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生姜腐根病用什么药(生姜黄叶病用什么药)

2024-06-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051 次
生姜土传病害是怎么回事?有预防的措施吗?

生姜疾病通常是从土壤中传播的,所以对土壤进行消毒非常重要。土壤中的病害被抑制到最低程度或消除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姜的病害感染。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消除土壤中的病害的同时,也会破坏土壤中的一些有益菌,使土壤养分失衡。在种植生姜之前,我们需要在土壤上进行以下三项操作。

1.先给病重的土地消毒

土地也分为重疾和无病两种情况。对于无病或轻微疾病的土地,一般不需要消毒,直接种生姜即可。对于一些疾病严重的土地,必须进行消毒。一般的消毒方法是用药物消毒,用一种叫威百木的消毒剂。土地消毒后,通常需要干燥10天半,使消毒剂在种植前分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高温火焰消毒,是一种安全、绿色的土壤消毒方式。

2.恢复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即有益菌

当我们对土壤进行消毒时,消毒剂会或多或少地破坏土壤中的有益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养分失衡。土壤中微生物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种植在土壤中的生姜抗性下降。土壤消毒后,需要向土壤中施用有机复合肥、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和有益菌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然后种植生姜。在生姜生长的每个阶段,我们也需要适当调整各种肥料的比例。

3.慢慢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

种植作物讲究平衡的生长环境,所以在生姜生长过程中,适当调整肥水条件,尽量避免连作。同时尽量使用农家肥,慢慢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环境。生姜是一种非常依赖土壤的作物,土壤中的土传病害对生姜危害很大。必须做到以上三点,最大限度地降低土传病害对生姜的危害,从而提高生姜的产量。

生姜重茬根腐有哪些补救措施?需要施什么肥?

大姜根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真菌可通过雨水、土壤扩散。种植过大姜的田块如发生过根腐病,根腐病真菌就会残留在田中,潜伏于土壤以及姜种上安全越冬,姜块定植后,长期遇阴雨天气,雨后高温暴晒的天气,极有利于腐霉菌对姜块茎的侵染,所以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低洼地、积水、杂草丛生地块及连作地病重,姜母和新生姜芽接触部分腐烂,姜母时间长了就产生白色霉层。贮藏期感病,则很快扩展到整个姜块,受害部位往往有白色霉层。

大姜根腐病、姜瘟、烂脖子等用SSS微生物活菌粉剂完全可以防治。在我们山东省昌邑市大姜主产区,已有多年成功经验了。尽可能在大姜拱棚放气,以减少棚内高温对大姜嫩芽的熏蒸;发病后喷雾或者说喷淋曾用药剂,霜霉威盐酸盐、乙磷铝、甲霜灵、嘧菌酯、银法利、克菌丹、铜制剂等。

如在田间发现有病植株,应及时铲除,然后将病株四周0.5米以内的健株一并去除,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及其四周撒上消石灰或漂白粉,每穴施消石灰1千克,增强植物抗重茬、抗病、抗虫和抗逆能力,改善土壤生长环境,解磷解钾,固氮、促增长高效无污染、无残留、保护土壤。取用稻草的草木灰水,扒开根系上面表皮土壤淋透彻,进行消毒杀菌和防治地下害虫,且既能起着帮助伤口愈合,又能补充营养元素的作用。才能够真正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

姜种在播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兑水200斤浸泡几分钟后晾干再播种。土壤合理施肥,也是决定了大姜是否能活的关键。及时清除病残体~农家肥要上堆发酵~腐熟后再下田。

姜瘟病用什么药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积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积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该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通常6月开始发病,8–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无病地留种并要精选健种,单收单藏,贮窖及时消毒。

②轮作换茬、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起高垅种植,并要增施磷钾肥,生长前期进行遮荫。

③姜种消毒,用600倍氟派酸+600倍“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浸种。大姜培土前,土壤处理:用500克挪威86.2%的铜大师(氧化亚铜)冲施或者撒施,连续施用2–3次,20天左右用一次。

④注意观察,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并随即浇灌600倍氟派酸药液或500倍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药液或500倍23%络铵铜药液,每穴200毫升以上,杀灭土壤残留病菌,防止继续传播。

⑤注意预防,用1:1:100波尔多液、1000倍裕丰18或用2000倍世高水分散粒剂液、或用6000倍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液,分别掺加600倍天达—2116地下根茎专用型液,每10–15天喷洒一次,每次每667m2用药液75千克,连续喷洒2–3次,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姜瘟病的发病条件一是要有病源(病姜种和带菌土)的存在;二是要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三是生姜自身的生长状况。在有病源在的前提下,温度(特别是土温)和降雨量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二个重要因素,尤以雨后姜田积水,又遇烈日曝晒大发生最为严重。若姜块自身抵抗力差,例如:姜块处于膨大期,外皮出现伤口,则均易于侵染形成病害。经实践及试验证明:一般旬均温达24℃左右时,病害开始流行,当气温在26-31℃,具有充足的水量,形成田间积水时,病害迅速发展蔓延。高温多湿,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别是土温变化剧烈利于本病发生流行。降雨量的多少和降雨的早晚也有关系。6—7月间,如果在10—12天内,降雨量达到100毫米左右,田间即可出现病株,大雨过后1周左右,田间即出1次发病高峰。植地连作、低洼、土质粘重、无覆盖物、偏施n肥的发病率高;中心病株出现早,病菌再次侵染的次数多,病害发生也重。防治方法:

①无病地留种并要精选健种,单收单藏,贮窖及时消毒。

②轮作换茬、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起高垅种植,并要增施磷钾肥,生长前期进行遮荫。

③姜种消毒,用600倍氟派酸+600倍“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浸种。大姜培土前,土壤处理:用500克挪威86.2%的铜大师(氧化亚铜)冲施或者撒施,连续施用2–3次,20天左右用一次。

④注意观察,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并随即浇灌600倍氟派酸药液或500倍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药液或500倍23%络铵铜药液,每穴200毫升以上,杀灭土壤残留病菌,防止继续传播。

⑤注意预防,用1:1:100波尔多液、1000倍裕丰18或用2000倍世高水分散粒剂液、或用6000倍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液,分别掺加600倍天达—2116地下根茎专用型液,每10–15天喷洒一次,每次每667m2用药液75千克,连续喷洒2–3次,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姜瘟病的发病条件一是要有病源(病姜种和带菌土)的存在;二是要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三是生姜自身的生长状况。在有病源在的前提下,温度(特别是土温)和降雨量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二个重要因素,尤以雨后姜田积水,又遇烈日曝晒大发生最为严重。若姜块自身抵抗力差,例如:姜块处于膨大期,外皮出现伤口,则均易于侵染形成病害。经实践及试验证明:一般旬均温达24℃左右时,病害开始流行,当气温在26-31℃,具有充足的水量,形成田间积水时,病害迅速发展蔓延。高温多湿,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别是土温变化剧烈利于本病发生流行。降雨量的多少和降雨的早晚也有关系。6—7月间,如果在10—12天内,降雨量达到100毫米左右,田间即可出现病株,大雨过后1周左右,田间即出1次发病高峰。植地连作、低洼、土质粘重、无覆盖物、偏施N肥的发病率高;中心病株出现早,病菌再次侵染的次数多,病害发生也重。

生姜的病害最厉害的一个是姜瘟病,也是姜的腐烂病,姜瘟病菌的适温是26度到31度,尤其是在高温多雨的情况下,肥水传播。

姜瘟是比较难治的病害,姜瘟的防治在播种的时候,在播种沟用天达恶霉灵3000倍喷施或灌根。发现姜瘟病赶快把姜挖走,以免传播其它的生姜,挖走姜后用硫酸铜50倍,灌姜窝消毒,一个窝灌20毫升,没有硫酸铜用石灰也行,消毒后用地膜盖住姜窝不让它扩散。关于生姜茎基腐病害的防治

生姜茎基腐病与姜瘟病病理、病原相近,病症、病状有别。可以采用以上方案用药,采用公司产品青枯立克或土净与姜瘟净各半的原则用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注意:茎基部也要喷施)。

治疗方法:于5月中下旬用瓜菜移栽灌根灵灌一次根,1亩地用3瓶(500毫升)随水冲施,上面用细菌必清喷施或淋根2次,以后每下一次大雨就用细菌必清喷施2-3次,3-4天一次,即可保证一季不会发生姜瘟病。

根腐病太严重了,用什么药可以根治

兰花根腐病,要怎么救治?用上这1物,就能根治可以治疗辣椒根腐病用中草药治疗。作物的根腐病建议是用微生物菌剂防治,别用化学农呀,污染环境还会有农残留,专治根腐病有晨溪生物绿色木霉菌,600-800倍液灌根或者喷叶都行。茶叶跟果树的或者大田作物的话,我建议用杀枯萎枯草地衣芽孢杆菌,会有更好的效果。根腐病严重的话要及早用药防治,不然传播迅猛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可以用枯草芽孢杆菌的尚采萎控来防治,生物菌剂的安全无公害,专治死苗烂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