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前中后期 玉米锈病主要危害哪些部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锈病是玉米生长期间常见的病害之一。在玉米生长期间,玉米锈病的发生会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玉米锈病是非常重要的。
玉米锈病前期
玉米锈病前期是指玉米生长期间,病菌侵入玉米叶片后,但还未出现明显病斑的阶段。
玉米锈病前期,是玉米锈病的发展早期阶段,此时玉米叶片表面还没有出现病斑,但是病菌已经侵入了叶片内部,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病菌将会继续发展,从而导致玉米叶片出现病斑。
玉米锈病中期
玉米锈病中期是指玉米生长期间,病菌在玉米叶片内部大量繁殖,玉米叶片表面出现明显病斑的阶段。
玉米锈病中期,是玉米锈病的发展阶段之一,此时玉米叶片表面已经出现明显的病斑,病斑颜色为黄褐色,病斑表面有小黑点,病斑边缘为深褐色。此时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病菌继续繁殖,导致玉米叶片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玉米锈病后期
玉米锈病后期是指玉米生长期间,病菌已经在玉米叶片内大量繁殖,导致玉米叶片出现大片病斑,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的阶段。
玉米锈病后期,是玉米锈病的发展最严重的阶段,此时玉米叶片出现大片病斑,病斑颜色为黄褐色,病斑表面有小黑点,病斑边缘为深褐色。此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防止病菌继续繁殖,导致玉米产量受到更严重的影响。
如何预防和治疗玉米锈病?
1.种植抗病品种,选择耐病性好的玉米品种。
2.确保土壤肥力,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湿润。
3.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
4.发现玉米锈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菌剂等。
玉米锈病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多大的影响?
玉米锈病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病情严重时,玉米产量可能会减少30%~50%。
玉米锈病有哪些症状?
玉米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表面出现黄褐色的病斑,病斑表面有小黑点,病斑边缘为深褐色。
玉米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玉米锈病的病原菌为玉米锈菌。
玉米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玉米锈病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病情严重时,玉米产量可能会减少30%~50%。玉米锈病还会影响玉米的品质,降低玉米的商业价值。
相关拓展:
问:玉米的叶片出现黄褐色斑点,这是怎么一回事?
1、玉米大斑病
症状:
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联合纵裂,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药,每667平方米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50克,宴饥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60克,喷施3次。常用药剂还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每隔10天防1次。
2、玉米小斑病
症状:
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叶片病斑小而多,初为褐色水渍状小点,扩大后成椭圆形或长方形约0.5厘米的病斑,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
防治方法:
在采取农业防治和种子包衣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50克,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60克,喷湿3次。也可以在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防2-3次。
3、玉米锈病
症状:
玉米锈病最初在叶片正面散生或聚生不明显的淡***小点,并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黄褐色或褐色,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突起,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
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晌森返液,40%多。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4、玉米纹枯病
症状:
玉米纹枯病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合成不规则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每那眼扩展。穗苞叶发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果穗发病后***,子粒细扁或变褐腐烂。
防治方法:
丑雄期为最佳防治时期,常用药剂有1%井冈霉素0.5千克加水200千克,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农利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5、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
症状:
发病初期出现褪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展为圆形褪绿透明斑,中间枯白色至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晕圈,湿度大时,病斑正、背面均可见灰色粉状物,背面居多。
防治方法: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灌心,效果较好,常用药剂有40%新星乳油1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退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8%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问:玉米锈病的危害症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回答1、玉米锈病和笑袜主要危害叶片,也会危害叶鞘、茎秆和苞叶。2、植株在染病初期,叶片两面会生出淡黄白色小斑,随后形成突起的疱斑,里面便是病菌的夏孢子堆。孢子堆破裂后,会散出铁锈状夏孢子。3、发病较为严重的病株上,整片叶片上都可形成锈褐色的病斑,从而导致叶片枯黄,对苞叶、果穗和雄花造成危害。
一、玉米锈病的危害症状
1、玉米锈病主要侵害玉米叶片,还可以够侵染叶鞘、茎秆和苞叶。
2、在玉米锈病侵染初期,叶片的两面会生出淡黄白色小斑,且四周有***晕圈,后有突起形成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疱斑,散生或聚生圆形或长圆形,这些便是病菌的夏孢子堆。等到病菌的孢子堆表皮破裂后,会散出一些铁锈状夏孢子。
3、锈病后期,病斑或其附近还会出现黑色的疱斑,着便是病菌的冬孢子堆。它们呈长椭圆形,疱斑破裂时,会散出黑褐色粉状物。
4、在玉米锈病升衫较为严重时,整张叶片都可能会布满锈褐色病斑,还会造成叶片枯黄,危害苞叶、果穗和雄花。
二、玉米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黄淮海地区玉米锈病唤激为南方锈病,一般为气传病害。这一类锈病的孢子一般由台风传播带来,其菌源主要来自菲律宾和我国台湾。
2、近菌源地的南方玉米区在发病后,菌源会跟着北上的台风向其它区域传播。通常会在8月份天气转凉后发生,在平均温度为26℃-28℃且湿度高时,锈病发病较为迅速。
3、玉米柄锈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15-35℃,其中最适宜的发病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5%以上。
4、玉米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穗到采收中后期,高湿、叶面结露的气候,适宜夏孢子形成和侵入。
5、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玉米锈病多在5-10月发生,在夏秋高温、多湿及多连阴雨的年份发病较重。
6、玉米锈病在田块连作地、排水不良的田块中发病较重。
7、玉米锈病在种植过早熟品种、密度过高、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的田块中,发病较重。
问:玉米后期的锈病是如何发生的?
玉米锈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全生育期均能侵染发病,但中后期发生严重。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浸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长形或卵形褐色小粉疱,后小粉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病菌夏孢子);夏孢子可进行扩大再侵染;后期病斑上生黑色近圆形突起,开裂后露黑褐色冬孢子。玉米锈病在松江地区属年间发性病害。80-90年代局部地方发生较重,随着玉米面积减少,抗性品种种植、90年后期一直发生较轻。近年来随着玉米面积种植增加,一些高糖优质食用玉米的推广种植,加上菌源在本地逐年累积,玉米锈病发生有抬头趋势,个别田块后期发生较重,严重影响生长。玉米锈病发病后主要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铁锈色病原菌污染果穗后影响玉米品质,一般年份发病后影响产量5-10%,品质下降1-2个品级。玉米锈病菌喜高温高湿,喜高氮多糖,连续高温高湿连续阴雨天或昼夜温差大,露水大,发病重;另外后期偏施氮肥发生重。综合分析,今年我区种植“水果玉米”属高糖品种,因前期连续高温、生长差,后期n肥用量高,加上近期雷阵雨天气多,田间湿度高,玉米锈病发生可能达到中等发生,应引起重视,对感病品种做好预防工作。玉米锈病的防治:1.农业防治,结合化学防治喷施磷钾肥,尽量少喷氮肥。2.化学防治:立足预防,田间查见病斑后立即用药。(1)15%粉锈宁wp1500倍液。(2)2.5%仙生wp1500倍液。(3)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应连续喷2-3次。问:金博士3107玉米种抗锈病吗?
金博士3107玉米种抗锈病特点不明显。
平均亩产660至811公斤。
适宜在辽宁省积温2800度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玉米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选地:种植玉米要选择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至7、土壤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肥沃的土壤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整地: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耕翻深度一般要达到25cm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整地,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kg、豆饼50kg和过磷酸钙50kg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二、选种催芽
1、选种:选择品质优良、抗病能力强、丰产、适合本地种植的种子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2、催芽:种子在播前要先晒种,放在太阳光下晒3至4个小时就行。然后放在温水中浸泡催芽,水温控制在50至55℃,浸泡大约15分钟。泡好后冷却6至8小时,用清水冲洗1至2次即可播种。
三、播种技术
1、播种时期:玉米的播期需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来确定,一般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平坝、浅丘地区一般3月中上旬播种;深丘、中低山区一般以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以利于缩短麦玉共生期,培育壮苗。
2、育苗:采用肥球育苗或玉米专用育苗盘育苗。保持营养土结构疏松,且配合一定比例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少量过磷酸钙,切忌添加尿素或碳酸氢铵,以防烂种。每个肥球或方格放1粒种子,育苗数量应按照需要再增加20%,以备查漏补缺。播后盖上肥细土1至2厘米,用清水喷湿盖膜保温。
3、移栽:移栽前应选在晴好天气,将地膜亮脚通气炼苗1至2天后,逐步揭膜炼苗1至2天。待幼苗2叶1心时开始移栽,严禁栽老苗、大苗。栽后用清便水一瓢两窝浇“定根水”,适宜密度为3500至4000株/亩。后期可根据出苗情况及时进行间苗、补苗。
四、需肥规律
1、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多,全生长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在抽穗期多施加含磷钾元素的肥料,促使更好的接穗。
2、玉米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基本原则。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根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品种、密度等综合运用。
五、田间管理
1、定苗、间苗:遵循“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玉米在三叶期丛苗疏开,5叶时可按株距定苗,要拔除病苗、弱苗、异株,留健壮苗;若遇缺苗断垄的地方,相邻处要留双株补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若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可进行1至2次中耕,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苗期若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玉米惧怕水涝,生长期在多雨、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开及时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肥料运筹为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施肥方式为沟施或穴施,施后埋土浇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