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4条锈病灾害 山东2024条锈病灾害防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山东省2024年的条锈病灾害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也引发了我们对农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的思考。
一、了解条锈病的病因和危害
条锈病是小麦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由叶锈菌、条锈菌和黑粉菌引起。这些病菌会侵入小麦叶片,繁殖生长,导致叶片变黄、枯萎,严重时会影响谷粒的质量和产量。条锈病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小麦,其他作物如玉米、大豆、水稻等也会受到影响。
二、条锈病的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条锈病防治的基础。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抗病小麦品种,这些品种可以有效降低条锈病的发生率。
2.合理施肥
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侵袭。但是要注意施肥量的控制,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酸化,反而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3.做好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病株、割除病叶、清理秸秆等是预防条锈病的重要措施。还可以加强排水、通风等管理,提高农田环境质量。
三、如何利用SEO优化提高农业信息传播效果
1.关键词优化
通过分析用户搜索的关键词,我们可以确定一些热门的关键词,然后在文章中适当地加入这些关键词,从而使文章在搜索引擎中排名更靠前。
2.内容质量
农业信息的传播需要保证内容的质量,要让读者获得有用的信息,才能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文章的排版、图片等也需要注意,使文章更加易读、易懂。
3.多渠道传播
四、关于条锈病的相关问题
1.条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条锈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空气传播是指病菌通过风等自然因素传播,而种子传播则是指病菌通过种子传播。
2.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吗?
是的。条锈病的发生与气温、湿度等气候因素有关,一般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病情更加严重。
3.条锈病的防治是否会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
不会。正确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条锈病?
感染条锈病的小麦叶片会出现黄斑、棕斑和黑斑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叶片变黄、枯萎。还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病菌的形态来判断。
5.除了抗病品种,是否有其他的条锈病防治方法?
除了抗病品种,还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但是要注意防治方法的选择,不同的防治方法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的最佳防治方法(小麦条锈病危害及病症图片)
有很多药可以防治条锈病,比如:苯醚甲环唑、神亩嘧菌酯、吡唑醚菊酯、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戊菌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环丙唑醇、百菌清等。防治的难点在于,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在温度和湿度合适时传播非常迅速。小麦条锈病,这几年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大范围发生,而且发生的严重程度逐年递增。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梁敬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发生面积1327万亩。2024年的发生面积预计还要大。
如何防治?推荐使用戊菌唑+吡唑醚菌酯防治。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介绍下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的特性和危害:
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俗称“黄疸病”。主要是在叶片和叶鞘上危害,有生锈状的病斑,延叶脉依次排开呈条形,所以称为条锈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担子菌纲锈菌目。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周年侵染循环。在气温低于1-2℃时,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萌发侵染。可随气流远程传播。
条锈病的危害,主要在于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掠夺养分和水分,增加蒸游渣森腾量,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另外导致灌浆受阻,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严重时绝产。
小麦条锈病防治药剂
有很多药可以防治条锈病,比如: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菊酯、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戊菌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环丙唑醇、百菌清等。
近几年使用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己唑醇、戊菌唑比较多。
防治的难点在于,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在温度和湿度合适时传播非常迅速。另外农户对该病的重视度不够,没有病不打药预防,一旦发现病害的时候,就已经发生很严重了。
小麦条锈病推荐防治用药方案
(1)每亩地使用:10%戊菌唑乳油30克+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克叶面喷雾。吡唑嘧菌酯既有治疗作用,还有保护功效,使持效期更长。
(2)每亩地使用:30%己唑醇悬浮剂30克+32%唑酮乙蒜素乳油40毫升叶片喷雾。有条件的话,建议加入20毫升植物精油,以提高展着和渗透性,从而提高药效。
(3)如果严重发生,适当加大药量,另外5天左右重喷一次。
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怎么治疗?
防治小麦条锈病,要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小麦条锈病一旦发生,蔓延很快,如果防治不及时,就会快速扩散,影响防治效果。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可亩用有效成分烯唑醇8克,或三唑酮10克,或丙环唑10克,或腈菌唑4克、或醚菌酯9克,或氟环唑7.5克喷雾防治。重病田块在首次喷药7-10天再防一次。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三种锈病中发生面积最广,对小麦生产最具毁灭燃吵性的气传叶部病害之一,引起植株叶片早衰,灌浆不良,籽粒秕瘦,严绝灶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这种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条锈病在我国新疆、并段扮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云南等小麦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在西北、西南、黄淮等地的冬麦区流行危害,以及西北春麦区发生严重,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收,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要贯彻落实“减少菌源为主,适期用药防治”的植保方针,尽量采取农业措施控制病害发生,对非施药不可的,应根据生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小麦田使用农药的规定要求,选择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发生在灌浆期,可以不防治吗?
如果遇到下雨,全田普遍发生条锈病的几率非常大。所以说,灌浆期发生小麦条锈病必须进行防治。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中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
防治方法
该病是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严重生物灾害,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使小麦几乎没有收成。根据菌源数量、天气条件及品种布局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24年我国小麦条睁仿锈病发生约3000万亩。其中,川西北、陇南、陕南、豫南、新疆大部、宁夏晚熟麦区等地将中等或偏重流行。近期在四川绵阳、湖北十堰、陕西汉中等地调查发现,小麦条锈病已出现较大的中心病团。由于条锈病流行性和传染性很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害繁殖扩散速度非常快。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条锈病将陆续进入发生危害盛期。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病害防控列入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措施,加强病情监测,采取进行分区防治策略,选用高效药剂品种,及时防治病害流行,确保小麦丰收。
种植管理
(1)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陕西旱地可选用M8003、长武131;旱肥地可选用陕229、陕861;水地可选用陕927、陕160、西农88—1、水偃107、植;甘肃可选用天选40、天882、绵阳15、绵阳19、绵阳20;川育9号、川育10号;河北可选用冀麦19号、冀麦26号、冀麦5418、丰抗13号、京优626等;河南可选用豫麦17、郑8329、徐州21、郑891;长江下游可选用扬麦4号、5号。此外中国又育出了一大批抗条锈病新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如京冬8号,京核3号(931),京411,冬麦1号,北农白,百农64,郑州8915、941,周麦9号一矮优688系,新宝丰;豫麦35、39,川麦24、25;绵阳25、26,川农麦1号,蜀万41号;冀审石4185,冀麦38、40、41、6021新败猛系(9306);皖麦26、27、28号,早麦5号,滇麦18号、19号、20号,渭麦8号,秦麦12号,西农1376号。春小麦有垦九5号,临麦29、30号,陇春15号,宁春24号,陇春9号,陇春8139,定丰3号,京红8号,科春14,青春26号、533号等。在应用抗病品种时,注意抗锈品种合理布局。利用抗病品种群体抗性多样化或异质性来控制锈菌群体组成的变化和优势小种形成。避免品种单一化,但也不能过多,并注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选用高效药剂品种:
大力推广以三唑类、烯唑类为主的高效低毒内吸杀菌剂进行大田喷药防治,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2)农业防治
①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②清除自生麦。
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速效氮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④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基本措施是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悉枯纤能减轻小麦的发病程度。
药剂防治
(3)药剂防治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需要进行药剂防治。我国先后使用对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敌钠酸、敌锈钠、氟钡制剂、氨基磺酸钙、氟硅脲、萎锈灵、灭菌丹、代森锌等。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加强监控
加强病情监测:
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按照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密切监测发生情况,认真做好病害的定点观察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条锈病发生消长动态,根据病情发展变化及时发布预报和防治警报;及时向政府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通报病害发生情况,为病害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采取分区防治策略:
重点要抓好鄂西北、四川盆地、豫南、陕南、重庆、贵州、云南等冬季繁殖区的早期药剂防治,对重点发病田块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提供麦田统防统治,以控制病害的区域扩散蔓延。黄淮海等春季流行区,要加强病情监测,实行达标(病叶率达到5%)时进行喷药防治。陇东南、川西北、宁南、海东等越夏易变区(秋季菌源基地),要采取抗锈良种和药剂拌种,结合停麦改种和适期晚种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