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贝母锈病用什么药 平贝母病害的防治及增产
平贝母锈病该如何治疗?
平贝母是我国的一种珍稀植物,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品的生产中。平贝母的生长环境较为苛刻,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其中,平贝母锈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了平贝母的生长和产量。那么,我们该如何治疗平贝母锈病呢?
一、化学药剂治疗
化学药剂治疗是治疗平贝母锈病的一种有效方式。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氧化亚铜、多菌灵等。这些药剂具有杀菌、消毒等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治平贝母锈病。化学药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故在使用时需谨慎,遵循安全使用的原则。
二、生物农药治疗
生物农药是指以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为基础,通过发酵、提取等技术手段制成的农药。相对于化学药剂,生物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小,更为安全。常用的生物农药有拮抗菌、杀菌菌剂等。这些生物农药能够有效地防治平贝母锈病,同时还具有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作用。
三、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指利用物理手段防治平贝母锈病。常用的物理治疗方式有紫外线辐射、高温烘烤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杀死病菌,达到防治平贝母锈病的效果。物理治疗方式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且治疗效果不如化学药剂和生物农药稳定。
四、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是指结合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平贝母锈病。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点,提高治疗效果。综合治疗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和实施,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五、预防措施
平贝母锈病的防治不仅仅是治疗,更需要加强预防工作。在平贝母种植过程中,应注意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控制害虫等,以减少平贝母锈病的发生。同时,应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病害扩散。
相关问题:
1、平贝母锈病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平贝母锈病是由真菌侵袭引起的,常见于高湿度、高温度的环境中。平贝母生长环境不当、土壤质量差、病菌侵入等因素都会导致平贝母锈病的发生。
2、如何预防平贝母锈病?
预防平贝母锈病需要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施肥、控制害虫等。同时,应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病害扩散。
3、化学药剂对平贝母有哪些影响?
化学药剂对平贝母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可能会对平贝母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使用时需遵循安全使用的原则,避免过量使用。
4、生物农药的优点有哪些?
相对于化学药剂,生物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小,更为安全。生物农药还具有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作用。
5、平贝母锈病的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平贝母锈病的治疗需要注意安全使用化学药剂、选择合适的生物农药、注意物理治疗的温度和时间等问题。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问答拓展:平贝母育苗田易发生哪些病害?如何防治?
平贝母育苗期间发生的主要病害为平贝母锈病,又名“黄疸”。
(1)病原菌
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单孢锈菌属真菌。
(2)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平贝母小苗叶片和叶柄。早春出苗展叶后先在叶背、叶柄上散生暗褐色病斑,后周围表皮翻卷,露出冬孢子堆。叶背和叶柄上病斑稍隆起,圆形至长椭圆形,橙***或金***,长有成丛的杯状***锈孢子器,在叶面等部位锈孢子器间长有黄褐色性孢子器。后期病斑部位出现组织穿孔,切断输导组织,使茎叶枯萎,造成早期死苗。
(3)防治方法
①清理田园。鉴于平贝母锈病以冬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次侵染来源,就必须十分重视清理田园工作,于地上植株枯萎后,及时将田内杂草和平贝母残株彻底清理干净,运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田间消毒。减少越冬孢子。
②实行轮作。杜绝使用老园子再次育苗,定期与其他农作物轮作,是预防平贝母锈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③合理选地、适当密植。不宜用沙质过大、易干旱的田地种植平贝母。在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充足情况下,适当密植可减轻平贝母锈病的发生。
④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平贝母幼苗对锈病的抵抗能力。
⑤做好田间管理。在平贝母幼苗生长期内做好除草工作,防止草荒,在干旱时,应采用浇灌水措施加以控制。减少锈病冬孢子寄生和侵染环境条件。摘除早期病叶病斑,控制本病发生蔓延。
⑥药剂防治。于平贝母展叶期或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可选用15%、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97%敌锈钠300倍液,或20%萎锈灵400~6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3次,均能起到防治效果。其中以粉锈宁300倍液于展叶期喷施预防效果最好,防效达90%以上。
问答拓展:请问锈病用什么药防治效果最好?
代森锰锌、多菌灵、六唑醇、氟硅唑和石稿是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每7-10天在叶片上喷一次,连续喷2-3次,添加磷酸二氢钾防治效果更佳。锈病是由锈菌寄生在真菌中引起的一种植物病害。危害植物的叶子、茎和果实。
落叶、枯枝和生长不良是常见的病害。绣线菊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在最初阶段,叶背或叶表面产生黄棕色或浅***斑点。后期,病斑中央突起为深褐色,即夏孢子堆,周围有***光晕。表皮被破坏后,会释放出红棕色粉状夏季孢子。在严重的情况下,整个叶子都覆盖着锈褐色的病斑。锈病通常只引起局部感染。由于孢子积累,受影响的部位会产生小水泡或水泡状、杯状和多毛的不同颜色物体。有的还可引起***、皮肤增厚、树枝上树枝丛生、弯曲等症状,或引起落叶、嫩枝焦枯、生长不良等,严重者孢子成片堆积,植株因体内大量水分蒸发而迅速枯萎。
一般来说,无论是侵染苹果的锈菌还是侵染梨的锈菌,这些病原菌都来自柏树。越冬后会在刺柏上形成一种冬孢子角,每年3月至4月可见。5月份春雨来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发芽。幼果发病后,直径约1cm的病害部位大多形成于花萼凹陷附近,早期为橙***,后期为黑色,中部产有有性孢子体,毛锈菌孢子体生长。
病果生长停滞,病果部分坚硬,多变形,常提前脱落。新建苹果园不宜种植过密,过密的枝条应及时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增强树木潜力;雨季及时排水,降低果园湿度。秋季应及时清理落叶,集中焚烧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片上。病叶呈鲜***,椭圆形。它们成排均匀地排列在树叶上。条锈病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病害。小麦锈病主要是一种空气传播的疾病。在适宜温湿度的气候条件下,这种病原体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它对小麦产量有着严重的直接影响。
问答拓展:平贝的病虫害防治
1、病害锈病:又称黄疸。病原为真菌中一种担子菌,主要侵染茎叶,5月上旬发生。一般久旱后降小雨发病严重。平贝母病株清理不净和杂草较多是主要传染途径。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株。保持田间卫生;发病前喷敌锈钠300倍液或萎锈灵500-600倍液或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多菌灵600-700倍液或百菌清700-8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黑腐病:又称菌核病。病原为真菌中一种子囊菌,病菌可借水传播或借人、畜、农机具等传播。危害地下鳞茎,5-9月发生。被害植株的地上部萎蔫枯黄,以致全株死亡。地下水位高、低洼积水,高温潮湿处发病严重。防治方法:更换老平贝母地进行轮作;建立无病种子田,进行用有性繁殖;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病穴用石灰消毒,或用菌核利浇灌病区。
灰霉病:危害地上叶,一般在5月中、下旬发生。高温潮湿条件下易发病并蔓延很快,种植过密的平贝母也易出现。防治方法:于5月中下旬出现多天阴雨,雨后立即喷洒1∶1∶120的波尔多液或500倍的液敌菌灵,一般喷1-2次即可;搞好田间卫生,及时铲除杂草和清除病株。
2、虫害平贝母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金针虫、蝼蛄等。一般因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尤其是马粪、鹿粪等虫害更加严重,造成缺苗断条。防治方法:施腐熟粪肥前掺拌敌百虫或呋喃丹等农药;栽种前,用敌百虫按每亩1.5-2公斤与畦内土壤混拌,进行土壤处理;用毒饵诱杀。(常用中药材)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