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种植技术_1
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是当今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解决人们日常蔬菜需求的有效途径。大棚种植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市和农村的小规模蔬菜种植,其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但也需要农民们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巧。本文将详细介绍蔬菜大棚种植的技术要点,帮助农民们更好地开展蔬菜种植工作。
选择合适的大棚位置选择合适的大棚位置是蔬菜大棚种植的第一步。大棚的位置应该选择在光照充足、空气流通、土壤肥沃的地方。同时,大棚的周围环境也需要注意,避免选择在水源污染、气体污染等环境不良的地方。
选用适宜的种植土壤选用适宜的种植土壤是蔬菜大棚种植的关键。土壤的肥沃程度和PH值的合适性对蔬菜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农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蔬菜种植需求选用适宜的土壤,并进行必要的施肥和调整。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证蔬菜大棚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施肥应根据土壤条件、蔬菜种类、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调配,同时也要注意肥料的种类和品质。在施肥过程中,还应注意肥料的用量和施肥的时间,以保证蔬菜的生长和发育。
合理的灌溉方式合理的灌溉方式是保证蔬菜大棚种植成功的关键。农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蔬菜种植需求,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淋灌等。同时,在灌溉过程中还应注意水的质量和用量,避免过度灌溉和缺水现象的发生。
拓展百科知识:肥料(féiliào):是指用于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物质。按照不同的来源和功能,可以将肥料分为化肥、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多种类型。
滴灌(dīguǎn):是一种节水、高效、节能的灌溉方式,是在蔬菜种植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灌溉技术。
PH值(pHzhí):是指土壤酸碱度的浓度指标,对于蔬菜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蔬菜生长的PH值在6.0-7.5之间较为适宜。
相关问答拓展:
地温线的布线方法?
地温线必须布设在土壤中,地温线是固定的功率和长度,铺设线前,不可整圈线做通电试验,布线时不可交叉、重叠或打结,在地温床上面,需要加扣小拱棚,夜间覆盖薄膜或草联,铺设时不可截短,布线条数为双数,两端的线头要在同一侧以方便通电,布线时两边的间距要小,而中间要大。
怎样使用电热丝育苗?电热丝育苗是一种利用电热丝产生的热能对种子进行育苗的方法。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1.准备育苗材料:需要准备育苗盘、电热丝、泡沫塑料块等材料。
2.安装电热丝:将电热丝固定在育苗盘的底部,然后用泡沫塑料块将其隔离。
3.布置种子: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育苗盘上,注意不要过多,否则容易出现苗床过密,影响发芽和生长。
4.覆盖保护盖:为避免水分过快蒸发,覆盖育苗保护盖并在灯光下进行等待。如果缺乏光照,可以使用专门的植物生长灯或者通透的塑料膜进行覆盖。
5.调节温度:将电热丝接通电源,根据育苗要求将温度调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在20℃到30℃之间。
6.坚持监测育苗情况:观察育苗盘内的情况,保持适当湿润度和光线和温度等均衡,并及时通风。
电热丝育苗需要控制好温度和光照等因素,才能有效地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在育苗过程中如果需施加肥料,应进行适量的施肥,并做好育苗盘的清洁和防虫防霉措施等,以保证育苗效果。
蔬菜大棚怎么建造?主题设计
主要是对蔬菜大棚的长度、宽度、高度进行设定,根据种植的面积来进行设计制作。我国的普通型的大棚在120平方米左右。
选购材料
蔬菜大棚建设分为立柱型和钢架型。钢架型采用的全部的钢架焊接制作,只需要对地基进行建设加固。立柱型的蔬菜大棚要采用水泥立柱或者竹子等制成。钢架大棚使用寿命比较长,最长能够使用达到25年,立柱型的蔬菜大棚能够使用3-5年。(左图为立柱型,右图为钢架型)
基体建设
采用立柱型的蔬菜大棚要建设称重后墙,墙体宽度不小于50公分。并设置专用的通风口。
搭建拱架
采用竹竿或者是立柱型的蔬菜大棚要进行拱架搭设。要采用直径超过2公分的均匀竹竿进行搭设,将竹竿大头在插在后墙上,并将两端进行固定。保持拱形一致,高度平衡一致。并在拱形的最高点架设立柱进行支撑。
塑料薄膜铺设
要选用透光好的塑料薄膜进行铺设,以无滴膜或者紫光膜为首要选择。在大棚的两侧要进行塑料深埋。深埋厚度不少于20公分。
大棚养鸡的技术和方法?1棚址选择
棚址宜选择在远离村庄,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水源充足,便于管理,坡度在25度以下的山坡为佳。要求棚的位置坐北朝南,东西向开门,南北向开窗。
2棚的建造
塑料大棚的建造以经济实惠、方便灵活、就地取材为原则。以毛竹、塑料薄膜、遮阳网等为主要建筑材料,一般搭建占地132平方米的鸡舍,鸡舍长22米,宽6米,高2.0~2.5米,鸡舍内部以毛竹作成支撑架,四周用塑料薄膜、遮阳网围绕,每批可饲养2000羽,也可因地制宜造择鸡舍的大小。
3满足棚内湿度与通风条件
采用塑料大棚养鸡,一般湿度相对偏高,地面具有较大潮气,因此地面要铺设细沙,表面铺上谷糠等,并经常更换垫料。中午棚舍内的温度较高,所以中午时间要进行通风换气,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促进棚内通风,另一方面又可维持正常湿度及温度。根据空气刺激强度与棚内温度,夏季的早、中、晚时期卷起塑料薄膜边底并且开通风孔进行换气。
冬季通风换气时间为上午7~8时与下午2~3时,注意换气前的1小时将炉火调旺。通风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幼雏在饲养阶段会产生较少的水汽与有害气体,所以通风换气时间保持10分钟即可,根据鸡的生长情况,逐渐增加换气时间。因本地鸡逐渐成长,加上棚舍内偏高的饲养密度,容易产生升高棚内湿度与氨气,所以这一时期必须不定时地通风换气。
4日常管理
雏鸡苗必须挑选行动灵活、叫声洪亮、羽毛有光泽、不挤堆的健康鸡苗。出壳后,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在24小时内运到鸡舍,雏鸡进入棚内的育雏室后必须做好保温工作,给予雏鸡充足的光照,每平方米饲养雏鸡40~50羽。雏鸡应先饮水后喂料,应喂给雏鸡全价颗粒饲料,并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连用三天,以增强雏鸡体质,提高抗病率。保持棚内室温在32~35℃,以后每星期下降2℃。25~30天后逐渐脱温放牧饲养,晚上进塑料大棚饲养。
塑料大棚饲养本地鸡,其实是舍饲结合放牧的饲养方式,主要根据气温高低、鸡群大小、天气晴雨因素决定。若本地鸡在1月龄,应舍饲为主,辅以放牧,加强保温;待本地鸡1月龄后,放牧为主,辅以舍饲。在前期饲养全价饲料,后期放牧后可改为主食玉米等粗饲料。放牧并喂粗饲使本地鸡适应性好、抗病力高、觅食性强的优势充分发挥,并可减少饲养成本,提高肉品质。在多雨高湿的南方地区,即使是鸡已脱温,也需要加强舍饲,此时通风换气与密度问题是饲养的关键,若处理好这些问题,由呼吸道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均可以有效避免。
5疾病防控
塑料大棚饲养本地鸡,虽然疾病发生较少,但也必须以综合防治、防重于治为原则,按本地鸡的免疫程序,并结合当地疫情发生的情况注射疫苗。另外,应根据山地放养本地鸡的实际情况,在15~60日龄时交替使用抗球虫药或中药以防治球虫病。在放养前与放养后的第15~20天和以后每隔一个月服用驱虫药,防止本地鸡线虫病的发生。
塑料大棚内养鸡湿度高,流通量大,因此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出售完成鸡后,将大棚内的垫料与粪便彻底清除,进行清洗消毒,之后采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给予必要的熏蒸消毒。消毒结束后,应用浓度为2%~3%的火碱水喷洒于大棚内外。雏鸡在进入鸡舍之前,使用生石灰粉适量撒于地面,然后将已消毒后的干燥材料垫在地面上。定时清洗并且严格消毒水槽与料槽,做好防鼠工作。
大棚养鸡的搭建方法?一、注意选址及搭建。
用于规模养鸡的大棚应建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地势较高且干燥的地方,为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其朝向最好沿东西方向。
二、注意建设面积大小。
每个大棚的建造面积不宜过大,建议每棚容纳不超过4000只为好(个人建议),容量过大很容易造成突发事件到时候追悔莫及。如果是4000只鸡的规模建议建造面积为250平方米。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