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核盘菌 核盘菌属主要引起什么病害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25 次
核盘菌 核盘菌属主要引起什么病害

核盘菌:一个神奇的微生物

核盘菌是一种存在于土壤中的细菌,其名称来源于其细胞中心的“核盘”结构。这种微生物具有多种神奇的功能,如分解有机物、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等,因此在农业领域中应用广泛。

核盘菌的分解作用

核盘菌可以分解多种有机物质,如植物残渣、动物排泄物、石油污染物等。这种分解作用可以有效地降解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可以释放出一些有益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核盘菌的促进作用

核盘菌可以分泌多种植物生长因子,如赤霉素、生长素等,这些因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产量和品质。同时,核盘菌还可以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与植物根系结合,进一步促进植物的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

核盘菌的应用前景

相关百科知识

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在一定时间内在同一地方共同生活,彼此之间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共生关系可以是互利的,也可以是一方受益而另一方无害或受益。

参考资料

[1]王金坤,刘瑞玲,吕宝钦.核盘菌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24(1):1-7.

[2]**林,陶维.核盘菌及其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24,32(3):833-840.

相关拓展:

核盘菌释义:

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是一种危害作物和蔬菜的世界性的重要的植物病原菌。核盘菌可以广泛地侵染很多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目前对菌核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然而化学防治不仅成本高、污染环境,而且防效也不理想;同时,食品的安全性也受到严重影响。

核盘菌的特征:子囊盘小,呈小杯状,浅肉色至褐色,单个或几个从菌核上生出,直径0.5-1cm,柄褐色细长,弯曲,长3-5cm,向下渐细,与菌核相连。菌核形状多样,长3-15μm。子囊圆柱形,120-140μm×11μm,孢子通常8个,单行排列,椭圆形,8-14μm×4-8μm,侧丝细长,线形,无色,顶部较粗。

问:种植的西瓜出现了西瓜菌核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危害西瓜的核盘菌在西瓜的整个生育期内都可以祥物对西瓜植株侵染,并引起发病。核盘菌侵染西瓜后,主要危害西瓜植株的茎叶和果实。叶、叶柄、幼果染病,初呈水渍状,后软腐,其上长出大量白色菌丝,渐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茎蔓受害,初期在主侧枝或茎部呈水浸状褐斑。高湿条件下,长出白色菌丝。西瓜茎蔓、叶柄、卷须、花、果实均可受害。茎蔓受害,初为水浸状斑点,后变为浅褐色至褐色,当病斑环绕茎蔓1周以后,受害部位以上茎蔓和叶片失水萎蔫,最后枯死。

清洁田园,高垄定植。为了避免田间的病原菌过多,所以就需要定期的清理田间的残枝败叶杂草,如果在田间发现病株后,就要及时拔出,烧毁,避免感染其他的正常植株,露地施药用40%纹枯利、50%腐霉利、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育苗床土消毒用70%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或每升含75%土谈辩菌消可湿性粉剂700毫克的药液,每平方米床面浇灌4-5千克消毒,用40%拌种双粉剂,谨侍液苗床施药8克/平米。在立枯病单发区,单用拌种灵防效不高,须混入等量福美双方可奏效。

西瓜的优良品种较多,各个品种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选种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种植经验和良种实际,尽量选用耐病品种,如聚宝1号、新农宝、郑杂5号等,种子消毒:可选用36%**酮悬浮剂1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5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浸种60分钟,或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稍晾干后直播。

问:种植荷兰豆时菌核病具有传染性,种植荷兰豆时菌核病用什么药好?

荷兰豆是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核盘菌是荷兰豆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如果不及时预防,荷兰豆产量将严重下降。介绍了荷兰豆菌核病的化学防治方法。菌核病的症状主要发生在保护地或空旷地。发病部位先涝渍,然后逐渐变成灰白色,豆荚和茎上生出棉絮状菌丝,然后在发病组织上生出鼠粪样的黑色菌核,当发病部位的白色菌丝生长旺盛时,也长出黑色菌核。荷兰豆从地茎基部得病,导致茎蔓枯萎死亡。病茎剖开可以看到黑鼠粪菌核。豌豆核盘菌的病原叫做核盘菌,属于子囊菌纲。

荷兰豌豆菌核病的传播途径和病情,以土壤中的菌核或豇豆田的病残体或混有堆肥和种子越冬。第二年,越冬菌核在适宜的条粗或件下萌发,产生无菌核。卵囊成熟后,囊内孢子被喷出,随风扩散。孢子辐射超过几个月,感染周围的植物。菌核有时直接产生菌丝。患病植株上的菌丝传染性强,可再次感染并广泛传播。菌丝发育迅速,致病部分腐烂。营养消耗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菌核病,菌核发芽不休眠。

病原菌对湿度要求严格,菌核在潮湿土壤中只能存活1年;土壤长期积水,一个月内死亡;它可以在干燥的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但不容易发芽。核盘菌兄备的萌发需要高湿度和凉爽的条件。萌发后,卵囊的发育需要连续10天足够的水分。当相对湿度为70%时,子囊孢子可存活21天。相对湿度仅存活5天;在田间条件下,散布在大豆叶片上的子囊孢子存活了12天。病原菌的接种物和菌丝感染豇豆时,要求植株表面保持48-72小时的自由水分,如果相对湿度较低,病原菌不能感染。豇豆菌核病通常发生在开花后,病原菌只有从衰老的花中获得营养后才能感染健康部位,为害期较长。

如果条件允许,可与水稻和禾本科作物轮作;收获后立即深耕,将大部分菌核埋在3厘米以下;它是在古猿出土的全盛时期培育的。之后用塑料薄膜灌闭棚升温,部分菌核被高温杀死。勤于松土除草,清除老叶羡凳毁和病残植物。从花期开始,坚持几次。地膜覆盖,合理施肥。用塑料薄膜堵住出土的古猿需要严格铺砌。应避免部分施用氮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条件可以用沙子和泥土覆盖来阻挡病菌。

问:自种黄瓜叶子上长白毛是什么病怎么治

自种黄瓜叶子上长白毛是黄瓜菌核病。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距地面5-30厘米发病最多,瓜被害脐部形成水浸状病斑,软腐,表面长满棉絮状菌丝体。茎部被害,开始产生退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呈淡褐色,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茎表皮和髓腔内形成坚硬菌核,植株枯萎。幼苗发病时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很快病斑绕茎一周,幼苗猝倒。一定湿度和温度下,病部先生成白色菌核,老熟后为黑色鼠粪状颗粒。病原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由菌丝体扭集在一起形成,初白色,后表面变黑色鼠粪状,大小不等,长度3~7mm,宽度1~4mm或更大,有时单个散生,有时多个聚生在一起。子囊盘暗红色或淡红褐色;子囊无色,棍棒状,内生8个无色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圆形,单胞。病原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由菌丝体扭集在一起形成,初白色,后表面变黑色鼠粪状,大小不等,长度3~7mm,宽度1~4mm或更大,有时单个散生,有时多个聚生在一起。子囊盘暗红色或淡红褐色;子囊无色,棍棒状,内生8个无色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圆形,单胞。菌核有两种萌发方式。若土壤持续湿润,菌核萌发后产生子囊盘,由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在土壤湿润度较低的条件下,菌核以产生菌丝体的方式萌发。发生规律真菌引起的病害,以菌核留在土里或夹在种子里越冬或越夏,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条件适宜时菌核产生子囊、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孢子侵染衰老的叶片或花瓣、柱头或幼瓜,田间带病的雄花落到健叶或茎上,又引起发病,如此重复侵染。但在连茬、茄茬或十字花科蔬菜茬地病重。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会随播种操作进入田间,留在土壤中的菌核遇到适宜温湿度条件时即可萌发,在地表出现子囊盘,放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侵染衰老的花瓣或叶片。在田间,带菌雄花落在健叶或茎上经菌丝接触,易引起发病,并以这种方式进行重复侵染,直到条件不适宜繁殖时,又形成菌核落入土中或随种株混入种子中越冬或越夏。病菌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5~20℃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及子囊盘产生。低温、高湿或多雨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防治措施编辑(1)农业防治。水旱轮作或病田夏季泡水浸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20厘米。(2)物理防治。播种前用10%盐水漂种2-3次,以汰除菌核。(3)地膜覆盖。(4)种子和土壤消毒。50℃温水浸种10分钟,或播前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药土,每亩用药l公斤,加细土15-20公斤,施药土后播种。

问:【单选题】核盘菌主要以()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渡过不良环境

菌核

问:核盘菌属主要靠无性孢子来侵染植物。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