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作物灰霉病症状表现 作物灰霉病症状表现有哪些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083 次
作物灰霉病症状表现 作物灰霉病症状表现有哪些

作物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常见于蔬菜、水果等作物。其症状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病斑

灰霉病初期,病斑为淡***,稍微隆起,表面有细菌丝。随着病情的加剧,病斑颜色逐渐变为灰色或褐色,且逐渐扩大,呈现不规则形状。

腐烂

随着病情加重,病斑逐渐变软,表面会出现水渍,轻轻一触即可破裂,病斑内部开始腐烂。

霉状物

在高湿度环境下,病斑表面会生长出灰色或灰绿色的霉状物,这些霉状物就是灰霉菌的产物。

萎缩

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植株会出现萎缩、死亡的现象。

针对作物灰霉病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化学药剂、生物制剂和物理控制等综合手段。同时,在日常栽培中,也应该注意加强作物的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排水和卫生条件,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问题一:灰霉病如何防治?

灰霉病的防治方法包括化学药剂、生物制剂和物理控制等综合手段。在日常栽培中,应注意加强作物的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排水和卫生条件,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问题二:灰霉病对作物的危害有哪些?

灰霉病会导致作物病斑、腐烂、霉状物和萎缩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作物死亡,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问题三:如何预防灰霉病的发生?

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作物的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排水和卫生条件,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选择健康的种苗;避免连作;合理施肥。

问题四:灰霉病与其他病害有何区别?

与其他病害相比,灰霉病的病斑表面有细菌丝,且病斑颜色逐渐变为灰色或褐色,病斑内部开始腐烂。在高湿度环境下,病斑表面会生长出灰色或灰绿色的霉状物。

问题五:灰霉病的症状是否会随着病情加重而变化?

是的,灰霉病的症状随着病情加重而变化,病斑颜色逐渐变为灰色或褐色,且逐渐扩大,表面会出现水渍,轻轻一触即可破裂,病斑内部开始腐烂。在高湿度环境下,病斑表面会生长出灰色或灰绿色的霉状物。

相关拓展:

问:灰霉病的症状是怎么样的?

灰霉病是温室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害,对温室植物的危害最大。灰霉病的特征是在潮湿条件下产生灰色霉层。灰霉病危害极大,几乎可以侵染每一种花卉,造成巨大的损失。灰霉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同时也可侵染叶柄、花梗及花瓣等器官。叶片感病后多从边缘开始变色并出现水渍状病斑,随后病斑逐渐蔓延至整个逗液者叶片,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病部表面被一层灰绿色的霉状物所覆盖。严重时整株枯死。一般在湿埋型度大的情况下容易侵染,以夏秋季节发病较重。病菌多通过风雨传播并从植株伤口处侵入,当通风不良且湿度较高时,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改善植株的生存环境,加强通风山薯透光。注意控制好浇水量和空气湿度以免使湿度过大。若植物感病可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百菌清进行喷洒。

问:植物的灰霉病的症状是什么?

灰霉病是花卉常见病害,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花落叶,影响植物开花,降低观赏价值。灰霉病的病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原因是遗传性的改变,即基因突变,产生抗性突变体。

主要为拍卜害叶片、枝条和花器。叶片染病多在叶尖或叶缘处出现褐色水渍状斑,随后病斑迅速扩展,变褐色软腐。呈“V”字形向内扩展,或形成灰霉的大圆斑。枝条染病出现水渍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条形病斑,出现茎腐,病部以上枝叶枯死。花蕾和花瓣染病先在边缘产生水渍状褐斑,后花瓣腐烂黏附在一起。湿度大时,发病的位置布满袭握穗了灰色霉层,干燥时花瓣变褐干枯。采下来的切花如带菌,只要条件适宜,贮运中该病仍继续扩展皮芦。

问:灰霉病的症状是什么


(1)症状:灰霉病又称白点病,是韭菜保护地生产中最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初发生是在叶尖部产生白色小点,一般正面多于背面。后逐渐向下蔓延,扩大呈梭形或椭圆形。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结成片,造成叶片***枯死,还可从收割刀口处向下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状,严重时引起整丛溃烂死亡。

(2)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灰霉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随气流、雨水、灌水传播。温度高时产生菌核越夏,低温高湿发病重。秋末初冬扣膜,韭菜出叶后,空气湿度在85%以上,特别是夜间叶面结露,有水膜时更利于发病。保护地覆盖下生长的韭菜,光照弱、组织柔嫩,更利于病菌侵入。

(3)防治方法:

①清除残体:病菌多在病残叶上,因此收割完毕后要清除地面的残株烂叶携出室外,深埋或烧掉,并在地面普遍喷洒药剂。

②注意通风:控制湿度是预防灰霉病发生蔓延的有效方法。扣膜后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注意中耕保墒。白天通风排湿,尽量缩短夜间叶面结露时间。

③药剂防治:预防灰霉病的关键是采用药剂防治,可供使用的药剂有: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

近来开始使用的特立克杀菌剂是一种无污染、无残留、对作物无任何不良影响的菌制剂。主要作用机理是以绿色木霉菌通过寄生和营养竞争杀死病原菌。使用特立克后,木霉菌可迅速消耗侵染位点附近的营养物质,立即使致病菌停止生长和侵染。若以600~800倍液喷洒保护地韭菜对灰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为了彻底预防灰霉病的发生,要根据韭菜的生长情况来用药。头刀收割后彻底清除残株烂叶,待3~4天刀口愈合后地面普遍喷药,当韭叶长至6~7厘米时喷药保护,当长至15~16厘米时再喷一次,叶长达20厘米以上时进行最后一次用药,冬春季长至30厘米即可收割。

问:有灰霉病土地怎么办?

灰霉病是棚室冬春季节栽培、越冬栽培番茄重要病害之一,近期发病非常多。主要危害花幼果和叶片。

感染灰霉病的叶片,病菌先从叶片边缘侵染,呈典型性V字型病斑。病菌从花期侵染,病菌残留在柱头,继而向青果、果面、果柄扩展,致使感病青果呈灰白色,软腐,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

近年来随着国外硬果型番茄品种的引入,这种特菜品种感染灰霉病的特点是病果从果皮直接侵染,形成外缘白色、中间绿色、直径3~8毫米的俗称“鬼脸斑”的病果。是国内品种中不常见的一种灰霉病症状。

灰霉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越夏。病原菌属于弱寄生菌,从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番茄蘸花后不易脱落的花瓣、柱头是容易感病的部位,致使果实感病软腐。

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借气流传播和农事操作传带进行再侵染。适宜发病气温20-23度,湿度90%以上低温高湿、弱光有利于发病。大水漫灌又遇连阴天或阴霾天气、雾天均是诱发灰霉病的重要因素。密度过大,放风不及时,氮肥过量造成碱性土壤缺钙,生长衰弱均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和扩散。

经常有农民抱怨,灰霉病一发生,即便是用尽所有能买到的杀菌剂,甚至是专门用于防治灰霉病的特效性杀菌剂,都不管用。

灰霉病为啥不好治?

病菌繁殖速度快,孢子数量惊人灰霉病病菌的繁殖速率非常高。灰霉病病菌的英文名称为“botrytis”,意思是“葡萄穗”。其分生孢子(感病部位上那些灰褐色的霉状物),在显微镜下就像葡萄穗一样,数量非常惊人。在病果上用针挑上一点点灰色的霉状物,放在显微镜下,是这样的:

看不清吧,别着急,用颜料处理一下,再用显微镜看看:

就这么一点点,分生孢子的数量也数不清吧。

病菌的生存能力很强:

灰霉病病菌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很强,既可以从活体的植物组织中摄取营养,也可以在死亡的残体中生存,属于半活体营养型病菌。以黄瓜灰霉病为例,病菌的分生孢子可以在感病的果实、花瓣、花萼、茎秆、叶片上存活4~6个月的时间,菌核的生存时间更长。灰霉病病菌可以在土壤中、植株上、大棚的后墙上、立柱上、吊线上存活栖息,通过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到植株上,一旦条件合适,就迅速萌发侵染。

病菌易从伤口侵入:

灰霉病病菌喜欢“甜嫩”,最喜欢侵染的部位是花、幼果和转色成熟期的果实。原因是花器上的一些分泌物会刺激病菌快速繁殖,幼嫩的表皮或成熟期的果实上一旦有伤口出现,病菌就会“循着”这些部位渗出的汁液乘虚而入。有调查发现,番茄灰霉病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果实的概率最大,占所有侵入的86.27%~91.61%。而生产中用调节剂蘸花后,果蒂部花瓣残留率为67.71%~100%。这也是大棚番茄灰霉病发生几率很高的原因之一。

湿度高灰霉病易爆发:

天气是影响灰霉病发生速率的重要原因。灰霉病病菌喜欢比较冷凉的温度(18~23℃)和很高的湿度(85%以上),以及光照不足的天气。所以,连续阴天降雪或降雨的天气,灰霉病很容易爆发。

病菌致病力强:

扩增迅速灰霉病病菌的致病能力超强,一旦侵入进植物器官就会迅速表现症状,快速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病害一旦发生就意味着菌原数量很容易爆发式扩增,稍有耽搁就会暴发流行。

解决方案

早春将上午放风改为清晨短时间放湿气,清晨尽可能早的放掉棚室里的雾气,其方法是:尽可能大的拉开棚膜风口,人不要走开,待棚里雾气排清,尽快进行湿度置换,空气透明度提高后,迅速合上风口从而加快提温有利于番茄生长。

及时清理病残体、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注意不要在阴雨天气进行整枝打杈。清除集中烧毁和深埋病枝蔓。合理密植、高垄栽培、控制湿度是关键。氮磷钾均衡施用,育苗时苗床土注意消毒及药剂处理。

药剂救治:

因番茄灰霉病是花期侵染,番茄蘸花时的药剂预防的作用就非常重要。其配药方法是:将配好的沾花药液如番茄灵、或果霉宁、或2、4-D蘸花药液中每1500~2000毫升加入10毫升咯菌腈悬浮剂或2~3克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或1克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等进行蘸花或涂抹,使花器均匀着药。

施药防治:

建议采用作物保健性整体保健性防控方案即番茄一生病害防治大处方进行整体预防。

三灌两喷法:(2月~6月)

移栽田间缓苗后,7~10天后开始喷药:

第一步: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一次,每袋100克药兑水3桶(每桶水15升,下同),7~10天1次。可全面预防秧苗期各种病害,百菌清温和,不伤花、不易出药害。(番茄秧苗~开花前期)

第二步:根灌25%嘧菌酯悬浮剂,每50毫升嘧菌酯/亩5桶水,20天/次。可全面防控番茄叶霉病、灰霉病、早晚疫病。初花期是嘧菌酯免疫性防病的关键用药时期。(番茄第一穗开花坐果期)

第三步:喷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一次,每袋3克药兑水1桶,14天1次。重点防控番茄灰霉病的发生,需要对番茄幼果进行灰霉病菌绝杀。必须使用咯菌腈3000倍液、或嘧霉胺1200倍液喷幼果,以保证最佳防治效果。(番茄第一穗坐果的幼果期和第二穗开花期)

第四步:喷25%嘧菌酯悬浮剂+47%春雷王酮农可湿性粉剂一次(每10毫升嘧菌酯+30克春雷王酮)兑水1桶,15~20天1次。重点防控番茄初果穗期溃疡病和灰霉病、晚疫病害的发生。

(番茄第一穗幼果膨大期期和第二穗幼果期,第三穗花期)

第五步:灌根、25%嘧菌酯悬浮剂一次120毫升/亩,每瓶100毫升药对水150升灌根,20~30天/1次。重点是加强免疫性预防、壮秧,盛果期,保秧保果。

(番茄第一穗幼果初长成,第二、三穗幼果膨大期和第四岁穗开花期)(盛果期,番茄植株和叶片果实基本长成,搭好丰收促产的基本架构)

第六步:喷施32.5%吡唑奈菌胺?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10~14天/1次。主要使用内吸性杀菌剂防控番茄叶霉病、灰叶斑病因温室大温差易发生的各种病害。(成熟转色陆续上市收获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