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中药治疗
本篇经验汇总会给农资从业者们说明“非洲猪瘟中药治疗”的内容进行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收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非洲猪瘟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疫苗,一旦发现一例确诊为非洲猪瘟的案例,则需要全群扑杀,以防止疫情扩散。目前只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消毒、人员及车辆管理等方式来进行预防。
好文探索:中药防控非洲猪瘟的可能性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中医药对温病的防控、中药对常见囊膜病毒的抑制作用、中药的抗病毒机制及有效成分等的探讨,论述中药对防控非洲猪瘟的积极意义。
并建议通过添加提升免疫、抗病毒、清热解毒、益气补血类的中药来降低非瘟感染的风险。
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
当前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疫苗或药物。中医在传染病的防控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通过传统中医对温病的认识以及中药现代抗病毒研究来探讨中药防控非洲猪瘟的可能性。
1、从“温病”角度探讨中医药对防控非洲猪瘟的可能性。
非洲猪瘟从**表现来看,属于高热并附带一系列生理机能衰退,按照中医理论,认为其属于“温病”范畴(徐晓曦等,2023)。
温病是感受温邪所引起的一类以发热为主症,易化燥伤阴为特点的急性外感热性传染病。在历史上我国共发生大的传染病流行500多次,最近的一次是2023年的非典(SARS)。
中医药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发展、提高,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非典为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内地累积病例5321例,死亡人数349人。
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收治SARS患者60例,采用中医药疗法,创造了无1例死亡,无一例股骨头坏死后遗症,无一名医护人员被感染的记录(李致重,2023)。相对于西医激素疗法,中医药疗法死亡率低,后遗症少,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表扬。
按照传统中医药理论,可认为非洲猪瘟病毒是中医病因中的“疠气”。疠气为害颇似火热之邪致病,具有一派热盛之象,其毒热较火热为甚,而且常夹有湿毒等秽浊之气,防控“治未病”宜采取清热解毒、补中益气、芳香化湿等法来实现(陈利平等,2023)。
在治疗上,可根据温病的发病阶段辨证治疗。在温病的第一阶段,病邪侵犯肌表,卫气功能失常,病浅而轻,病邪在于表,易于驱除,应以补气、清热解毒类中药服之,以补足正气,防止病邪继续侵入,同时驱除病邪。
在温病发展的中后期,邪气由卫入气,再转入内营,再入血分,病邪深入肺、心、脾、胃、肝、肾等脏腑,此阶段主要是以攻邪为主,达到“邪去则正安”,可以适当选用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补益类等中药,实现标本兼顾的效果。
从中药抗病毒现代研究进展探讨防控非洲猪瘟的可能性。
ASFV是一种由双层囊膜包裹的双链DNA病毒,囊膜病毒主要通过侵入机体细胞致害。其它常见囊膜病毒还包括HIV病毒,猪瘟、伪狂犬,蓝耳病(PRRSV)、流感、埃博拉、冠状病毒(SARS病毒)等。
植物源性成分抗非洲猪瘟病毒研究较少,中药对其它囊膜病毒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1中药对囊膜病毒及病症的作用。
1植物源成分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抑制作用。
OSilva等(2023)选用28种植物的提取物对ASFV进病毒抑制试验,发现,猴面包果实、万子木科植物Cochlospermumangolense的根,马鞭草科植物Lippiachevalieri的根和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Piliostigmathonningistembark等4种植物的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非洲猪瘟病毒的**(≥80%)。肉桂的皮、栀子果实,茜草科植物Pavettaoblongifolia的根和茎,鼠李属银腺**杨(RhamnusglandulosaAit)树叶以及大叶肉桂的根等6种植物提取物具有高抑制病毒活性(≥80%)。这项研究证实了植物源性成分抗ASFV的能力。
中国对中草药的应用实践远胜于其它任何国家,但对ASFV的直接抑制作用研究较少,因此应该对更多的单方或复方中药ASFV抑制能力进行研究。
2中药对经典猪瘟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药一方面可以提升猪瘟疫苗的保护力,同时也具有直接的治疗作用。王自然(2023)研究发现,添加以党参、黄芪为主的中药显著提高猪瘟血清抗体效价。至接种后14天,试验组T淋巴细胞百分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王碧等(2023)报道,采用以荆芥、防风、柴胡为主的中药方,对猪瘟阳性猪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全部死亡的情况下,实验组的存活率为88.89%,差异极显著。
2.1、3中药对其它囊膜病毒的效果。
胡梅等(2023)报道,板蓝根水提物体外对PRRSV具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
以柴胡、黄连、黄芩、黄柏和黄芪等为主的复方中药显著提升了蓝耳疫苗免疫失败的母猪的抵抗力和生产性能(李炳霞等,2023)。
金修哲等(2023)研究发现6种中药有效成分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且有效顺序为咖啡酸>连翘苷>连翘苷元>绿原酸>丹皮酚>丁香酚。
现代研究证实,中药抗病毒的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直接作用,主要通过杀灭病毒,或抑制病毒颗粒的吸附或侵入细胞,抑制病毒核酸或蛋白在宿主细胞的**和合成,从而保护细胞,减少细胞凋亡来起作用。二是间接作用,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或提高机体诱生干扰素发挥抗病毒功效。
同时,中药也具有降低炎症因子,中和内毒素等功效,因此抗病毒的机制是多途径、多靶点的(赵新苑等,2023。陈亚乔等,2023)。
多糖类:多糖可通过提升免疫、诱导干扰素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方式抗病毒,例如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和山药多糖等。
黄酮类:黄酮是多种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常用含黄酮的抗病毒中药有金银花、杜仲、黄芩、半枝莲等。
生物碱类: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镇痛、免疫调节等功效。
其中苦参碱(苦参)、小檗碱(黄连、黄柏)、板蓝根生物碱等抗病毒效果较好。
其它如皂苷、咖啡酰奎宁酸、儿茶素、甘草酸、丁香酚等中药提取物成分也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功效。
多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及抗病毒功效,比如黄芪、板蓝根、金银花、黄柏、连翘、柴胡、穿心莲、鱼腥草、紫花地丁、白头翁、蒲公英等,举例部分详述如下:。
金银花: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绿原酸,多糖和黄酮,不仅对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有确切疗效,对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等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张美玲等,2023)。
参芪粉:由黄芪和党参复方提取而成,主要成分是多糖、黄芪甲苷和党参炔苷等。
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肺,补气益气,可稳固先天之本而扶正祛邪。用于提升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防病、抗病能力,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功。
板青颗粒:由板蓝根和大青叶复方提取而成,主要成分是告伊春、芥子苷、靛甙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可抑制蓝耳、伪狂犬、猪瘟及流感(LiuSheng等,2000)等病毒,并具有抗炎及降低氧化物质对机体损伤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阻断了病毒对细胞的结合,并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中医药博大精深,在预防和治疗传染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
相信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通过提升免疫、抗病毒、清热解毒、益气补血类的中药的应用,定能对非瘟的防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