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木白粉病的病原菌 柚木白粉病的病原菌有哪些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15 次
柚木白粉病是柚木树上常见的一种病害,其病原菌是白粉菌属真菌。
病原菌特征
白粉菌属真菌是一类拥有白色粉末状孢子的真菌,主要寄生于植物叶片表面,引起白粉病。其特征包括:
- 菌丝生长迅速,形成白色粉末状孢子
- 孢子具有厚壁,可在恶劣环境下存活
- 易通过空气传播,传播距离远
- 喜欢高湿度、低温度的环境
病害症状
柚木白粉病的病害症状包括:
- 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
- 叶片变黄、枯萎、掉落
- 叶片形变、变形
- 影响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防治方法
柚木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包括:
- 定期清理病叶、病枝、病果,减少病菌的存活和传播
- 保持环境通风、干燥,减少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 使用杀菌剂喷洒叶面,防止病菌的侵入和繁殖
- 使用抗病品种,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柚木白粉病的病原菌是白粉菌属真菌,其特征包括菌丝生长迅速、易通过空气传播、喜欢高湿度、低温度的环境等。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理、保持环境通风干燥、使用杀菌剂、使用抗病品种等。
相关拓展:
多菌灵(广泛使用的广谱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释义:
多菌灵(Carbendazim)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广谱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也是苯菌灵的代谢产物,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它不溶于水,微溶于丙酮、氯仿和其他有机溶剂。
它常用于为谷物或水果杀菌,但在部份国家,这种除菌剂只可用于球场或康乐设施,而不能用于农产品。多菌灵常用于为谷物、柑橘属、蕉、草莓、凤梨等水果杀真菌,多菌灵的4.7%氢氯化物水溶液可用于治疗荷兰榆树病。
问:白粉病的病原是什么真菌?
是白粉病菌类造成的。专性寄生在植物表面、产生白粉状病征的病原真菌。它们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有较高的寄生专化性。
白粉菌的营养体为有隔分枝的菌丝,在植物表面寄生,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和水分并在表皮不断扩展(少数白粉菌为内寄生或半内寄生)。白粉菌的无性繁殖是在分生孢子梗上产生单个、椭圆形、串生的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以雄器和产囊体配合后,在圆球状的闭囊壳内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闭囊壳的子囊数依种类的不同而各异,从单个到多个。闭囊壳外有各种形状的附丝。白粉菌的分类以菌丝的寄生部位、闭囊壳内子囊数目、外部的附丝形态及分生孢子形态等为主要依据,下分3个亚科,10个属,其中常见的有:白粉属、球针壳属、钩丝属、叉丝壳属、单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和内丝白粉属。
白粉病发生后,寄主受害部位生长受抑制,逐渐退绿变黄,出现枯斑至最后全叶枯干,如许多叶片同时受害,也可以使植株早枯。病害后期,由菌丝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粉状霉层中,常出现许多散生的黑色粒状的闭囊壳,并以此越冬,次春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但有些白粉菌并不经常进行有性繁殖,而以分生孢子在温暖地区或保护地越冬。植物生长季节,分生孢子可重复产生,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和侵染,但白粉菌是较耐干旱的真菌,在相对湿度很低的条件下,分生孢子也能萌发。空气潮湿、气温较高或干湿交替、光照不足的气候条件以及氮肥过多和作物过密等情况,均有利于白粉病的流行。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