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灰霉病是什么样 柿子灰霉病是什么样子
问答拓展:柿子花瓣变得跟发霉一样,是什么原因?
柿子花瓣变得跟发霉一样,是柿灰霉病。柿灰霉病是柿树普通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花和果实。
1、叶片受害症状:幼叶的叶尖及叶缘失水呈淡绿色,后呈褐色。病斑的周缘呈波纹状,大小2~3厘米。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灰色霉。
2、花、果实受害症状:柿子幼果的萼片及花瓣上生灰色霉层。落花后,果实的表面产生小黑点。
二、柿灰霉病传播途径
柿灰霉病的病原以分生孢子及菌核在发病部位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李尺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通过气流传播。
三、柿灰霉病发病原因
在5~6月低温、降雨多,利于柿灰霉病发病。园内排水不畅,通风条件差,施氮肥多,枝弱徒长,柿灰霉病发病卜肢重。
四、柿灰霉病预防措施
1、柿子树实行垄上栽培,注意果园排水,避免密植。保护良好的通风透光,适宜的湿度条件是果园管理最基本要求。
2、在秋冬季节注意清除园内及周围各类植物残体、农作物秸秆,尽量避免用木桩作架。
3、防止柿树枝梢徒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夏剪,增加通风透光,降低园内湿度。树冠密度以阳光投射到地面空隙为筛孔状为佳。
4、在采果时应避免和减少果实受伤,避免阴雨天和露水未干时采果。去除病果哪弊高,防止二次侵染。入库后,适当延长预冷时间。努力降低果实湿度,再进行包装贮藏。
问答拓展:灰霉病为害表现什么症状?怎样防治?
灰霉病属真菌病害,是草莓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危害尘码严重,病害发生年份可使草莓产量损失50%左右。灰霉病发病早期可感染叶柄、叶片、花蕾、花朵和果梗。在浆果成熟期,颂知为害症状非常明显。受侵染的浆果开始形成单个褐斑,呈油浸状,后扩大到整个果实,果肉组织变软,失去香味和色泽,使整个果实腐烂。果实表面形成一层灰色绒状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和水带到其他植株上再侵染。该病在气温20℃左右的阴雨连绵天气条件下发病野兄消最重。在地势低洼,植株过密,杂草丛生,通风不良,潮湿的地段上发生严重;在空气干燥,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发病较轻。
病菌以菌丝形式在叶柄、枯叶、病果和落果中越冬,也可以菌核的形式越冬。该病的适应性很强,在2~30℃下均能生长发育,但以17~26℃最为适宜。空气湿度大有利于发育,在空气干燥的条件下,也能保持一定的生活力。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枯叶、烂果和落果,以减少病源;②要合理密植,经常去除老叶,枯叶,为通风透光创造条件;③蕾前用50%速克灵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④从花序出现开始喷布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即可防治灰霉病。
问答拓展:西红柿种植过程中有灰霉病,会出现什么症状?
种番茄最怕遇到这样的病,会严重影响番茄的生长速度。番茄被病菌侵染后,叶子长斑枯萎,茎腐烂,果实腐烂。当它的根系受损时,它就会形成根腐病,导致幼苗崩溃。如果病害感染了花器官,还会造成花瓣提早枯萎脱落,严重时会导致整个植株死亡。这种病是番茄灰霉病。该病是温室番茄最常见的病害,容易减产,轻度减产10%-20%,重度减产60%以上。种植者应特悔散亏别注意病害的发生,充分掌握病害的发生规律,找出适合当地特点的防治技术。
一.番茄灰霉有什么症状?
番茄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一般从中下部叶片开始,然后向上发展。严重的话,茎、花萼、果实也会遭殃。受感染的叶片通常从受害的叶片或已经结露很长时间的叶尖或叶缘开始,以“V”形向内扩展。刚开始是涝渍,后来发展成黄褐色带同心癣斑。发病初期,茎干出现水浸斑,然后发展成椭圆形或长斑,然后斑点凹陷,中心颜色为灰白色或淡褐色。湿度高时,生长灰褐色霉层。青果受损后,剩下的柱头或花瓣大多被感染,然后蔓延到果实表面或茎秆。果皮灰白色,软腐,病中长出大量灰绿色的霉层。
二、番茄灰霉有什么特点?
番茄灰霉病的病原属于番茄灰霉病。病原菌抗逆性强,可在0~42℃下存活,最适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在90%以上。当温度低于4℃,高于30℃时,疾病停止发展。病原菌通常附着在带有菌丝或分生孢子的病残体上,或在带有菌核的土壤中越冬。田地主要通过气流、雨水和耕作作业来传播。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但湿度是发病的关键。田间发生露6小时以上,造成疫病。当田间温度在15℃以上,相对湿度为80%时,就会发生病害。当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超过95%时,灰霉病发生严重。种植密度过高,氮肥施用过多,导致生长旺盛。田间有遮荫,连续阴天,棚内光线不足,空气释放不及时,相对湿度高,结露时间长,病情严重时容易生病。
三.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1.连作。种植番茄会增加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增加感染率,增加发病率。
2.品种抗性。不同品种抗病性存在差异,种植土壤肥力低、生长弱时容易感染。
3.低温高湿。灰葡萄孢分生孢子在28℃-32℃条件下可以萌发,但最适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大于80%。遇低温多雨天气,田间温度在20℃-25℃之间,长期保持高湿度环境易发病。
4.现场管理。碧神棚膜透光率差,光线不足;种植过密,或未及时背叶,田间阴面;在耕作过程中,患病的叶子和果实被随意丢弃,这为细菌的萌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可能导致疾病以有偏见的方式发生。
四.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有哪些?
早春温室番茄灰霉病,一般年份,在番茄叶片上表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叶片灰霉病的初期为种植后3月初至4月初,病情相对稳定;4月上旬至4月下旬是叶灰霉病的上升期,病情蔓延迅速;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发病高峰,但不同年份因气候和管理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番茄灰霉病的发病期多发生在种植后20~25天。如果第一穗在3月底开始发病,则从4月中旬到5月初进入高峰期,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释放量增加,疾病传播缓慢,大部分第二穗果实在4月底到5月初开始发病,从4月底到5月初进入高峰期。第三穗在第二掘此穗后15天开始发病,发病果增加至5月初,开始衰退。
五.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1.选择抗病品种。一些菜农为了获得高产,盲目更新品种,异地种植,忽视了抗病品种的应用。番茄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通常一些高产品种抗病性较差。最好引进新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生产且有抗性的品种,以降低田间发病率。
2.种子消毒。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汤温种子:播种前将种子在55℃浸泡30分钟,保持搅拌,以免烫伤种子,然后取出晾干备用;二、化学浸种:播种前用800倍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或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取出洗净,然后播种前催芽。
3.旋耕翻茬。轮作和留茬轮作能有效控制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数,对重发病田最有效。最好与谷类作物等非寄主植物轮作3年以上。种植地块宜选择地势较高的壤土或砂壤土,不宜在低洼地和积水地种植。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最好采用深沟高畦(埂)的种植模式。
4.加强现场管理。种植番茄应合理密植,更好地保持田间的通风和透明,避免因局部密植而造成的田间遮荫;番茄是藤蔓植物,要及时上架,用藤蔓捆绑,底部的病叶、老叶、弱叶要及时放下,病残要带出田,集中焚烧,减少疾病传播。对于温室番茄,要加强温室内的温湿度管理,采取及时通风、控制浇水、及时除湿等措施,以免为病菌的传播和感染创造有利条件。
5.生物控制。在易发病地区,发病前30ml霉酚酸酯可加1kg水,50ml霉酚酸酯和15ml大蒜油可加1kg水喷雾。也可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叶型的300倍溶液稀释,每7天一次。木霉300-500倍,防治效果可达80%。
6.身体控制。种植前硫磺熏蒸。将温室密封,每100立方米温室中混合25克硫磺粉和500克锯末,均匀地放入温室中,点燃,晚上抽1昼夜,每3天再抽一次,通风后种植。在生长期,患病的叶片应清除,并用塑料袋覆盖,以避免传播细菌和传播疾病。杀菌灯可以杀死空气中漂浮的灰霉病菌孢子。
7.化学措施。发病前,在第一次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幼苗;第二次染花时,在烂花或2,4-D中加入50%氯己定可湿性粉剂、0.1%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花进行涂抹或染色,确保花被染色;第三次,在倒促果水前一天服药。
发病期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20%噻虫胺铜5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1500倍液、10%赛科(苯醚甲环唑)1000~1500倍液、12.5%腈菌唑2500倍液、50%醚菌脂4000倍液喷雾。上述化学品可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如果病情严重,可每4~5天应用一次。为了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必须喷洒均匀,交替使用药物。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