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死棵是什么病,附症状及防治方式
一、小麦死棵是什么病
小麦死棵很有可能是由于身患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引起缘故以下:
1、小麦纹枯病
(1)初春阶段,气温升高,一部分农民逐渐浇施返青水,这时溫度和环境湿度均较为适合,小麦纹枯病病原菌逐渐很多浸染小麦主茎。
(2)上肥的情况下,偏施化肥,有机肥增加过少,造成主茎的抗病性工作能力变弱。
(3)种植相对密度过大,田里的自然通风透光度较差,有益于纹枯病的时兴。
(4)溫度超出15℃的情况下,病况升高,溫度为20-25℃的情况下,病况发展趋势快速,溫度为30℃的情况下,病况基本上终止发展趋势。
2、小麦全蚀病
(1)小麦如果是和夏玉米采用复种的对策,会为病原菌造就更强的积累标准,病况水平也更为比较严重。
(2)土壤有机质较弱,氮、磷、钾等失衡会造成病况加剧。
(3)土壤层湿冷有益于此病的产生,因而水浇地相比于旱田,病况更为比较严重。
(4)沙质土土壤层锁水固土工作能力较弱,病害较为严重,而粘质土壤层,病害比较轻。
(5)偏偏碱土壤层的病发水平比中性化或偏酸性土的病发水平要重。
3、小麦根腐病
(1)溫度为6-39℃的情况下,引起此病的病原菌分生孢子逐渐出芽,24℃为出芽的适合溫度。菌丝的生长发育适合溫度为0-39℃,尤以24-28℃更加适合。
(2)土壤层很多年重茬,病原菌累积比较严重。
(3)长期性连阴雨气温后,排水管道不立即,造成田里处在高低温情况,因而非常容易引起此病。
(4)土壤退化化比较严重,不利农作物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二、病害症状及防治方式
1、小麦纹枯病
(1)症状
①叶柄:病发前期时,挨近土层的叶柄发生浅黄色小黑斑,事后发展趋势为棕褐色梭形或眼斑点状病斑,而且慢慢扩张,色调慢慢变深,往里侧发展趋势可延及茎部,发病株的尖部茎节烂掉,小苗猝倒、身亡;生长发育中后期至中后期的情况下,梭形病斑通常互相相互连接,产生云纹图案状纹路,正中间为淡棕褐色,周边有较显著的深褐色圈环。
②茎杆:病斑往里侧拓展,深及茎部,造成主茎烂茎,产生枯孕穗期或枯白穗;在病株的中间或下端叶柄的病斑表层造成自色霉状物质,并结伙结团,色调由浅黄色变为棕褐色,慢慢变深,最终产生很多散生的环形或近环形的深褐色小颗粒物(1-2毫米)。
③根处:病原菌入侵根处后,小苗的根茎损伤,呈深褐色,假如病情恶化,小苗身亡。
(2)防治方式
①栽种前,应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开展拌种,使用量为种籽净重的0.2%,或是是应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开展拌种,使用量为种籽净重的0.1%。
②当病株率做到10%的情况下,应用20ml的240g/L噻呋酰胺粒剂,或20-30ml的30%苯甲·丙环唑乳油,或45-60g的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150-200g的10%井冈山·蜡芽菌粒剂加水30-40kg稀释液喷雾器,假如病情恶化,7-10天后反复打药一次。
2、小麦全蚀病
(1)症状
①小苗分蘖期至返青拔节期:尖部叶变黄,并由上而下似旱灾缺肥状;出苗初长根和直立茎变为黑灰色,病情恶化时,次长根部分发黑;抽穗后,茎基1-2节的叶柄里侧和病茎表层生有黑灰色的真菌层。
②出穗灌浆期:主茎变矮、退色,生长发育良莠不齐,茶叶的颜色、穗色浓淡不一,自然环境湿冷时,尖部一、二个茎节发生基腐性的“黑脚”,最终主茎旱枯,产生“白穗”。剥掉尖部叶柄,能够发觉叶柄内外皮和茎杆表层聚集遍布灰黑色菌丝和真菌结。
(2)防治方式
①栽种前,应用2%立克秀开展拌种,使用量为种籽净重的0.2%。如果是病况较为严重的地快,应用80ml的3%苯醚甲环唑飘浮包衣剂加水100-150ml,与10-12.5kg种籽混和拌种。
②返青拔节期的情况下,1亩地应用20-30ml的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或20-30ml的12.5%硅噻菌铵粒剂,或20-40ml的2.5%咯菌腈粒剂加水80-100kg稀释液,浇施于小麦的尖部。
③拔节期的情况下,1亩地应用150-200g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液,或100-150ml的20%粉锈宁保湿乳液加水50-60kg稀释液,全田灌溉。
3、小麦根腐病
(1)症状
①小苗:种籽没法出芽,或出芽后未及发掘出,芽鞘就变褐、烂掉,而且即便取得成功发芽,小苗也十分柔弱,茶叶的颜色黄绿色,茎尖部、叶柄及其根处造成深褐色病斑。
②叶子:如果是嫩幼叶子或田里较为旱灾或病发前期,常造成边缘深褐色、中间色浅的梭形小斑;如果是成熟叶子或田里环境湿度很大或病发中后期,常造成长纺锤形或不规律形棕褐色大斑,上面有灰黑色霉状物质,比较严重时叶子提早枯萎。
③穗部:灌浆期逐渐,颖壳上产生深褐色不规律形病斑,穗轴及小穗梗易掉色,假如自然环境湿冷,会生长出一层灰黑色霉状物质;比较严重时,小穗枯萎,不易出现粒,或结干瘪瘪发皱的病粒。
④子粒:种皮上产生无定形病斑,多见边沿深褐色、中间淡褐色的长条状或梭形病斑,比较严重时胚部发黑。
(2)防治方式
①栽种以前,应用50%福美双或15%三唑酮开展拌种,使用量为种籽净重的0.3%。
②病发前期的情况下,1亩地应用33.33-40g的50%扑海因或50%菌核净加水稀释液喷雾器,或1亩地应用6.67-20g的15%三唑酮加水稀释液喷雾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