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环唑对螃蟹有害吗 丙环唑对螃蟹有害吗怎么用
丙环唑是一种杀菌剂,常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植物病害。一些人担心丙环唑会对水产品,如螃蟹等造成危害。那么,丙环唑对螃蟹有害吗?
研究结果
根据相关研究,丙环唑对螃蟹并没有直接的毒性。一项研究表明,当螃蟹在实验室中暴露在丙环唑浓度为1000微克/升的水中时,其存活率与对照组相同。另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即丙环唑对螃蟹的生长和存活没有显著影响。
但是……
虽然丙环唑本身对螃蟹没有直接的毒性,但如果丙环唑被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将会对螃蟹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对螃蟹产生负面影响。
丙环唑在水中的半衰期较长,可能会在水中残留较长时间。如果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丙环唑,可能会导致水体中丙环唑浓度升高,从而影响螃蟹的生存环境。
丙环唑的使用可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间接影响。比如,丙环唑可能会杀死水生动物的食物,从而影响螃蟹等水生动物的食物链。丙环唑可能会影响水中微生物的生态系统,从而影响螃蟹等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丙环唑本身并没有直接的毒性,但如果不当使用,将会对螃蟹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对螃蟹产生负面影响。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丙环唑时,应注意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方式,避免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相关拓展:
问:稻田蟹的病害防治
1、腐壳病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旦州保持塘底有5—10厘米的淤泥。
(2)在有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呈15—20PPM。
治疗方法:用漂白2PPM全池遍洒,燕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0.1—0.2克,连喂3—5天。
2、黑鳃病
病蟹鳃受感染变色,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该病多发模镇蔽生在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预防同腐壳病。
3、烂肢病
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越冬期间,此病发病率较高,付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放养前将河蟹放在2PPM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后投放。
治疗方法:
(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呈0.1—0.2PPM。
(3)生石灰全池泼洒呈15—20PPM,连施2—3次。
4、水肿病
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免其受伤。
治疗方法:
(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0.1—0.2PPM。
5、水霉病
病蟹体表,尤其是在伤口部位生长的絮状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旅肢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
预防方法:
(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大批蜕壳前间增投动物性饲料。
治疗方法:
(1)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呈0.25PPM,5天后施一次。
(2)用3—5%食盐水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5%磷涂抹患处。
6、纤毛虫病
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亡。该病是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纤毛虫繁殖过多所致。
预防方法: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治疗方法:
(1)用30%醛全池泼洒5—10PPM。
(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0.7PPM。
(3)用0.5—1PPM新洁尔灭与5—10PPM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
(4)用0.2—0.3PPM孔雀石绿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
7、蟹奴病
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良,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
(1)彻底清塘,杀灭塘内蟹奴幼虫,常见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甲醛等。
(2)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
(3)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1‰),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就能抑制蟹奴的发展扩散。
治疗方法
(1)用5PPM硫酸铜溶液浸洗病10—20分钟。
(2)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蟹10—20分钟。
(3)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呈0.7PPM。
8、蜕壳不遂病
病蟹的头胸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病蟹周身发黑,最后列亡。该病中池塘养蟹的常见病,发病原因与生长过程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有关。
9、聚缩虫病
一般蟹苗期寄生较多,大量寄生时,使蟹苗不能蜕皮变态而死亡,幼蟹和成蟹体外鳃部寄生虫多时,也能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用10PPM孔雀石绿浸洗蟹体45分钟,或用IPPM新洁尔灭溶液浸洗蟹体,直到聚缩虫脱落。蟹体就干净了。
问:你知道预防河蟹腐壳病的措施有什么嘛?
病害防治:腐壳病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预防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塘底有5—10厘米的淤泥。在有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呈15—20PPM。治疗方法:用漂白2PPM全池遍洒,燕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0.1—0.2克,连喂3—5天。黑鳃病病蟹鳃受感染变色,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该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预防同腐壳巧凳病。烂肢病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越冬期间,此病发病率较高,付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预防方法: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放养前将河蟹放在2PPM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后投放。治疗方法: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呋喃唑酮全池泼洒呈0.1—0.2PPM;生石灰全池泼洒呈15—20PPM,连施2—3次。水肿病: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所致。预防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免其受伤。治疗方法: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呋喃唑酮全池泼洒0.1—0.2PPM。水霉病病蟹体表,尤其是在伤口部位生长的絮状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预防方法: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大批蜕壳前间增投动物性饲料。治疗方法: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呈0.25PPM,5天后施一次。用3—5%食盐水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5%磷涂抹患处。纤毛虫病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亡。该病是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纤毛虫繁殖过多所致。预防方法: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治疗方法:用30%醛全池泼洒5—10PPM。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0.7PPM。用0.5—1PPM新洁尔灭与5—10PPM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用0.2—0.3PPM孔雀石绿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蟹奴病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盯芹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良,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所致。预防方法:彻底清塘,杀灭塘内蟹奴幼虫,常见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甲醛等。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1‰),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就能抑制蟹奴的发展扩散。治疗方法(1)用5PPM硫酸铜溶液浸洗病10—20分钟。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蟹10—20分钟。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呈0.7PPM。蜕壳不遂病病蟹的头胸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病蟹周身发黑,最后列亡。该病中池塘养蟹的常见病,发病原因与生长过程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有关。聚缩虫病凯宽毕一般蟹苗期寄生较多,大量寄生时,使蟹苗不能蜕皮变态而死亡,幼蟹和成蟹体外鳃部寄生虫多时,也能引起死亡。防治方法:用10PPM孔雀石绿浸洗蟹体45分钟,或用IPPM新洁尔灭溶液浸洗蟹体,直到聚缩虫脱落。蟹体就干净了。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