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枯病用什么药(大蒜纹枯病用什么药)
纹枯病,可以用苯甲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预防。如果发生了还是建议用噻呋酰胺防治,它是特效治纹枯病的药剂,最好选用满穗,进口产品,效果更好,加点叶面肥为宜,一周后再喷一次为佳。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
纹枯病是水稻栽种普遍的病害,该如何防治?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纹枯病的主要病原。在常规条件下观察,菌丝开始时无色,成熟时出现淡褐色菌核。核盘菌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中生存,是水稻纹枯病大面积蔓延的主要诱导病原菌。水稻种植密度过大、水肥管理不当、药物防治措施不合理都会导致纹枯病,影响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是由高温高湿引起的一种病害。当种植区田间温度高于25℃,相对湿度高于90%时,病害传播速度会加快。水稻种植田长期积水和高湿度为纹枯病大面积发生和蔓延提供了基础条件。如果在施肥管理过程中添加过多的氮肥,幼苗的分蘖会提前关闭,从而促进纹枯病的发生。在正常种植的情况下,不同品种的实际抗病性和发病率是不同的。高秆水稻品种发病率较低,而矮秆水稻发病率较高。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的菌核在种植土壤、秸秆患病部位和杂草中越冬,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春季栽培时,大多数越冬成功的菌核会浮在水面上,然后附着在水稻植株上。通过实际研究可以看出,籼稻植株的蜡质保护层较厚,硅化物较多,所以实际抗病性较好,其次是粳稻,糯米实际抗病性最差。农家肥是主要的基肥,应根据土地的肥力适当补充化肥。原理是控制氮肥,增加磷钾肥。
追肥以分蘖肥为主,宜在秧苗返青插田后7~10天进行,宜早不宜迟。施肥量约占施肥水平的20%。水稻纹枯病在发病初期发展缓慢,后期发展迅速。为了控制疾病,及时施用农药是必要的。分蘖期,当病团率达到5%~10%时,即可开始药物防治。该病在大胎儿孕穗期和抽穗期发展迅速,因此有必要加强防治,控制病害的发展。常规药物可采用水喷雾,如井冈霉素粉剂、苯丙环唑乳油、己唑醇悬浮剂等,每次必须连续使用2次,第二次用药应在第一次用药后每7天用药一次,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施药时应多加一点水,这样可以向植物的中下部喷洒足够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
小麦纹枯病打什么药?(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减少冬前病原侵染麦苗的机会。合理密植,加强田间排灌水系统的建设,勤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重病田要适当增施钾肥,增强麦株的抗病能力。带有病残株的粪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2)种子处理。
用种子质量0.1%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
(3)田间喷药。
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喷雾,或每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2~64克对水喷雾。春季喷药防治小麦纹枯病,一般在病株率达到15%时施药,春季期间经常调查,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喷药防治。
常用药井冈霉素对该病仍有较好的效果,但持效期较短,对发病较重的田块应采用高药量大水量的方法,即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350毫升,或20%的井冈霉素可溶粉50~60克,加水50~75公斤喷洒,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选用纹曲宁、纹霉星等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有利于提高防效,延长持效期。近些年来,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化学药剂上市的品种较多,如丙环唑、己唑醇等对小麦纹枯病效果较好,而且持效期比井冈霉素长。
生产上可以选用丙环唑、己唑醇单剂,己唑醇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以及丙环唑与苯醚甲环唑的复配剂爱苗、喜润等药剂,以提高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减少喷药次数。
防治时,注意加大水量泼浇或粗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少于45公斤,对准麦苗基部喷药,确保药液喷到基部发病部位,以提高防治效果。对重发病田块,在第一次防治结束后7~10天再防治一次。用戊唑醇等三唑类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对小麦根腐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用什么药效果好。你好!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危害可用戊唑醇或井冈蜡芽菌等药剂交替进行喷雾防治。
桃树黄叶病,土壤干旱缺水或水分过多、土壤肥力不足、土壤酸化板结盐渍化严重,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受阻、药害肥害病虫害,还有缺铁性黄化病等均可造成此种状况。建议发图,以便诊断。这几种病害是较难办的,但防治水稻瘟病
用无毒高脂膜增产剂(乳剂),在水稻苗期、分蘖期、穗期用高脂膜增产剂200倍液喷施,隔一周再喷一次,防效达80%至90%。摘自《农民日报》(93年7月18日),据中国农学通报的资料介绍,同时可有效防治纹枯病。效果相当于常规化学农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