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白粉病是什么原因起 白粉病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4-05-3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003 次
白粉病是什么原因起 白粉病什么原因造成的

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主要影响叶片和茎干,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那么,白粉病是什么原因起呢?

真菌感染

白粉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具体来说,是一种名为白粉菌的真菌,寄生在植物体内,通过从植物体内吸收养分来生长繁殖。这种真菌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长最为迅速,因此在潮湿的季节或环境中,白粉病的发生率较高。

环境因素

除了真菌感染外,环境因素也是白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高温干燥的环境不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白粉病的发生率较低。反之,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真菌会迅速繁殖,从而导致白粉病的发生。

植物品种

不同的植物品种对白粉病的抵抗力也不同。一些品种天生对白粉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而另一些品种则容易感染。在种植植物时,应该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从而减少白粉病的发生。

不良管理

不良的植物管理也会导致白粉病的发生。例如,过度浇水会导致植物根部缺氧,从而影响植物的免疫力,容易感染白粉病。不合适的施肥、修剪等管理也会影响植物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加白粉病的发生率。

白粉病的发生与真菌感染、环境因素、植物品种以及不良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日常管理中,应该注意减少潮湿环境、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修剪等,从而减少白粉病的发生。

相关拓展:

问:月季白粉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月季白粉病造成的原因是:月季生长环境高温高湿、不通风,再加上连续降雨、过于施加氮肥的话,植株就容易感染白粉病。

白粉病是月季的一种常见病害,能危害蔷薇属多种植物。该病的发生可引起病叶卷曲、枯焦,嫩梢可枯死,花不能开放或花姿不整,影响植株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白粉病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嫩叶感病后,叶片皱缩、卷曲呈畸形,有时变成紫红色,老叶感病后,叶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褪绿的黄斑,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叶背病斑处有白色状物,严重受害时,叶片枯萎脱落。

嫩梢及花梗受害部位略膨大,其顶部向地面弯曲。花蕾受侵染后不能开放,或花姿畸形。受害部位的表面布满白色粉层,这是白粉病的典型特征。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土壤湿及时浇水;合理施肥,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保持健壮的植株,本身就抗御了自然界栽培技术杂菌的侵袭。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

室内盆栽月季,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之处。冬季要控制室内温湿,夜间要注意通气。秋末冬初移入温室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病叶、病梢立即剪除并烧毁,以免带入室内传播蔓延。

2、药剂防治:白粉病为月季常见病,所以要特别注意苗木病虫害的预防和管理,大小苗木栽之前应根据温室、土壤的实际情况做好杀菌、杀虫的消毒工作。



问:草莓白粉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预防

发病原因发病与温、湿度关系: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如果在深秋至早春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染,致使该病暴发成灾。
发病与栽培管理的关系:大棚连作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1个月。前者始病期多在10月中旬,后者在11月中旬才出现发病中心。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白粉病。如适期、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则发病较轻
预防措施: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合理进行水肥管理;施用腐熟有机肥、复合肥要适量,尤其氮肥不能施用过多,防止烧苗及旺长;适时浇水,满足苗期对水分的需求;利用风口调节棚室内温、湿度;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清洁田园,增加温室草莓的通风透光性。
温度湿度过大时应加大放风量
及时摘除老叶、病残叶、病梗、病果,集中带到室外深埋或烧掉,消灭菌源
在开花前未发病时用保护性杀菌剂主动预防2次。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药保护!
供您参考
愿您生活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