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葡萄病毒病的特效药(葡萄病毒病及防治)

2024-06-0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716 次
葡萄病毒病的特效药(葡萄病毒病及防治)

葡萄病毒病,主要有扇叶病、卷叶病、栓皮病和茎痘病四种。其中扇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是大部分葡萄园比较常见的两种病害。葡萄扇叶病严重时减产可达20%——80%,甚至导致植株死亡。葡萄卷叶病一般减产20%左右,含糖量降低20%或更多。葡萄病毒病均可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

一、扇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的区别:

1.葡萄扇叶病:

葡萄扇叶病在世界葡萄产区均有分布,在中国普遍发生,是影响中国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葡萄扇叶病又称为葡萄扇叶退化病、葡萄传染性退化病,是由葡萄扇叶病毒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葡萄上的一种病害。葡萄植株感染葡萄扇叶病后,植株生长逐渐衰弱,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减弱,经济寿命缩短,一般可减产20-50%,且果品质量下降。利用其枝条做繁殖材料时,则枝条的扦插生根力下降60%以上,且嫁接成活率仅为30-50%。

葡萄扇叶病可侵害葡萄的幼苗和成株。幼苗染病后,病苗矮化,枝条和叶片畸形,嫩叶出现轻微斑驳,成株期被典型扇叶病毒侵染后,病株新叶变小,扇形不对称,叶上呈现黄绿斑驳或全叶变黄,叶缘缺刻加深为锯齿状,明脉,叶脉伸展不正常,主脉黄化或引起沿脉变蓝,重病叶片早期脱落,植株衰弱。有的病株矮小节间缩短,节部膨大。果穗小,挂果少,果穗稀疏,病果大小不一,色泽差异甚大。

葡萄扇叶病因为是病毒危害所致,其症状表现因病毒的不同株系、不同的品种,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Ⅰ型:扇形叶或畸形叶。春天长出新梢后,叶片皱缩畸形,叶缘缺刻深,有时缺口深达叶子主脉,叶脉不对称,叶缘锯齿锐呈不规则状。叶柄洼开角大,呈扇叶状,有时上面有浅绿色斑点。叶脉扭曲、明脉。枝条畸形、节间短或节间长短不等,节部有时膨大并常常出现双节现象。

Ⅱ型:花叶形。叶片上分布有许多边缘不清、形状不规则的黄色斑点或斑块,颜色浓淡不同,呈黄色网纹或环状线纹、褪绿环状圆或不规则形;叶片黄化,有时是局部叶片黄化、有时是新梢上部全部叶片黄化。

Ⅲ型:脉带形或镶脉形。叶脉呈现黄色、白色褪绿斑纹,逐渐向脉间扩展,叶脉呈褪绿宽带形,还有时伴随有叶片畸形。同时,患扇顺病的植株表现为整株矮化、枝蔓上双芽率高、节间缩短、节间距离不等或不规律,染病植株落花落果严重,果穗、果粒变小,果穗轻散,产量降低。病株生长衰弱,发育不良。

2.葡萄卷叶病:

该病在果实釆收期至落叶前症状较明显。其典型症状是,叶片从叶缘向下反卷,叶片质地变厚变硬,变脆,红果穗品种叶色变红,白果穗品种叶片褪绿变黄,但叶脉仍保持绿色。有的品种则叶片逐渐变褐干枯,基部叶片表现卷叶,变色现象较上部明显。果穗稀疏,病果变小着色差,成熟期推迟,含糖量明显下降。严重者整株萎缩枯死。

葡萄卷叶病毒病(Grapevineleafrollassociatedvirus,GLRaV)是仅次于葡萄扇叶病毒病的一种世界性葡萄病毒病,在国内分布也比较普遍,田间感病率一般为70%~90%,北京、河北、山东、天津等地均有发生,对葡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且引起该病的病毒是由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的。该病毒主要靠嫁接、不规范地频繁引种和繁殖迅速蔓延,寄主没有局部枯斑,其症状表现具半潜隐性,在大部分生长季节不表现症状,属潜隐性病毒,但对葡萄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该病尚无有效的药剂可治,通过脱除病毒和建立无病毒葡萄苗木繁育体系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其中建立快速、有效地检测方法是重要的环节。

二、病原及传播途径:

1.葡萄扇叶病,葡萄扇叶病毒随活体在病株上越冬,借植株的汁液、嫁接和线虫传播。但不能借种子传播。带病病株是主要传染来源。病毒粒体球状,直径25——30纳米,在田间主要由:剑线虫传播,成虫获毒后可保持几个月的传毒能力,主要通过嫁接、插条传染。病毒存在于葡萄的根、幼叶和果皮中。

2.葡萄卷叶病毒,病毒粒体为线状,大小800×12纳米,卷叶病病毒一般主要由嫁接传染。三、防治措施:

1.尽量栽培无病毒苗木,苗木采用热处理与茎尖脱毒相结合。

2.严禁从病株上切取枝条作繁殖材料。

3.建园初,用杀线虫剂处理土壤,或将药剂施于葡萄苗根际土中。

4.可釆用抗病砧木嫁接繁殖。

5.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6.葡萄病毒病在田间经土壤线虫传播,可使用5%克线磷颗粒剂浸根,处理浓度为100-400毫克/升,浸5-30分钟。此外也可用溴甲烷处理土壤,都有灭线虫减少田间传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