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蚜的防治方法
麦蚜的防治方法
麦蚜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会在麦田中大量繁殖,并且吸食麦苗的汁液,严重影响麦田的产量。农民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避免麦蚜对麦田的伤害。
防治措施一: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麦蚜的繁殖和传播。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麦田中设置黄板,利用麦蚜对***的敏感性,吸引麦蚜落在黄板上,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还可以利用高压水枪喷洒麦田,将麦蚜冲刷掉。
防治措施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麦蚜的繁殖和传播。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氧化乐果、敌敌畏等。化学药剂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防治措施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者微生物来控制麦蚜的繁殖和传播。其中,最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天敌蚜茧蜂来控制麦蚜的繁殖。蚜茧蜂寄生在麦蚜体内,从而控制麦蚜的数量。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如真菌来控制麦蚜的繁殖。
拓展百科知识
麦蚜(màiyǎ),学名麦长管蚜,属于蚜科昆虫。麦蚜是一种害虫,主要危害小麦和大麦等作物。麦蚜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只雌蚜一生可以产下上千只卵,短短几天就能孵化成蚜虫。麦蚜吸食麦苗的汁液,导致麦苗变黄、生长缓慢,严重影响麦田的产量。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避免麦蚜对麦田的伤害。
参考来源
1.《农业害虫综合防治手册》
2.《农业害虫防治技术手册》
相关问答拓展:
腻虫是什么,怎么治?
通常我们所说的腻虫就是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也是繁殖最快的昆虫。通常的处理方法如下:
(1)草木灰浸泡法
用草木灰0.5千克兑水2.5千克,浸泡一昼夜,滤去杂质后,用滤清液喷洒受害的植株,可有效地杀死梅花、月季、石榴、寿星桃等的蚜虫。
(2)食醋揩擦法
用食醋(米醋)50毫升,将棉球在醋内浸湿后,再用蘸有食醋的棉球在花卉茎、叶上轻轻揩擦,既可将介壳虫杀灭,又能使曾被介壳虫损害过的叶子重新返绿光亮。
(3)酒精擦除法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患有介壳虫的兰花病叶,就能把它除掉,即使肉眼看不清的幼虫,也能彻底杀灭掉,第二年也很少发现有介壳虫的危害。
(4)碘酒涂抹法如遇盆景的主干腐烂,可用碘酒擦过的刀片将腐烂部分全部刮除,深达木质部,而后涂抹碘酒,隔7~10天再涂抹一次,不仅可用彻底治愈,且时间一长,主干斑瘤突出,愈显出苍古奇特,别具风趣。
(5)小苏打喷洒法用0.1%小苏打溶液喷受害植株,对月季、菊花、凤仙花、木芙蓉、瓜叶菊等花卉白粉病的防治率可达80%以上。
(6)用1:6—1:8的比例配制辣椒水(煮半小时左右),或用1:20—1:3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水喷洒,或用1:20:400的比例配制洗衣粉、尿素、水混合溶液喷洒,连续喷洒植株2~3次;
现在小麦出穗早有什么办法?今天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麦过早抽穗应该怎么办。
一、防冻
小麦过早抽穗和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碰到暖冬的话,小麦就会出现提前抽穗的情况。到了春季,气候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倒春寒,气温骤降,就会导致提前抽穗的小麦停止发育,影响到后面的产量,因此注意防寒非常重要,可以适当地用一些防冻害的药物。
二、浇水
小麦提前抽穗和水分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周围温度很高,降水比较少。小麦就会出现生长速度快,提前抽穗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这样也可以很好地调整土壤温度,使土壤温度不会太高或者太低,让小麦的生长速度慢慢变得平稳,可以很好地增加后面的穗数和粒数。
三、防病虫害
小麦提早抽穗很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比如说赤霉病,白粉病,麦蚜等等,可以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理。杀菌方面的药物有咪鲜胺,多菌灵等等;杀虫方面的药物有吡虫啉,啶虫脒等等。使用药剂提前进行预防,这样才可以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感染现象。
麦香诱2号使用方法?麦香诱2号是一种用于诱杀麦蚜的农药,使用方法如下:
1.在发现麦蚜的初期,即麦田出现***小斑点时,可使用麦香诱2号进行喷雾。
2.在使用前,需将麦香诱2号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常为每亩用药量为100克,加水10-15公斤。
3.喷雾时,应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以避免高温时药液挥发过快。
4.喷雾时应将药液均匀喷洒在麦田上空,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5.喷雾后应及时清洗喷雾器具。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量和方法进行操作,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同时,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和呼吸道,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药液。
防治小麦黄矮病有何方法?小麦黄矮病又叫大麦黄矮病。各主产麦区均有发生,但以西北、华北发生较重。
症状
幼苗期感病,开始叶尖褪绿,逐步向叶基部扩展,病苗根系浅,分蘖减少,冬季易死亡。未死亡植株过冬拔节后,先从基部叶片开始显病,病叶先从叶尖褪绿变黄开始,从下位叶向上位叶发展,病株矮化显著,旗叶变小、不能抽穗或仅抽出小的穗子,穗粒数和粒重都下降。拔节期感病,植株中部以上叶片发病,先叶尖开始变黄,叶脉绿色,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最后呈鲜***,病叶质地光滑、增厚、挺直,黄化部分占全叶的1/3~1/2(彩版二,8),后期全叶干枯,植株稍矮化,瘪穗增加,千粒重下降。穗期感病仅植株最上部1~2片叶发病,病株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
病原
由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是1种球状病毒。黄矮病毒由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和玉米蚜等传播。黄矮病毒有不同株系。几种麦蚜传毒能力在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都有明显差异,但在病害流行年份,优势传毒媒介多为麦二叉蚜。
发病特点
黄矮病的发生与小麦品种、栽培条件、麦蚜虫口数量、气象因素有密切关系。蚜虫传毒时期:冬麦区主要在秋苗期和春季小麦返青期;春麦区主要在春季。一般冬小麦早播病重,迟播病轻;向阳坡地病重,阴坡地病轻;旱地重、水浇地轻;地头重,地中轻;精耕细作地病轻,缺肥、缺水,盐碱地重。麦二叉蚜冬前基数大,早春虫量高,黄矮病易流行。头年10月温度高,降水少,当年1~2月平均气温高,对麦蚜繁殖、传毒、越冬及早春活动有利,容易引起黄矮病的流行。如头年10月气温低,降雨量大,当年1~2月平均气温低,对麦蚜繁殖、越冬及秋、春季活动不利,黄矮病发生轻。小麦品种对黄矮病的抗病性也有差异。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种植抗耐病品种,冬小麦适期晚播,可减少发病,春小麦适当早播,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可减轻发病。
(2)药剂防治。麦种用75%三九一一乳剂按种子重量0.3%浓度拌种,未拌种麦田秋苗期有蚜株率20%时,及时用药剂防治。防治药剂有40%乐果或氧化乐果或50%辛硫磷,任选1种,每667平方米50克对水10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也可用50%抗蚜威每667平方米5~8克对水10千克喷雾。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