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月季锈病是什么病原菌 月季锈病是什么病原菌感染

2024-07-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736 次
月季锈病是什么病原菌 月季锈病是什么病原菌感染

月季锈病是什么病原菌

作为一名农业方面的专家,我们知道月季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会导致月季叶片变黄、萎缩、脱落,并严重影响月季的观赏价值和生长发育。那么,月季锈病是由哪种病原菌引起的呢?

月季锈病的病原菌

月季锈病是由真菌类病原体引起的,主要是由月季锈菌(Pucciniaspp.)和月季叶锈菌(Phragmidiumspp.)引起的。其中,月季锈菌是一种外生菌根菌,会在月季根部形成菌丝,在条件适宜时侵入植株内部,引起病害发生。而月季叶锈菌则是一种寄生菌,会在月季叶片上形成小的锈斑,逐渐扩大并合并,导致叶片变黄、萎缩、脱落。

月季锈病的防治

针对月季锈病的防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用抗病品种

在选择月季品种时,我们可以优先选择抗病品种,例如“丽江金”、“珠玉女儿红”等,这些品种对月季锈病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

2.加强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月季的施肥、浇水、修剪等工作,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状态。同时,及时清理落叶、枯枝等,减少病菌的滋生和扩散。

3.化学防治

如果月季锈病已经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氧化乐果、多菌灵等,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喷洒时间,以免对植株产生伤害。

月季锈病相关问题解答

Q1:月季锈病有哪些症状?

A1:月季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橙色或棕色的锈斑,逐渐扩大并合并,导致叶片变黄、萎缩、脱落。

Q2:月季锈菌和月季叶锈菌有何区别?

A2:月季锈菌是一种外生菌根菌,会在月季根部形成菌丝,在条件适宜时侵入植株内部,引起病害发生;而月季叶锈菌则是一种寄生菌,会在月季叶片上形成小的锈斑。

Q3:如何预防月季锈病的发生?

A3: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注意疏通通风、及时清理落叶、枯枝等。

Q4:月季锈病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哪些?

A4: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氧化乐果、多菌灵等,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喷洒时间,以免对植株产生伤害。

Q5:月季锈病对月季的影响有多大?

A5:月季锈病会导致月季叶片变黄、萎缩、脱落,并严重影响月季的观赏价值和生长发育。

总结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月季锈病是由真菌类病原体引起的,主要是由月季锈菌和月季叶锈菌引起的。针对月季锈病的防治,我们可以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化学防治等方面入手,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影响。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月季的日常养护,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状态,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月季锈病的发生。

相关拓展:

问:月季枝干有红锈怎么办

月季枝干有红锈是得了月季红锈病,应清理建园和修剪,去掉病枝、病叶和病芽,扫除田手败间落叶等,并谨薯迅做好防治。

病症:

锈病是月季的主要病害之一,月季锈病菌为害月季的芽、叶片、嫩枝、叶柄、花托、花梗、花和果等部位。

以叶和芽上的症状最明显。

防治方法:

结合清理建园和修剪,去掉病枝、病叶和病芽,扫除田间落叶,集中烧毁。注意及时在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防腐烂病菌侵染,促祥此进伤口快速愈合。温室注意通风,保持干燥。

适当增施钙、钾、磷、镁肥,同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提高植株抗病力。现蕾后要定期喷洒花朵壮蒂灵,可促使花蕾强壮、花瓣肥大、花色艳丽、花香浓郁、花期延长。

及时摘除病芽,在3月下旬至4月可旬检查,发现病芽要立即摘除切毁。一般病芽率不到0.5%,摘除后即可防止孢子扩散。

4月上旬和8月下旬两次发病盛期前,喷药1-2次,同时喷施新高脂膜,可控制病害发展。在生长期间,按植保要求喷洒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每隔两周喷洒一次,连续喷2至3次,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问:月季花叶枯呈铁锈色如何处理?

1、减少水量:虽然月季喜湿,但不可盲目浇水。水量太大,叶子容易干枯。需要减少每次的浇水量,或许延长两次浇水之间的间隔。过几个星期,就可以恢复了。

2、增加光照:月季喜光,长时间放在太阴的猜含塌地方,接触不到阳光,很容易使得叶子焦枯。每天需要穗圆至少保证六个小时的光照才行。将植株移动到光线好的地方,比如阳台等地。

3、放在通风的地方:长期放在干燥、闷热的环境,通风不好,空气也不好,叶子容易干老饥枯。放在通风好的地方,多开窗,冬季也不例外,也需适当开窗。

扩展资料:

栽月季花要勤施肥,在生长季节,要十天浇一次淡肥水。不论使用哪一种肥料,切记不要过量,防止出现肥害,伤害花苗。

月季喜肥,基肥以迟效性的有机肥为主,如腐肥的牛粪、鸡粪、豆饼、油渣等。每半月加液肥水一次,能常保叶片肥厚,深绿有光泽。

早春发芽前,可施一次较浓的液肥,在花期注意不施肥,6月花谢后可再施一次液肥,9月间第四次或第五次腋芽将发时再施一次中等液肥,12月休眠期施腐熟的有机肥越冬。

问:月季花上长白色的菌丝

你好,这是月季的白粉病。

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危害月季、蔷薇科植物等花卉,5月中下旬初次侵染,6、7月份蔓延。受害后,叶面、嫩梢上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发生严重时叶片变黄脱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

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

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或钾肥时易发该病,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温度变化剧烈,花盆土壤过干等都会引起白粉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
春季生长期交替使用500~800倍的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托布津各一次;发病期可喷70%甲基托布津1000至1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国光三唑酮、国光英纳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25天,喷药后受害部位的白粉层变暗灰色,干缩并消失。黄梅与秋雨期是发病高峰,夏季湿热多雨发病也很强烈,在此期间,施药间隔要缩短。喷药注意:一般上午8点~10点,下午4点~7点。晴天无风喷洒为佳。

具体可参照百度查看

问:月季锈病,秋末在病斑上又产生棕黑色粉状物,即()。

C

问:月季锈病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周围覆盖()粉状物。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