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月季白粉病发病规律 月季白粉病发病规律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498 次
月季白粉病发病规律 月季白粉病发病规律

月季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常见于夏季高温多雨的环境中。月季白粉病的发病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季节性规律

月季白粉病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月至9月份。这是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气候条件适宜白粉菌的生长繁殖。夏季也是月季生长繁茂的季节,月季植株生长势强,营养供应充足,更容易受到白粉病的侵害。

2.气候因素规律

月季白粉病的发病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在60%-80%时,白粉病的病害程度最高。降雨量也是影响白粉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降雨量过多,地面湿度过高,也容易造成白粉病的大面积爆发。

3.土壤因素规律

土壤的养分状况和PH值也会影响月季白粉病的发病。土壤养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植株的健康状况,使其更容易受到白粉病的侵害。土壤PH值过低或过高也会影响植株的养分吸收和代谢,从而影响植株的健康状况。

4.植株品种规律

不同品种的月季对白粉病的抵抗力不同。一些品种对白粉病比较敏感,容易受到病害的侵害,而一些品种则比较抗病,不容易受到白粉病的影响。在选择月季品种时,应该考虑其对白粉病的抵抗力。

5.植株生长规律

月季植株的生长状况也会影响白粉病的发病。一些生长势旺盛的植株,由于其叶片茂密,气温湿度适宜时更容易受到白粉病的侵害。及时修剪月季植株,保持其生长状况良好,也是预防白粉病的重要措施。

月季白粉病的发病规律是多方面的,只有了解其发病规律,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白粉病。对于月季白粉病的防治,应该从加强管理、提高土壤质量、选择抗病品种、及时修剪等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月季白粉病的发生。

相关拓展:

问:月季白粉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菌,菌丝体在寄主表面发育,以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分生孢子梗短,直立,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桶形,5~10个串生,主要以菌丝在感病植株的休眠芽内越冬,次年春天芽一展开便布满白粉,这些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危害。病原为真菌类,发病后无臭味,白粉是其明显病征。
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或钾肥时易发该病,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温度变化剧烈,花盆土壤过干等,使寄主细胞膨压降低,都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问:月季白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发病症状白粉病侵染月季的绿色器官,叶片、叶柄、花蕾及嫩梢等部位均可受害,其中幼叶最容易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褪绿黄斑,边缘不明显,逐渐扩大,之后产生白色粉斑,由点连成片,形成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嫩叶染病后叶片反卷、当皱缩、变厚,有时为紫红色。叶柄及嫩梢染病时,被害部位略膨大,向反面弯曲,节间缩短,枝条变细。花蕾染病时出现畸形,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受害严重时叶片从边缘变褐色,逐渐脱落,嫩梢枯萎,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休眠期喷施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溶液。发病时,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