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防治吡唑醚菌酯 玉米锈病防治吡唑醚菌酯用量多少
玉米锈病防治吡唑醚菌酯
什么是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又称为吡唑酰胺类农药,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病原菌体内脂肪酸合成酶系统,从而破坏病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其死亡。
吡唑醚菌酯在玉米锈病防治中的作用
玉米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和茎秆,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零,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吡唑醚菌酯在玉米锈病防治中可以快速地抑制锈菌的繁殖和扩散,有效地控制玉米锈病的发生。
吡唑醚菌酯的使用方法
吡唑醚菌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种子处理,另一种是叶面喷雾。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吡唑醚菌酯水溶液中,使种子表面均匀涂覆药剂,然后晾干后即可播种。
叶面喷雾: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当出现锈病症状时,可以采用叶面喷雾的方式进行防治。将吡唑醚菌酯药剂按照规定浓度稀释后,均匀喷洒在玉米叶面上,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即可。
吡唑醚菌酯的注意事项
1.使用吡唑醚菌酯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稀释,以免出现药害。
2.使用吡唑醚菌酯时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和呼吸道,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3.吡唑醚菌酯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要污染环境和水源。
吡唑醚菌酯的优势
1.吡唑醚菌酯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较小。
2.吡唑醚菌酯具有广谱、快速、持久的杀菌作用,对多种病害具有防治效果。
3.吡唑醚菌酯具有良好的药效稳定性和耐久性,不易产生抗药性。
相关问题
答案:吡唑醚菌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种子处理,另一种是叶面喷雾。
答案:吡唑醚菌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病原菌体内脂肪酸合成酶系统,从而破坏病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其死亡。
答案:吡唑醚菌酯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较小。吡唑醚菌酯具有广谱、快速、持久的杀菌作用,对多种病害具有防治效果。吡唑醚菌酯具有良好的药效稳定性和耐久性,不易产生抗药性。
答案:使用吡唑醚菌酯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浓度进行稀释,以免出现药害。使用吡唑醚菌酯时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和呼吸道,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吡唑醚菌酯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要污染环境和水源。
答案:玉米锈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和茎秆,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零,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相关拓展:
问:玉米叶斑病锈病用什么药防治效果好?性价比高,有效期长?
玉米叶斑病。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或烯唑醇、或嘧菌酯、或醚菌酯、或噻森铜、或噻菌铜、或喹啉铜等伍蚂神进行防治,效果很好,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发病腔亏,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加入磷酸二氢钾和天然芸苔素同喷,防治效果更佳。玉米锈病,用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环物告唑、氟硅唑、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进行防治,效果很好。问:玉米锈病的防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回答1、适期播种,适当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2、种植前及早清除田中及周围的病株残体,若生长期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集中销毁,玉米收获后也要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茎叶,集中烧毁或沤肥。3、药剂防治,预防为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到吐丝期,通过喷施25%吡唑醚菌酯可有效减轻后期南方锈病的发生。
一、玉米锈病的防治
1、一定要适期播种,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增施磷、钾肥。适时为玉米喷施叶面营养剂提高植株的庆丛陵抗病性,合理控制密郑伏度,改善通透性能。
2、种植前一定要及时清除田中及周围的病株残体,如果在玉米生长期发现病株必须要及时将其拔除集中销毁,玉米收获后也要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茎叶,将其集中进行烧毁或沤肥。可以实行轮作,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能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对零星发病的玉米,必须要随时拔除病株及残余病体。
3、可以使用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到吐丝期,喷施五娟(25%吡唑醚菌酯)能有效减轻后期锈病的发生。如果前期没有预防,也可以在锈病发病初期喷施,这样也能控制锈病的发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产量的影响。
二、玉米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菌源充足
(1)锈病发生的关键是有充足的菌源,比如腾茬不及时、连作以及发病秸秆没有经过誉戚处理直接还田等。
(2)这样会导致病残体滞留在田间,病原菌不断累积并以冬孢子进行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的重要来源,为病害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2、品种抗性差
(1)不同的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有一些差异,生产上一般早熟品种容易发病,甜质型玉米抗病性比较差。
(2)另外叶色黄、叶片少的品种发病也比较重,马齿形品种比较抗病。
3、气候条件适宜
(1)一般高温多湿、连阴雨、多雾或阳光不足的季节,锈病发病就会比较重。
(2)特征:普通型锈病在12-28°C发芽良好,适宜温度为12-16°C;南方型锈病在24-28°C时萌发较好。
4、栽培管理不当
(1)如果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就会有利于玉米锈病发生。
(2)如果土壤严重板结,没有及时中耕松土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的田块也有助于该病流行。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