变短、穗粒减少、品质下降等问题,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Q3:除了小麦后期条锈病,还有哪些常见的小麦病害?

A3:除了小麦后期条锈病,还有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灰霉病等常见的小麦病害。

Q4: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后期条锈病?

A4:小麦感染后期条锈病后,叶片上会出现***或橙色的条状斑点,随着病害的加重,叶片上的斑点会逐渐加大,变成条状或环状。同时,叶片会逐渐变黄、干枯,穗部也会出现黑色的条状斑点。

Q5:如何防治小麦后期条锈病的传播?

A5:防治小麦后期条锈病的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避免种植抗性差的品种、采取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定期进行病虫害巡查、合理使用农药等。

Q6:小麦后期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吗?

A6:小麦后期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气温湿度高、降雨量多的气候条件下,病害的发生率会比较高。

Q7:如何选择小麦的抗病品种?

A7:选择小麦的抗病品种时,需要考虑品种的抗性、适应性和产量等因素。一般来说,抗病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的品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Q8:如何正确使用农药防治小麦后期条锈病?

A8:正确使用农药防治小麦后期条锈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药剂、避免使用过期药剂、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等。

相关拓展:

问:小麦的锈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小麦锈病的症状:(1)条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叶片发病后,产生鲜***疱状夏孢子堆;孢子堆长椭圆形,较小,呈虚线状排列,孢子堆破裂可散出铁锈色粉末状的孢子。后期病部形成黑色疱状的冬孢激答子堆,不易破裂。

(2)叶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形成圆或长椭圆形、橘红色散乱排列的疱状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也可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末。后期在叶背面可形成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不易破裂。

(3)秆锈病。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稿铅碧也可为害叶和穗。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三种锈病中最大,红褐色,不规则散生,且能穿透叶片,叶背的孢子堆比叶正键举面的还大。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翻卷,散出锈褐色孢子粉。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表皮也易破裂,散出黑色冬孢子粉末。

问:小麦条锈病症状

苗期:幼苗的叶片上出现夏孢子堆,呈多层轮状分布排列形式。

成株期:发病叶片出现褪绿条斑,后逐渐形成隆起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沿叶脉纵向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

成熟期:发病初期,叶鞘上出现圆形夏孢子堆,后期出现短线状黑色冬孢子堆。

一、小麦条锈病症状

1、苗期

感染条锈病之后,幼苗的叶片上会出现较多的夏孢子堆,一般呈现为多层轮状分布排列形式。

2、成株期

(1)发病叶片先出现褪绿条斑,后逐渐形成隆起的***斑,即夏孢子堆。

(2)夏孢子堆较小,形状呈椭圆形,颜色为鲜***,在叶片上沿叶脉纵向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

(3)发病后期,夏孢子堆的表皮轻微破裂,散出鲜***粉末,即夏孢子。

3、成熟期

(1)此时染病,在发病初期小麦的叶鞘上会出现较多的圆形夏孢子堆,以及黑褐色卵圆形孢子堆。

(2)发病后期,开始出现短线状黑色冬孢子堆,叶背的症状一般比叶面更明显。

二、发病原因

1、品种因素:部分地区小麦品种连续种植多年,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能力减弱。

2、菌源因素:冬孢子、夏孢子在小麦田周围杂草或自生麦苗上越冬或越夏。

3、栽培管理: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偏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晚,以及栽植过密、田间荫蔽度大的田块易感病;植株生长柔嫩、成熟期延迟易受病菌侵染。

4、温度:秆锈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8-25℃,叶锈为15-22℃,条锈为9-16℃。在春季一般条锈病发病最早,叶锈病次之,数碧秆锈病最迟。

5、湿度:结露、下雨和降雾都有利于锈病发生。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避免贪青晚熟、抗性降低等现象的发生。

(2)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肥,补充钾肥和微量元素,以增强小麦的抗病力。

(3)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宏御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2、药物防治

(1)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麦种150公斤,或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公斤。

(2)春薯绝举季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然后进行均匀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喷1次。

问:小麦种子高感条锈病是什么意思?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中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
种植管理
(1)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陕西旱地可选用M8003、长武131;旱肥地可选用陕229、陕861;水地可选用陕927、陕160、西农88—1、水偃107、植;甘肃可选用天选40、天882、绵阳15、绵阳19、绵阳20;川育9号、川育10号;河北可选用冀麦19号、冀麦26号、冀麦5418、丰抗13号、京优626等;河南可选用豫麦17、郑8329、徐州21、郑891;长江下游可选用扬麦4号、5号。此外中国又育出了一大批抗条锈病新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如京冬8号,京核3号(931),京411,冬麦1号,北农白,百农64,郑州8915、941,周麦9号一矮优688系,新宝丰;豫麦35、39,川麦24、25;绵阳25、26,川农麦1号,蜀万41号;冀审石4185,冀麦38、40、41、6021新系(9306);皖麦26、27、28号,早麦5号,滇麦18号、19号、20号,渭麦8号,秦麦12号,西农1376号。春小麦有垦九5号,临麦29、30号,陇春15号,宁春24号,陇春9号,陇春8139,定丰3号,京红8号,科春14,青春26号、533号等。在应用抗病品种时,注意抗锈品种合理布局。利用抗病品种群体抗性多样化或异质性来控制锈菌群体组成的变化和优势小种形成。避免品种单一化,但也不能过多,并注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选用高效药剂品种:
大力推广以三唑类、烯唑类为主的高效低毒内吸杀菌剂进行大田喷药防治,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2)农业防治
①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②清除自生麦。
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翠姆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速效氮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④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基本措施是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能减轻小麦的发病程度。
药剂防治
(3)药剂防治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需要进行药剂防治。我国先后使用对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敌钠酸、敌锈钠、氟钡制剂、氨基磺酸钙、氟硅脲、萎锈灵、灭菌丹、代森锌等。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问: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因素有哪几点?

春季流行是小麦条锈病危害的主要时期。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决定我国多数麦区春季流行的关键因素是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量。

1.品种抗病性

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条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小麦品种对条锈病菌的抗病性,根据其生理小种专化性的有无分为小种专化抗病性和非小种专化抗病性。我国历年培育和种植的抗条锈病品种多数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小种专化抗病性品种的单一化大面积种植常产生对抗病品种致病的稀有小种的定向选择效应,造成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引起病害流行。非小种专化抗病性对病菌生理小种无专化性,抗病性持久且稳定。目前发现的非小种专化性抗条锈病性有慢锈性和高温抗条锈性等。慢锈性主要表现减慢病害流行速度,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实践中难于鉴定和应用。高温抗条锈性是小麦品种在相对较高的环境温度下表现的一种抗病性,受主效基因控制,易鉴定和利用。我国已发现一些高温抗条锈性的品种(系)。

2.菌源

在种植感病品种的前提下,如果秋苗发病重,冬季又比较温暖,就有较多的带菌病叶顺利越冬。凡当地有越冬菌源的地区,在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害发生早且重;如病菌在当地不能越冬,则异地越冬菌源通过远距离气流传播侵入本地区,造成小麦生长中、后期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小麦条锈病菌的传播距离可达800~2400km,距菌源地越近,发病越重。

3.气候条件

冬季温暖,病菌越冬率高;早春气温偏高,春雨早,之后又多雨,则病害在早期即可普遍发生,并持续发展,造成病害早流行和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