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油麦的纹枯病

2024-05-3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530 次
油麦的纹枯病

烯唑醇是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种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及内吸向顶传导作用,

商品名称:速保利、特普灵、特效灵、特普唑、杀菌宝、黑白清等。

化学名称:(E)-(RS)-1-(2,4-二氯苯基)-4,4-二甲基-2-(lH-l,2,4-三唑-1-基)戊-1-烯-3-醇。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色结晶状固体,熔点大约134?156℃,蒸气压:2.93mPa(20℃)、4.9mPa(25℃)。分配系数KowlogP=4.3(25℃),相对密度1.32。水中溶解度4mg/L(25℃);有机溶剂中溶解度(g/kg,25℃):丙酮95,甲醇95,二甲苯14,正己烷0.7。对光、热和潮湿稳定。

毒性:急性口服LD50雄大鼠639mg/kg,雌大鼠474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对兔严重眼睛刺激,无皮肤刺激。对豚鼠无皮肤过敏现象。大鼠急性吸入LC50(4h)〉2770mg/L。鹌鹑急性口服LDmg/kg,野鸭>2000mg/kg。野鸭8d喂养试验无作用剂量为5075mg/kg。虹鳟鱼LC50(96h)>1.58mg/L,鲤鱼4.0mg/L。蜜蜂急性接触LD50>20μg/只。

主要剂型:10%乳油、12.5%乳油、25%乳油、5%微乳剂、12.5%可湿性粉剂。

作用机理:在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抑制14α-脱甲基化作用,引起麦角甾醇缺乏,导致真菌细胞膜不正常,最终真菌死亡。

主要特点:烯唑醇是一种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及内吸向顶传导作用,该药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对人畜有益,昆虫及环境安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适用作物:可广泛适用于梨、苹果、桃、葡萄等果树,小麦、水果、大豆、油菜等粮油作物,西瓜、甜瓜等瓜类及多种蔬菜、芦笋、花卉植物。

防治对象:对黑星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炭疽病、纹枯病、茎枯病、斑点病等多种高等真菌性病害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技术

1、防治玉米丝穗病、小麦黑穗病、防治高粱丝黑穗病,100公斤种子用12.5%可湿性粉剂120-160克,于播种前拌种。

玉米丝穗病

2、防治小麦白粉病。于感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每亩使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2-64克,加50-60公斤,充分混合均匀后,均匀喷雾,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小麦白粉病

3、防治花生褐斑病、黑斑病,发生初期,每亩用12.5%可湿性粉剂16-48克,加水30-50公斤均匀喷雾。4、防治苹果白粉病、锈病,梨黑星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雾,用12.5%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共喷药4-5次,每次间隔15-20天;

5、防治香蕉叶斑病,于发病初期喷药,用25%烯唑醇乳油1500-2000倍喷雾。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豆角锈病

9、防治菜豆、冬瓜、豌豆、莴苣莴笋、扁豆、西葫芦等白粉病、锈病,在发病初期喷药,可用25%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

注意事项:

1、产品在柑橘树、花生、梨树、芦笋、苹果、水稻、香蕉、小麦作物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4-21天,每个作物周期的最多使用次数分别为2-3次。

2、本品为唑类杀菌剂,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3、严禁与碱性农药等物质混用。

4、本品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毒,施药时应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应避免药液流入河塘等水体中,清洗喷药器械时切忌污染水源。

5、使用过的施药器械,应清洗干净方可用于其它的农药。

6、使用本品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冲洗手、脸及裸露部位。

7、丢弃的包装物等废弃物应避免污染水体,建议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包装物或废弃物。

8、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接触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