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心虫什么时候打药最好(桃小食心虫什么时候打药)
如今已经进入了秋高气爽的九月,九月也是收获的季节,特别是晚熟苹果已经进入了成熟期,这个时候果实的品质直接的影响着果农这一年的收入情况,果实品质高,果农辛苦这一年也能有一个满意的收入,而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果园不但很容易爆发影响果实品质的病害,而且九月上旬也是苹果苹小食心虫的爆发期,这也是严重影响苹果果实品质的虫害之一,今天就从苹果苹小食心虫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习性以及科学的防控技术这四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下,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苹小食心虫也被称作苹果小食心虫、苹果小蛀蛾等,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在我国大部分苹果栽培区均有发生,其中以东北果区和华北果区发生较为严重,因此苹小食心虫也常被称作“东北小食心虫”,可见其在东北果区的危害之大,苹小食心虫主要危害的就是苹果果实,除了危害苹果之外,还可危害桃、梨、山楂等多种果树,值得一提的是苹小食心虫在最近几年发生的比较少,不过果农依然要保持对其的警惕,提前采取防控措施,避免虫害可能爆发而带来的损失。
苹小食心虫成虫
一、苹小食心虫的危害特点二、苹小食心虫的形态特征1.卵和蛹的形态特征
苹小食心虫的卵呈半透明状有光泽的扁椭圆形,颜色为淡黄白色。而蛹则呈黄褐色,长度在4~6毫米左右,形态上除了第一腹节的背面没有刺外,其他腹节的背面均有刺,特别是第八腹节背面的刺比较大,而且腹部的尾端有八根钩型的毛。
苹小食心虫各形态特征
2.幼虫的形态特征
老熟幼虫的体长在6~10毫米左右,身体呈淡黄色,也有的身体呈粉红色,幼虫的头部则为黄褐色,前胸呈淡黄色,臀板则为褐色,幼虫腹部的尾端有深褐色的臀栉,臀栉上面长有6刺,腹足趾钩则呈单序环。
苹小食心虫幼虫
3.成虫的形态特征
苹小食心虫的成虫身体呈有光泽的暗褐色,体长约为5毫米左右,翅展11毫米左右。成虫的前翅上左右两边各有7~9个大小不一的白色斜纹,除此之外,虫翅上还长有很多的白色斑点,特别是在虫翅外缘处,这些白色斑点非常整齐的排列着。成虫的后翅则呈灰褐色。
苹小食心虫成虫
三、苹小食心虫的发生习性1.生长规律
苹小食心虫一年发生2代,通常是以老熟幼虫的形态在果树的树枝以及树干的粗皮下等地方进行越冬,以发生虫害较为严重的东北果区为例,到了五月中旬,越冬的幼虫开始化蛹,蛹期在十多天左右,到了五月下旬,越冬成虫进入发生期,而且越冬成虫的发生期一直会持续到七月上旬,而六月中旬则是越冬成虫的发生盛期。
2.发生规律
苹小食心虫的成虫白天一般都会蛰伏在果树的树叶或是树枝上,到了晚上雄性成虫和雌性成虫开始进行交尾产卵,第一代产卵高峰期在六月下旬,卵一般会产在果实的胴部,也有少量的卵会产在果实的萼洼处以及梗洼处。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成虫产卵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温度在25℃~29℃时,且空气的湿度在95%时,这个时候成虫的产卵量是最多的。
苹小食心虫幼虫
第一代卵的卵期在一周左右,卵孵出的幼虫会蛀入苹果的果实内,隐藏在果实的果皮下进行蛀食,但很少会有幼虫危害到果实果心,幼虫期在十五天至二十天左右,而当老熟幼虫脱果之后会沿着枝干爬到果树的粗皮裂缝处进行结茧化蛹,这也是第一代蛹,蛹期在十天左右,第一代成虫则发生在七月至八月这段时间。而第二代卵的卵期在八月上旬,这也是卵盛期,卵期在一周左右,卵孵出的幼虫会继续蛀入果实在果皮下进行蛀食,一直会危害果实二十天左右,然后幼虫会脱果爬到适宜越冬的地方进行结茧越冬。值得一提的是,苹小食心虫的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而且对糖醋液也有很强的趋性,而且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而中部果区这种高温干旱的环境则很少会发生苹小食心虫虫害,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不利于苹小食心虫的繁殖。
苹小食心虫危害苹果果实
三、科学的防控技术1.加强果园的管理
加强对果园的各项管理,特别是园区内枝干光滑的果树,在秋季幼虫脱果前要及时的在树干上绑缚草把或是瓦楞纸等用来诱集脱果后准备越冬的幼虫。而在早春的时候,要及时的刮除果树枝干上的粗皮、翘皮,将刮除下来的组织进行统一的销毁,以此来消灭越冬后的幼虫。而对于果树上被害虫侵害的果实以及树下的落果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并进行集中的销毁,以此来阻止苹小食心虫继续繁殖。
秋季在果树上绑缚草把诱集越冬的幼虫
2.诱杀成虫
(1)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诱杀成虫:由于苹小食心虫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在果园内设置诱虫灯来诱杀成虫。
果园内设置诱虫灯来诱杀成虫
(2)利用成虫对糖醋液的趋性诱杀成虫:苹小食心虫的成虫对糖醋液同样有很强的趋性,因此可以在果园内设置糖醋液诱捕器来诱杀成虫。
利用糖醋液来诱杀成虫
(3)利用性引诱剂来干扰成虫交尾:利用苹小食心虫性引诱剂来诱杀雄性成虫以及迷向干扰其交尾,这样也能有效的防治苹小食心虫。
果园内悬挂苹小食心虫性引诱剂诱捕器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是在苹小食心虫各代卵开始孵化到幼龄幼虫蛀果之前先利用性引诱剂诱捕器来进行虫情的测报,然后在观察到成虫羽化高峰期时进行喷药,每代喷药一次,每10天左右喷药一次,对于虫害发生严重的果园每代则喷药两次。
常用的有效药剂有:3%阿维菌素微乳剂4000~50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00~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4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等。
喷药防治
文:农技杂谈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