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种植方法和条件 桑黄种植技术资料.

一、桑黄种植方法
1.土壤选择
桑黄生长喜好土壤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地。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尽量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免选择土层较浅、排水不良的地方。同时,应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施肥,为桑黄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种植时间
桑黄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春季种植的时间一般在3-4月份,秋季种植的时间一般在9-10月份。在进行种植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
3.播种方法
桑黄的播种方法一般采用直播或穴播的方式。在进行直播时,需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准备好的土地上,并轻轻压实。在进行穴播时,需先在土地上挖好小坑,将种子放入坑中,再用土覆盖种子,并轻轻压实。
4.管理方法
桑黄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松土等。在进行施肥时,应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桑黄的生长需要。在进行灌溉时,应注意避免过度灌溉和缺水现象的出现。在进行除草时,应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避免对桑黄的生长造成影响。在进行松土时,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法,保证桑黄的根系能够得到充分的氧气和水分。
二、桑黄种植条件
1.气候条件
桑黄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一般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温度15℃左右,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同时,桑黄生长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应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种植。
2.土壤条件
桑黄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条件,一般适宜的土壤为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地。同时,应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施肥,为桑黄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3.病虫害防治
桑黄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常见的病虫害有桑蚕、蚜虫、螟虫等。在进行防治工作时,应采用有机农药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1.桑黄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桑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高热、热毒病、咳嗽、痈肿等**。
2.桑黄的市场前景如何?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桑黄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桑黄的价格较高,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3.桑黄种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桑黄种植需要注意土壤选择、种植时间、播种方法、管理方法等问题。同时,还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桑黄的采摘时间是什么时候?
桑黄的采摘时间一般在7-8月份,当桑黄的果实变为红色时即可进行采摘。
5.桑黄的贮存方法有哪些?
桑黄的贮存方法一般采用晾晒或干燥的方法进行,将桑黄晾晒或干燥后,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即可。
四、农药知识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常见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的正确性,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参考来源:
1.《桑黄栽培技术》
2.《桑黄种植技术》
3.《农业生产技术大全》
问答拓展:桑黄的种植条件
桑黄栽培技术如下:栽培时间安排、培养基(料)制备、培养温度和通风管理、段木进棚准备、子实体栽培管理、采收。
一、栽培时间安排
桑黄栽培的菌株采用筛选出的SH2菌株,由东北食药真菌研究所提供桑黄菌株杨树段木栽培所得。当年11月20日左右制作一级种,菌种10天后满管。12月初将菌种直接转接到二级菌培养料中,生长30天左右即可长满菌瓶。
次年1月初进行**菌制作,菌种生长45天满袋。在**菌生长过程中,进行杨树段木的准备,劈段,拼接,套袋,两端扎口(大小粗细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便于两端接种。
2月中旬左右进行段木接种,4月初进行催蕾并进棚,然后进行出菇管理。桑黄属多年生,一般3~5年可采收。
二、培养基(料)制备
一级种培养基配方:五维葡萄糖20克,蛋白胨5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琼脂24克,加水1000毫升。
二级种料配方:木屑77%,麸皮15%,玉米粉5%,五维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1%,石膏1%。培养料含水量65%。
**种料配方:木屑80%,麸皮18%,五维葡萄糖1%,石膏1%。培养料含水量65%。栽培段木基质选择杨木。
三、培养温度和通风管理
二级菌种、**菌种和段木栽培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并要合理通风才能保证桑黄的菌丝生长良好,保持活性,利于出菇。
在室内培养,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应采用黑暗培养,温度控制在25~28℃。培养前期不需要通风,培养中后期,随着菌丝满瓶(袋),每天通风2~3次,每次有效通风时间控制在1小时。
四、段木进棚准备
培养段木桑黄菌丝期间,搭好栽培拱棚,挖好蓄水池,**设备进入棚内。拱棚覆盖2~3层遮阳网。预留出通风口,但暂时将其关闭,待栽培后期需要加大通风量时再启用。摆放间隙预留20厘米。畦面用沙石铺垫便于滤水。做畦时,中间略高于两边。
栽培棚准备好后,每隔两天消毒一次,通风换气。3次消毒后,菌段可进棚内适应环境。进棚两天后,在菌段上切割环形切口,长15~20厘米、宽1~1.5厘米。
摆放时,菌段底端脱袋,立于畦内。切口下端尽可能保证与菌皮宏贺不脱离,这样可以保证在**过程中,袋切口下端不会积水,起到保护菌段的作用。
五、子实体栽培管理
桑黄对温度管理也有很高的要求:菌段进棚切口后,前期可每天通风两次,每次通风1~1.5小时,后期可加大通风量,将通风口打开,保证每天通风3~4次,每次通风1.5~2小时。
白天温度要控制在28~34℃,最高不超过35℃,否则桑黄会提前木质化而停止生长。白天温度过高时,需要加强通风并加湿降温。夜间为自然温度,18~22℃。
湿度管理:桑黄子实体萌发前,要纯腊求地面湿润,空气相对湿度90%~95%。切口处**时要求少**、轻**、多次**,每天**5~7次。子实体萌发后,应适当加大**量,减少**次数,晴天多**,阴雨天少**。
前期为了保证切口处湿润,需要将拱棚封闭,适当通风。后期需要加大通风量,通风后再密闭拱棚。桑黄子实体生长后,表面不光滑,呈鲜**、马蹄形。如子实体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没有鲜**,表明子实体已停止生长。此时,应进行越冬前的准备。
越冬管理:越冬前停止**,加固拱棚,以防冬季雪大致拱棚倒塌。天气渐凉后,每天通风换气,不再**,至上冻后可以预留通风口,将棚两端封闭。
冬季下雪后,要及时将棚上的积雪扫除。至次年3月下旬开始,可以逐渐进行地面加湿,一次加湿量不要过大。当桑黄子实体重新出现鲜**时,进入正常的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桑黄极易发生木霉、绿霉、链孢霉等杂菌感染,在栽培过程中,需要不断灵活变通栽培管理措施,还要适当选择分解快、无残留的生物菌剂进行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主要以物理防治为主,将感染的菌段及时清除至指定地点进行单独管理或处理。
用药物治虫时,喷药方式以地面喷药为主,将菌段移出,喷完药后再重新摆放。这种治虫措施是重害治理,轻害人工捕捉即可。
六、采收
桑黄生产周期为3~5年,视桑黄子实体的紧密度、形体大小、生长势等综合情况适时采收。采收前一周停止**,关闭通风做绝滑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以便收集散发的孢子粉。
采收桑黄时用刀从柄基部切下或轻摘,然后将桑黄烘干或晒干至含水量为12%,装袋置于干燥的室内保存或出售。采收桑黄后,除去培养袋口的老菌皮,重新将培养袋排放于棚内,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90%~95%,温度仍保持在28~34℃,7天后可在原位置重新长出子实体。
按照上述方法培养管理,25~30天可采收第二潮,一般可采收3~4潮。每100公斤干料可生产干桑黄成品3公斤以上。
桑黄的产地生境:
真正的桑黄在野外只生长在桑属(Morus)活立木树干上,根据凭证标本的寄主记录、采集者的说明以及发表的文献,可以归纳出野生桑黄主要生长在鸡桑(MorusaustralisPoir.)这个树种上。鸡桑与其他桑树的不同在于叶片有时呈掌裂状。
但依据**的文献以及近几年在中国浙江、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发现桑黄也生长在家桑(主要是MorusalbaL.)上。鸡桑广泛分布在中国、东北亚和南亚。
调查表明已经在中国**、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山东、山西、河南、甘肃、陕西、吉林和台湾等地发现野生桑黄。韩国、**和**也发现了野生桑树桑黄。
野生桑黄的分布与鸡桑的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以推测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南亚地区也可能有野生桑黄,因为鸡桑在这些国家有分布。桑属中其他的种类也可能生长野生桑黄,有待今后的研究确认。
野生桑黄虽然分布广泛,通常散生在喜光的山区,故产量并不多。桑黄生长于较低温环境,在中国华南通常生长在中海拔山区,不生长在极低温的高山或高温的平原;在中国华北通常生长在低海拔丘陵,不生长在高海拔的山区。
在中国台湾桑黄通常生长在海拔约1000米左右的山区,产量很少。在**野生桑黄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部地区,然而目前**的野生桑黄也很难找到。
问答拓展:种植桑黄方法
种植桑黄方法如下岁核:
1、菌材的准备
树种的选择杨树、桦树、柞树、桑树等阔叶树均为栽培桑黄的良好树种,但桑树上生长的桑黄子实体入药最佳,因为桑树自身也是乎答掘中药材的一种,桑黄在利用桑树上的营养进行生长发育时,可以吸收桑树中的有效成分,这就是桑树桑黄好于其它树种栽培桑黄的原因所在。
树木休眠后和第2年萌发前,此时树干的营养最丰富,为最佳采伐期,采伐树木主要采用砍伐枝桠材或间伐两种方式,将采伐的树木放在通风阴凉处,以免长杂菌。
2、菌种与菌棒的制备
原种的制备首先选优良的麦粒,去除虫蛀粒及石块等杂质,用热水浸泡后,装瓶进行高压灭菌,在121°C下高压灭菌1.5h。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人优良的桑黄母种,于28°C的恒温室中培养。优良的桑黄菌株一般30~45d即可长满菌种瓶(具体视菌种瓶的大小而定)。
3、栽培场地的选择和大棚的搭建
栽培场地应选在易管理,水、电比较方便的地方;地势平坦及缓坡地均可。整地栽培场地选择好后,去除土中的石块,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菌棒下地前,在土中撒些生石灰。
桑举埋黄栽培主要采用塑料大棚,大棚上覆盖遮阳网或者覆盖草席,利于温度的控制。如果条件允许,采用可以控温的大棚是桑黄菌高产、稳产的关键。
问答拓展:桑黄怎么种植?
桑黄栽培技术
一、选择位置
建造大棚的时候,应该选择通风性好、排水通畅,且保温保湿性好,另外还要有一定的光线。大棚地面要干净,最好是选择接近水源的树荫处。
二、配栽培料
要先把麸皮、棉籽壳核银、木屑和石膏粉混合搅拌,栽培料的湿度要在60至65%,大概是用手攥手指缝隙有似滴不滴的水。准备好颤滑后装到袋子中,采用常压灭菌10至12个小时,聚丙烯塑料袋也要灭菌。当栽培料冷却到30℃以下,再选择放到无菌室接种。菌带接种后转移到培养室内,每周都要进行上下翻动,不但能平衡温度,还能够增强袋子中的氧气,从而促使更快发菌。
三、发菌温度
在发菌期间要调整温度适宜,温度要保茄氏腊持在22至28℃之间,并每天适当通风,大概30分钟。发菌5至7天左右,需要把菌带翻动一次,当菌丝体发满2/3时转移到培养棚内,把袋口松开并用手轻提,棚内要有散光,大概25至32天菌丝就可以长满整个塑料袋了。
四、进行采收
在发菌期间要注意**保湿,并及时把出现畸芽的割掉,当菌盖变为黄褐色且边缘白色消失,逐渐变黄,且背面出现黄褐色雾状形孢子的时候就成熟了。采收前一个星期要暂停**,并停止通风,可直接用手摘下来,然后晒干或是进行烘干。
桑黄出菇时间,大棚栽培的约7个月左右;室内环境可控的话,应该能缩短栽培周期,也要6个月左右。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