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锈病侵染周期快吗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514 次
小麦锈病侵染周期快吗

小麦锈病侵染周期快吗?

作为一名农业方面的专家,我要说,小麦锈病确实是一种侵染周期极快的病害。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主要侵染小麦叶片、茎秆和穗部,给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很大危害。小麦锈病的侵染周期与气候、病原体和寄主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侵染周期在5-7天左右,有时甚至只需要3天左右就能完成侵染。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针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锈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抗锈品种可供选择。

2.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可以有效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3.使用化学农药

在小麦锈病高发期,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小麦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小麦锈病是一种严重的小麦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根据统计数据,小麦锈病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

小麦锈病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小麦锈病主要危害小麦作物,暂未发现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的情况。但在防治小麦锈病时,需要注意使用化学农药的剂量和时间,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小麦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和茎秆上出现红色、棕色或黑色的锈斑,穗部也可能出现锈斑。病叶变黄、枯死,导致小麦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

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麦锈病主要通过风、水、虫媒、种子等途径传播。其中,风是小麦锈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小麦生长期间,风力较大时病害传播更为迅速。

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

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可以通过观察叶片、茎秆和穗部是否出现锈斑,是否变黄、枯死等症状进行判断。同时,还可以进行病原菌的检测,确诊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吗?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密切相关,高温多雨、气温波动大、湿度高等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锈病的发生和传播。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障小麦正常生长。

相关拓展:

问:小麦的锈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有效的防治?

锈病是小麦常见的病症之一,今年锈病在我国各大麦区大爆发,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需要特别注意。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目前已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11个省(市)375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1327万亩,同比增加3.2倍,比近10年最重的2024年同期增加44.8%,比一周前增加29.1%,目前已北扩至沙河以北,较常年提早1个月。

小麦作为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自也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的冬小麦产区以及华北平原的春小麦产区,锈病主要危害的是冬小麦产区。

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对小麦影响并不大,但碰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最终颗粒无收。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锈病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这句话形象地区分了三种锈病的区别,目前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所以我们接下来重点讨论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以及传播方式

小麦的条锈病主要是由病毒孢子(主要为夏孢子)侵染扩散产生的,当病毒(夏孢子)落在小麦叶片纯档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和有水的条件下,夏孢子开始产生菌丝、吸收叶片养分、萌发繁殖,最后形成夏孢子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黄斑,从而为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

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春夏季节危害冬小麦,病菌为害完麦苗以后,随气流在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在秋季冬小麦播种以后再次随气流来到广大小麦产区,附着在冬小麦幼苗上越冬,第二年再次危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持续性危害病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

叶片或叶鞘上覆盖很多夏孢子堆时,会破坏叶笑裤毕片上的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小麦如果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长必然受到影响。

病毒繁殖需要吸收小麦细胞的养分,会破坏小麦植株细胞,使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小麦植株内的水分和养分消耗快,生长到灌浆期时,导致灌浆受阻,一方面会影响降低小麦的品质,另外一方面,光合作用下降导致千粒重下降,出现减产。

小麦锈病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后,轻则造成10%左右的减产,重则可能会达到一半以上。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1、最基础的防治方法就是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症的发生;

2、对于去年有锈病发生的麦田,在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农药防治:

药物防治主要选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已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或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1、拌种: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种子质量回0.2%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质量0.1%~0.15%的2%戊唑醇湿拌种剂拌种。

2、喷药:对于已有病害发生的地块,可以在发病初期选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之后视病情严重程度,最高使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小麦锈病是一种危害较强的病症,但是发病周期较长,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

问:小麦锈病危害到底有多严重?为什么农田里麦苗出现锈病很多农民害怕?

小麦被害后,植物营养元素不断被病原菌所耗费,好哪植物表面的夏孢子堆毁坏寄主的表皮细胞和胡萝卜素,光合作用总面积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消弱,水分蒸发加速,其水面蒸发一般比健株提升20%~60%,比较严重可增加200%~300%,导致植成长发育遭受巨大干扰。发病轻时,穗形简短,粒秕,出苗率降低,出米率减少,发病严重时,植物偏矮,不能正常出穗。

小麦条锈病主要靠气流开展散播,近年的暧冬气侯更为有利于此病散播。在中国小麦栽种地区大部分都是有发生,有一些地区出现比较严重,有一些地区相对较轻。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后,轻则导致10%左右的限产,严重可能做到一半以上,而特别严重的地块,有可能立即绝产。小麦若不能开展正常的植物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必然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远程控制气传病害,这种夏孢子可随风飘荡散播,乃至可通拦历过强劲气流送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至几百公里以外的地区而不失活力开展再侵染。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春夏季节伤害冬小麦,病原菌危害完稻苗之后,随气流在西南和西南地区高海拔地区露地栽培;在秋季冬小麦栽种之后再度随气流赶到众多小麦主产区,附着在冬小麦小苗上过冬,第二年再度伤害稻苗。

小麦锈病的传播速度快。小麦锈病的发生关键有三大要素,菌源,寄主和气侯,在其中气侯是重要因素,由于锈病胞子会随风飘荡,雨等散播,传播速度快,一周左右便会呈暴发性时兴。运用抵抗性小麦种类是友衡码由小麦群体的抗病性遗传基因多元化,抗病性类型多元化和抗病性持续性的提高来实现对小麦锈病的预防。为了保证小麦品种的抗病力,在高发土地,发病比较严重的地块,尽量不要再栽种小麦,根据轮种降低寄主的方法来解决或降低病原菌。

问:什么是小麦的抗锈病

小麦锈病
担子菌中几种锈菌寄生在小麦上所引起的病害。受害小麦在生长发育期主要病状表现在叶子或秆上出现鲜***或红褐色的粉泡状病斑。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见病斑中为很多单细胞的夏孢子,称夏孢子堆。它们是由侵入到小麦植株内的菌丝体上产生的。小麦锈病在整个生活史中,除了产生夏孢子外,还产生其他类型的孢子,最多的可产生5种孢子,但仍以夏孢子危害严重。夏孢子侵害和蔓延得很快,它从侵入新植株到产生出新的夏孢子只需8~12天。造成小麦的严重减产。小麦锈病有3种:一为小麦条锈病,是由专性寄生的条形柄锈菌(小麦条锈病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和穗上,夏孢子堆小,沿叶脉纵向排列成虚线状,鲜***。该病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和淮北等地的冬麦区。另一种为小麦秆锈病,是由禾柄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鞘、茎秆和叶片基部,严重时也发生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有时会在短期内造成较大损失。夏孢子堆红褐色,长椭圆形,散生,不排列成条。该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生活史中有2个寄主,一为小麦,在其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再侵害另一类植物,即小檗或十大功劳的叶片上,在其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以后锈孢子又再侵害到小麦上,进行新的循环。但这5种孢子中,对小麦危害最重的仍是夏孢子。全国各地均发现过此病。第3种为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隐匿柄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夏孢子堆圆形或近圆形,桔红色。

问:小麦锈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小麦三种锈病均为真菌性病害,病害为柄锈菌属的三种不同锈菌侵染而致。小麦叶锈病以休眠菌丝体在受侵染的冬小麦上越冬,而小麦条锈菌和秆锈菌因不耐低温在承德地区不能越冬,而由外地迁来。

第二年春季,冬麦返青后,越冬的叶锈菌也随之萌动侵染;以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和春麦的播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及西北地区越冬越夏基地和华北冬麦区通过气流传来的条锈菌和秆锈菌也相继侵染冬麦、春麦引起发病。夏季麦收后,锈菌的夏孢子再经气流传到西南及西北地区的越夏基地的小麦上侵染、越夏。

秋季冬麦出苗后,叶锈菌又可随气流传回本地侵染并在麦苗上越冬。在整个生长季,三种锈病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的。三种锈病的发病轻重主要与夏、秋季和春季的雨水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秋季和春、夏季雨水多,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发生就重;反之则轻。

问:小麦的白粉病和锈病用甚么药最好

播前用25%多菌灵或15%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的防治(1)症状与侵染循环小麦锈病分条锈、叶锈、秆锈3种类型。3种锈病的简单辨认: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褐斑。条锈病多产生在叶片上,胞子堆呈鲜***、较小、排列整齐成长条状。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秆很少产生,胞子堆呈桔***至赤褐色,散生于叶片上。秆锈病主要危害麦秆、叶鞘,叶片、麦穗也有产生,胞子堆大、呈褐色、椭圆形,周围有破裂翻起的麦皮。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叶鞘、茎秆,麦穗也可产生,病斑梭形、隆起,表面覆有灰白色霉层。小麦纹枯病主要危害茎秆基部,茎基部1—3节的叶鞘上构成椭圆形云纹状灰褐色病斑,抽穗时叶鞘上构成萝卜籽状的菌核,病重时主茎枯死,产生白穗,遇风雨时易倒伏。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产生与品种抗性、气候条件、田间管理水平关系密切。弱抗病品种病发重,温度适合,降水量多,空气湿度高时病害易流行,氮肥施用多,植株旺长,密度高,叶面积系数大、田间郁闭、病发重。(2)防治方法:(A)选用高抗病品种。(B)实行精量、半精量播种;增施有机肥料和磷钾肥,控制氮肥使用量;科学灌水,减少无效分蘖,避免植株旺长、田间郁闭,改良田间吝啬候。(C)药剂拌种:用2.5%适乐时(种衣剂)10克+“天达种宝”25克,兑水375克,拌麦种10千克。增进根系发达,幼苗硬朗,提高抗病性能。(D)小麦3叶期喷洒600倍“天达壮苗灵”增进根系发育;返青、拔节期,用3000倍96%恶霉灵+600倍“天达粮宝”(食粮专用型“天达—2116”)喷雾,既可增强小麦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能,提高小麦叶片的光合效能,增加产量10—15%,又可避免并减少病害产生。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用井岗霉素+“天达粮宝”或多抗霉素+“天达粮宝”避免有殊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