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豌豆白粉病的特效药(豌豆白粉病症状)

2024-07-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70 次
豌豆白粉病的特效药(豌豆白粉病症状)

黄芪,也叫棉芪,一种黄耆豆类科的植物,也是一种中药材,黄芪也是我国比较古老的药材,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黄芪,由于这些年黄芪的药用价值也是很高,野生的数量一度在减少,目前我国很多的地区都开始大面积的人工种植,黄芪种植最近几年也是有着很好的前景,很多的农民也是选择了种植黄芪来创造效益,由于黄芪应用的比较广泛,加上黄芪比较容易种植,黄芪也是一种比较耐寒的多年生植物,加上最近几年很多的地区由于种植的模式有所改变,种植一些中草药的也是越来越多,所以说黄芪相对来说种植的还是比较多的。黄芪一般种植后,需要1-3年进行采收,用其根部用来做药材,黄芪的药性属于比较温和,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同时也能改善人体的免疫力,虽说黄芪是一种药材,但是对于病虫害也是比较敏感的,尤其是一些病虫害对黄芪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有的病害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的话,可能就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今天咱们就来说下这个黄芪危害性比较大的一个病害“白粉病”,三农种植通将从黄芪的病害了解,然后到防治措施进行讲解,希望能对广大的农户有所帮助。

一,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黄芪白粉病

黄芪白粉病,也是和其他的植物患白粉病是一样的,一旦感染了白粉病后,就会出现比较大的损害,黄芪白粉病也是对黄芪生长中危害最大的一个病害,主要的原因是病原菌非常的顽固,也具有很强的寄生能力,前段时间我们去部分黄芪的种植地观察后发现,几乎种植黄芪的地区每年在4-5月为发病小高峰期,然后到了9-10月的时候,发病成为最重要的高峰期,然后此病会持续到11月份,病原菌危害非常强,该白粉病病源菌也可以在其他的中药材上寄生发病,比如,伞科,豆科的中草药植物都可能发病,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传播感染。一旦黄芪种植地周围或者园区有感染源的话,基本发病率在90%以上,发病轻的可以导致减产40%以上,发病重的甚至有毁园的可能性。所以种植户需要重视黄芪白粉病的防治。

二,黄芪白粉病的发病规律你需要明白

黄芪白粉病的病原菌为豌豆白粉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类的病害,当病原菌在田间的黄芪植株上进行侵染时,在植株上会形成闭囊壳,闭囊壳里有数个甚至几十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对于温度比较敏感,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会躲进吸附在植株上的闭囊壳里进行越冬休眠,有时候也会在土壤进行越冬,到了过年后的4-5月间,田间温度到了20度的时候,湿度达到50%以上时,闭囊壳里的分生孢子就会有性繁殖出更多的分生孢子进行侵害黄芪,最适合分生孢子侵害的温度为20-28度,当温度适宜分生孢子侵害时,分生孢子主要先从二年生的黄芪上下手侵害,然后病菌在园区里进行扩散后,通过园区的季风和雨水的飞溅感染其他的黄芪植株,病菌的侵害性和发病的规律还有着不同的时间,像一年生的黄芪发病比较晚一般在6-7月开始发病,8-9月和10月发病严重,两年生的黄芪发病比较早从4-5月开始初次发病,然后持续到8-9月份和10月份,到了11月以后,分生孢子会进入闭囊壳里越冬,秋季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雨天多,湿度大,雾气重,露水大的时候黄芪园区发病率大幅度增加。

三,黄芪白粉病的发病症状你需要知道

黄芪白粉病的发病后侵害的部位也是比较多的,从黄芪苗期的时候,病菌就会出现,然后会在园区里进行潜伏,园区出现湿度大的时候,病菌就会侵害植株,病菌会在苗期的时候侵害到叶片,茎部,果荚部位,然后病菌在前期发病不明显的情况下潜伏,到了后期就会快速的发病,发现以下病害时我们就要重视了。黄芪白粉病发病时对植株的危害:前期叶片发病时,病菌侵害到叶片的表面,叶片表面出现白色不会则的小斑点,前期发病时不是很明显,到了后期的时候,叶片上白色小斑点开始大面积的扩散后,在叶片上叶背上蔓延,然后整个叶片被白色的霜霉层包裹,叶片上会出现大量浅黄色的菌丝,叶片在失去光合作用下后,叶片上形成很多的黑色小点,然后叶片开始发黄枯萎后,叶片脱落。同时在叶片受害的时候,茎部和果荚部位也会快速的感染病菌,茎部会被白色的霜霉层包裹后,茎部内的维管束被病菌侵害后,失去了供给营养的功能后,发病部位会出现断裂,然后植株到倒伏,果荚部位感染病害后,出现白色的霜霉层后,就会快速的枯萎掉落。

四,黄芪白粉病的发病主要原因

1,园区发病与多次的侵染源有关系,黄芪白粉病属于循环性的侵染病害,在一年中发病有两个季节,一个春季和秋季,是病害发生的季节,每年的4-5-6月和8-9-10月发病比较严重,在发生病害后,病菌会在植株上形成深褐色的子囊果,到了温度适宜的时候,子囊果里会涌出大量的分生孢子侵害植株,到了越冬休眠的时候,分生孢子又会回到子囊果里休眠,黄芪白粉病的病害,只要不及时的灭除,病菌会一年一年的循环发病,这茬病害完后,下茬病害又会来临,只要温度合适,病菌无处不在。2,发病和的温度,湿度都是有密切的关系,当园区的温度达到了一定的界限后,病菌就会出现,当田间的气候是干旱的时候,病菌会随着空气进行传播,然后园区的湿度达到了50%以上的时候,分生孢子就快的产生和繁殖,温度在20度的时候,非常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当园区的温度到了20-28度的时候,湿度达到了80%以上时,闭囊壳里的分生孢子快速的侵害植株,尤其是当地在下雨的天气后,此时的湿度较大,病害就会发生的比较迅速,连续阴雨天,大雾的天气,露水较多的时候,园区发病快,而且比较重。3,种植地的土壤和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对于土壤贫瘠,土质比较黏连,结块比较多,土壤偏酸性和偏碱性较强,PH值不均衡,土壤里含有的石块较多,土壤不疏松,低洼地,渗水能力比较差,吸收肥料性差的地块都容易发病,有的地块属于豆类作物连作地,种植重茬地,栽种黄芪时,土壤没有进行细致性的耕作,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4,田间的栽培管理导致发病比较频繁,前期种植时,没有按照合理的株距进行栽培,导致密度过大,植株之间距离比较近,容易感染发病,种植时,没有合理按照栽培模式进行栽种,导致栽种的黄芪混栽,一年生的黄芪和二年生的黄芪进行混栽容易发病,或者是两种年生植株距离太近,有的地区黄芪和其他的中药材一起栽种,比如,苦参,防风等中药材都是易感植物,混栽是最大的感染发病原因。后期没有及时的进行打顶修剪,枝叶吸收大量的营养,导致根部缺少营养,发育比较弱,园区出现病株时,没有及时的进行清除病株,导致园区有病菌的寄生,后期雨季时没有及时的排出园区的积水,导致园区湿度增大后,容易发病。5,黄芪是属于喜欢肥料的作物,所以对于施肥量少,施肥时间不定时,施肥次数少,后期追肥的时候,使用氮肥过多,偏施氮肥,重施氮肥,导致植株生长过快,徒长枝过多,造成植株降低了抗病性,后期容易感染病害,浇水的时候,天气把握不准,没有及时的观察天气情况,大水浇灌,浇水后下雨,湿度增加,或者雨后突然放晴,都容易导致发病。

五,黄芪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黄芪白粉病属于季节性的循环病害,所以我们在掌握了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原因后,就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保证在发病之前就要把病菌“消灭在萌芽中”,绝不能让病菌在园区出现,不然就会造成种植户的损失,目前的黄芪种植也是非常的有前景,所以不能让病害这个因素耽误农户发家致富的道路,强有力的措施才能使园区更为健康,采取以下方法可以有效的灭除病害。一,前期选种的管理和种植地土壤的改善

1,对于在前期选择种苗的时候,要按照栽种的要求进行选择,避免混栽,尽可能在园区种植一种黄芪品种,避免多年生和一年生容易在一起发病,对于在前期播种的时候,要进行种子的消毒处理,同时也要改善育苗地和种子田的卫生,对于在育苗的时候,必要的进行育苗地和种子田的土壤改善,及时的进行消毒或者换新土进行播种育苗,有发病的种子田不宜做为种子育苗使用,种子播种前使用50度的温水进行浸泡2小时以上,然后闷种14个以上后,进行播种。2,种植黄芪的土壤应该是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水性能好的地块,切记不能使用连作地和重茬地,上茬地是豆类和十字花科的作物的地块不能使用,应该选择轮作3-5年以上的地块较为稳妥。种植黄芪适宜的土壤材质才是黄芪高产抗病的有效方法,种植地的土壤施用微碱性的土壤为宜,ph值在7-8之间有利于黄芪的生长环境,黄芪主要收获的是它的根部,因为黄芪的根部比较长,延伸力比较深,所以在前期整地时,必须要是进行深耕细作处理,土壤使用旋耕机深耕要达到50厘米以上,然后清除田间的石块,杂草等杂物,土地不平整的可以多进行几次深耕,为了防止有地下害虫可以施撒辛硫磷进行拌土灭虫,然后将地块的土壤耙细,整理平整待用。二,加强前期的水肥管理和后期的营养供给

在黄芪移栽前,种植地在深耕土壤后,及时的使用完全腐熟的农家肥,建议每亩地施用农家肥4000-5000公斤,2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尿素,然后和土壤拌匀后进行移栽黄芪幼苗,前期浇水一般不需要太勤,出苗后可以适当的进行浇水,主要是小水浇灌为主,避免浇水过多后造成烂根的现象发生,后期追肥时也要注意土壤的肥性,肥性高的土壤少施肥,施用肥料时注意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追肥的时候建议每亩施用复合肥35公斤为宜。三,加强栽培的田间管理和适时清园

栽培黄芪时,应该调整好适当的株距,避免植株之间太近,缺少有效的采光率,造成植株生长过弱,种植地周围最好不要有豆类的作物和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这样可减少病菌的传播,植株生长期的时候要进行打顶修剪的措施,控制黄芪植株的生长速度,避免枝稍生长过旺,及时的剪除枝稍,给根部提供充分的营养,每年的5-6月就应该进行修剪的措施,田间出现湿度时应该控制好湿度,及时的进行通风,后去出现病害较轻时,及时剪除发病的部位,发病严重的就应该进行挖除,然后收集后销毁灭菌处理。采收后要及时的进行清园,当黄芪采收后,就要及时的进行清园,一般每年的10-11月是防治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就要进行园区的清洁了,首先在采收后要及时的统一收集根部以上的枝稍部分,然后使用专用的工具进行烧毁,园区清洁后,使用波尔多液进行喷洒园区,在来年实行轮作种植的时候,每亩地要进行深耕处理,然后每亩地使用100公斤生石灰改善土壤,减少病原菌的寄生。四,药物的喷洒治疗

对于黄芪白粉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前期预防,一般如果在管理方面不当造成严重的发病,在后期治疗效果不是很大,所以前期的时候就要及时的发现,及时的预防,后期发病的几率也会降低,喷洒药物推荐使用:

植株发芽前使用0.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植株进行预防,发病时喷洒:40%氟硅唑乳油5000倍,2%农抗120水剂,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别,25%金海可湿性粉剂1000倍,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1%武夷菌素150倍,8-10天一次,连续2-3次。

黄芪白粉病主要是预防为主,前期最好喷洒药物进行预防,后期可减少病害,同时在喷洒药物的时候,也要注意天气的情况进行喷洒,多注意天气变化,当喷洒药物没有及时的控制病害时,药物可以交替使用,达到最好的灭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