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多方面宣传小麦条锈病 多方面宣传小麦条锈病的文章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450 次
多方面宣传小麦条锈病 多方面宣传小麦条锈病的文章

多方面宣传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中国,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研究和宣传,以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和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通常在小麦的叶片和茎部形成红褐色的锈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小麦的叶片干枯,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小麦条锈病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导致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降低,品质下降。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

1.科学施肥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合理施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减轻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我们需要科学施肥,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和地理环境,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小麦的免疫力。

2.种植抗病品种

在小麦生产中,我们需要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出了多种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生产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3.病害监测和防控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对小麦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一旦发现小麦条锈病,我们需要采取及时的防控措施,如喷洒杀菌剂、割除病株等,防止病害扩散。

小麦条锈病的预防和控制常见问题

1.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因素有关吗?

是的,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条件,而干燥和低温的气候条件可以抑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2.小麦条锈病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何影响?

小麦条锈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条锈病会导致小麦的叶片干枯、光合作用受阻,进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小麦条锈病还会导致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降低,品质下降。

3.如何选择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

选择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地理环境、生产条件、抗病性能等。在选择品种时,可以参考国家和地方的推荐品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

4.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科学施肥、种植抗病品种、病害监测和防控等。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生产条件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5.如何预防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预防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加强病害监测、选择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及时清除病株等。同时,也需要注意小麦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症状,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用什么药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比较大,每年都会大面积的发生而且也非常的普遍,所以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预防以及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小麦条锈病症状是什么呢?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你知道吗?小麦条锈病用什么药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麦条锈病症状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褐色粉状物;小麦快成熟的时候叶鞘上会出现圆形或者卵圆形的黑褐色夏孢子堆,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且呈扁平堆短线状;还有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会有条锈病的发生。
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一)品种抗性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柄锈菌属条形柄锈菌小麦转化型,是基棚纳专性寄生菌。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若是发生条锈病,在小麦很多部位均会出现染病症状。
其中较为容易出现的部位是小麦叶面,其次使其茎部。
该病主要是造成锁口疸出现,导致小麦无法抽穗,从而大幅降低小麦产量。
而促成小麦发生条锈病的基本条件主要是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强弱。
不同的小麦品种对于条锈病的抗药性存在明显差异,若是大面积种植同一抗原的小麦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导致小麦丧失抗病性,从而提高了条锈病的发生概率。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小麦行业的发展,存在外地引种的情况。
种植者若是未对引进的小麦种子进行处理,使病种混入健康麦种中,则会引发严重条锈病。
(二)种植技术在进行小麦种植时,其中小麦种植布局、种植顺序以及作物熟制与条锈病的出现具有间接联系。
小麦的培育技术是通过控制田间的菌源量以促进小麦生长以及提高其抗病性。
但对于连作田,菌源积累的量过多;邻作田则导致小麦抗病力弱,易发生条锈病。
另外,存在部分地区小麦播种时间未把握好,导致小麦播种过早,同时,存在施肥手段不科学、植株间的透通风光性差以及杂草严重等现象,为小麦发生条锈病创造了极好的环境。
(三)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造成小麦发生条锈病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气候环境因素和降水因素。
由于条锈病的生存特性,该病害适合生活在湿搏没度较高的环境中,且该病害能够抵抗的低温度是7℃,越冬能力强。
条锈病病原可在冬小麦的叶片中潜伏,到次年返青时开始活跃,平均温度达到5℃,该病害就可进行袍子繁殖。
与此同时,降水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条锈病的袍子繁殖,在春雨时期袍子繁殖扩散速度较快,这正是条锈病多在春季爆发的主要原因。
小麦条锈病用什么药防治小麦条锈病可以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也可以使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和族剂60-80g拌麦种50kg。
对防治防治小麦条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敌钠酸、敌锈钠、代森锌等。

问答拓展:小麦的锈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有效的防治?

锈病是小麦常见的病症之一,今年锈病在我国各大麦区大爆发,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需要特别注意。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目前已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11个省(市)375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1327万亩,同比增加3.2倍,比近10年最重的2024年同期增加44.8%,比一周前增加29.1%,目前已北扩至沙河以北,较常年提早1个月。

小麦作为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自也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的冬小麦产区以及华北平原的春小麦产区,锈病主要危害的是冬小麦产区。

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对小麦影响并不大,但碰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最终颗粒无收。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锈病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这句话形象地区分了三种锈病的区别,目前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所以我们接下来重点讨论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以及传播方式

小麦的条锈病主要是由病毒孢子(主要为夏孢子)侵染扩散产生的,当病毒(夏孢子)落在小麦叶片纯档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和有水的条件下,夏孢子开始产生菌丝、吸收叶片养分、萌发繁殖,最后形成夏孢子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黄斑,从而为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

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春夏季节危害冬小麦,病菌为害完麦苗以后,随气流在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在秋季冬小麦播种以后再次随气流来到广大小麦产区,附着在冬小麦幼苗上越冬,第二年再次危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持续性危害病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

叶片或叶鞘上覆盖很多夏孢子堆时,会破坏叶笑裤毕片上的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小麦如果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长必然受到影响。

病毒繁殖需要吸收小麦细胞的养分,会破坏小麦植株细胞,使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小麦植株内的水分和养分消耗快,生长到灌浆期时,导致灌浆受阻,一方面会影响降低小麦的品质,另外一方面,光合作用下降导致千粒重下降,出现减产。

小麦锈病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后,轻则造成10%左右的减产,重则可能会达到一半以上。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1、最基础的防治方法就是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症的发生;

2、对于去年有锈病发生的麦田,在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农药防治:

药物防治主要选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已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或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1、拌种: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种子质量回0.2%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质量0.1%~0.15%的2%戊唑醇湿拌种剂拌种。

2、喷药:对于已有病害发生的地块,可以在发病初期选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之后视病情严重程度,最高使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小麦锈病是一种危害较强的病症,但是发病周期较长,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

问答拓展: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

本网讯4月7日,农业农村部在河南省邓州市召开小麦条锈病防控现场会,交流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控情况,分析发生形势,研讨防控技术,动员安排下一步防侍猜槐控工作。
会议指出,3月中旬以来,随着气温回升,小麦条锈病陆续进入扩散流行期。
专家分析,4月份随着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雨水增多,有利于下一阶段病害的扩展流行,部分麦区存在大流行风险,防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会议提出,要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分区治理、综合防治”策略不动摇,“关口前移、抓早治小”,及时组织统防统治、适时组织应急防治,带动群防群治,突出抓好西南和汉水流域等冬繁区防控,减轻当地危害,减少外传菌源,及时落实黄淮海春季流行区预防措施,严防大面积流行危害,确保将兆弯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会议要求,各地要紧盯关键时节,落实落细小麦防控措施。
一是压实防控责任。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层层压实属地防控责任,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
加强系统调查和老友大田普查,及时掌握条锈病发生动态,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防控技术要点,指导农民适时防控。
三是推行统防统治。
结合落实“一喷三防”补助政策等,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作用,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果和效率。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
探索完善农科教协作治理工作机制,不断集成优化并示范推广小麦条锈病分区治理、联防联控技术方案和工作措施,为条锈病可持续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省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等单位专家,部分县市农业农村部门代表共9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