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纹枯病用什么药(纹枯病打什么药)
碧云天,黄叶地,时光的脚步不停歇。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即明日16时14分,将迎来寒露节气。
俗话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节后,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集天地之精气的露珠,冷寒而将凝结,放出微微的寒光。
如果说白露是诗意的,那么寒露就是美丽的。在二十四节气中,“寒露”二字最是冰清玉洁。寒露之后,雨季的喧嚣归于宁静,烈日的火热归于平和,而锦绣大地则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露冷气凉秋风瑟大雁南飞菊绽放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在每年的10月7日—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且带寒意,故名。
民间称“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此时,在我国的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
处在南方的义乌,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天气从多雨潮湿的夏季模式,转为晴朗干燥的秋高气爽模式。不过义乌的寒露时节,并没有北方那么冷,还看不到秋风萧瑟的场景,只是在早晚逐渐感受到了丝丝寒意。
“深秋浓雾锁院庭,清晨寒露湿小径”。早晨在义乌山野间游走,只见一颗颗露珠像一粒粒豌豆,挂在草茎上、树叶上,圆润饱满,晶莹剔透,摇摇晃晃。不一会儿,头发湿了,衣袖湿了,裤脚也湿了。有鸟儿在树枝上探头探脑地张望,见有人来,扑棱一声飞走了,露珠便簌簌落下。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寒露时节,凉气加重,别忘添衣加被,尤其脚部更要注意保暖。秋深处,满目秋黄。落叶随风,菊花满堂,柿子枝头笑,蟹黄味道长。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鸿雁在天空排成“人”字或“一”字,向南迁徙;深秋时分,雀鸟也无处寻踪,这时海边突然多了很多蛤蜊,由于蛤蜊壳的颜色、纹路与雀鸟类似,古人便以为蛤蜊是雀鸟变的;菊花也在此时竞相绽放,姹紫嫣红,摇曳生姿。
在寒露节气的三候里,大雁和菊花就占了两候。它们一为动物,一为植物,一动一静,一天一地,作为这个时节与露水相配的配角,是再合适不过了。秋阳下在义乌乡间漫步,抬头仰望,一群大雁正在辽阔清澈的蓝天中自由飞翔,蔚为壮观;低头环视,路边菊花开得正艳,一丛丛、一束束,泼辣辣地摇曳着秋光;而那香气浓郁、优雅怡人的桂花,更是把秋天演绎得淋漓尽致。
古人写寒露的名句不少,如唐寅的“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白居易的“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王涯的“一夜清风苹末起,露珠翻尽满池荷”,韩翃的“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一首首文采飞扬、情景交融的诗文,赶走了秋天的萧瑟之气,使天地万物变得绚烂和灵动起来。
丰收寒露分外美田间劳作莫消闲
寒露时节的秋,已是金秋,正是秋收的好时候。俗语有“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也有“过了寒露,秋粮入库”的说法。
这是一个因为收获而分外美丽的时节。凉凉的秋风吹熟了庄稼蔬果,也吹开了农民脸上的笑容,它们犹如一朵朵鲜花灿烂绽放。
在义乌乡间地头,路边的草丛、生长的蔬菜、山上的树木,主色调仍然是从春天延续至今的绿色,只是随着天气变凉,绿色逐渐苍老。不过,这时的石榴红了,甘蔗甜了,玉米熟了,大豆鼓了,沉甸甸的柚子压弯了枝头,满树金灿的柿子惹人喜欢……这些丰收的果实,在色彩斑斓的栾树花、菊花、紫薇花、凌霄花等各式花卉的点缀下,在金黄色稻谷的映衬下,与周边层次错落的绿交相辉映,渲染出浓浓的秋的色彩。
寒露节气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农事歌唱道:“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此时,北方秋收已近收尾,正紧张地播种冬小麦;南方单季晚稻开始收割,双季晚稻正处于灌浆期。
国庆长假期间,大陈八都一带的稻田里,一辆辆收割机在田间作业,将一排排稻穗推到、收割,井然有序。站在田边,仿佛能感受到大型机械所传来的阵阵稻香。农机手楼大伯说,趁这几天天气晴好,部分早熟的单季晚稻要抓紧收割。
有的作物收获了,有的作物还在生长。对义乌来说,寒露前后,大多数晚稻还处在灌浆期,稻叶还没全部变黄。朴素的乡民勤于田间劳作,加紧做好纹枯病、卷叶螟等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并调配好收割、烘干、耕作、播种等农业机械。此时节,也特别有利于秋季蔬菜生长,是冬春棚菜大力培育和育苗的有利时期。黄澄澄的稻谷,有机的蔬菜果实,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泉水,是大自然给农民们最好的馈赠。
秋收、秋种的汗水,带着喜悦和希望,融进肥沃的土地。在耕种与收获的轮回中,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也寄托着生活的希望。
登高赏菊吃花糕习俗千里不同风
寒露,作为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自然少不了一些风俗活动。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寒露节气在南北方呈现出的气候、物象、农事等均有一定的差异,各地迎接寒露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由于重阳节大多在寒露节气前后,此时节气候宜人、舒适,十分适合登山,慢慢地,重阳节的登高及其他一些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
邀亲朋,登高望远。寒露时节登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征。这时候登高,才会看到大雁南飞、菊花盛开,更会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观。所以,唐代刘禹锡的诗里才会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赏菊花,感受秋意。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它的踪迹。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赏菊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
吃花糕,寓意高升。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等。
除秋燥,饮菊花酒。寒露时节,气候干燥,南京、温州等地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寒露这一天,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如今大家则喜欢饮枸杞菊花茶。为了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北京等地还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
秋钓边,醉制江蟹。在我国南方包括义乌,寒露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赏花、吃螃蟹、钓鱼的好时节。由于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俗,湘西侗族人民有寒露制腌鱼的习俗。而在温州,人们除了饱尝鲜活美味的肥蟹之外,喜欢醉制别有风味的河蟹或江蟹。
对义乌来说,寒露节气也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据《义乌民俗》记载,九月初九重阳节,士人登高宴赏,以茱萸浸酒饮之;家制牡丹糕、方糕,戚友互相赠送。另外,义乌还有祭拜胡公之俗。传说北宋永康人胡则曾奏请朝廷兔除婺衢二州的身丁钱(成年人人口税)。百姓感恩他,在他死后奉为神,称“胡公大帝”。宋代以后,义乌人每于农历八月后半月,成群结队到永康方岩供奉胡公神像的赫灵庙朝拜。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还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不过,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湘南产桐子、油茶的地区均有禁山习俗,寒露开禁后方准拣山。大人小孩在这天都会上山采摘茶籽。小孩更大的乐趣则是吃“茶耳”“茶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