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麦虫的繁殖技术,大麦虫的养殖和繁殖技术?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335 次
大麦虫的繁殖技术,大麦虫的养殖和繁殖技术?

大麦虫的繁殖技术,大麦虫的养殖和繁殖技术?

大麦虫是一种常见的饲料昆虫,广泛用于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等领域。其营养价值高,易于饲养和繁殖。本文旨在探讨大麦虫的繁殖技术和养殖技术,帮助农民和养殖户了解如何科学地饲养和繁殖大麦虫。

大麦虫的繁殖技术

大麦虫繁殖主要依靠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长发育。其繁殖周期为30-40天左右,孵化期为7-10天,幼虫期为20-25天,蛹期为3-5天,成虫寿命为10-15天。以下是大麦虫繁殖技术的几个关键点:

1.繁殖环境

大麦虫的繁殖环境应该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60-70%,通风应该良好,避免积水和过度潮湿。繁殖箱应该保持清洁,定期更换饲料和清理粪便。

2.饲料

大麦虫的饲料主要是麦麸、豆粕、玉米粉等,其中麦麸是最常用的饲料。在饲料的选择上,应该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新鲜程度。饲料的加工也很重要,最好是将饲料蒸煮或烘干后再喂给大麦虫。

3.繁殖密度

大麦虫的繁殖密度应该根据繁殖箱的大小和通风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每平方米可放置2-4千克的大麦虫。在放置大麦虫的时候,应该避免过度密集,否则容易引起***和死亡。

大麦虫的养殖技术

大麦虫的养殖技术主要涉及到饲养管理、***防治和产量提高等方面。以下是大麦虫养殖技术的几个关键点:

1.饲养管理

大麦虫的饲养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定期更换饲料,保持清洁卫生,避免过度密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噪声和振动等干扰。

2.***防治

大麦虫的***主要包括霉菌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等。在防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过度密集,避免受污染的饲料和水源,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3.产量提高

大麦虫的产量提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合理选择饲料,控制饲养密度,优化繁殖环境,加强***防治,及时清理粪便和死亡虫体。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1.大麦虫的营养价值如何?

大麦虫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是一种优质的饲料昆虫。

2.如何鉴别大麦虫的雌雄?

大麦虫的雄虫体型较小,触角较长,前翅较宽,后翅较窄;雌虫体型较大,触角较短,前翅和后翅大小相近。

3.如何防止大麦虫逃脱?

大麦虫容易逃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繁殖箱的网格大小要合适,避免虫子从网格中逃脱;繁殖箱的盖子要牢固,避免虫子从盖子缝隙中逃脱;定期清理粪便和死亡虫体,避免虫子爬出箱子。

大麦虫是一种重要的饲料昆虫,其繁殖和养殖技术对于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地饲养和繁殖大麦虫,可以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来源:

1.《饲料昆虫养殖技术手册》

2.《饲料昆虫养殖与利用》

3.《昆虫养殖技术与产业化》

问答拓展:大麦虫怎么养才不会死,如何繁殖

1、提供饲料:可以给大麦虫提供豆饼、芝麻饼等精饲料,以及菜叶、苜蓿草、小麦等青饲料。2、温度:大麦虫生存环境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0°C左右,这有利于大麦虫繁殖。3、湿度:可以在室内安装湿度测量器,将空气湿度控制在65-75%左右。4、分箱饲养:养殖大麦虫时需要根据虫体的密度和生长速度进行分箱。

一、大麦虫怎么养才不会死

1、饲料

(1)大麦虫的发育速度非常快,在生长过程中要蜕皮10-15次,养殖大麦虫时如果给其提供的饲料太少,就会导致大麦虫大面积死亡。

(2)饲料可以选择豆饼、芝麻饼等精饲料,以及菜叶、苜蓿草、小麦等青饲料,保证食物充足。

2、温度

(1)大麦虫的耐热性非常差,养殖时如果环境温度高于30°C就会导致其感染***死亡。

(2)在夏季时,可以将大麦虫放置在半阴的环境中,并且将环境温度野锋凳迅控制在20°C左右,这样有利于大麦虫进行繁殖。

3、湿度

(1)大麦虫对湿度特别敏感,如果环境湿度过大就会导致大麦虫身体腐烂,但如果环境湿度过低则会使大麦虫缺水干枯。

(2)可以在养殖大麦虫的颂粗晌室内安装湿度测量器,将空气湿度控制在65-75%左右即可。

4、分箱饲养

(1)大麦虫的性情凶猛,会主动攻击捕食同类,所以养殖时一定要根据虫体密度和生长速度进行分箱。

(2)在大麦虫化蛹后要将蛹单独取出放入盒子中,促进其快速羽化,每隔1周清理1次盒子里面的粪便。

二、大麦虫如何繁殖

1、大麦虫一般羽化10天左右就会开始交配产卵,每个雌虫最少产300粒卵,每次取卵后要适当的给成虫添加青料和精料,及时清理废料中的死成虫。虫卵的孵化期会根据温、湿度等条件产生很大变化,当温度在25-30°C时,孵化期为8-12天;当温度为19-22°C时,孵化期为15-20天;温度为15°C以下时,卵基本上很少孵化。

2、刚孵化出来的幼虫为白色,长度在2毫米左右,能爬行但速度不快,幼虫这时不能直接进食麦麸,要在饲料中适量放一些精饲料,象面粉,玉米粉等。大概经过2天后幼虫会逐渐变成淡***,这时的幼虫爬行速度会加快,取食能力加强,可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青饲料。

3、幼虫的习性与成虫一样,但不同的饲料会影响到生长发育,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促进幼虫取食,加快生长速度,降低养殖生产成本。幼虫喜欢黑暗的环境,养殖时可以采取群体饲养的方法,因为群体之间会互相运动磨擦,促进虫体***循环及消化,增强活力。

问答拓展:大麦虫饲养方法

  大麦虫饲养

  一、器材准备选择通风好、干燥、无鼠害的房屋;养殖槽可以用盆箱等,体积可大可小,内壁要光滑。如规模养殖,养殖槽可统一订做,便于放置及管理。产卵箱用木板及铁纱网订做而成,底用铁纱网,网眼以虫逃不出为宜,箱体下有接卵板,筛子用来分离粪便,可用木板及纱网订做,网眼以幼虫漏不出为宜。

  二、繁殖面包虫生长周期约4个月,属完全变态昆虫(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作为繁殖用的面包虫最好从幼虫阶段选择,这样便于优化良种。一般选择无病、无伤、个体大、光泽好的幼虫。幼虫经最后一次脱皮变成蛹,将蛹捡出专槽羽化,可以防止被幼虫咬食。经过5-6天羽化为黑色的成虫。这时将同一时期的成虫放人产卵箱,每箱以单个密布箱底为宜。在箱底与接卵板之间放置一张纸作为产卵箔。同时投喂麸皮及莱叶,经过5天左右的交配产卵,可以取出卵箔换上新的卵箔。把同一天取出的卵箔放在一起,每箱4-6箔,在箔上撤些麸皮。再经过6天左右可以孵化出乳白色幼虫,取出卵箔转入幼虫的养殖。

  三、养殖孵化后的幼虫要精养,以多投玉米面、麸皮为主,随着个体增长,增加饲料的多样化。以麸皮、稻糠、干剩饭为主,辅以果瓜皮、莱叶,注意槽中幼虫数量,以1.5-2公斤/槽多了及时分槽,每隔2-3天添加一次饲料,饲料幼虫比为1:1,每7天左右清理一次粪便,经过约3个月的饲养即可作为饵料用。

  四、管理养殖期间经常翻动幼虫,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死亡。不喂变质发霉的饲料及带水的果瓜皮菜叶。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防止潮湿;防止各类农药物喷洒。在冬季可在室内加设煤球炉或电炉来控制生长适宜温度,一般控制在18-32℃之内。

  五、***防治面包虫抗病力强,但如管理不当或环境突变也会出现***,以干枯病、软腐病较为常见,

  1.干枯病:此病多发于高温干燥的夏季,病虫从头到尾干枯,体色变黑。防治方法:多蔽茄型投喂一些青菜时,在饲料中添加酵母粉及土霉素粉。

  2.软腐病:此病多发于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饲料发霉变质,虫体受伤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病宏猜虫行动迟缓,体变黑变软,腐烂死亡。防治方法: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减少或停喂青饲料,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清理残饵及粪便,及时隔离病虫,保持合理的密度,发病后用金霉素粉拌饲料投喂。

  大麦虫的经济价值

  大麦虫体形较大,体壁甲壳质所占比例较小,利于饲喂对象的消化,完全可以替代蟋蟀或与蟋蟀、蝗虫结合利用,尤其对于体形较大的捕食性动物、蜥蜴、两栖爬行类更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和饲料的成本的降低,大麦虫目前的饲养成本可以基本与黄粉虫相当(产量和黄粉虫差不多,人力成本略高),大麦虫不但是各种宠物和各种珍稀畜禽的绝佳饵料,蛹而且还可以作为高档菜肴供人们食用,目前生产处于起始阶段,同时大麦虫养殖与开发属于农业生产范畴,没有技术、贸易壁垒和政策限制,与其它产业相比,无疑有巨大竞争能力。

  经济效益

  首先大麦虫(超级面包虫)的起源问题,实际上大麦虫完全个新品种,也就是由黄粉虫和黑粉虫杂交出来的一个新品种,第二是大麦虫(超级面包虫)的个体大小的误区,一般正常的第一代黑粉虫和黄粉虫杂交出来的的大麦虫是3.5厘米左右(即是到化蛹前大麦虫幼虫的大小),那些所谓说能长到7厘米的是喂了一种女性避孕药,该避孕药的成分可以使大麦虫推迟生长周期从而达到7厘米,并且这种大麦虫(超级面包虫)变成成虫以后是无法产卵繁殖的。第三从经济角度上说因为大麦虫对青饲料的要求很高,和自相残杀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生长成本较高。一般目前大麦虫的主要用途就是和4代以上黄粉虫杂交防止种虫退化,在就是其皮较薄更适合喂一些经济价值高的宠物,像龙鱼,蜥蜴等等。(个别养殖厂大量养殖大麦虫还是有经济价值的,但他如果大家都养的话就供大于求啦)第四,大麦虫的营养成分和黄粉虫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反而因为其水分含量较高导致有效物质较少。

  发展前景

  大麦虫虫体大,生长周期及速度与黄粉虫相同,食性杂,适应性广,以麸皮和混合配方饲料及蔬菜、瓜果的下脚料为主,饲料来源广泛,饲养成本低廉,适合我国各地区广泛饲养。其产量是黄粉虫的5倍,经济效益明显。

  大麦虫养殖在国际市场上刚刚起步,在国内养殖还没有解决关键技术成功的报道。根据不同生育期提供适宜的配合饲料,在饲料配方、温湿度、变蛹羽化等关键技术方面,出大麦虫饲养和繁殖的基本规律,是一项很有发展潜力的优质活蛋白饲料,对我国的特种动物和宠物养殖业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

  大麦虫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是名贵宠物的活饵料,尤其是龙鱼最理想的主要昆虫饲料。含有丰富的甲壳素和少量虾红素,因其成为贵族宠物高档食品而身价倍增。甲壳素让鱼体表面鳞片较坚硬且显光泽,鱼体颜色尤其华丽。对观赏性龙鱼有较好的增色作用。

问答拓展:大麦虫养殖技术

1、幼虫和成虫的饲料投放:幼虫和成虫的饲养均在统一规格的标准饲养盘中进行,只是依饲养目的不同所用饲料配方不同。幼虫的饲养有留种和生产两种,成虫的饲养只有留种繁育一种。

生产采收用幼虫的饲料,应在确定配方的基础上进行蒸煮,并辅加添加剂、诱食剂,以促进幼虫采食,加速生长。留种弊指幼虫和产卵成虫的饲料应以保证其营养富足及产卵营养需要(产卵期长、活力高)为目的。

2、卵的收集与孵化: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附衬一张稍薄的糙纸,上铺0.3~0.5厘米厚饲料(或虫粪),每盒中投放600只成虫(400雌性,200雄性),成虫即将卵均匀产布于产卵纸上,每张纸上2天即可产~粒卵。

每隔两天取出一次产卵纸,即制作成卵卡。另有部分虫卵散落于饲料中,可以忽略不计,也可用作孵化时的覆盖物。

将卵卡纸置于另一个标准饲养盘中,做成孵化盘。先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铺设一层废旧纸张(报纸、纸巾纸、包装用纸、糙纸等),上面覆盖0.5厘米厚麸皮,其上放置第一张卵卡。

在第一张卵卡上,再覆盖0.5厘米厚麸皮,中间加置3~4根短支撑棍,上面放置第二张卵卡。如此反复,每盘中放置4张卵卡,共计约~粒卵。然后将孵化盘置于孵化箱中(孵化箱见文后附图),1星期后取出,送入生产车间。

3、蛹的收集与羽化:大麦虫的羽化率一般都能达到97%以上,只有极为少数体质很弱或受伤的老幼虫会在羽化过程中死亡,化蛹要单独放开。

4、饲养种群密度:大麦虫为群居性昆虫。若种群密度过小,直接影响虫体活动和取食,不能保持平均产量与总产量;密度过大则互相摩擦生热,且自相残杀机率提高,增加死亡率。所以,幼虫的面积密度一般保持在3.5~6kg/m²之间。

幼虫越大,相对密度应越小一些,室温高、湿度大时,密度也应小一些。成虫面积密度一般1000~头/m²之间。

扩展资料

大麦虫成虫具有生殖能力,繁殖期雌雄虫比例为1:1。成虫性成熟时体色变黑,雌性成虫体形比雄虫个体明显偏手差大。具有持续毕卜皮交配和产卵的习性。交配时。雄性个体爬丁雌性个体上,产卵管和受精管伸出,接触完成交配。

雌虫交配2~3天后产卵,并可多次交配产卵,雌虫可连续产卵250~1000余粒。产卵期平均90~120天,产卵高峰为羽化后10~30天。饲料质量对产卵量影响较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麦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麦虫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