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云杉叶锈病的预防与防治 云杉叶锈病的预防与防治措施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908 次
云杉叶锈病的预防与防治 云杉叶锈病的预防与防治措施

云杉叶锈病的预防与防治

云杉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园林树种,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但是云杉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其中叶锈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叶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或橙色斑点,后期叶片会出现大量的黑色小点,叶片逐渐干枯脱落。叶锈病的发生会导致云杉的生长受到抑制,严重的话还会导致云杉死亡,因此对于云杉叶锈病的预防与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强云杉的管理

云杉的管理对于预防叶锈病非常重要,要加强对云杉的养护管理,保持云杉的健康生长。首先要注意云杉的生长环境,保持土壤肥沃、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避免云杉生长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其次要加强云杉的修剪管理,保持云杉的枝条整洁,及时清除云杉上的死枝落叶等杂物,避免病害在其中滋生。

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云杉叶锈病的防治过程中,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云杉叶锈病的化学农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使用的剂量和使用的时间,避免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导致对云杉产生伤害。

三、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除了化学农药,生物防治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云杉叶锈病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一些有益的微生物来抑制云杉叶锈病的发生,比如可以利用一些能够分解有机物的菌株来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云杉的免疫力,抵御病害的侵害。

四、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控意识

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控意识也是云杉叶锈病预防与防治的关键。要定期对云杉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云杉叶锈病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对云杉叶锈病的防控意识,提高云杉叶锈病的防治意识,避免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拓展问题:

问题一:云杉叶锈病的发生有哪些因素?

云杉叶锈病的发生与土壤、气候、树龄等因素有关。云杉生长在酸性土壤中容易发生叶锈病,气候潮湿、温度适宜也是云杉叶锈病的发生条件之一。同时,云杉的树龄越大,其免疫力也就越弱,越容易发生叶锈病。

问题二:云杉叶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云杉叶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或橙色斑点,后期叶片会出现大量的黑色小点,叶片逐渐干枯脱落。

问题三:云杉叶锈病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哪些?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云杉叶锈病的化学农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常用的化学农药有三唑酮、三氟氯氰菊酯等。

问题四:云杉叶锈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一些有益的微生物来抑制云杉叶锈病的发生,比如可以利用一些能够分解有机物的菌株来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云杉的免疫力,抵御病害的侵害。

问题五:云杉叶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云杉叶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云杉的管理、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控意识等。

相关拓展:

问:云杉,侩柏树十月4号开始部分叶子变黄,(附图地区沈阳市)而且蔓延很快,几天时间周围全部植株都已发病

从辽宁桓仁和兴苗木专业合作社这些年的种植和移植红皮云杉的过程中也发现过这种现象。你的问题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树假活,另一种是树得病了。第一种情况,可能是春天树木移植时根部密封性不好,或者根部下面有空洞,导致树慢慢死亡。第二种情况,我认为你提到的边枝发白黄很可能是红皮云杉叶锈病。你看看是否符合下面的症状:一般6月下旬红皮云杉当年生嫩叶上出现淡***的段斑,其上成行排列黄褐色至黑褐色小点,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小点顶部有淡***密滴珠。数日后在性孢子器之间或对面,产生桔***微隆起椭圆形,或长条状锈孢子器。病叶逐渐变为淡***,密生桔***锈孢子器,发病严重的林分远望整个树冠呈现一片枯***。锈孢子器成熟后,包被膜陆续破裂,飞散出***粉状的锈孢子,9~10月份病叶干枯脱落。
  云杉叶锈病分布主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四川、河北、山西、山东、台湾、青海等省(区),天然幼壮云杉林、人工云杉幼林,以及苗圃1~4年生的云杉幼苗都容易患此病。幼林重病株次年延迟发芽或不发芽,枝梢长度逐年缩短,生长衰退。
  如果符合我上面描述的症状,那么主要的病原有:杜鹃金锈菌(ChrysomyxarhododendriDeBary)是长循环型生活史转主寄生锈菌。在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阶段寄生在红皮云杉当年新叶上,偶尔也生在鱼鳞云杉上。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阶段寄生在兴安杜鹃叶上。
  性孢子器生于嫩叶皮裤塌咐层下,黄褐色丘形小点,直径0.15~0.24mm,高0.1~0.13mm,内含受精丝和性孢子,其顶部分泌蜜汁。性孢子为长椭圆形。无色,大小为5.1~8.3μm×3.1~4.6μm。
  锈孢子器桔***,扁长柱形,长0.5~1.1mm,宽0.3~0.5mm,高0.8~1.2mm,锈孢子卵圆形,桔***,串生,大小为20.3~27.5μm×16.8~22.4μm。表面具有疣,电镜下可见表面分为疣区和光滑区,疣呈塔形,平顶刺疣,光滑区似“U”字型,占孢子表面积约1/4~1/3左右。
  夏孢子堆散生或密集生于叶背表皮下,后外露,尖塔形,有似包被。基部直径0.3~1.5mm,高1.2~2.0mm。夏孢子广卵形,桔***,串生,具疣,大小为21.2~28.7μm×17.0~21.5μm。
  冬孢子堆扁圆形,初生于叶表皮下后外露,棕红色,直径0.3~0.5mm,有的相连汇合成大冬孢子堆。冬孢子单细胞,无色、光滑胡纯,短圆柱形,串生,大小为10~20μm×10~16μm。冬孢子串链长达40~80μm,松散地连合成堆。
  担孢子鲜***,不规则圆形,表面具有短平顶疣,疏密不均,大小为22.0~24.7μm×16~21μm。
  发生规律
  1.侵染衫缺循环:病原菌以夏孢子阶段的菌丝在常绿灌木兴安杜鹃叶上越冬,病部叶表面呈暗棕红色病斑,第二年春逐渐发育。5月下旬~6月上旬,形成微隆起暗棕红色冬孢子堆。6月中、下旬冬孢子成熟,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播,侵染云杉当年生嫩叶。云杉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发病显症状。7月中旬至8月下旬,锈孢子器陆续成熟破裂,释放锈孢子。锈孢子随风传播,侵染兴安杜鹃。在叶背产生桔***夏孢子堆,夏孢子成熟飞散重复侵染杜鹃。秋末,以夏孢子阶段菌丝过冬。
  2.流行条件:此病原菌在我国是1928年在辽宁省凤凰山首次发现,现分布全国10个省份,但都未引起云杉叶锈病流行成灾。由于阔叶红松林大量采伐,寄主红皮云杉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比例大量增加,中间寄主兴安杜鹃大量繁殖遍山分布。病原菌经过几十年,也大量积累,因此具备了锈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终于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云杉叶锈病进一步发展蔓延流行成灾。
  3.病害与光照的关系:天然红皮云杉幼、壮林,尤其是分布在公路两侧平坦、河谷地上,受光照时间较长的云杉林分病重,可能是云杉属阴性树种不宜长日照,致使抗病力减弱。
  4.病害与林分类型的关系:云杉纯林比各种云杉混交林发病重,一般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幼林比壮龄林重。
  鱼鳞云杉比红皮云杉有较强的抗病性,天然鱼鳞云杉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
  1.清除中间寄主减少侵染源:在兴安杜鹃开花后,及时连根铲除,特别是苗圃附近。
  2.营造云杉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
  3.苗床上用塑料薄膜做拱棚,直接阻隔病原菌的侵染,侵染期过后撤除拱棚,可以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4.苗圃和人工幼林在侵染期内,及时喷药剂防治,可用97%敌锈钠0.25%的药液,加上0.2%洗衣粉或20%的粉锈宁200倍,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问:叶锈病用什么药最好?

锈病,建议腈乱弯菌唑或者氟硅哗橘闷唑或者溴菌腈或者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者醚菌酯或者戊唑醇或者己唑醇或者乙嘧酚磺酸酯(价格高,效果好)等等交替使用。+有机硅助剂更好。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伍物。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问:云杉春天移植的很好秋天怎么树叶发黄干枝

从辽宁桓仁和兴苗木专业合作社这些年的种植和移植红皮云杉的过程中也发现过这种现象。你的问题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树假活,另一种是树得病了。第一种情况,可能是春天树木移植时根部密封性不好,或者根部下面有空洞,导致树慢慢死亡。第二种情况,我认为你提到的边枝发白黄很可能是红皮云杉叶锈病。你看看是否符合下面的症状:一般6月下旬红皮云杉当年生嫩叶上出现淡***的段斑,其上成行排列黄褐色至黑褐色小点,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小点顶部有淡***密滴珠。数日后在性孢子器之间或对面,产生桔***微隆起椭圆形,或长条状锈孢子器。病叶逐渐变为淡***,密生桔***锈孢子器,发病严重的林分远望整个树冠呈现一片枯***。锈孢子器成熟后,包被膜陆续破裂,飞散出***粉状的锈孢子,9~10月份病叶干枯脱落。
  云杉叶锈病分布主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四川、河北、山西、山东、台湾、青海等省(区),天然幼壮云杉林、人工云杉幼林,以及苗圃1~4年生的云杉幼苗都容易患此病。幼林重病株次年延迟发芽或不发芽,枝梢长度逐年缩短,生长衰退。
  如果符合我上面描述的症状,那么主要的病原有:杜鹃金锈菌(ChrysomyxarhododendriDeBary)是长循环型生活史转主寄生锈菌。在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阶段寄生在红皮云杉当年新叶上,偶尔也生在鱼鳞云杉上。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阶段寄生在兴安杜鹃叶上。
  性孢子器生于嫩叶皮层下,黄褐色丘形小点,直径0.15~0.24mm,高0.1~0.13mm,内含受精丝和性孢子,其顶部分泌蜜汁。性孢子为长椭圆形。无色,大小为5.1~8.3μm×3.1~4.6μm。
  锈孢子器桔***,扁长柱形,长0.5~1.1mm,宽0.3~0.5mm,高0.8~1.2mm,锈孢子卵圆形,桔***,串生,大小为20.3~27.5μm×16.8~22.4μm。表面具有疣,电镜下可见表面分为疣区和光滑区,疣呈塔形,平顶刺疣,光滑区似“U”字型,占孢子表面积约1/4~1/3左右。
  夏孢子堆散生或密集生于叶背表皮下,后外露,尖塔形,有似包被。基部直径0.3~1.5mm,高1.2~2.0mm。夏孢子广卵形,桔***,串生,具疣,大小为21.2~28.7μm×17.0~21.5μm。
  冬孢子堆扁圆形,初生于叶表皮下后外露,棕红色,直径0.3~0.5mm,有的相连汇合成大冬孢子堆。冬孢子单细胞,无色、光滑,短圆柱形,串生,大小为10~20μm×10~16μm。冬孢子串链长达40~80μm,松散地连合成堆。
  担孢子鲜***,不规则圆形,表面具有短平顶疣,疏密不均,大小为22.0~24.7μm×16~21μm。
  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病原菌以夏孢子阶段的菌丝在常绿灌木兴安杜鹃叶上越冬,病部叶表面呈暗棕红色病斑,第二年春逐渐发育。5月下旬~6月上旬,形成微隆起暗棕红色冬孢子堆。6月中、下旬冬孢子成熟,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播,侵染云杉当年生嫩叶。云杉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发病显症状。7月中旬至8月下旬,锈孢子器陆续成熟破裂,释放锈孢子。锈孢子随风传播,侵染兴安杜鹃。在叶背产生桔***夏孢子堆,夏孢子成熟飞散重复侵染杜鹃。秋末,以夏孢子阶段菌丝过冬。
  2.流行条件:此病原菌在我国是1928年在辽宁省凤凰山首次发现,现分布全国10个省份,但都未引起云杉叶锈病流行成灾。由于阔叶红松林大量采伐,寄主红皮云杉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比例大量增加,中间寄主兴安杜鹃大量繁殖遍山分布。病原菌经过几十年,也大量积累,因此具备了锈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终于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云杉叶锈病进一步发展蔓延流行成灾。
  3.病害与光照的关系:天然红皮云杉幼、壮林,尤其是分布在公路两侧平坦、河谷地上,受光照时间较长的云杉林分病重,可能是云杉属阴性树种不宜长日照,致使抗病力减弱。
  4.病害与林分类型的关系:云杉纯林比各种云杉混交林发病重,一般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幼林比壮龄林重。
  鱼鳞云杉比红皮云杉有较强的抗病性,天然鱼鳞云杉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
  1.清除中间寄主减少侵染源:在兴安杜鹃开花后,及时连根铲除,特别是苗圃附近。
  2.营造云杉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
  3.苗床上用塑料薄膜做拱棚,直接阻隔病原菌的侵染,侵染期过后撤除拱棚,可以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4.苗圃和人工幼林在侵染期内,及时喷药剂防治,可用97%敌锈钠0.25%的药液,加上0.2%洗衣粉或20%的粉锈宁200倍,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