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松针锈病使用百菌清 油松针叶锈病
油松松针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油松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针对这种病害,市面上有许多农药可供选择,而其中百菌清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从油松松针锈病的病因、百菌清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掌握这种农药的使用方法。
病因分析:
油松松针锈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原菌易于繁殖,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油松松针锈病的发生还与油松的生长环境、树龄、品种等因素有关。
百菌清的作用机理:
百菌清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其主要成分为甲基硫菌灵。该成分能够抑制病原菌的分裂和生长,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百菌清还能够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百菌清前,需要先将患病的树木进行清洗和修剪,去除病害部位。然后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将百菌清溶解在水中,喷洒在树木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和呼吸道,避免接触和吸入药物。
常见问题解答:
相关拓展:
问:油松的病虫害有哪几种?
油松的病虫害有:油松松针锈病,化学防治有喷洒1:1:170的波尔多液、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5%粉锈宁1000倍液,隔半月1次,共喷2次~3次。油松落针病,有化学防治: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500~800倍液、70%敌克松500~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45%代森铵200~300倍液等。
油松毛虫病,有化学防治秋季幼虫下树前或春季幼虫上树前,用毒纸困缓毁绳或毒纸环捆绑在树干上,阻杀下树越冬及上树危害的幼虫。
扩展资料:中国北方冬季寒冷,春季风大、干旱,气温变化剧烈,对油松苗木的危害很大。为保证油松汪备苗木安全越冬,避免因霜冻和生理干旱而引起油松苗木死亡,尤其对一些常绿树种、新引进的南方树哪陵种和一些抗寒力弱的幼苗,应采取有效的防寒措施。
问:求助关于油松病害问题
摘要:指出了油松是常绿乔木,属于暖温带树种,抗旱、耐寒、耐瘠薄,是北方土石山区造林的先锋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并不苛刻,但由于油松人工林的树种大多比较单一,加之近几年气候干燥,雨水缺乏,造成病虫害种类繁多,导致油松免疫能力比较低。各类病虫害对油松的生长带来了严重阻碍,已成为油松的第一大威胁。通过对油松病虫害的相关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法。1引言
目前,我国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我国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2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油松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3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3.1油松立枯病
油松立枯病是油松苗期主要病害。幼苗出土后不久,产生褐色长条形病斑,逐渐扩大,苗根变为红褐色,后苗根皮层腐烂枯死。严重时苗圃松苗成片死亡。
由于苗木受感染的时期不同,表现症状各异。在播种时,种子刚发芽时感染表现为种腐型。在种子发芽后幼苗出土前感染表现为牙腐型,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受感染表现为猝倒型。苗木木质化后,由于根部受感染,使根部发生腐立枯病。腐立枯病的病原菌因地、因时而异,主要雹差有两大类,一类是非侵染性原,如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覆土过后;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原,主要有丝核菌、镰孢菌、腐酶菌等一起。
(1)选好圃地。尽可能避免用连作地,以及易感病植物的栽培地块和洼地育苗。如不得已时,需用2%~3%硫酸亚铁水溶液以9L/m3进行浇灌,或用70%敌克松4~6g/m3或撒生石灰20~25kg/亩。
(2)细致整地,改进播种方法。苗圃要选择地势穗肆迟高、排灌方便的地块或采用高畦育苗,圃地要平整,深翻细耙,以免播后高低不平而积水,土块太粗而漏风,影响出苗;整地宜在土壤干燥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水分太大造成板结,幼苗不能出土;苗圃土壤需消毒时,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种双粉剂7g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g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g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g兑细土4~5kg拌匀,施药前打透底水,取1/3拌好的药土撒于地下,其余2/3药土覆在种子上面,即“上覆下垫”法。
(3)选好种,适时播种。
(4)合理施肥。施用农家有机肥时,特别是施用垃圾肥或堆肥时,必须充分腐熟后施入。
(5)出苗后的防治。发病初期喷淋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2~3L/m2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五氯硝基苯悬浮液500倍液。幼苗出土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则应在雨停后抓紧扒土,并用敌克松、25%多菌灵或50%代森锌等药剂制成药(1份)土(50份)后洒在根茎部,或用1∶1∶100~200倍的波尔多液喷洒苗木或喷施安碧解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3.2油松松针锈病
松针锈病病原为黄檗鞘锈菌,病原菌冬孢子于当年8月下旬、9月上中旬成熟。产生的担孢子积留于叶面上呈白色,靠风雨分散传播。遇油松松针时,萌发产生的芽管便由气孔侵入并增殖。少数病松针上可见少量子器,后随松针越冬。至第二年春,4月下旬开始生出大量的性孢子器,5月开始出现锈孢子囊。6月上旬锈孢子飞散侵染黄檗,经几次再侵染后,形成冬孢子堆。
发生规律:以菌丝在油松针叶中越冬,主要危害油松针叶,引起针叶枯黄早落,使新梢生长缓慢或死亡。在树冠下部发病较重。
(1)生物防治。避免营造油松和黄波萝的混交林。
(2)化学防治。喷洒1∶1∶170的波尔多液、石硫合剂0.3~0.5°Bé的浓度或15%粉锈宁1000倍液,敌锈钠1∶200倍液,退菌特1∶500倍液隔半月1次,共喷2~3次。
3.3松树腐烂病
主要为害中心干及主枝下部皮层。病部初呈红褐色,略隆起,水渍状,后皮层腐烂,常流出黄褐色汁液,湿腐状、有酒糟味,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清晰,有时呈深浅相间的轮纹状。
(1)加强栽培管理,及时修枝间伐,透光通风,提高植株抗逆性;及猜李时砍出病株烧毁,减少病原;选择当地抗逆性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
(2)药剂防治。刮净病皮,涂抹1~2次杀菌剂,药剂可用40%福美砷、退菌特、石硫合剂、843康复剂、腐烂灵等。
3.4松树白粉病
主要为害新梢及嫩叶,也可危害花及幼果。新梢受害后,节间缩短叶片细长,叶缘上卷,质硬而脆,被害部覆盖一层白粉,后期变为黄褐色,严重时整个梢枯死。
防治方法:清除病原;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主要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来特、福美胂等。
3.5松树轮纹病
该病是树上一种很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叶片受害较少见。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近圆形,直经为3~20m的红褐色病斑。病斑中心突起呈病状,边缘开裂,使表皮显得十分粗糙。果实受害,也是以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腐烂点,很快呈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展,5~6d可使全果腐烂。病斑不凹陷,病组织呈软腐状,常发出酸臭的气味。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喷药保护。常用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
3.6油松毛虫
油松毛虫一般多发生在春节,最初的发生期在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冠为害,最严重的时期是8、9月份,主要以幼虫危害针叶,以3~4龄幼虫在树干基部或附近草丛下浅土层中越冬。
(1)物理防治。消灭越冬幼虫、综合治理,清除落叶和杂草。对于大苗,采取阻隔法。秋季幼虫下树前或春季幼虫上树前,用毒纸绳或毒纸环捆绑在树干上,阻杀下树越冬及上树危害的幼虫。
(2)化学防治。幼虫期用2%安得利粉剂,11.25~15kg/hm2进行喷粉防治,效果达95%以上;或用25%灭幼脲防治,每公顷用有效成份90g。
(3)农业防治。营造针阔混交林,改造油松纯林为混交林,封山育林,防止强度修枝,提高自控能力;注意剪除有虫枝,秋冬季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人工摘除虫茧,在幼虫大发生期人工捕捉,捕捉时注意毒毛。
(4)生物防治。人工繁育释放天敌赤眼蜂每公顷60万头左右,寄生率达80%以上;幼虫期可用松毛虫杆菌、苏云金杆菌、“7216”芽孢杆菌,含菌量为1亿孢子/mL进行喷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白僵菌菌粉含量50亿/g,每公顷量15kg进行喷粉防治,效果达85%以上,在林间并有再侵染作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每公顷用2250亿病毒含量,加水喷雾防治,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4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问:腐熟的松针怎样使用?
腐熟的松针一般都放在花盆底部。它透气性能好,养分好,能持久的给花卉提供养分。很实用,很方便。
问:松针土的使用方法和比例?
松针土的使用方法,可以用二分之一的松针土与熟土拌勻使用,也可以用三分之一的松针土垫在花盆底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